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静坐要诀

袁了凡静坐要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袁黄<撰> 著
图书标签:
  • 静坐
  • 内观
  • 修心
  • 养生
  • 佛学
  • 道教
  • 袁了凡
  • 静坐法门
  • 心性
  • 冥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82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5241
包装:平装
开本:18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7
字数: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明代大学问家袁了凡(1533-1606),名黄,字坤仪,号了凡。深入儒、佛、道三家之堂奥,精通易理、医道,尤其对养生学有深入研究和证悟,撰有《静坐要诀》、《祈嗣真诠》等养生专著;记述其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的《了凡四训》,在宗教界乃至民间都流传甚广。

内容简介

  《袁了凡静坐要诀》的主体部分是标点、注释明代经典著作《静坐要诀》,作者为晚明著名的士人袁了凡。袁了凡,名黄,号了凡,江苏吴江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因著有《了凡四训》和推行"功过格"教人行善修身,而为人们所熟知,并有《静坐要诀》、《祈嗣真诠》、《摄生三要》等著作。其中《静坐要诀》为近代提倡静坐修身的蒋维乔等人继承和提倡,得到广泛的传播。

作者简介

  严蔚冰,1951年生于上海,自幼习武,师从唐金元、朱鑫祥、卢俊海等国术名家。高级气功师、心理咨询师,2002年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授予“中国自然医学杰出人才”称号。现任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本易筋十二势”代表性传承人。
  已出版的养生类著作有《实用道家气功法》(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达摩易筋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洗髓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等;发表《道教西派源流考》、《帕金森症整体运动锻炼法》等论文十数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序:感悟生命整体观
前言
1.身心调和的妙法
2.静坐法的近代传承
3.静坐与坐禅
静坐入门
一、从繁忙中解脱出来
二、静坐的基础
三、静坐的五种基本坐法
1.垂腿静坐法
2.散盘静坐法
3.握固冥心坐
4.双盘静坐法
5.吉祥坐与降魔坐
静坐要诀
导读
袁了凡先生静坐要诀原序

校刊袁了凡先生《静坐要诀》缘起
辨志篇
豫行篇
修证篇
调息篇
遣欲篇
广爱篇

附录一 摄生三要
题解
一、聚精
二、养气
三、存神

附录二 六妙法门
题解
一、历别对诸禅六妙门
二、次第相生六妙门
三、随便宜六妙门
四、随对治六妙门
五、相摄六妙门
六、通别六妙门
七、旋转六妙门
八、观心六妙门
九、圆观六妙门
十、证相六妙门

附录三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节选)
题解
调和第四
觉知魔事第八
治病第九
后记

精彩书摘

  二、坐的基础
  初学静坐须打好基础,如果能用三个月至一年的时间练《易筋经》之“易筋十二势”,于动中求静,使筋骨强健,精力充沛,那么再练习静坐时就不会出现昏沉的现象。在静坐中不犯昏沉,身心就愉悦,但是愉悦的境界很容易被散乱的障碍所破坏,心猿意马,胡思乱想,这是由于心不清净,那么在静坐前先练习《洗髓经》,从行、住、坐、卧、睡时下手,将心髓、脑髓洗涤干净,就能专注一境,心无旁骛,行“握固冥心坐”了。《易筋经》、《洗髓经》这两步是非常实用的,打好静坐的基础,才能渐人佳境。
  最近几年,随着国学热和养生热的兴起,很多中青年人开始学习静坐,也有为数不少信仰宗教的中老年人开始学习静坐人定。由于各自学习静坐的目的不同,加上每个人身体的差异性,在学习静坐的初始阶段,首先会遇到自身的身心障碍。如何克服静坐时的身心障碍,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其实人生中不学习静坐也同样会有相同的身心障碍出现,关键是我们是否已经掌握了消除障碍的方法。
  三、坐的五种基本坐法
  静坐可以垂腿坐,但更多的还是盘腿坐。盘腿坐又分为散盘、单盘和双盘,建议初学者先练垂腿坐,逐渐再练习散盘、单盘和双盘,这样可以克服腿脚麻痛的障碍。如果一上来就单盘或双盘,腿脚肯定会麻木和疼痛,很容易造成怕上座的心理,这对以后的静坐是不利的。即使先天腿脚条件非常好,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双盘,也要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年轻女性最好采用单盘,八九十年代曾有报导,有体操和舞蹈功底的人,双盘时间过长,下肢失去了知觉,对于这些盲修瞎练酿成的后果,即使是专业的医生也常束手无策。下面详细介绍五种基本坐法:
  1.垂腿静坐法
  垂腿静坐法最适合初学静坐者,便于随时调整脊柱,养成良好的坐姿,尤其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日本曾经在学校里推广过课前3分钟超觉静坐法,对接下来的40分钟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步骤如下:闭目养神静坐法,取垂腿坐姿,全身放松,两手放在腿上,咬牙,两眼微闭,舌尖向上腭抵3至5次,待口腔生津后,将津液咽下,然后舌抵上腭,眼珠下视、左视、
  ……

前言/序言


《安然自在:内观禅修入门指南》 在这纷扰的世界里,我们渴望一份宁静,一种能够安顿身心的力量。本书并非冗长的理论说教,而是为你精心铺陈的,一条通往内心平和的亲切指引。它以最朴实易懂的语言,带领初学者一步步探索禅修的奥秘,让你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轻松实践,体验身心的和谐与自在。 第一部分:心的港湾——为什么要坐禅? 你是否曾被无休止的思绪困扰?是否觉得生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这本书会告诉你,坐禅并非遥不可及的宗教仪式,而是一种人人皆可掌握的,关照内心的实用技法。我们将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揭示坐禅如何帮助我们: 缓解压力与焦虑: 深入理解压力如何影响我们的身心,以及坐禅如何成为应对压力的有效武器。你会发现,通过简单的呼吸练习,就能逐步平息内心的风暴。 提升专注力与效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专注力变得尤为困难。本书将引导你如何训练大脑,提高注意力,从而在工作和学习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培养情绪稳定性: 情绪的起伏如同海浪,时而平静,时而汹涌。坐禅能帮助你更好地识别、接纳并调节自己的情绪,让你不再被负面情绪所裹挟。 增进自我觉察: 了解自己是成长的第一步。通过坐禅,你会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情感反应和身体感受,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感受平和与喜悦: 在喧嚣之外,内心深处蕴藏着一份宁静与喜悦。坐禅的练习,便是为你打开这扇通往内在花园的大门。 第二部分:静心之旅——从零开始的坐禅实践 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才是王道。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循序渐进的坐禅方法,确保即使是毫无基础的你,也能轻松上手: 准备工作: 寻找你的静谧角落: 即使是家中一个不起眼的书桌一角,或窗边的一方净土,都可以成为你的专属禅修空间。我们将提供关于如何布置禅修环境的实用建议,让它充满安宁的氛围。 选择合适的坐姿: 盘腿而坐并非唯一选择。本书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坐姿,包括如何使用坐垫、椅子,确保你的身体在静坐中感到舒适和稳定,避免不适。 衣着与时间: 宽松舒适的衣物,以及一段不受打扰的时间,是坐禅的基本要素。我们将帮助你规划适合自己的坐禅时间,无论是早晨的宁静,还是夜晚的沉思。 引导式练习: 呼吸的艺术: 呼吸是我们与生命最直接的连接。本书将从最基础的腹式呼吸入手,引导你如何自然地观察呼吸,让它成为安顿身心的锚点。 身体的觉察: 我们的身体承载着我们的一切经历。通过身体扫描的练习,你将学会如何将注意力带入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每一个细微的触感,释放积压的紧张。 情绪的接纳: 当思绪飘忽,情绪涌现时,我们该如何应对?本书将教你如何不加评判地观察这些内心的活动,如同观察天边的云朵,让它们自由来去。 心的安定: 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发现思绪的奔腾逐渐减缓,内心开始显现一份宁静。我们将分享如何巩固这份宁静,让它成为你内在的力量。 应对常见挑战: “我做不到”的误区: 许多人会因为“脑子里想太多”而感到沮丧。本书将为你剖析这个误区,告诉你“想”是思维的本能,关键在于如何与它相处。 身体的不适感: 偶尔的酸痛或麻木是正常的。我们将提供应对这些身体信号的技巧,让你能够继续练习,而非因此放弃。 缺乏动力: 保持规律的练习并非易事。本书将分享一些鼓励你持续前进的策略,让你将坐禅融入生活。 第三部分:禅意生活——将静修融入日常 坐禅并非只局限于固定的静坐时间,它的智慧可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本书将鼓励你: 行禅的体验: 在行走中保持觉察,感受双脚与地面的接触,体会身体的律动,将静谧带入你的每一次出行。 正念的饮食: 吃饭时,用心感受食物的色、香、味,体验咀嚼的过程,让用餐成为一种享受,而非匆忙的能量补充。 专注的倾听: 与人交流时,放下心中的评判,全心投入,真正听懂对方的话语,建立更深厚的连接。 觉察的劳动: 即使是日常的家务,也可以充满正念。将注意力带入每一个动作,感受其中的节奏与变化。 与自然共处: 在散步、赏景时,敞开心扉,去感受风的轻抚,阳光的温暖,花草的芬芳,与大自然建立连接。 《安然自在:内观禅修入门指南》是你开启内心平静之旅的得力助手。它以平实、温暖、鼓励性的方式,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力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迈出探索内心世界的步伐。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翻阅《袁了凡静坐要诀》,刚翻开几页,就被其中一种古朴的语言风格所吸引。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修饰,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术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是长者在耳边娓娓道来。我平时的工作压力挺大的,经常会感到心烦意乱,晚上也很难入睡。尝试过很多所谓的“放松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读了这本书的开头部分,我隐约感觉到,它提供的是一种更根本性的解决之道,一种从根源上调整心态的方式。我喜欢它那种不疾不徐的节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种平静的氛围。它没有强迫你做什么,而是引导你,让你自己去体会。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观心”的部分,我一直对“观心”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之前接触到的解释都比较抽象。《袁了凡静坐要诀》似乎能用更易懂的方式来阐述,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本书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速成指南,而更像是一本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细细体会的典籍。它所传递的,或许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我对话的方式。

评分

《袁了凡静坐要诀》这本书,刚拿到手,就给我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感觉。我喜欢它封面上的那种淡雅色调,以及那种古朴的书法字体,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带来了先贤的智慧。我一直觉得,现代人活得太浮躁了,每天被各种信息轰炸,内心很难得到真正的安宁。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让我沉静下来的方法,一种不依赖外界的平静。《袁了凡静坐要诀》这个名字,就恰恰击中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静坐”二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向内的探索,一种与自我对话的契机。“要诀”则暗示着其中蕴含着行之有效的精髓。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不会过于复杂,而是会提供一些简单却深刻的指导,帮助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它可能是一种心法,一种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觉察自己,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平静,一份能够支撑我面对生活挑战的力量。

评分

这本《袁了凡静坐要诀》,书名本身就透露着一股沉静的力量,仿佛一本古老的秘籍,等待着有缘人去翻阅。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素雅的纸张,古朴的字体,再加上袁了凡这个名字,无形中就营造了一种穿越时空的神秘感。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让人内心平静下来的方法很感兴趣,市面上关于冥想、禅修的书籍也看过不少,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很多书的语言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鸡汤,难以真正触及内心深处。而《袁了凡静坐要诀》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种祖辈的传承,一种经验的沉淀。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方法,能够帮助我在纷繁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宁静之地。这本书,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光是它的存在,就已经让我心生向往,仿佛它携带着某种古老的智慧,能够指引我走向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而不是那种过于庞大或者过于单薄的书籍。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定然是精炼而深刻的,不会有太多冗余的辞藻,而是直指人心,字字珠玑。

评分

《袁了凡静坐要诀》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少即是多”的智慧。在我看来,现代社会太多的信息噪音,让我们习惯了被各种复杂和喧嚣所包围,反而失去了感受简单的能力。这本书从它的命名就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静坐,本身就是一种回归内心的行为。《袁了凡静坐要诀》给我一种直觉,它不是在教你一些复杂的技巧,而是要带你回到最原始、最纯粹的状态。我对手中的这本实体书的质感非常喜欢,纸张的触感和墨水的味道,都有一种天然的宁静感。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的内容会是那种言简意赅,但意味深长的。它不会给你一大堆的理论轰炸,而是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你在实践中去感受,去领悟。我尤其好奇书中关于“要诀”的具体内容,我猜想,那些“要诀”一定是历经时间考验,被提炼出来的精华,能够真正触及身心的根本。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一份来自过去,却能指导当下和未来的礼物。

评分

刚拿到《袁了凡静坐要诀》,我还在仔细地端详着它。这本书的版式设计非常考究,看得出是用心制作的。书页泛着微微的黄,没有刺眼的光,读起来很舒服。我之前对静坐和修行的概念接触不多,但一直觉得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内心很容易焦虑,需要找到一个出口。这本书的书名,就恰好点出了这种需求。“静坐”二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而“要诀”则暗示着其中蕴含着精髓的指导。我没有立刻翻阅其中的具体章节,而是先从整体上感受这本书的气场。它散发着一种沉静、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氛围。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不会提供那些过于具象化的场景描述,而是更多地侧重于引导读者体会内心的感受,调整呼吸,以及如何观照自己的思绪。它所提倡的,可能是一种内在的修行,一种与自我和谐相处的方式。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扇门,一扇通往内心平静与自我觉察的门。

评分

非常好,书后面还有惊喜,了凡先生别的著作,真的很好

评分

囤货进行时,基本没有毛病,所以就通用评论了

评分

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还不错,快递很快,因为没零钱,还少要我一毛。

评分

东西品质不错,京东物流速度快。

评分

挺好的,就是快递时间有点长。

评分

物流速度快,很好!

评分

很不错的商品,我还是很喜欢的。

评分

一如既往的高效率,性价比高,书的印刷质量也特别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