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律治乃十九世纪初英国大诗人、大思想家、大文学评论和理论家,其诗歌的独创性对同时代及后代影响重大。不读柯尔律治的诗歌,就无从全面了解作为整体的英国浪漫主义文流。其代表作《老水手行》、《克丽斯德蓓》、《忽必烈汗》流传至今。
《柯尔律治诗选》乃著名翻译家杨德豫先生译诗集之三,集中展示了其“把英语格律诗译成汉语格律体诗”的译诗原则,文字贴切,格律谨严,且文辞斐然,真正做到了译诗与原诗的高度近似,达到了后来者很难超过的高度。柯尔律治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巨擘,“湖畔派”诗歌的主要代表兼理论家,杨德豫先生以其贴合无间的译笔,精彩呈现了柯尔律治极富想象力兼有神秘气息的诗歌。
柯尔律治(1772—1834),英国诗人、文艺评论家。湖畔派代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巨匠和奠基人。诗作多采用象征手法,描写超自然的事物,充满神秘色彩。
前 言
To the Autumnal Moon
致秋月
The Gentle Look
温柔的容态
Epitaph on an Infant
一个幼童的墓志铭
On the Prospect of Establishing a Pantisocracy in America
在美洲建立大同邦的展望
The Eolian Harp
风 瑟
Sonnet
十四行
Lines on the Portrait of a Lady
题一位女士的画像
This Lime-tree Bower my Prison
这椴树凉亭——我的牢房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老水手行
Christabel
克丽斯德蓓
Fire, Famine, and Slaughter
烈火、饥馑与屠杀
Frost at Midnight
午夜寒霜
France: An Ode
咏法兰西
Lewti
柳 蒂
Fears in Solitude
孤独中的忧思
The Nightingale
夜 莺
The Ballad of the Dark Ladié
黑女郎
Kubla Khan
忽必烈汗
Something Childish, but very Natural
幼稚却很自然的心事
Home-sick
乡 愁
Love
爱
A Thought suggested by a View of Saddleback in Cumberland
瞻望坎伯兰郡马鞍峰断想
On a Volunteer Singer
歌 星
Dejection: An Ode
失意吟
Hymn before Sun-rise, in the Vale of Chamouni
日出之前的赞歌,于沙莫尼山谷
The Exchange
换 心
Reason for Love’s Blindness
爱神瞎眼的缘由
Fancy in Nubibus
云乡幻想
To Nature
致自然
Youth and Age
青春和老境
First Advent of Love
爱情的初次来临
Work without Hope
无所希望的劳作
Song
歌
这本书的装帧和整体设计散发着一种沉静的学院派气质,拿在手里,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我通常阅读诗集时对纸张要求很高,不希望墨迹洇开影响对下一页的阅读体验,这本诗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纸质坚韧且不反光,非常适合长时间的精读。更重要的是,它的选篇非常平衡,既有广为人知的杰作,也穿插了一些风格迥异的抒情小诗,让人得以窥见柯尔律治创作生涯的广度。阅读这些诗篇,我仿佛体验了一场情绪的过山车——从对宏大宇宙的敬畏,到对个体孤独的深刻体验。对于希望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也是绝佳的材料,因为柯尔律治的语言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性,而对照的中文翻译提供了一个即时的参照点,大大加速了对复杂句式和特殊用法的理解。这种高质量的工具书性质与纯粹的文学享受完美结合,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柯尔律治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选本中的几首名篇,总觉得他的诗歌晦涩难懂,充满了古老的典故和繁复的象征,因此一直有些畏惧。然而,这本精选集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巧妙地平衡了诗人的代表作和一些相对容易入口的作品,使得初学者也能轻松入门。最让我惊喜的是,译者在处理那些节奏感极强的段落时,其选择的中文词汇竟然能唤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仿佛能听到原文在耳边低吟。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夜深人静时阅读《古舟子咏》,那股超自然的压抑感和诗人心灵的挣扎,通过中英文对照,被放大到了极致。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极其人性化,注释清晰而不过分打扰主体文本,需要查阅时一目了然。这使得我不再需要频繁地在字典和文本间切换,阅读的流畅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沉浸感非常强。它成功地让我体会到,即便是看似遥远的古典诗歌,也能与现代人的情感产生深刻的连接。
评分自从读完这本诗集,我发现自己对“想象力”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柯尔 হচ্ছিল治的诗歌里充斥着那种超乎寻常、近乎迷幻的想象力,而这本双语本出色地捕捉到了这种特质。当我读到那些关于异国情调和神秘遭遇的段落时,中文译文的节奏感竟然能和英文原版形成一种奇妙的呼应,这种同步感让我对诗人的创作意图有了更直接的体悟。我发现自己不是在“看”诗,而是在“经历”诗。不同于那些只关注主流名篇的选本,这本诗集在编排上更具探索性,让读者有机会接触到诗人思想的多个侧面。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对话平台,让古老的浪漫主义精神在现代读者的心中重新焕发生机。它不仅是诗歌的记录,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层次的精神交流。
评分这本《柯尔律治诗选》的英汉对照版本,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对浪漫主义时期的诗歌抱有浓厚兴趣,而柯尔律治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星。拿到书后,我立刻被它精美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行文字。初读之下,我发现译者的功力深厚,他不仅准确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和韵律,更在字里行间保留了柯尔律治独特的神秘与魔幻色彩。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想象着诗人笔下那些奇诡的场景和深刻的哲思。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英文原版诗歌的读者来说,这个对照版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引导我们穿越语言的障碍,直抵诗歌的核心。我尤其欣赏译者对那些晦涩词汇的处理,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照顾到了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像是一扇通往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心灵世界的窗口。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比较文学爱好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文本的跨文化传播效果。这本《柯尔律治诗选》在翻译质量上的高水准,绝对值得称赞。很多英诗翻译的通病在于“为翻译而翻译”,失去了诗歌原本的音乐性和画面感,但这里的译文显然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去重构诗歌的“魂”。比如那些关于自然、梦境和异域风情的描绘,译文中的用词精准而富有张力,即便是对照原文,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两种语言在美学上的交锋与融合。我特别喜欢它收录了一些关于柯尔律治生平背景的简短介绍,这些背景知识的补充,使得理解诗歌中那些充满个人印记的意象变得更加顺畅。它不仅教会我如何“读”诗,更教会我如何去“感受”诗人创作时的心境。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份“译文”,而是一次对经典进行深度再创造的成功范例。
评分世界上只有孩子的妈妈是最爱孩子的,也只有孩子是最爱妈妈的。《新月集》是妈妈的浓情摇篮曲,是孩子的甜甜微微笑。我爱这些诗歌,就如同我爱我的母亲。
评分喜欢喜欢
评分本书乃著名翻译家杨德豫先生译诗集之三,集中展示了其“把英语格律诗译成汉语格律体诗”的译诗原则,文字贴切,格律谨严,且文辞斐然,真正做到了译诗与原诗的高度近似,达到了后来者很难超越的高度。柯尔律治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巨擘,“湖畔派”诗歌的主要代表兼理论家,杨德豫先生以其贴合无间的译笔,精彩呈现了柯尔律治极富想象力兼有神秘气息的诗歌。
评分云歌轻叹口气,“我爹爹和娘亲不会答应,爹爹和娘亲不许我和三哥踏入大汉疆域,而且我要回家,不过……”她的眼睛瞬即又亮起来,“我爹爹说过,儿女就是小鹰,大了就会飞出去,我爹娘从来不管我二哥的行踪。过几年,等我长大一些时,等我也能自己飞时,我去长安找你玩。”
评分经典!
评分现在中午12点,我不想写作文了,想睡觉,“假如十二点钟能够在黑夜里来到,为什么黑夜不能在十二点钟的时候来到呢?”
评分价格便宜
评分轻型纸,内容还不错。十三经古注:明永怀堂葛氏刊。又有翻本,今在浙,猫存,同治丁卯见新印本。江西稽古楼十三缝古注巾箱本,其春秋三傅用齐伋删注,舆葛本同。其四害古注、朱注并列。O六经注:有正统本、怡府明善堂巾箱本、汲古独本、今天都黄晟巾箱本及扬州鲍氏本。赭本春秋皆刻胡傅,惟鲍氏饼四傅合钞。又扬州黄氏刊本,其春秋独用左傅,与内府刊六以同。按:明正统中,内府刊五经四害集注,大板甚佳。易兼程、朱傅羲,诗、害集傅遵音释、搁镇、序辨,大学、中庸章句建或问,惟春秋为胡傅。此后刻六经者,纲领、序辨等不全,皆不如正统本。同治五年金陵害局,刻五短四害,程注:傅羲分刻.各遗雨家蕾式,甚善。春秋用左傅,惜不依岳本而撩姚本。O注疏:有十行十七字附释音本,系宋元瞢刊,至明正德后遁有修楠之页,即明初南雍所集营板也。阮氏所藏凡有十经,独明礼、孝经、不雅三种,所作校勘记撩此本为多。后又得孝以,凡十一经。至嘉靖中,陶中御史李元阳等即用此十行本重实,刊为十三经注疏,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所谓陶本也。南盛中诸板仍十行之营,其初本朋仪檀,以杨复俄仪圆褤之,亦宋元营板。嘉靖五年,障凰梧刻俄礼注疏于山柬,以板送盛,十行,行二十字。闼刻俄褴即撩其本,经文佚脱鼓虎,亦未能校裱。后南盛周礼、礼记、孟子板书燕存,馀亦多残缺。神宗蓠唇中,乃依罔板刻北监十三经。崇祯晴,常熟毛氏又依北盛板刊十三经,为误甚多,不及其十七史多撩古本重刊,腾于监板也。本朝乾隆初殿板,注疏句下加圈,校刻甚精。嘉鏖乙亥,阮文逵太傅巡攥江西,重刊十行本于南昌府学,共四百十六卷,后附校勘就,然不若罩本校勘记之详借。学者但得阮氏校勘记全文,不渝何本注疏,皆可撩以校读矣。惟苏州翻刻汲古阁本至为恶劣。十三经古注:明永怀堂葛氏刊。又有翻本,今在浙,猫存,同治丁卯见新印本。江西稽古楼十三缝古注巾箱本,其春秋三傅用齐伋删注,舆葛本同。其四害古注、朱注并列。O六经注:有正统本、怡府明善堂巾箱本、汲古独本、今天都黄晟巾箱本及扬州鲍氏本。赭本春秋皆刻胡傅,惟鲍氏饼四傅合钞。又扬州黄氏刊本,其春秋独用左傅,与内府刊六以同。按:明正统中,内府刊五经四害集注,大板甚佳。易兼程、朱傅羲,诗、害集傅遵音释、搁镇、序辨,大学、中庸章句建或问,惟春秋为胡傅。此后刻六经者,纲领、序辨等不全,皆不如正统本。同治五年金陵害局,刻五短四害,程注:傅羲分刻.各遗雨家蕾式,甚善。春秋用左傅,惜不依岳本而撩姚本。O注疏:有十行十七字附释音本,系宋元瞢刊,至明正德后遁有修楠之页,即明初南雍所集营板也。阮氏所藏凡有十经,独明礼、孝经、不雅三种,所作校勘记撩此本为多。后又得孝以,凡十一经。至嘉靖中,陶中御史李元阳等即用此十行本重实,刊为十三经注疏,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所谓陶本也。南盛中诸板仍十行之营,其初本朋仪檀,以杨复俄仪圆褤之,亦宋元营板。嘉靖五年,障凰梧刻俄礼注疏于山柬,以板送盛,十行,行二十字。闼刻俄褴即撩其本,经文佚脱鼓虎,亦未能校裱。后南盛周礼、礼记、孟子板书燕存,馀亦多残缺。神宗蓠唇中,乃依罔板刻北监十三经。崇祯晴,常熟毛氏又依北盛板刊十三经,为误甚多,不及其十七史多撩古本重刊,腾于监板也。本朝乾隆初殿板,注疏句下加圈,校刻甚精。嘉鏖乙亥,阮文逵太傅巡攥江西,重刊十行本于南昌府学,共四百十六卷,后附校勘就,然不若罩本校勘记之详借。学者但得阮氏校勘记全文,不渝何本注疏,皆可撩以校读矣。惟苏州翻刻汲古阁本至为恶劣。
评分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