《艺术与物性:论文与评论集》这是美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的艺术评论文集。他的艺术批评构成了晚期现代主义的核心文本,包括为“三位美国画家展”所写的雄心勃勃的导论《三位美国画家:肯尼斯·诺兰德、朱尔斯·奥利茨基、弗兰克·斯特拉》(1965),初步反思极简主义的《形状之为形式:斯特拉的不规则多边形》(1966),代表其批评的《莫里斯·路易斯》(1966-1967),以及划时代的论文《艺术与物性》(1967)。这些论文不仅确立了理解盛期和晚期现代主义的基本术语,而且也开启了批判美国极简主义艺术的大门,直到今天它们仍在激发人们关于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论战。
此中译本根据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译出。在长达74页的导论与新近撰写的“中文版序”中,弗雷德详尽地回顾了自己的艺术批评生涯,澄清了广泛的议题,尤其是阐明了他与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理论的主要分歧,明确了他的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他在近几年当代艺术研究中所捍卫的价值。
应该不错,还没读
评分此中译本根据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译出。在长达74页的导论与新近撰写的“中文版序”中,弗雷德详尽地回顾了自己的艺术批评生涯,澄清了广泛的议题,尤其是阐明了他与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理论的主要分歧,明确了他的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他在近几年当代艺术研究中所捍卫的价值。
评分一个很好的关于现代艺术的书籍系列
评分晦涩!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唯一的艺术评论文集。他的艺术批评构成了晚期现代主义的核心文本,包括为“三位美国画家展”所写的雄心勃勃的导论《三位美国画家:肯尼斯·诺兰德、朱尔斯·奥利茨基、弗兰克·斯特拉》(1965),初步反思极简主义的《形状之为形式:斯特拉的不规则多边形》(1966),代表其批评顶峰的《莫里斯?·路易斯》(1966-1967),以及划时代的论文《艺术与物性》(1967)。这些论文不仅确立了理解盛期和晚期现代主义的基本术语,而且也开启了批判美国极简主义艺术的大门,直到今天它们仍在激发人们关于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论战。
评分可以的。值得购买
评分这位坚执现代主义立场、追求品质的批评家认为,当代占主流的前卫艺术模式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他讲到自己离开艺术批评的几个理由,其中之一就是“评价性艺术批评的失落”,艺术批评已经不再从事评价性的工作,而“变成了文化评论、彼此对立的立场站位、法国理论再利用式的操作,如此等等”。
评分好。。。。。。。。。。。。。。。。。。。。
评分在对建筑的观察中,或许我们更能明白建筑物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这包括对周遭环境的对应,以及居住生活的要素等等,不管是怎样,建筑跟人的关系可不是简单的人与物,而是有着和谐相处的理念。再者说,倘若建筑物不能跟人相处得愉快,它就有可能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因为它们无法融入人际关系当中去,只能作为一个建筑物存在。这话可能说的有点抽象,但具体到日常生活而言,建筑所带给人的关系却是由许多细节构成。
评分前几天去参加一个建筑设计展,看展览原本是很有趣的事,可是那些奇形怪状的建筑物,看上去创意十足,但不知住进去是否能感到身心愉悦,或那种舒服劲可能被这样的形状搞疯亦未可知。不免想象可能是自己对建筑的观念老土了些,跟不上这时代的趋势。后来,我逛书店,看到本书,真是欣喜:原来人与建筑的关系并非是那般的冷冰冰,还是有着许多的故事可以言说。只是在建筑师看来,这样的言说可能循规蹈矩,反而破坏了建筑的本质。可事实上是这样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