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少年合唱歌曲集(2)》所收集的原作和改编曲大都源自萧友梅、黎锦辉、贺绿汀、黎锦光、黄友棣、陈歌辛、吕泉生、王莘、瞿希贤、赵行道、尚疾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是可以经得住音乐历史分析的。
王珏,合唱指挥家。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在职进修;系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童声合唱委员会顾问、天津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音乐荣誉教研员、国际童声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亚太区董事。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顾问、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国际童声合唱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经历:天津交响乐团附属绿星少年合唱团总监兼指挥;天津外国语学院附属外语学校合唱团艺术总监;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天津财经大学学生合唱团艺术指导。曾任天津市大学生合唱比赛、外省市中小学合唱比赛评委;曾率安徽江淮汽车厂子弟学校中学少年合唱团赴上海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合唱交流演出;率天津绿星少年合唱团参加1993年首届、1997年第二届中国童声合唱节,获全国优秀童声合唱团奖、优秀指挥奖;指导山东省莱州市实验小学合唱团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艺术展演合唱,获省小学组一等奖;创作和改编童声合唱曲数十首。
宫晓霞,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讲师,天津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曲式与作品分析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歌曲《风》、《问》、《我的思念》、《夜思》、《等候》、《春雨的故事》、《拨动心灵的琴弦》、《什么样人生才算美》,《我爱》等;钢琴组曲《山川之恋》;第1弦乐四重奏、小型室内乐作品《山鬼》;巴杨手风琴独奏曲《京韵》,获全国“金杯”手风琴新作品创作三等奖,另该作品入选“2010哈尔滨之夏国际手风琴艺术节”自由低音组比赛规定曲目。
受北京天天艺术文化有限公司之邀,录制了全国艺术类高考视唱练耳教学辅导VCD和CD光盘(配书)一套六册。
前言
简谱部分
中国作品
1.长城
2.春(影片《恋之火》插曲)
3.春天在这里接班
4.春天的降临
5.慈母心(影片《凤凰于飞》插曲)
6.风铃
7.父情
8.父亲的教导
9.亮火子虫
10.南飞之雁语
11.山野的歌
12.山上源泉
13.上学去
14.水牛儿
15.泰山十八盘(《泰山组曲》之二)
16.泰山日落(《泰山组曲》之四)
17.听哪,让我告诉你(歌剧《新桃花源》终曲合唱)
18.箫的歌
19.小小羊儿回家了
20.心灵的窗(影片《苦恋》插曲)
21.心语
22.摇篮曲
23,愉快的歌声
24.摘酸枣
外国作品
25.巴赫小步舞曲
26.哦,春之神
27.花神
28.梦
29.南海之歌
30.诗篇
31.永远的友谊(古典摇滚)
32.在乡间的小路上
33.知己
五线谱部分
中国作品
1.长城
2.春(影片《恋之火》插曲)
3.春天在这里接班
4.春天的降临
5.慈母心(影片《凤凰于飞》插曲)
6.风铃
7.父情
8.父亲的教导
9.亮火子虫
10.南飞之雁语
……
编后记
2012年我们推出了《中外少年合唱歌曲集》,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反响较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策划推出《中外少年合唱歌曲集》(二)。
本歌集所选择的中国作品,经过几代人的筛选和实践,其内容艺术价值高,具有高尚的音乐艺术魅力,至今仍在熠熠闪光;同时,能启发少年去感受合唱的美,激励少年健康向上。比如歌唱春天、山野、小溪、鲜花、大海、蓝天、白云、草原以及友谊、孝敬、感恩等人世间的真情等等,这些作品风格各异,都是永恒的主题,都可以经得住合唱音乐美学推敲的。本书所收集的原作和改编曲大都源自萧友梅、黎锦辉、贺绿汀、黎锦光、黄友棣、陈歌辛、吕泉生、王莘、瞿希贤、赵行道、尚疾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是可以经得住音乐历史分析的。
本歌集中的外国原作与改编曲,大都源于帕列斯提纳、巴赫、亨德尔、海顿、贝多芬、斯卡拉第、舒伯特、门德尔松、托斯蒂等著名作曲家,包括英国现代作曲家戴维·赫勒韦尔等作曲家的作品,在世界音乐历史上,都有深远的影响,也都具较高的艺术价值,会使我们的少年获得教益。
本书中的许多合唱作品,是中外音乐历史上的名作,并不是专为当今少年创作的。编者原意是把这些经典作品整理、汇集成册,向我们年轻的指挥和少年合唱团介绍,便于各位指挥家研究、使用。有些合唱作品基本上都是国内首次发表。
在搜集和积累本书材料的几十年中,音乐家、作曲家王莘,为本人指挥的天津海河少年合唱团谱写合唱曲《海河在轻轻歌唱》;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周荫昌教授专为天津交响乐团附属绿星少年合唱团创作合唱作品《春天在这里接班》、《风铃》;天津音乐学院前声乐系主任吕水深及曹燕荪二位教授,将台湾作曲家、指挥家吕泉生先生的合唱曲集介绍给本人;作曲家、天津音乐学院作曲教授鲍元恺先生向本人介绍了台湾知名剧作家黄春明先生及其作品,由本人指挥的天津交响乐团附属绿星少年合唱团与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少年交响乐队合作,为黄先生创作的歌剧《新桃花源记》演出,录制全套合唱音响;乐队部分则由孙光钧教授担任指挥;我的挚友、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总监、指挥家任宝平教授向本人介绍多部珍贵合唱作品;作曲家、指挥家陈功雄博士特地从高雄寄来他和黄友棣教授的合唱曲集,供本人选用。
我对于这类合集总是抱着一种“挑剔”的心态去审视,因为它代表着某种范式和导向。如果这本《中外少年合唱歌曲集(2)》真的能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它应该体现出对当代少年审美需求的深刻洞察。现在的孩子们接触到的音乐信息量是爆炸性的,他们对于“好听”的定义可能和我们过去完全不同。因此,我非常期待它能在曲目选择上,适当地融入一些更具现代感的和声色彩和节奏型,而不是一味地复刻上世纪的作品。也许是引入一些当代优秀作曲家的作品,或者是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流行音乐改编。当然,这种“新”必须建立在不损害合唱艺术本体的基础上。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本“教唱”的工具书,更是一本能激发少年歌唱者创新思维、引导他们探索音乐新可能性的灵感之源。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才称得上是一本真正有生命力的优秀合集。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花纹和明快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还担心它会是那种非常严肃的、只适合专业人士翻阅的乐谱集,结果拿到手才发现,它更像是一本精心挑选的音乐画册。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很舒服,油墨印得很清晰,这对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对照谱子和歌词的人来说太重要了,翻页的时候也不会担心弄坏或者粘连。不过,我比较好奇的是,它在选曲上的倾向性到底是什么?比如,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是不是被重新编排得更适合现在的孩子们来演唱?我期待看到的是既能传承经典,又充满时代活力的音乐。希望里面的排版设计能更注重实用性,比如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休止符的处理是否明确,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一本乐谱的“好用”程度。总体来说,从视觉和触觉体验上,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看得出编辑在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作为一个对音乐史有点研究的旁观者,我对任何涉及“中外”主题的合集都会保持一份审慎的期待。这“中外”二字,分量很重,它意味着对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的理解和呈现。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国外的优秀合唱作品,在翻译或改编歌词时,是否准确地把握了原曲的情感内核,有没有为了迎合特定语境而削弱了原有的韵味。同时,中国的作品部分,则更考验编者的选材眼光,是选取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校园民谣,还是挖掘了一些更具艺术高度和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一个优秀的合集,应该是能够让孩子们在演唱外国作品时,感受到文化交流的乐趣,在演唱本国作品时,增强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的。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承载,远比曲子本身的技术难度更令人看重。希望这本集子不是简单地把中西方的歌放在一起,而是让它们产生某种对话和映照。
评分从实际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我最看重的是它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合唱团水平的适用性。少年合唱团的构成非常复杂,有刚接触音乐的小学生,也有技巧相对成熟的中学生。如果这本集子里的所有曲目都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难度区间,那对于其他水平的团队来说,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梯度设计,也许是难度递增的编排,或者是在不同部分标注出适合初级、中级甚至高级团体的推荐。更重要的是,歌曲的时长和主题是否多样化?是偏向于活泼欢快的进行曲,还是抒情内敛的艺术歌曲?一场好的音乐会,需要各种情绪的调剂。如果能有一些篇幅适中、结构清晰的作品,便于教学排练和舞台展示,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毕竟,教学排练的时间是宝贵的,过于复杂的作品可能会耗费过多精力在啃谱子上,而忽略了音乐情感的表达。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激发孩子学习合唱的教材,市面上很多曲集要么曲目太陈旧,要么难度跨度太大,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本乐谱集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搭建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我特别关注它对于和声处理的精细程度。合唱曲的灵魂就在于和声的饱满和平衡,如果只是简单的旋律叠加,那就失去了合唱的魅力。我很想知道,里面的四部或更多声部的编排,是否充分考虑了少年人声部的特点——比如高音部的清亮和低音部的厚重如何巧妙地融合。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层次分明、既有起伏又有统一感的音乐织体。如果它能收录一些改编自民族音乐或者世界各地优秀童声合唱团保留曲目的作品,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拓展孩子们的音乐视野,比单纯练习技巧要重要得多。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富有教育意义且兼具艺术欣赏价值的曲目,让孩子们在歌唱中体会到合作的美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