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修订版)

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梅尔 著,何卫宁 译
图书标签: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历史
  • 战争
  • 军事史
  • 欧洲历史
  • 秘密历史
  • 1914-1918
  • 修订版
  • 历史研究
  • 战争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060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3205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8
字数:4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悬疑特别多。
  如果我们认为是某个人引发了大战,这个人是谁?德国在1914年是不是本来已经取得了胜利? 德国在1918年的失败能不能避免?如果加里波利、马恩河、伊普尔的战局稍有不同,是不是大战就能早一点结束?黑格、鲁登道夫、康拉德是伟大的指挥官吗?如果不是,能说他们是坏的指挥官吗?如果也不是,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指挥官呢?为什么交战国没能在大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破坏之前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呢?
  大战结束已经有九十多年了,学者们还在争论这些问题。他们很可能会永远争论下去。我没想宣称我有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实际上,正是因为没有答案,研究这些问题才变得如此有趣。希望本书提供给读者足够的信息,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这些问题是如此难以获得解答。也许,读者能利用作者提供的信息对某几个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

内容简介

  

  《一战秘史》分6大部分36章,详细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进程,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本书的4大突出特点:
  ◎介绍历史线索和背景。在每章正文之后,都有一个背景回顾。分析了众多历史事件背后的联系,指出一战爆发的必然性。
  ◎描绘人物的思维活动。作者参考了238部有关一战的回忆录,非常重视描绘关键人物的思维活动,以及他们发挥的重要作用。
  ◎公平地对待交战双方。比如,英国虽然是战胜国,但犯的错误也很多。德国虽然是战败国,但其战略、战术仍然有许多过人之处。
  ◎分析战略和战术问题。作者不仅重视描绘具体战场,也重视讲解战略问题。描绘战局和主观因素对战略目标形成的影响。

作者简介

  [美]梅尔(G.J. Meyer) 职业作家,他的作品经常出现在《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等美国主流报刊杂志上。他耗费20年的时间搜集各种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息和故事,用5年时间写出了这段精彩绝伦的历史。

精彩书评

  

  详述一战发展的进程 揭示事件背后的历史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1914年7月——跳入深渊
第二部分 1914年8月—9月——奔向僵局
第三部分 1915年——零和博弈
第四部分 1916年——失血而亡
第五部分 1917年——崩溃
第五部分 1918年——骰子的最后一掷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1914年7月:跳入深渊第一章6月28日:黑手降临没事,没事。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34个既悠长又美妙的夏日把两个本不相连的日子联系在一起。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被人开枪杀死。8月1日晚上,俄国外交大臣和德国驻俄国大使相互拥抱痛哭,一场被恰当地称为“大战”的战争开始了。
  这场悲剧开始的那个早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正在对奥匈帝国领土最南端波斯尼亚省的萨拉热窝市(Sarajevo)进行官方访问。他是个身材魁梧的职业军人,有着极高的智慧和意志,但都被掩藏在呆板冷漠的外表之下,无论谁看他的照片,都不仅能感受到他的冰冷,还能感受到一种奇怪的空虚。此外,他是哈布斯堡王朝(Hapsburg)皇帝弗朗茨·约瑟夫(Franz Joseph)的大侄子。皇帝的独生子自杀身亡后,斐迪南大公便成了奥匈帝国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他这次是以奥匈帝国军队总检察官的身份访问萨拉热窝的,此行的任务是做当地夏季军事演习的观察员,妻子索菲也同他一起来了。周末,他俩将迎来结婚14周年庆,斐迪南大公想利用这次旅行把妻子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上,还给妻子一点点她应得到的尊重。
  在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维也纳,索菲,这位未来皇帝的妻子,几乎没有人尊重她。在新旧世纪交接的那段时间里,皇帝禁止斐迪南大公娶她,因为她没有皇家血统,仅仅是一个出生于没落的捷克贵族家庭的女伯爵。作为一个年轻的妇女,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她不得不降低身份到一位奥地利大公爵夫人家做侍女。这位大公爵夫人热切盼望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斐迪南大公。根据哈布斯堡皇室的严格规矩,索菲根本没有条件成为皇帝的妻子,也无法成为未来皇帝的母亲。有人偶然发现索菲和斐迪南大公正陷入一场朴素的秘密恋爱之中。斐迪南大公定期拜访大公爵夫人的豪宅,但目的不是去追求大公爵夫人的女儿,而是去看望一个身份低微、年纪已经有30多岁的女用人,这个发现引起大公爵夫人的愤怒,索菲不得不离开她的工作岗位。但是,斐迪南大公继续追求索菲。他年轻时曾与肺结核病做过长时间的斗争,终于活了下来,也许这促使他下决心按照自己的意志过自己的生活。他对那些有条件成为自己新娘的候选者不感兴趣,30多岁还是单身。在他独身的最后两年中,他与自己的皇帝叔叔进行了一场意志上的斗争,斗争的焦点就是与索菲结婚的问题。
  第一章6月28日:黑手降临皇帝约瑟夫最终对僵局感到了厌倦,同意了斐迪南大公。然而,皇帝所同意的不是一桩普通婚姻,而是一桩特殊的皇室成员与庶民通婚的约定,按照这个约定,索菲的后代不能成为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1900年6月28日(这个日子格外特别,在14年后的同月同日,斐迪南大公访问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被迫出席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秘密内阁会议,面对着皇帝、维也纳大主教、匈牙利大主教、政府部长、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公爵,他郑重宣布他与索菲的后代,及其后代的后代都绝不会继承皇位(索菲当时32岁,世俗把她看作毫无希望的老处女)。3天后,斐迪南大公与索菲举行婚礼,庞大的哈布斯堡家族中只有斐迪南大公的母亲和姐妹前来参加,甚至斐迪南大公的弟弟们也都躲避起来,其中包括那个放荡不羁、自以为是的大弟弟。尽管如此,这桩婚姻却很幸福,他俩很快就生下一女两子。虽说他平时刻板僵硬,但是爱起孩子来却异常任性,即使有访客在面前,他也敢与孩子们在地板上玩耍,这令访客惊诧不已。但是,索菲在皇宫里受到无情的冷落。她不能与丈夫一起骑马参加皇家游行,也不能坐在一起参加国宴,甚至不被允许与丈夫在同一包厢里看歌剧。当斐迪南大公作为皇位继承人参加宫廷舞会时,索菲被安排在后面,甚至被安排在等级最低的皇族女士的后面。

  ……


《硝烟背后的低语:一段被遗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侧影》 1914年的夏天,一场席卷欧洲的巨大阴云悄然聚集,最终以一声惊雷般的号角,将世界推入了长达四年的血与火的漩涡——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被历史巨轮碾过、被宏大叙事所覆盖的战争,留下了无数宏伟的战役、声名赫赫的将领和改变世界格局的条约。然而,在这波澜壮阔的史诗之下,隐藏着无数被遗忘的角落,无数细微却同样深刻的个体经历,它们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虽不常被提及,却折射出战争最真实、最触动人心的光辉与黑暗。 本书并非旨在重述那些耳熟能详的战役进程,也非聚焦于那些在历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决策者。相反,我们将目光投向战场之外,投向那些在主战场硝烟弥漫之时,同样默默承受着战争压力的普通人、不为人知的事件以及被忽略的侧面。我们将一同探寻,在这场现代战争的开端,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如何编织出了一张更加复杂、更加立体的战争图景。 一、 潜流涌动的和平之声与被压抑的“和平主义者” 当战鼓擂动,民族主义的狂潮席卷欧洲,将一个又一个国家卷入战争的洪流之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这股看似不可阻挡的浪潮中,依然存在着微弱却坚定的和平主义声音。本书将深入挖掘这些被主流叙事所淹没的群体和他们的声音。 我们将探访那些在战争爆发前,极力呼吁和平的外交官、知识分子和民间组织。他们是如何凭借理性的声音,试图阻止战争的?他们的警告为何未能奏效?他们又如何在这股战争的热潮中,承受着来自社会和政府的巨大压力,甚至是被贴上“叛徒”的标签?我们将通过解密当时的书信、日记、报刊以及尚未被充分挖掘的档案,重现他们为和平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与绝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各国国内,那些以宗教信仰或哲学理念为基础,坚决反对杀戮的“良心拒服兵役者”。他们拒绝拿起武器,选择成为“战场上的例外”,但他们的选择却往往伴随着严酷的审判、监禁甚至更糟的命运。我们将还原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精神抗争,以及他们如何在这场吞噬一切的战争中,坚守自己的人道主义底线。他们的故事,是战争中最令人心酸的注脚,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无声控诉。 二、 科技的阴影与被遗忘的“非一线”战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工业化战争的开端,无数颠覆性的新技术被投入战场,改变了战争的面貌。然而,除了那些广为人知的飞机、坦克、潜艇、毒气等“明星武器”之外,还有大量默默无闻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它们在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却鲜为人提及。 本书将目光聚焦在那些“非一线”但同样关键的战线上。例如,我们如何利用化学知识制造和改进毒气?这些毒气是如何大规模生产、储存和运输的?负责这些工作的科学家和工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又是怎样的?他们是否也承受着道德上的困扰? 再比如,通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除了前线士兵之间的无线电联络,战时情报的搜集、密码的破译、甚至宣传品的制作与传播,都依赖于一套复杂的、不为人知的技术体系。我们将揭示这些幕后英雄,那些精通密码学的专家、那些在地下室里默默工作的电信工程师、那些设计和印刷宣传单页的艺术家和印刷工。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走向,但他们的名字却很少出现在历史的聚光灯下。 此外,医疗卫生体系在战争中的巨大挑战。疾病的传播、伤员的救治、以及新兴的战场外科手术技术,都构成了另一条重要的“战线”。我们将关注那些在野战医院里辛勤工作的医生、护士,他们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伤亡和卫生条件,他们所面临的设备和药物的匮乏,以及他们如何在这场人道主义危机中,展现出生命的韧性。 三、 隐藏在巨变中的社会肌理与日常的战争 战争的硝烟并未仅仅局限于前线,它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后方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乃至价值观念。本书将深入探究,在这场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如何被战争所颠覆和重塑的。 我们将描绘战争对经济的冲击,例如物价飞涨、物资短缺、以及女性和儿童如何在男性纷纷奔赴战场后,承担起更多的劳动力。我们将关注那些在工厂里日夜赶工的女性,她们如何在男性主导的生产线上,用自己的双手支撑着战争机器的运转;她们又如何在辛劳之余,面对着家人的离别和对未来的担忧。 同时,我们将探讨战争对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关闭、课程的调整、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兴起,如何塑造了年轻一代的价值观?艺术和文学在战争时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成为鼓舞士气的工具,还是对现实的 phản ánh 与批判?我们将通过当时的文学作品、绘画、戏剧以及教育资料,展现战争对社会精神层面的深远影响。 甚至,我们将触及战争带来的社会变迁。例如,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在战争中是如何被打破或加剧的?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方式有何差异?战争期间的社会秩序如何维持?那些在战后社会转型中扮演角色的群体,例如退伍老兵的 reintegration 问题,以及战争孤儿的生存状况,都将是本书着力描绘的内容。 四、 被忽视的“次级”战场与“灰色地带”的冲突 当人们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脑海中往往浮现出西线战场的堑壕、东线的激战,或是奥斯曼帝国的瓦解。然而,战争的影响远不止于此。那些被视为“次级”的战场,或是涉及第三方力量的冲突,同样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却往往被宏大的叙事所遮蔽。 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鲜为人知的战区。例如,非洲大陆上的殖民地战争,德意志帝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是如何被英法等国瓜分,这些战役的规模如何,对当地居民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人的起义、大英帝国在中东的战略部署,以及这些地缘政治的博弈,如何为战后的中东格局埋下伏笔? 此外,我们将关注那些并非直接参战,却被卷入战争漩涡的国家和地区。例如,那些保持中立但受到战争物资禁运影响的国家,他们的经济和外交政策是如何调整的?那些为战争提供后勤支持、或是成为难民接收地的国家,他们的社会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甚至,我们将探讨战争中的“灰色地带”,例如间谍活动、地下组织、以及秘密的外交谈判。这些隐秘的较量,同样在战争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将试图揭示那些隐藏在幕后的情报网络,以及那些在秘密会议室里进行的,关乎战争走向的决策。 结语: 《硝烟背后的低语》旨在通过挖掘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细节,还原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更加饱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相信,历史的厚重感,并不仅仅体现在那些宏大的事件和伟大的名字上,更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人的呼吸、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以及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悄然改变的社会肌理之中。 本书不追求提供一个全新的“秘史”理论,而是希望通过对史料的细致梳理和人文的关怀,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场战争的复杂性,以及它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警示。我们希望,这段“鲜为人知的1914-1918”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让我们在回顾历史时,能够听到那些来自硝烟背后的低语,感受战争最真实的存在。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修订版)》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疑问:那些在正面战场之外,默默发生的事件,是否比我们熟知的那些战役更具决定性?那些在幕后运筹帷幄,但最终被历史记住的,究竟是那些面孔?我对书中可能深入挖掘的,关于战争的“非主流”叙事充满了期待。例如,那些被忽略的殖民地士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和牺牲,他们的视角又是怎样的?战争如何影响了不同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是否有关于战争期间,一些意想不到的国际合作或者反战运动的详细记载?“修订版”的出现,也让我看到了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更新和深化的努力,或许会包含一些近些年新发现的史料,或者对原有观点的修正和补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固有的思维定势,让我看到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多元、更加充满人性挣扎的一战。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走进历史的幽深小径,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风景,理解这场战争对整个20世纪乃至当今世界留下的深刻烙印。

评分

这本《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修订版)》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认知的一扇隐秘之门。我一直认为,历史书往往将战争描绘成国家意志的较量、战略的博弈,但很少深入探讨战争对普通人生活产生的颠覆性影响。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微观历史”,比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普通民众是如何应对日常生活的巨变?战争是如何渗透到家庭、社区,甚至个人的情感世界的?从前线士兵的家书,到后方妇女的生存困境;从工人的罢工抗议,到艺术家对战争的反应,这些细节往往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展现战争的全貌。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关于战争技术发展背后不为人知的轶事也很感兴趣,例如那些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那些充满智慧却最终未能大规模应用的创新,或是那些因战争而催生的、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解决方案”。“修订版”这个词,让我对它的严谨性充满信心,期待作者能够提供更加详实可靠的史料和分析,让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不仅仅是猎奇,更能引发我们对历史、对人性、对战争根源的深刻反思。

评分

一听到《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修订版)》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有书要讲那些“不一样”的一战了!我一直觉得,主流的战争史,更多地聚焦于国家之间的军事对抗和政治博弈,但战争的真正影响,往往体现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和个体命运之中。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战争是如何影响了科学技术的非理性发展?那些在战争时期出现的、现在看来充满奇思妙想甚至是荒谬的“发明创造”背后,是怎样的心理驱动?又或者,战争是如何影响了普通人的精神世界,例如那些在战后出现的艺术思潮、文学作品,它们是否承载了比官方叙事更深刻的战争创伤?“修订版”的字样,让我看到了作者持续的研究和反思,相信这本书在原有基础上,一定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成熟的见解,能够为我们展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触及灵魂的一战。我渴望通过这本书,去了解那些隐藏在宏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真正鲜活的、充满人性复杂性的细节。

评分

《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修订版)》这个名字,立刻让我联想到那些被宏大历史叙事所“过滤”掉的真实片段。我一直认为,伟大的历史事件背后,总有一些不那么光彩、不那么“英雄”的故事,它们或许充满了巧合、充满了错误、充满了普通人的无奈和挣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的,是那些被历史教科书所忽略的“灰色地带”。比如,战争初期的那些误判和轻敌,各国高层之间基于个人恩怨或政治考量的决策,又或者是那些在战争间隙中发生的、充满讽刺意味的事件。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非主流的战争结局,或者是一些在战后被刻意掩盖的真相。修订版这个标签,让我相信这本书并非是简单地复述,而是经过了作者更深入的考量和更细致的梳理,或许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证据。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的考古学家,一点点地揭开历史的面纱,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更加富有争议的一战。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修订版)》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宏大叙事有所了解,但总是感觉有些“官方”和“主流”,总觉得在这场史诗般的冲突背后,一定隐藏着无数更加细微、更具人性光辉或黑暗色彩的故事。这本书的副标题“鲜为人知的1914-1918”更是直击痛点,似乎承诺着一个能让我摆脱陈词滥调,窥探到战争真实肌理的视角。我尤其期待那些被宏大历史进程所掩盖的个体命运、那些被忽略的战役细节、那些在外交斡旋中暗流涌动的幕后交易。也许会是普通士兵在战壕中的挣扎与慰藉,也许是各国高层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决策失误,又或许是战争催生出的奇思妙想与绝望反抗。修订版这个标签也让我看到了作者的认真态度,相信在原作的基础上,一定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完善的论证,能够进一步挖掘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真相,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触及灵魂的一战图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片段,去感受历史的脉动,去理解这场改变世界的战争,究竟是如何由无数个微小的、不为人知的瞬间共同谱写的。

评分

5月10日 章士钊在日本东京创刊《甲寅》杂志,于上海发行。

评分

6月30日 袁世凯将各省都督改称将军。同日,黄兴由日去美。

评分

也許不該這麼說,但一戰戰史相對於二戰來說,顯然是“沉悶”了些。除了首年尚有“精彩”的運動戰外,之後幾乎都是陷入僵局後的彼此屠殺,不知不覺,讀者似乎很容易就發現交戰國雙方的將軍似乎都不把士兵的命當一回事,胡來硬幹,屍橫遍野還是蠻不在乎。特別是本書作者,隱約在敘述中總是把“蠢行為明嘲暗諷,對於珍惜人命,思考新戰術避免無謂傷亡的將軍特別表揚”,雖說這多少有點後見之明,但倒是讓筆者感嘆起那些士兵,寶貴性命就這樣送在那些人手中,不知道泉下有知該從何說起。可惜在所謂的“愛國心”這種病毒的散播下,任何不想平白犧牲的人似乎都是會被扣上懦夫、叛國等等罪名,更是諷刺之至。魯登道夫做為一戰的“戰爭英雄”,原本有美滿的家庭,結果三個繼子有兩位都做了敵人的槍下亡魂,最後妻子精神崩潰而跟他離婚,真不知道如果可以再選擇,是否仍會如此決定?

评分

购书在京东 满意有轻松! 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书很好,我已经快速读一遍了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同咸鱼有什么分别?”这是周星驰的一句台词,我非常喜欢他拿咸鱼来做比,一联想到身边常常出没的视梦想为空洞虚无之无聊议题的那些人,我都忍不住想笑。咸鱼,就是被腌制的死鱼,真形象。——《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其实说谎比想象中难多了。你要藏着真相,还要让假象小心翼翼地站在真相的外围。成功的谎言,哪怕被别人刺破假象的外围,也依然离真相非常遥远。——《少数派报告》;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世间事除了生死,那一桩不是闲事。;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你对别人要求松一点,就不会总失望;你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就不会总沮丧。---《心术》喜欢的就争取,得到的就珍惜,错过的就忘记。醒醒吧,生活就是如此简单,何必作贱自己让自己那么累。如果你拥有足够的吃穿住,你已经比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拥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是世上最富有的8%;如果你早上起床安然无恙,你已经比活不过这周的100万人幸福;如果你未曾经历战乱、牢狱、酷刑、饥荒,你已比正身处其中的5亿人幸福——《慈善的真相》思想有清晰的学理与脉络,可以论证也可以反驳,可情绪不同,它来去无踪,就像下水系统失灵的城市,一场小雨就会水漫金山泛滥成灾。——《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便是岁月能赐予一个魂灵最厚重的礼物——并非一帆风顺的经历,在若干年后借由回忆与思考,将沉淀为内心最平和有力的支撑,而这个魂灵将随之拥有智者的理性,与孩童的勇敢。——《少数派报告》;女人,在遇到能让你真正托付一生的那个男人之前,你都必须要像一个爷儿们一样去生活;在那里,我从一个轻闲的旁观者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正因如此,我能从大学的各项课题中收获更多的乐趣,能将兼职和实习视为摸索职业道路的机会,能在低层职位中发现机遇的大门向我敞开。——《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 女人记住了:拼命对一个人好,生怕做错一点对方就不喜欢你,这不是爱,而是取悦。分手后觉得更爱对方,没他就活不下去,这不是爱情是不甘心。你拼命工作努力做人,生怕别人会看不起你,这不是要强,而是恐惧。许多人被情绪控制,只敢抓住而不敢放弃,会累。;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也可以重演,惟独生命不能。——周国平《及时表达你的爱》;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我所喜欢的女子》 ;想起清晨、晌午和傍晚变幻的阳光,想起一方蓝天,一个安静的小院,一团扑面而来的柔和的风,风中仿佛从来就有母亲和奶奶轻声的呼唤……不知道别人是否也会像我一样,由衷地惊讶:往日呢?往日的一切都到哪儿去了?——史铁生《记忆与印象》;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在路上你就已经收获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传说中的好景点,累死累活不说,走马观花反而少了真实体验!要知道,当你一直在担心错过了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旅行的意义。——《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人们总是在长大以后回想起孩童时期。想的不外乎是热衷的各种游戏,已不复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马的好友...不过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应该是当时所不在意的“时间”吧。那种无关乎过去或未来,只在乎眼前片刻,无法重新拾回的时光。——星野道夫《在漫长的旅途中》 在商店里我们可以看看新出现的商品,不一定要买但可以了解他的用处,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广度,扩宽我们的视野,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更新,新出现的东西越来越多,日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而我们购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不要买些外表华丽而无实际用处的东西,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爱对新生的事物好奇,会不惜代价去买,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经过朋友的介绍来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去过别的购物网站了。书不错 我是说给懂得专业的人听得 毕竟是小范围交流 挺好,粘合部分不是太好,纸质还是不错的,质量好,封装还可以。虽然价格比在书店看到的便宜了很多,质量有预期的好,书挺好!之前老师说要买 但是是自愿的没买 等到后来说要背 找了很多家书店网上书店都没有 就上京东看看 没想到被找到了 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

评分

很不错啊很不错,感觉非常不错

评分

战争最初在欧洲进行,但是很快就超出欧洲范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一战中双方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德、奥匈等国战败而结束。

评分

研究一战的书少,这本有帮助

评分

是月山东乐陵县农民抗税,击毙县知事。

评分

5月25日 国史馆成立, 6月17日开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