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自从周代封建秩序崩溃瓦解以来,就企盼在普世王权下重视“大一统”。汉帝国为儒家观念的制度化提供了绝佳良机。然而,这是福祸掺杂的。制度化了的儒家意识形态也许将法律礼仪化了,将官僚制道德化了,却从未将法家政体转变成受委托型社会。相反,基本用于意识形态控制的政治化儒家道德符号,而不是儒家知识分子教化政治的本意,成了汉代留给中国政治文化的遗产。王圣的实践,而非圣王的观念,成了中国文明中永久的政治现实。
评分假如我们认为儒家有关“道”的看法与基本神学相类似,那么,上述第二个关注领域,儒家的“学”,所提出的问题就可与系统神学中的问题相比拟。今天名为“五经”的儒家经典,可能晚至西汉(前202—公元8年)的公元前2世纪方始定型。秦朝(前221—前206年)焚书之后重编的几部经典,肯定由汉代的编定者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改动。然而,倘若我们将经典不仅视作文献,而且还视作集思广益的人文学,那么,它们就能够向我们展示古典时期儒学的大致面貌。据当时的记载,“学”可分成互相关联的五部分:诗、政、社会、史、形而上学。综合起来,它们代表了一项包容广大的计划的展开:找回处在危机之中的人类文明的深层意义。
评分《杜维明作品系列·道·学·政:儒家公共知识分子的三个面向》所收九篇文章,分成彼此关联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含文章四篇)探讨古典时期的概念设置和象征资源,集中讨论道、学、政的观念,重点则在标明儒家知识分子总的精神趋向的道德形而上学,孔子及其弟子所体现的核心价值通过修身与为己之学,为儒家伦理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包括三篇文章,是走进新儒学纪元的知识远足,从意义深远的不同阐释方法的角度,具体描绘了儒学的面貌。新儒学袭用了古典儒学遗产,其中蕴含的多元主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过作为公共行为的自我努力,有可能改变人类处境的儒学信仰。主动参与政治、对哲学见解充满活力的回应、对人文学术的真挚爱好,都是正当合理的儒家追求。况且,儒学的方式要求道德的正当纯洁优先于政治上有关自身利害的权宜之计,社会责任感隐身于沉默的思想之下,历史意识和文化意义在学术研究中完全连贯一体。
评分《杜维明作品系列·道·学·政:儒家公共知识分子的三个面向》所收九篇文章,分成彼此关联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含文章四篇)探讨古典时期的概念设置和象征资源,集中讨论道、学、政的观念,重点则在标明儒家知识分子总的精神趋向的道德形而上学,孔子及其弟子所体现的核心价值通过修身与为己之学,为儒家伦理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包括三篇文章,是走进新儒学纪元的知识远足,从意义深远的不同阐释方法的角度,具体描绘了儒学的面貌。新儒学袭用了古典儒学遗产,其中蕴含的多元主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过作为公共行为的自我努力,有可能改变人类处境的儒学信仰。主动参与政治、对哲学见解充满活力的回应、对人文学术的真挚爱好,都是正当合理的儒家追求。况且,儒学的方式要求道德的正当纯洁优先于政治上有关自身利害的权宜之计,社会责任感隐身于沉默的思想之下,历史意识和文化意义在学术研究中完全连贯一体。
评分很好~很快!
评分诗唤起人类社会的内在共鸣,需要使用心灵的语言。它诉诸人类共同的感情和关怀,无恃于争辩的技巧。受诗感化而和谐融洽的社会,具有一种同步的节奏。在这样的社会里,人民之间的互动犹如对熟悉的歌曲舞姿产生的深契于心的回应,好似一种自然的流动。也许,儒家的历史记载将这种“原始公社”理想化了,诗在其中占统治地位。古典时期必定早已成了暗淡渺茫的回忆。但是,即使在孟子高度复杂的统治哲学里,它对于心灵的感召力依然强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内容很好。值得一读。
评分作者祖藉广东南海,1940 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1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得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76 年加入美国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自1996年开始出任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社长至今。1990年借调夏威夷东西中心担任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1995年应印度哲学委员会之邀,在南亚五大学府发表“国家讲座”。2010年12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