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国士之2:风号大树中天立》主要内容简介:一百年来,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西化东渐,洪波激荡。几代文人学者,忧国匡救,以其卓识奇才,筚路蓝缕,扶危继绝,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中华文化,凝聚一身,沉浮毁誉,难累其心,独立不惧,孤往不悔。时运交移,俯仰百变,泰半已为归人,隐入苍莽青史,硕果仅存者,亦臻耄耋期颐。吾辈祀之以国殇,奉之为高士,高山仰止,永怀不敢或忘。
评分有些书只能捧在手里读,而不能放在网上看。这本书里所收集的文字大多在网上读过,但只能知道它们的好,却说不出它们好在哪里。而捧在手里却不一样了,开始能够慢慢说出它们的好来了。
评分原谅自己或别人,基本上是朝向现在而活的一个抉择。
评分最后一个传承文化的工具,就是人类本身。我个人的看法是,几乎人人在这里都有份儿,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绝对悬殊的。芸芸众生,在自己的思想中、行动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传承文化的意味;但是传承量微不足道。在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那些极少数的特立独行之士,他们身上的文化传承量是相当大的。本书所谓的“国士”,就是这样的人。“国土”一词儿,古已有之。《史记》中说:“若韩信者,国士无双。”以后历代使用不辍。其含义一顾名就可以理解。《辞源》中说:“一国之内所共推为才士也。”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中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浑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寅恪先生在这里讲的是王国维先生,所以非提到自杀不行。其实传承一种文化的“国士”,不一定人人要自杀。反而是不自杀者更多更多,其传承的作用也起得更大更大;自杀者,不得已而为之者也。即使在一种文化衰落之时,我们也并不提倡自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不也是一种好办法吗?
评分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自然不能脱离普遍意义上的文化批评。文化批评是一种社会性的知识行为、一种公民参与行为,不是一个学科领域。作为一种社会批评,文化批评是知识分子在特定环境下以公民身份对他的群体所做的建设性参与。与一般公民参与不同的是,知识分子公民参与特别重视民主社会中参与和讨论的质量问题。公开参与和讨论并非总能自动产生开明的共识。知识分子是那些努力思考,并以此来克服公众生活思考缺陷的人。知识分子政治不仅仅关心专门小圈子内的学术之争和自我定位区分,不仅仅争取知识权力资源和利益的分配,它更应当致力为广大公民群体提供一种特殊的知识,使他们能在计划自己的生活、设计生活品质和展望未来变革时,作出更理性、更人道的选择。
评分评分
我们每个人都得做一个决定“我们是每天要提醒自己,时间有限,应该好好把握利用?或虚掷现在,空想有个美好的未来?
评分一个人心里想些什么是别人无法控制的,因此,快乐是否的感觉操纵在你自己手中。别人不能把思想硬罐进你的脑子里,要寻求快乐,必须专心思考快乐的事,但我们是否经常反其道而行之?我么常常是否不把别人的赞美放在心上,却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生好几天的气?或许你容许不愉快的经验或恶言占据你的心灵,后果只能自己承担。记住,你是自己思想的主宰。大多数的人,对好话只记得几分钟,坏话却能数年不忘。他们就像收集垃圾的人,把20年前人家丢给他们的垃圾背着到处跑。
评分我们每个人都得做一个决定“我们是每天要提醒自己,时间有限,应该好好把握利用?或虚掷现在,空想有个美好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