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深远影响,同时也最具传奇人生的高僧。
作者想通过这部传记来反映中古时期佛教东传历史上最精彩、激荡的历史场景。
《鸠摩罗什传》的特点:一是再现鸠摩罗什传奇人生,再现他的苦难、译经活动以及他的佛学对中国佛教的深刻影响;二是这是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即忠实于历史,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历史背景不虚构。它的本质是真实的,不同于虚构的小说;三是文学作品,在历史真实、人物思想真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和文学性的描写,是用文学的语言写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不是评传。涉及到的佛教哲学尽量用通俗语言表述;四是重现历史面貌,诸如古代的龟兹都城延城的风貌、凉州和长安的佛教面貌。既能再现历史的真实,又具可读性。
龚斌,上海崇明人。197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1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陶渊明研究学会(筹)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尤其在中古文学及中古社会文化领域用力最勤。已出版专著《陶渊明集校笺》、《世说新语校释》、《陶渊明传论》、《青楼文化与中国文学研究》、《慧远法师传》、《鬼神奇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神世界》、《宫廷文化》、《中国诗歌史话》、《图说青楼》、《中国人的休闲》等,合著《中国古代文学事典》、《中国古代散文三百篇》、《中国古代诗词曲词典》等。
序一 论"文学的历史"
序二 学术的真实性文学的可读性
第一章 智子降于龟兹
第二章 随母出家
第三章 厨宾遇师
第四章 游学疏勒
第五章 改宗大乘
第六章 誉满西域
第七章 声被苻秦
第八章 吕光破龟兹
第九章 第一次破戒
第十章 在龟兹的最后日子
第十一章 漫漫东去路
第十二章 智者的困境
第十三章 新门徒与老相识
第十四章 罗什入长安
第十五章 逍遥园中
第十六章 高足弟子
第十七章 第二次破戒
第十八章 长安与庐山的对话
第十九章 佛驮跋陀罗事件
第二十章 弘法大师
第二十一章 形碎舌存
第二十二章 梵轮摧轴与再转
附录一
慧皎《高僧传鸠摩罗什传》
附录二
鸠摩罗什年谱简编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读完《鸠摩罗什传》,合上书页,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传记,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遥远而辉煌的时代,以及一位不朽的灵魂。作者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了鸠摩罗什从一个神童的崛起,到在中原弘扬佛法的跌宕人生。我尤其被书中对他求法之路的细腻描绘所打动。从龟兹的出生,到远赴印度求取真经,再到历经艰险返回故土,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作者没有回避他在这个过程中的挣扎与彷徨,也没有忽略他所遭遇的政治动荡与宗教纷争。那些关于他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交流的片段,让我看到了佛法传播的复杂性与包容性,也让我对这位伟大的翻译家充满了敬意。书中对当时社会风貌的刻画也十分生动,字里行间透露出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与神秘,以及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早期图景。尽管我并非佛教徒,但书中对智慧、慈悲与解脱的追求,依然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让我反思,在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也需要停下脚步,去追寻内心的宁静与真正的意义。这本书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即使是对佛教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被故事所吸引。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我一直对古代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传播者充满好奇,而《鸠摩罗什传》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求知欲。它讲述了一个我之前不太了解的,却又极其重要的人物的故事。作者的文笔功力深厚,将一个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历史人物,写得活灵活动,充满了传奇色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鸠摩罗什童年时期和求学时期的描写,那是一种充满天赋与渴望的少年形象,为他日后的伟大成就埋下了伏笔。书中关于他如何与各个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处,以及如何化解矛盾、传播教义的细节,都让我看到了他过人的智慧与胸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真正的智者,是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并最终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这本书让我对“翻译”这个行为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桥梁,是思想的传递。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这位伟大的译经大师的深情。它是一本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思想深度的书,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鸠摩罗什传》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传记,不如说是一次对智慧与信仰的深度探索。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不仅仅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在展现一种精神的力量。从书中,我看到了鸠摩罗什如何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智慧,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为佛法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对佛法的理解之深邃,对翻译的严谨程度,都让我深感震撼。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翻译过程的细致描述,作者通过大量史料的考证,向我们展示了每一部经文诞生的背后,所付出的心血与智慧。这让我深刻理解到,伟大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不懈的努力与追求。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鸠摩罗什的生平,更让我对佛教的传播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能够跨越时空、连接人心的力量。我从书中看到了一个文化融合的典范,看到了不同文明如何通过交流与理解,共同发展。
评分《鸠摩罗什传》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拾起了一颗璀璨的珍珠,温润而有光泽。它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史书,而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叙事史诗。作者在讲述鸠摩罗什生平的同时,巧妙地将他置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之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鸠摩罗什,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智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鸠摩罗什翻译事业的描写。那些艰辛的译经过程,那些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都让我惊叹不已。他如何克服语言障碍,如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佛法精髓,又是如何将这些深奥的教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当时的中国人,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更是关于一个时代的文化交融与思想碰撞。我看到了佛教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如何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书中对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描绘也十分到位,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在鸠摩罗什的佛法教化下,或获得慰藉,或找到方向。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仿佛我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位伟大的译经大师的风采。
评分我不得不说,《鸠摩罗什传》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我以往读过的许多人物传记那样,只是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作者似乎更侧重于从情感和思想的层面去挖掘鸠摩罗什的人生。书中对于他内心世界的探索,对于他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超脱,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仿佛我能够理解他作为一个凡人在追求神圣真理过程中的不易。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当时中亚及中国各地社会风貌的描写,这些细节的加入,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生动。我仿佛看到了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听到了寺庙里的钟声,闻到了香烛的芬芳。这些环境描写并不是为了堆砌文字,而是与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这部传记的独特魅力。尤其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将鸠摩罗什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明,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有着自己的情感、欲望与痛苦,但他又能够以惊人的毅力去克服这一切,最终成就伟业。这种真实感,使得这本书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评分"[SM]常好的一本书,京东配送也不错!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BJTJ][SZ]"
评分三、笔读。就是要借助手中的笔辅助读书。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常理解为作读书笔记,我还理解为写心得体会、读后感、随笔等。我认为,读书是吸收,写作是消化,我在第一次执笔写公文、起草大会讲话时,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要么写的内容干巴巴,平铺直叙,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量太少,脑子里记下的东西太少,这才刻意去多读书,把好的语句、好的典故摘记笔下,并坚持写一些读书心得,不怕写不好,只要坚持,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会留在脑海,动笔写文章时就会自然见于笔下。我在看电视节目时也在作笔记,准备了一个专门的电视笔记本,收益还是有的。这便是勤动手的好处,我叫做笔读。
评分前些天我乘公交车去外婆家。车至中途,车厢内已座无虚席。此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中年妇女。靠近车门的一位年轻小伙子忙热情地站起来让座,只见中年妇女二话没说,径直坐下,随后有说有笑地逗起孩子来。我在对小伙子投以赞许目光的同时,心中也生出一种怪怪的感觉。 小伙子主动给带小孩的女同志让座,固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我总觉得在“理所”与“当然”之间,似乎还少点什么——中年妇女是否应该向小伙子道谢呢? 付出,不一定渴望得到回报,但人人都希望得到认可,大至社会的认可,小到一个人的认可。假如那名中年妇女对小伙子说上一句感谢的话,相信小伙子心里会感到一种付出的快乐!芸芸众生,人人都应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别吝啬你的感激;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也要学着去尊重别人。因为,尊重别人也是一种有道德的体现。
评分采购的有点慢,其他的还好。
评分希望你能越做越好,成长有你有我大家一起来,很好的宝贝。
评分不管时间历经多久,我们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我们自己做起。
评分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首先,着力打造书香班级。在我们班有可供孩子阅读的各方面书籍,并在读书角张贴温馨的阅读暗示:“与书为友,走向优秀!”“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在教室前面彰显着警示牌:“今天,你读书了吗?”还在教室里张贴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些醒目的标志,使学生迈进班级的那一刻就会想到读书。其次,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说句心里话,我们班孩子的家长多数是农民,他们对于读书的意识并不高,尽管如此,我仍坚信:只要肯努力、只要肯坚持,让孩子在无意中就能端起书本来阅读,这样,长此以往,相信家长们会有所动容,从而为孩子能够读更多的好书拓宽‘道路’。虽然让家长读书的起步工作难做,但我仍通过校信通、开家长会等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书香信息传递给家长。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推动家庭阅读正常化,持久化,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这里提到的‘书香家庭评比’,我并没有给家长们出难题,而是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我抓住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及孩子那纯真的天性,让每个孩子做为他自己家庭的组长,父母是组员,先由孩子感染父母、督促父母,和父母同读一本书并交流读后之感,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孩子们课余聊的话题由原来的“我昨天吃什么好吃的了”、“我妈给我买什么新衣服了”、“我爸带我去公园玩了”这些,被现在的“昨天我们全家坐在一起聊《红岩》,爷爷还给我讲了好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周末我们家要举行讲故事比赛呢”所取待,从班级门前走过,每每听到这些,我的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
评分感觉京东商城上买书也挺放心的
评分很好的书籍很好的学习必备佳品,,,,希望宣传能给力的,能越做也好,下次还会在来的额,京东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这本书籍给了我不一样的享受,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让我深受体会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