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死后,前清遗老不遗余力企图借机复辟。而王国维(还有罗振玉)一直在观望,虽然“一心向往之”,“不时在书信中加以点评”,但是并“未亲身参与”。作者认为,王国维的这种作法,“不失为明智之举”。
评分 评分而沈曾植是复辟派的领袖人物。虽然复辟派在遗老群聚名流的上海构不成大多数。沈曾植与王国维“一样热衷于光复清室”。在表达上,沈氏的特点是“重行”,而王氏的特点是“重言”。
评分正在阅读,非常非常好。
评分发货及物流速度太慢,说给发快递然却是平邮,解释很不满意!
评分收到复旦大学周言君寄来所撰王国维书稿一部,展读一过,颇有感触。今年(2012 年)是王静安先生自沉八十五周年,王先生的全集也基本出齐,此皆研习王学的新契机,而周君此书更勾起我们对静安先生的追怀。
评分以前对王国维的理解还是从他的做学问三个境界,知道他很早就接触西方各种知识,特别是哲学,但是研究到什么程度不清楚。本书作者确实是把王国维研究到一定水平了,从他不同时期的文章和决定参透他的心路历程,确实是需要花很多功夫的。同时代有交集的人也很精彩,印象最深的是陈寅恪,这个旧时代新人格的表率,都有中国文人的那种傲骨,有这两位先贤确实是民族的幸运啊。 --引自豆瓣网友评论,谢谢
评分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悲剧性人物,他的悲剧部分源自其个性,部分源自他所身处的清末民初的“转型时代”。《王国维与民国政治》主要讲述了置身于那个中西、新旧、左右、赤白相互交错、交锋、交战的“转型时代”,王国维如何自处,如何应对,如何选择,如何进退,如何从“学术”走向了“社会”,最终成为与一九四九年之后的陈寅恪交相辉映的人物。
评分游荡在豫北平原,最大的感触是:河南乡亲不坏,坏的是我们这些外乡人。在太行山麓的一个村庄,一位老大娘正在眯着眼睛晒太阳,一群记者忽然哗啦啦涌进来,像约好似的,一齐端起长枪短炮对准了她。大娘何曾见过这种阵势,惊惶地摆着手往后退,险些跌坐在土里。村干部摆开一溜长桌,放着几盘鲜脆的黄瓜、苹果,一群记者像乱云般漫过长桌,犹如蝗虫过界,乡亲们辛辛苦苦种出的果蔬瞬间消弭于无形,只剩下空盘若干。一些老大爷和孩子躲在门后,怯生生地探出头,忧伤地看着我们。我知道,自从半个世纪前日本鬼子在豫北溃逃之后,乡亲们已经好久没见过这么贪婪的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