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雪域之天堂触手可及。
在这里,记忆冲破时空的枷锁。
在这里,人们思索过去和未来。
在这里,失落的信仰终被寻回。
一本书,一个人,一份坚定的信仰,一种彻悟的力量。
一百余幅穿越时空的藏地影像,带你探寻三十年秘境记忆。
三十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近半生的年华。
三十年,他一直坚持往返信仰之地。
从一个挚爱藏地的摄影爱好者,
到用无数镜头和文字记录藏地的国际摄影家,
从北半球,到南北球,
纵然踏遍千山万水,他依旧会远渡重洋,往返藏地。
《中国国家地理:那时·西藏》通过极具现场感和震撼力的文字、摄影作品,
呈现了摄影家三十年来往复藏地的旅行经历,以及长达三十年的西藏情缘。
徐家树,澳籍华人,摄影家,翻译家,旅行家。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澳大利亚职业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曾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第130届国际摄影展银奖(曾在CCTV《新闻联播》中报道)、澳大利亚职业摄影协会全国摄影展览银奖(1991年)、美国“Communication Arts”杰出摄影奖(1992年)等。作品曾登上《经济学家》杂志2003年1月封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机缘巧合,有幸前往西藏,并为此着迷。三十年间,不惜远渡重洋,多次往返信仰之地,用无数张影像和随行记录,向藏地虔诚朝圣。
“西藏,我自知与你的缘分未尽。在未来,我们或许很快还会相见,但是,见与不见,时光也无法将你从我的生命中抹去。在你的腹地之中穿行,是一次我与大地、神灵、自我的对话。如今,布达拉宫观者如云,大昭寺前游客成群,青藏高原不再神秘。但藏地在我心中,仍是一块圣洁之地。内心常祈求上苍,再赐我十年的精力和体力,让我能再次漫步于青藏高原,拍摄记录内心的感动和感恩。世间变幻,那过往的藏地影像将永存。”
——徐家树
那是一种直接的表述,本质的感叹,具有来自他内心掩饰不住的体貌特征。人与万物,万物与灵魂,在反传统的镜头里那么融洽地相处,并繁荣他的真理。徐家树的摄影作品境界表达了作者本人的达观思想,是对生命价值的宣誓与呐喊,对生与死的赞美。
——尕军娃采访稿《徐家树:在一个地方与神耳语》
徐家树将其过客人生的斑斑行迹,凝结为图文符码,镌刻成一部情感心经,以超脱世俗的态度,丰富了一个人的生命存在。于是藏地便化作了徐家树人生时空中的那方心灵原乡,在那里,他获得了生命的满足。哪怕这一切终归还是一个旁观者的视觉影像,但经由他亲眼目睹的感光、饱含情感的显影和浸入心像的定影,那幅幅藏文化照片的浮图佛图,终得演化成精神层面的佛陀浮屠,犹似佛眼透视着世俗红尘。
——王瑞(摄影家)
他是一位具有独特能力的摄影家,能从一切事物中发现美和规律,再通过他的摄影作品,表达出他个人的视觉世界。
——澳大利亚摄影学会
推荐序 朝圣记:影像与文字镌刻的天路心经
缘·生
夏河的夜
唤起内心的诉求
晒佛节上的信徒
与神耳语
漫·行
沱沱河边
停靠那曲
经幡
宫殿的山
记忆拉萨
那一瞬的虔诚
哲蚌寺里凝固的时光
朝圣布达拉宫
绿松石镶成的雍仲
“318”往事
白居寺佛眼
藏王的子孙
寻找昌珠寺
桑耶寺渡船
再逢晒佛节
藏地那些人儿
老朋友贡太
郎木寺法会
梵天的云
尘·隐
远离喧嚣的小镇
被遗忘的古城
六月血祭
约瑟夫·洛克曾经来过
后记 我与西藏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细节的关注。很多内容并不是教科书式的普及知识,而是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比如,书中可能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介绍某一个偏远村落的建筑特色,或者是某一种独特的草药的药用价值,甚至是某个古老传说中某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命运。这种“小切口、大视野”的叙事方式,反而更能触动人心。我常常会因为书中的一个细节而联想到更广阔的背景,比如关于某个建筑风格的描述,就能让我联想到藏式建筑的演变和其背后的宗教影响;关于某种植物的介绍,又能让我思考藏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适应。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智者,不疾不徐地向你展示他所知道的一切,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西藏的认识更加深入和细致。它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书,里面的很多知识和故事,都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评分我一直对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充满好奇,但传统的旅行指南往往侧重于实用信息,比如交通、住宿、景点介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种空白。它不是那种告诉你“去哪里玩”、“吃什么”的攻略,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西藏的历史、文化、地理以及人文景观。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一些古老习俗的描述,那些流传了千年的祭祀仪式,那些在高原上顽强生存的动植物,以及那些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方式,都让我觉得非常震撼。文字的叙述方式也很吸引人,不像枯燥的学术论文,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行者在娓娓道来,带着一种情怀和温度。有时候,我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品味某些句子,试图去理解那些深层次的含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丰富的西藏,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的灵魂之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太有质感了,硬壳封面,纸张也相当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觉得很赏心悦目。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这种老派图书的仪式感,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我尤其喜欢它采用的那种哑光纸,不像那种过于光滑的纸张容易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疲劳。图片的处理也相当到位,色彩还原度很高,那种高原特有的湛蓝天空、纯净的雪山,以及色彩斑斓的经幡,都仿佛跃然纸上,让人身临其境。即使不看文字,光是欣赏这些摄影作品,也足以让人沉醉。每张照片下面都有简短的说明,但信息量却很足,点到为止,却能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书中的版式设计也非常舒服,留白得当,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毫无压力。整体来说,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用心制作、极具收藏价值的书籍,是一次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享受。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旅行。它不像一些快餐式的读物,读完就能获得即时满足感。相反,它需要你沉下心来,慢慢品味,细细咀嚼。每翻开一页,都仿佛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时空的大门。那些文字,那些图片,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西藏。它让我看到了高原的壮美,也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它展现了古老的智慧,也让我思考着未来的方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西藏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我们与世界、与历史、与自我的对话的书。我从中获得的,是知识,是情感,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全新感悟。即使合上书本,那些关于雪域高原的画面和故事,依然会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久久不能散去。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洗礼。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能够引发思考的书。它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直接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和体会。比如,在讲述某些地理奇观时,它会引导你去思考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以及生命力的顽强;在描绘一些传统生活场景时,它会让你反思现代社会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如何在传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固定的观点,而是像一位温和的引路人,带我走进了西藏的内心世界。我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关于生命、关于文化、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洞察。很多时候,读完某一章节,我都会合上书本,静静地坐一会儿,消化书中的内容,感受那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它让我对“家国”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在时代洪流中依然坚守的文化符号。
评分有些西藏的人文照片和一些游记,照片一般般,光线构图等都不出彩,听了詹姆斯的建议为凑单买的,好在打完折比较便宜
评分真的超好,物流也快
评分非常好的书,配送也很快,赶上京东的活动入手,很划算!争取把系列收齐。
评分和烙锅老婆老婆你送她7口
评分书还没看 是正版 包装很好
评分必去前认真看许多关于西藏的书
评分原以为是普通纸张,结果发现纸质超好,开心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去西藏旅行、摄影的一本好书,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