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同志始终心系教育,特别关心教育,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担任国务院总理十年间,他更是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深入基层学校视察调研,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编辑出版《温家宝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习领会温家宝同志的教育思想。
《温家宝谈教育》本书体现了温家宝同志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深刻思考,展示了他根据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教育论断,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在新时期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温家宝谈教育》本书内容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涵盖了温家宝同志自1995年至2013年的代表性教育论述,包括讲话、报告、信函、谈话等66篇,另收录新闻媒体报道文章17组、教育活动图片50余幅,其中许多文稿和图片资料为首次公开发表。
温家宝,1942年9月生,天津市人,1965年4月入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代序)
第一部分 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
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1996年4月22日)
高校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
(1996年7月18日)
迎难而上,发展祖国航空航天事业
(2003年4月18日)
农业院校毕业生要树立毕生为农民服务的志向
(2003年5月4日)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发展
(2003年9月19日)
把目光投向中国
(2003年12月10日)
坚持启发式教育,培养杰出人才
(2005年8月13)
身体力行,教书育人
(2005年9月9日)
努力把博士后工作搞得更好
(2005年10月21日)
献身、求实、负责
(2005年10月23日)
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2005年11月7日)
继续为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而努力
(2005年11月28日)
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
(2005年12月6日)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006年7—11月)
尊重教育,崇尚教师
(2007年2月4日)
海纳百川,全面发展
(2007年5月14日)
只要教育在继续,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
(2008年5月23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08年8月29日)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2009年2月2日)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009年9月4日)
努力办好农村教育
(2010年9月10日)
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2011年6月17日)
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
(2011年8月28日)
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2011年10月25日)
树立远大理想,攀登科学高峰
(2012年5月19日)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2012年9月7日)
传承民族精神,建设现代化国家
(2012年9月14日)
珍视成绩,努力工作
(2004—2013年)
第二部分 关于教育工作的通信
致李政道的信
(1995年9月22日)
致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李四光中队”同学们的信
(2004年4月18日)
就《乡村八记》致范敬宜的信
(2005年4月28日)
致中国农业大学同学们的信
(2005年7月1日)
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贺信
(2005年9月20日)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慰问残疾儿童的信
(2006年5月27日)
致刘艳琼的信
(2007年3月15日)
致李雪莹同学和小朋友们的信
(2007年5月25日)
致王孝文小朋友的信
(2007年6月28日)
致叶天祐的信
(2007年7月29日)
致杨福家的信
(2007年9月14日)
致任继愈的信
(2007年9月30日)
致杨遵义百年华诞的贺信
(2007年10月4日)
致杨福家的信
(2008年4月11日)
致伊莎白?柯鲁克的信
(2008年4月12日)
致培黎职业学院同学们的信
(2008年4月12日)
就大学生开展农村调查等问题致许雪斌等同学的信
(2008年4月21日)
致潘宗光的信
(2008年4月29日)
致刘小桦同学的信
(2008年7月13日)
在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致都江堰市全市中小学生的信
(2009年4月26日)
致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班”学生的信
(2009年8与30日)
致刘敏同学的信
(2010年8月29日)
致伊莎白女士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师生的信
(2011年5月2日)
致梁吉生的信
(2013年2月4日)
第三部分 与大学师生的座谈
我们的国家是压不垮的
(2003年4月26日)
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2003年5月4日)
为国家努力学习
(2005年5月4日)
教学相长,培养真才实学
(2006年5月4日)
既要学好理论,更要善于实践
(2007年5月4日)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007年9月9日)
依法治国,大力培养优秀法律人才
(2008年5月4日)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
(2008年12月20日)
德学兼备,成才报国
(2009年5月3日)
坚定信心,献身国家和人民
(2009年6月5日)
心系天下,创业报国
(2009年6月13日)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努力学习
(2010年5月4日)
大学生要立志服务社会
(2010年6月25日)
附录 重视教育工作纪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
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到重要位置
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要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希望博士后能出现世界级的科学家
农村教育事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要更多地关心艺术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要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
青年应以青春之人生创造青春之中国
牵挂灾区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让文化成为理解与沟通的良师
最近有幸拜读了《温家宝谈教育》这本书,整体感受颇为震撼。它并非一本枯燥的说教集,而更像是一场与智者的对话,一次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度探索。书中的文字,或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渗透进读者的心田,或如激昂的号角,点燃内心深处的理想火焰。我尤其被其中关于“人”的培养所触动。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被潮流裹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灵魂,这似乎是作者最为关注的核心议题。书中对教育的“育人”本质的强调,让我反思了许多过往对教育片面追求分数和功利的认知。我开始思考,真正的教育,是否应当是激发每一个生命内在的潜能,引导他们去发现世界的美好,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这种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的迷茫,也让我对未来教育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部书名《温家宝谈教育》引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温家宝总理,这位在公众视野中以温和、亲民形象示人的领导人,他的教育理念究竟是怎样的?我一直以来都对教育这个话题抱有浓厚的兴趣,深知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因此,当我得知有这样一本能够深入了解他在这方面思考的书籍时,我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想象中,书中可能不仅仅是政策的阐述,更或许会包含一些他个人成长过程中与教育相关的经历,或是他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深刻洞察。或许,他会分享他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对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以及他对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看法。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书中能够获得的启发。同时,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具体的教育实践案例,这些案例能够让抽象的理念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也更能让我理解温家宝总理的教育思想是如何落地生根的。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理解中国教育新视角的大门。
评分翻开《温家宝谈教育》,我仿佛走进了一位长者的心灵世界,与他一同回溯教育的初心,探寻教育的真谛。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平静而深刻的启迪。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进的口号,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在当今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这无疑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作者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希望。他可能在书中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能只是引发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无论如何,这种对教育公平的关注,都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责任感和担当。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对教育的思考,也激励我为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温家宝谈教育》这本书,在我阅读的过程中,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维度。书中对于教育的深刻见解,并非停留在宏观的政策层面,而是更进一步地触及到了教育最根本的意义。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品格的塑造,在于心灵的启迪。我曾一度认为,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更多的技能,考上更好的学校,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这本书却引导我看到了教育更深层次的价值——如何培养一个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有同情心、有创造力的人。书中对“人文关怀”的强调,更是让我深思。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会渐渐遗忘对人的情感、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作者似乎在提醒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和发展,是为了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这种对教育的全新解读,无疑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温家宝谈教育》这本书,着实让我耳目一新。它不落俗套,没有空洞的理论,更多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思考。我从书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清晰洞察。书中可能探讨了如何将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在当今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教育的使命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如何让教育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无疑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作者在书中可能分享了他在这方面的独到见解,也可能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育模式。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启发性的。它让我看到了教育发展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教育改革充满了期待。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令人受益匪浅的学习体验。
评分很好的书。温家宝同志始终心系教育,特别关心教育,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担任国务院总理十年间,他更是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深入基层学校视察调研,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编辑出版《温家宝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习领会温家宝同志的教育思想。
评分活动买的!纯属路过!!!!!
评分外封皮有破的地方 好几年前出版的 可能就这样的吧 关键是便宜的
评分早上下单 下午就收到了,京东的快递还是值得称赞的~书先大致翻着看了一下,很不错,虽然不懂地质,但从从中感受温总理工作严谨,认真细致的精神,笔记反映出人格~后面细心研读
评分学习一下,了解一下历史,包装不错,简单朴素,有地质之风,好书!
评分学习一下,了解一下历史,包装不错,简单朴素,有地质之风,好书!
评分从事地质行业的同行,很有必要读一读温总理的笔记,非常好,勉励自己!
评分很喜欢这本书,物流不错,打开的时候没有损坏,很喜欢
评分到货的书发现碰坏了一个角,书脊的胶磕掉了指甲大的一块,售后二话不说就给换了一本。希望京东改进下书的快递包装,用泡点膜或者小纸盒保护一下,虽然书摔不到看不成的地步,但是磕角折页对于爱书之人来说很难接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