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辑(上)内容简介
世界天坑看广西,广西天坑看哪里?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天坑大部分在中国广西。提到广西的天坑,许多人都会想到有“世界天坑之都”之称的百色市乐业县,那里有着世界容积第二大的大石围天坑,有着众多的天坑群。但广西的天坑仅止于此吗?实际上从数量上看,广西天坑数量接近千个,几乎遍布全境,就连人们熟知的旅游城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有天坑分布;从密度上看,百色探洞爱好者伍红鹰,近期内在河池市巴马县半径5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7个世界级天坑(其中大的天坑直径超过1公里),创下了世界天坑密度的新纪录;此外,不论是从单体天坑体量,还是与天坑相连的洞穴系统的发育程度来看,广西天坑都堪称精彩绝伦。
地下河上的广西
我国长度大于50公里的地下河有23条,广西就占16条。其中不仅有长度第一,天窗分布密度极大,观赏性极好的地苏地下河,还有众多知名、不知名的大大小小的地下河系统。千百年来,生活在地下河上的广西人,他们伴河而生,巧妙利用、积极探索、善加保护地下河;而近年来来,诸多外地人甚至外国人也被广西地下河造就的奇景所吸引,纷纷来到这里,对地下河进行全新的探索和冒险。这其中有多少引人入胜的故事呢?
广西阳朔:攀岩者心中的圣地
撰文/张晓柳 摄影/赵四
引言:广西喀斯特地貌覆盖率很大,在攀岩爱好者眼中,“来到这里随处都想攀”。喀斯特地貌适合攀岩,因为它多变的角度和丰富的造型;它可以有老少皆宜的简单岩壁,也可以有世界难度的线路;一些特殊的地貌更是攀岩者想象力的天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成就了阳朔国内、甚至国际攀岩圣地的地位,国内有一定功底的岩友都光顾过阳朔的山山水水。阳朔之外,广西还有多处令人叫绝的喀斯特岩壁。本文以攀岩运动为线索,向读者展现广西喀斯特地貌的奇绝之美。
“极高寿”密集带:广西为何有中国多的长寿乡?
撰文/萧春雷
中国有77个“长寿之乡”(截至2017年5月),其中以广西为多,达25个,遥遥领先于其后的广东(8个)和河南(7个)。令人惊讶的是:人均预期寿命在全国排第12名的广西,为什么“长寿之乡”数量远超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为何广西贫困的喀斯特山区竟成了中国罕见的“极高寿”老人(即百岁老人)密集带?
耕海牧渔:广西的海上富饶
破碎的海岸线加上优良的水质和丰富的浮游生物,这里成为北部湾的重要渔区,多种鱼、虾、蟹类和其他经济海洋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大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农场。
涠洲岛珊瑚礁:中国北的岛礁
撰文/ 覃妮娜 王欣 摄影/谭瑞军
作为广西省大的海岛,涠洲岛一直以“中国年轻的火山岛”著称。其实,在海面以下,涠洲岛还拥有广西省面积大的珊瑚礁,这片珊瑚礁就固着在火山基岩上。它不仅是北部湾海域、而且也是中国分布北端的岛礁了。涠洲岛珊瑚礁的独特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不可替代的科研价值。近20年的观测显示,涠洲岛珊瑚礁上活珊瑚的覆盖率从80%己下降到了10%,专家称,涠洲岛珊瑚礁的现在,就是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未来。因此,科学家启动了恢复珊瑚覆盖率的工作,以为全球珊瑚礁退化恢复工作积累经验。本刊将对涠洲岛作为珊瑚礁种植和生态恢复天然实验场的事实进行报道。
钦州港:广西对外开放的未来之窗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留下了把钦州港打造为“南方第二大港”的夙愿。直至1992年,钦州港才举全民之力,建起了2个万吨级的简易码头,然后向着“临海工业港”的方向迈进。面向大海,要想富先建港。钦州港20多年的建港历程中充分应验了这句话。钦州港的建设和发展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缩影,它为广西对外开放,打开了一扇前景广阔的未来之窗。
广西海滩:这里汇集了中国丰富的沙滩类型
说起广西的海滩,北海银滩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其实除了拥有以银滩为代表的纯净的石英滩外,广西的海岸线上还活跃着珊瑚、海星、火山玻璃等物质的踪影。广西的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在中国12沿海省区中仅排第8位,却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沉积条件,坐拥着中国多种多样的沙滩。
广西人:边疆省份盛产“明星”群
广西地理位置极其特殊:既沿海,又沿边;既贴近西南,又紧靠华南;既偏离中原,又有走廊相通。今天的舆论环境中,跟周边的云南人贵州人湖南人广东人相比,广西人这个群体是缺少存在感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广西比云南广东更早地与中原沟通,自古以来更是频出名人大腕,广西兵更是以英勇善战名扬天下。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人们心目中广西人的形象一定会更加清晰、丰满。
桂林抗战文化城,沸腾的山水
撰文/ 朱千华
桂林山水甲天下,以秀美著称。然而,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还曾有一座文化抗战奇峰,峥嵘巍峨,在桂林大地上陡然屹立,鼓舞和支撑了全中国军民。本文作者深入桂林,寻访亲历者,带领我们走进80年前那片沸腾的山水。
中国制糖业霸主背后的故事
现在我国的蔗糖至少有六成产自广西,它们从遍布广西大地的甘蔗里一点点地榨取的,再以黄糖片、白砂糖等形式,向全国和世界供给糖分。广西种植甘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但直到近30来年里,广西才登上了中国制糖业霸主的地位,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在广西无数蔗农的生活就围绕着一根根甘蔗展开,可以说甘蔗在某种意义上主导了他们的命运,人们说甘蔗制糖是一项甜蜜的事业,在这份甜蜜背后,是否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沉重和艰辛呢?
广西:中国大的冬“菜篮子”
蔬菜作为民众们日常膳食中重要的一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西作为全国蔬菜主要生产的省区之一,有着气候、水资源等方面优势。目前,作为我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广西已经成为全国大的“冬菜篮子”,蔬菜输出范围辐射全国。这个季节,南菜北运正当时,请看作者朱千华从广西发回的报道。
广西:中国的果篮
在中国,可以称为“果篮子”的省份有好几个,但是像广西这样的,倒是仅有一个。这里既有亚热带水果喜爱的土壤和气候,又生长着成千上万亩的温带水果,如柿子、梨、桃、葡萄等。在这里的每一种水果还有着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品类。这里不仅拥有水果产业化种植的沃土,还是水果进出的南大门。
梧州:低调古城,竟是中国大的人工宝石加工地
当一条施华洛世奇经典的天鹅项链挂在女孩的颈项上,嵌满水晶的吊坠在锁骨间闪烁跳动时,谁会想到,这一粒粒璀璨迷人的人造宝石,很可能来自广西梧州?梧州,一座位于广西东、有着2200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曾经的“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因缘际会之下,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人造宝石之都”,全球每年70%以上的人工宝石原石从这里出炉。
广西人,离不开的是西江
在山水如画的广西,如果山的代表是喀斯特地貌,那水就是西江。这条江横穿了整个广西,是中国的第四大河流。人们取西江水而饮,在江上往返讨生活;文化依水而生,聚落因水而兴。这片水网密布的大地以江为魂,人的生老病死,城市的盛衰兴废,尽在这不舍昼夜向东流淌的江水中。
红水河:中国出产奇石多的河流
自从广西大化彩玉石横空出世后,中国观赏石藏家开始为之疯狂。这种原本静卧在红水河床上的石头,只用了十几年就席卷奇石收藏界,成为几乎所有奇石收藏馆的必备藏品,如今更被追捧为中国奇石之王。本文作者深入大化彩玉石的原产地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试图探寻它从一块普通的水冲石一步步走上中国奇石神坛的奥秘。
这次收到的《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1月号)真是让人惊喜连连,迫不及待地翻开,就被那封面吸引住了——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华丽,而是一种沉静而充满故事感的力量。文章的叙述方式,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地理学家,带着我穿越时空,深入到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他对细节的描绘,无论是地貌的形成,还是动植物的习性,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却又不失文学的美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罗列数据和事实,而是巧妙地将这些冰冷的知识点,融入到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传说之中,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走进了一个鲜活的地理百科全书。特别是一些关于偏远地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描写,让我对他们的智慧和坚韧充满了敬意,也深刻反思了我们自身的生活方式。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地理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洞察。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拓展视野,也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怎么说呢,这期的《中国国家地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沉下心来,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它不像有些读物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信息轰炸,而是以一种非常舒缓、内敛的方式,一点点揭示它想要讲述的世界。那种文字的力量,就好像是细雨润物,悄无声息却又深入人心。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某些自然景观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仿佛我正身临其境,能感受到风的温度,听到水的流淌,甚至闻到泥土的芬芳。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在阅读其他地理类刊物时是很难遇到的。它更侧重于一种“情怀”的表达,不仅仅是“知道”,更是“感受”,是“理解”。书中那些关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让我对“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实可触的实践。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品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都会被其中蕴含的深邃力量所打动。
评分我必须要说,这期《中国国家地理》的文字,就像是大海一样,深邃而广阔。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过于煽情的叙述,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对土地深沉的热爱和对万物生长的敬畏。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能够将那些原本遥远、陌生的地理概念,变得亲切而有温度。我特别喜欢他们对于一些“边缘地带”的描写,那里的人文风情、自然奇观,在作者的笔下,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读到那些关于坚韧生命力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故事,我常常会感到一种震撼,也对人类自身的适应能力充满了惊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地球的多样性,以及在这种多样性中蕴含的无限可能。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我暂时抛却日常的琐碎,去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去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评分这次的《中国国家地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格局”。它没有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地域或主题,而是展现了一种宏大的视角,将微观的细节与宏观的规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脑袋被打开了,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复杂、也更迷人的世界。文章的逻辑性非常强,从一个引子出发,层层递进,引出更深层次的探讨,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尤其是一些关于地质变迁、气候演变的内容,虽然涉及的知识点比较深奥,但作者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并且辅以大量的精美插图,使得这些复杂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地理爱好者,也适合任何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它教会我如何用更长远、更宏观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我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这期《中国国家地理》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模式,而是尝试了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上下的苦功,他们在遣词造句上力求精准,却又不会显得过于刻意。更重要的是,他们敢于挑战一些比较冷门、却又极具研究价值的领域,并且能够将其讲得引人入胜。其中一些对于特定地理现象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作者团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调查研究。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揭秘的过程,非常具有吸引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被激发了一种探索未知的热情。这本书让我明白,地理学并非是枯燥的学科,它蕴藏着无数令人着迷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解读。
评分品相完美、物流配送服务赞、会继续购买
评分快递小哥认真负责,包裹保存验证。
评分还没去过广西,多了解一下,以后有机会去看看
评分了解一下广西,正好
评分又方便又快捷。现在国家地理都在jd买的。
评分很好的杂志,京东自营发货速度非常快,而且多多少少便宜了一点,总之非常不错,
评分经典作品,内容精彩,值得购买。
评分比在门店买便宜些。也比较全。以后就在这里买杂志了。
评分杂志质量无需多说,快递给力!风雨无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