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溪畔论史》是著名史学家陈三井先生多年思想的结晶,论述了孙中山、蒋介石、严复等人的思想轨迹与历史作用,以及上海近代化历程、法国殖民与中法越三角关系等史事,为反思百年中国的变迁提供参考。
陈三井,台湾省彰化县人,1937年6月生,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毕业,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历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组主任、副所长、所长。退休后,现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著有《近代外交史论集》、《现代法国问题论集》、《国民革命与台湾》、《中国国民党与台湾》、《台湾近代史事与人物》、《中山先生与法国》、《中山先生与美国》等专书二十余种暨学术论文逾百篇。
陈氏精明干练,才高心细,长于外交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尤深研上海之近代化,精研中法关系,于外交文化、政治人物以至留法前驱有广泛深入探讨。亦任(中研院近史所)所长六年,即是学派领袖,众所推戴。
——著名历史学家王尔敏
第一辑 风云人物与思想轨迹
从斌椿到孙中山:论晚清国人铁路观的演变
一、引言
二、初乘火车——对现代科技的绝妙赞赏
三、“开眼看世界”先驱者的铁路观
四、孙中山的铁路观
五、结语
从严复到孙中山:论国人对自由观念的诠释
一、引言
二、“自由”定义浅释
三、中国史上的自由观
四、西方史上的自由观
五、国人对西方自由观的诠释
六、孙中山论自由
我心向明月——论孙中山晚年与美国关系
一、与哈定政府的一段过节
二、关余交涉与美国态度
三、孙中山北伐与美国
北伐初期蒋介石的日本观
一、前言
二、对日本观感
三、论评日本政治家
四、中日关系的重大转折
五、结语
敌乎?友乎?蒋介石对日本的爱恨情结
一、前言
二、中国人对日本的爱恨情结溯源
三、孙中山的日本观
四、蒋介石对日本的爱恨情结
五、余论
吴稚晖与里昂中法大学之创设
一、前言
二、海外中国大学的倡议及其回响
三、招生过程与学生来源
四、创校初期的内忧与外患
五、结语
新论民初旅欧教育运动
小引
一、发起动机
二、创办者的共同特质
三、鼓吹到法国留学的理由
结语
第二辑 上海风华与苍桑
近代上海人的消费习性与经济发展
一、引言
二、晚清奢华风气鼓励了消费
三、广告花招刺激了消费
四、娱乐休闲带动了消费
五、结语
民初上海商人的现代化经营理念——以棉业巨子穆藕初为例之讨论
一、前言
二、穆藕初的生平简历
三、穆式现代化经营理念产生的时空背景
四、穆氏的企业经营理念
五、结语
抗战初期上海对变局的肆应
一、引言
二、文宣与动员
三、民间武力对抗
四、另一种形式的“敦克尔克”
五、结语
第三辑 殖民与中法越三角关系
安邺与中国
一、引言
二、家世与教育
三、堤岸的黄昏
四、探航湄公河
五、安邺与红江
六、安邺在中国
七、北圻问题的由来
八、安邺在北圻
九、安邺对中国的认识
十、结语
十九世纪法国的殖民主张
一、引言
二、法国地理学会的影响
三、经济学家的鼓吹
四、其他护卫者的声援
五、结语
茹费理的殖民思想及其对华政策(1880–1885)
一、引言
二、茹费理的家世、教育及生平略历
三、茹费理的殖民思想
四、茹费理的对华政策
五、议会舆论的反响
六、结语
从北圻到中国:19世纪一个里昂商人的殖民观
一、引言
二、毕拉的家世及其教育
三、东方经验:从上海到横滨
四、为殖民扎根:从马赛到海防
五、经营北圻,开发南中国
六、结语
阮述《往津日记》在近代史研究上的价值
一、《往津日记》的发现、注释与出版
二、阮述的生平与使华动机
三、《往津日记》所载的旅程与重要活动
四、对沿途城市的印象
五、与王韬、伍廷芳等人的交往
六、参观洋务新政心得
七、对中法交涉的悲观看法
八、结语
抗战时期的中法关系
一、假道越南运输问题
二、中法军事合作问题
三、承认汪政权问题
四、结语
第四辑 研究回顾与展望
两岸对近代中国史研究之比较与合作之展望
一、前言
二、主观条件之比较
三、史学研究本身之比较
四、客观环境之比较
中法关系研究之回顾
一、引言
二、档案与回忆录的出版
三、专书与论文的成果
四、结语
回顾与展望:近二十年来台湾的华侨华人研究
一、前言
二、重要研究机构
三、重要成果
四、回顾与展望
孙中山与列强关系——六十年来台湾学界研究之回顾
一、前言
二、研究的奠基工作——史料搜辑
三、研究之回顾
四、结语
翻开这本《四分溪畔论史》,我最先被吸引的是那如诗如画的标题。立刻,我的思绪便飘向了那遥远而宁静的溪畔,仿佛能听到潺潺流水声,看到古往今来的人影在溪边来回穿梭,留下历史的印记。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部严肃的史学著作,更是一次沉浸式的历史漫游。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用文字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他对于细节的捕捉,对于人物情感的描绘,都极具感染力,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风雨,一同感受悲欢离合。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叙述宏大历史事件的同时,又不乏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使得冰冷的史料变得有温度,有血肉。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的人物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背后所蕴含的复杂人性。这种代入感,是许多历史书籍难以给予的,也是我之所以如此喜爱这本书的关键所在。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挣扎。
评分《四分溪畔论史》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原因的挖掘。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叙述,而是深入探究了那些被时间洪流掩埋的时代脉络和潜藏的社会动力。他善于从宏观的角度剖析,将一个个看似孤立的事件联系起来,揭示出其内在的逻辑和必然性。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历史转折点的解读,他能够精准地指出那些关键的节点,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了历史的走向。这种宏观视野和洞察力,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了解“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作者的论述常常能够启发我,让我对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也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这大概就是历史学的魅力吧,它能够穿越时空,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评分老实说,初拿到《四分溪畔论史》时,我并没有抱有过高的期待。我曾阅读过不少历史著作,有些过于枯燥乏味,有些则过于主观臆断,很难找到真正引人入胜且严谨的作品。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作者在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文学性的叙事之间找到了绝妙的平衡。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将它们串联成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的辩证思维,他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历史,呈现出多维度的视角,避免了单一化的解读。这种对历史的多重理解,让我对许多曾经固有认知的事物产生了新的认识。书中的论证过程也十分清晰,逻辑严密,仿佛是在和一位博学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受益匪浅。我发现自己常常在读完某个章节后,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接下来会如何解读,这种求知欲的满足感,是阅读的巨大乐趣。
评分《四分溪畔论史》带给我的,是一种对历史全新的思考方式。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他提出的问题常常发人深省,引导我去审视那些被忽略的视角,去发现那些被隐藏的真相。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在读到某些段落时,与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仿佛他正是说出了我内心深处的疑问。这种智识上的互动,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最享受的部分。作者的观点独到,见解深刻,常常能突破我原有的思维定势。他并没有试图说服我接受他的观点,而是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翔实的证据,引导我去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这种开放式的探讨,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多元,也更加珍惜每一次阅读带来的智力上的挑战和成长。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非常挑剔的读者,尤其是在阅读历史类书籍时。很多作品会因为细节上的疏忽而显得不够可信。《四分溪畔论史》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翔实的史料,并且对这些史料进行了细致的考证,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绘历史场景时,对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服饰、生活习惯等细节都有着生动的刻画,这使得整个历史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展开,极具画面感。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每一个历史细节的执着追求。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深信不疑,并且获得了极大的阅读满足感。它让我相信,历史并非是模糊不清的过去,而是由无数生动的细节构成的一幅幅真实画卷。
评分历史,多看看书,活动买的,还没有看
评分“亚细亚之东,中国之近邻,有日本之强国。此强国,为中国同文同种之友国。”
评分有意思的书!旅行中经历痛苦、喜悦、激情、孤独,甚至死亡。当有一天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旅行,也许并不能从躁动、焦虑、疲惫、浮华的世俗中回归生活的本质,但它的确净化了内心的世界,让我更理性地看待生活。静下心来,细细回味曾经走过十五年的旅行生涯,然后决定写一本可以给喜欢旅行的朋友分享的书。作者用了一年时间,结合色彩心理学,整理出国内第一本旅行经历结合色彩心理分析的书。 在网络上很早就知道了“大鹏背包走天下”这个网名,但直到二○一二年九月份才真正与他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走到实际的现实生活,通过多次的电话后感觉比较好,于是我们终于在某天策划了一次“萍水相逢”。 两个陌生人可以很快成为兄弟和密友还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离不开相互对事业对生活的共同理念和理解,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都带着生存愿望,从零开始,从贫穷开始,从怀揣奋斗创业的梦想开始。因为我们都是带着生活渴望,从家门口开始,从城市开始,从一直都在不断寻找生活的飞翔开始。书很好,我已经快速读一遍了在商店里我们可以看看新出现的商品,不一定要买但可以了解他的用处,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广度,扩宽我们的视野,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更新,新出现的东西越来越多,日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而我们购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不要买些外表华丽而无实际用处的东西,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爱对新生的事物好奇,会不惜代价去买,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经过朋友的介绍来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去过别的购物网站了。书不错 我是说给懂得专业的人听得 毕竟是小范围交流 挺好,粘合部分不是太好,纸质还是不错的,质量好,封装还可以。虽然价格比在书店看到的便宜了很多,质量有预期的好,书挺好!之前老师说要买 但是是自愿的没买 等到后来说要背 找了很多家书店网上书店都没有 就上京东看看 没想到被找到了 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
评分学术质量很高的一本书!
评分活动很给力!送过很快!!质量不错!
评分尼克因“模仿”而误杀同伴,“模仿”也是德里罗喜欢的主题。他隐蔽地暗示出人们总是通过“模仿”与社会产生深远地互动关系。人类因相互模仿而使善与恶在世界上扩张。模仿既可使社会变好,也能使社会堕落,它是一种很难控制的力量。大众传媒虽不能在此起到主导作用,很多时候却不自觉地为恶行推波助澜。德里罗以此作品探求了此种力量在”地下世界“运行的机理,让人们另一种方式却看待那些被广泛传播的、强弩之末的文化现象。
评分傅斯年一生交游广阔,编织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学术网络,与旧派学者论战,因为史观不同而拒绝钱穆入中研院(钱穆直至73岁方才当选中研院院士),执掌史语所培养了无数人才,欧洲游学其间与陈寅恪至为相得(陈寅恪一生信件,除家人外,最 多者为傅斯年),与顾颉刚同师事胡适,从发自内心“臣于顾颉刚”到各执一词,愈走愈远,他的一生牵扯到了大部分近代著名学者。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做事的才 干,他甚至甘愿以”学霸“自居,只要”他这只胖猫在,史语所的人都会勤奋工作“,他性格有时显得暴躁,对看不过眼的事绝不容忍,他一举奠定了史语所的研究 方向,并在生命的最后两年确立了台湾大学的学术风格与规模建制,台湾大学里的傅园是他的墓地,而已经成为台湾大学象征之一的傅钟是为纪念他而特别铸造的,只敲21下,因为他曾说过,“(人的)一天只有21小时,其余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评分《地下世界》通过一只棒球(在一个重要赛事的终局使比分实现大逆转)几易其主的历程,将几个家庭的故事编制成美国战后五十年的世俗生活史;并且以一系列通常隐蔽于官方历史之下的主题:“黑帮打手、街痞、城市浪人、涂鸦艺术家、连环杀人狂、地下情、各地下非法交易、垃圾和废料生意”等,作为这些普通家庭故事的背景,提供一个深度剖析美国社会肌理的切片。或者说它过滤掉那层由摇滚乐、垮掉派文学、好莱坞电影和帝国政治组成的美国文化表皮,努力呈现美国世俗生活的真相。
评分蒋评之曰:“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这里,蒋用的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家”的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