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號漪園,又號澹園,又號龍洞山農。祖籍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萬曆17年(1589年)會試北京,得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皇長子侍讀等職。他博覽群書、嚴謹治學,尤精於文史、哲學,為晚明傑齣的思想傢、藏書傢、古音學傢、文獻考據學傢。
評分明代考據學的成果,很有意思的。
評分可以
評分繁體豎排,品相很好。
評分繁體豎排,品相很好。
評分明代學術與思想,至嘉靖年間發生一個很大的變化。王學左派的興起,在思想界、學術界,以至文翠藝術界,都掀起一股反對程硃理學束縛,解放思想,倡揚個性的運動。隨著波濤的翻騰,一股所謂的“實學”思潮,也悄然而至。它伴隨著王學左派的心性、良知之翠,以“學以緻用”和“經世緻用”為其口號,産生一種類似文化復興的氣象,在自然科學範圍內,齣現瞭一批偉大的科學傢和科學技術著作,如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啓的《農政全書》等,同時一批熱心的知識分子引進泰西學者傳來的新異科學知識;在文學藝術領域,則性靈之學大加倡揚,齣現瞭如公安三袁及徐渭等前衛的文學傢;在人文科學領域內,則湧起瞭一股文獻考據學和訓詁學的風潮。文獻考據學的內容是讀古書,明古義,闡明古人本始的思想,其手段是通過文字、音韻、訓詁及校勘、辨僞、輯佚等辦法,恢復古書古義原貌。《學術筆記叢刊:焦氏筆乘(套裝上下冊)》是中國明末清初以來成為顯翠的考據學的一次濫觴。
評分在“注疏”一節中說:“案唐製:孔疏既成,詔頒之天下,學者不得違疏”,“以理推之,唐世之詔,大為未當。聖賢之言,豈一端而已?學者當麯暢旁通,各極其趣,安有立定一說,而使天下強屈其見,以從一傢也?”他藉批評唐代將孔穎達《五經正義》定為標準課本一事,錶達瞭反對學術壟斷、官方欽定是非,認為學術見解不能強求一緻,允許百傢爭鳴。焦竑嚮往自由活躍的學術氛圍,反對來自官方的陳腐教條,是一種很開明的主張,也含蓄地批評瞭當時的官學。其三,關於六書焦?重視文字學的理論建設。《焦氏筆乘》中有“用修論轉注”、“伯琦論轉注之誤”、“漢儒失製字之意”、“古字有通用假藉用”等節,有許多見發前人之所未發,耐人尋味。如他認為《周官》“假藉”,不如班固”“象形”、“象聲”、“象事”、“象意”之說。
評分編者推薦
評分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號漪園,又號澹園,又號龍洞山農。祖籍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萬曆17年(1589年)會試北京,得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皇長子侍讀等職。他博覽群書、嚴謹治學,尤精於文史、哲學,為晚明傑齣的思想傢、藏書傢、古音學傢、文獻考據學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