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周濂
第8届文津图书奖 ,畅销500000册。
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出版人杂志 凤凰网2012年度图书
城市晚报十大好书
新浪5月好书榜榜首
网易5月公民阅读书单
网易公民阅读十大好书
凤凰读书第19周好书榜
《北京晨报》上半年致敬20本好书榜
《新京报》夏季选书榜
蓝狮子图书7月好书推荐榜
北京万圣书园5月及6月销售排行榜榜首
上海季风书园5月及6月畅销榜
深圳书城6月推荐TOP 10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精选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及其部分学术文章等。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在本书中,作者想告诉我们,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环境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
周濂,1974年12月生于浙江。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1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任教。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为英国牛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著有《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专著一部,以及中英文论文30多篇。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语言哲学。
新版序
自序
第一部分 我们都是一小撮
金斯堡得不到,阿曼达甩不掉
让我们担忧我们的童真吧
射象者布莱尔
“不就是”与“又怎样”
笑而不语与中国表情
烈士与傻子
跳来跳去的罗素
笑眯眯的印度乞丐
活着,还是死去?
大学校园中的“无名氏”
大学生的“德性”
古格斯的戒指与费尔德曼的甜饼
节庆、传统与革命
磕头的理由
装装文明人
榜样的力量
求求你感谢我
“我的”和“好的”
没本事移民的,请做个公民吧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人道主义是张一撕就破的薄纱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们都是一小撮
第二部分 重见天日的生活
你想要打听的那个人在哪里?
阿飞后传
沉默并诗意地活着
抒情是一种病
“实话实说”还是“是话就说”
掐死一切意识形态大臭虫
有这么一种困惑来自生活
存在的焦虑与勇气
丧钟为游记而鸣
重见天日的生活
第三部分 我们何时丧失理解
色情文学招谁惹谁了
请“真实”的康德起立
“帝国”失去“主义”,天下将会怎样
圆地球还是平地球?
历史尚未终结,国家仍需强化
谁是美国的孩子?
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石器时代人
与正确无关的政治正确性
全民开讲2。0时代
大众文化的“群架二原则”
娱乐不精神
我们何时丧失理解
过期
好人电影与好公民电影
通过对话能够走向真理共识吗?
智者的审慎
理解之难
第四部分 站在思想的高墙上
站在思想的高墙上
哲学是一个动词
民主在此可能吗?
幸福政治学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最可欲的与最相关的
尺度、分寸与超越
政治哲学家与政治现实
革命的窄门
射象者布莱尔
当公民缺乏独立的政治渠道和司法渠道去影响或者改变政府决策与行为的时候,单方面地强调地方官员的“责任”与“问责”,只会激化问题本身,这是因为地方官员为了规避责任,要么采取高压手段绝不示弱,要么不惜一切代价收买民意,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只会激励民众在下一次采取更加极端而不是理性的行动。于是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下,一个患上“暴露焦虑症”的国家越是注重它的“回应”职能,就越有可能成为布莱尔所说的那个“空虚的、装模作样的木头人”。表面上的高效率,换来的却是资源的高度透支和信用的高度透支。
金斯堡得不到,阿曼达甩不掉
“民族已到存亡之际”,这几乎是一个让热血青年坚决赴死的不二理由,顾晓梦们可以笃定且幸福地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出去,并在那个更高的存在者之中变得坚强,变得宽广。也正因为此,我总忍不住怀疑,让网友们泪奔不止的真正原因在于,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从把自己交付出去,我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或借口,那个曾经能够让我们“变得坚强,变得宽广,敢于去承担,去挑战,去赢得”的“信仰”不见了,每个人都提溜着无处安放的自我在人群中游荡……
让我们担忧我们的童真吧
对于成人世界之脏乱差的生理性反应,每一个少年人都曾经体验过,只可惜此类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通常不会长久,迟早总要消耗殆尽。宝玉躲得了对联,却躲不开无所不在的世道与人心,到头来只能削发归隐,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王夫之的“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人道主义是张一撕就破的薄纱
我相信姜文永远也拍不出《南京!南京!》,就好像陆川拍不出《鬼子来了》。姜文从来不是一个政治上正确的人,他的“一点正经没有”是骨子里的。而陆川则是一个严肃的知识分子,这种内在的气质让他没法不喜欢“天地有浩然正气”之类的价值观,我猜想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不严肃的知识分子讨厌陆川以及《南京!南京!》的缘故,因为一旦知识分子严肃起来,就是一个既“无趣”又“简单”的有德之人。
烈士与傻子
对于方孝孺这类“活得不明白”的人,我们的传统是把他们叫做“傻子”的,外国人不是这样,傻子(idiot)这个词在古希腊文里的原义是“不关心公共事务”的人,这个观点真是有趣,它与中国人今天对于傻子的理解恰好满拧: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称那些不关心个人事务只关心公共事务的人是傻子。想想影视剧里妻子最常出现的唠叨:不要那么傻,那些事情与你何干?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地过咱们的日子?!
笑眯眯的印度乞丐
再民主的社会也不可能达成完全的平等,所以民主的一个负面效果就是“最大程度地发展了人心中的嫉妒情感”,“人们越平等,他们对平等的渴求就越难满足”。于是,就有了如下这个看似悖谬的现象:“当不平等是社会通则时,最大的不平等都见怪不怪。但当一切都已或多或少抹平时,最小的差距都引人注目。”
笑眯眯的印度乞丐不愤恨,他们安天知命,可以通过精神性的诉求来安慰人生的不公。相比之下,仇富者的愤恨情绪尽管有正当的成分,但因为纠结了太多的怨气和嫉妒,所以最终将吞噬每一个体的灵魂。在平等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正确地转移、释放和化解社会愤恨情绪,将它疏导成社会正义的普遍心理诉求,进而促成并造就一个正义的社会,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难题。
古格斯的戒指与费尔德曼的甜饼
从乡村到城市,从礼俗社会到法理社会,是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前者与后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结构性的断裂:在礼俗社会里,亲属、邻里和友谊构成了顽强的纽带,不管人们在形式上怎样分隔也总是相互联系的;相反,在法理社会里,人们只是机械地聚合在一起,不管在形式上怎样结合也总是分离的。现代社会之所以出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道德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道德所以可能的外部环境变了,在人潮汹涌的大型陌生人社会中,除了设立严刑峻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各种纵横交错的熟人社区,让原子化的个体重新恢复与周遭环境和人的深厚联系。这或许是在上帝已死的时代挽救道德败坏的一个可行途径。
没本事移民的,请做个公民吧
现在的形势并没有迫使我们只可能在良民与暴民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这个社会还有许多的空间可以去拓展。作为公民,我们可以用法律做挡箭牌,如果法律是恶法,还可以“公民不服从”。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去行使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是在常态生活中以良民心态逆来顺受,在情绪失控的瞬间又以臆想中的暴民面目骂娘。在良民与暴民之间,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做一个真正的公民。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与此相对,那种用尽一切气力、寻找一切机会去放声大笑的生活恰恰是活在当下的反应,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表现。约翰·密尔说:“假如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任何在那一刻比我们强大的东西剥夺走一切,那么我们的生活的意义就只剩下满足于当前这一瞬间了。”这个比我们更为强大的、随时可以剥夺走一切的东西在密尔的心中是利维坦式的国家,但它同样也可以是逝者如斯夫的时间,是不可测的命运,是时有时无稍纵即逝的才情。只要我们意识到自己在面对他们时一如婴儿般渺小和无助,我们就只能像婴儿那样满足于当下的感官享乐。不管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如果缺少深厚的哲学传统去沉思命运的无常,没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去抵御时间的清洗,也没有强健的法治精神和权利意识去抗拒国家的暴力,那么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歇斯底里地狂欢和饕餮,起哄或围观。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那种简洁而又充满力量的设计,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不简单。翻开书页,作者的文字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用一种非常成熟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抉择的世界。故事的展开方式非常有意思,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故事,而是层层递进,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揭开真相的面纱。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那些细腻的情感变化,那些难以启齿的犹豫,都被他描绘得淋漓尽致。读的时候,我经常会代入角色,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的主题,我认为是关于我们如何认识自己,以及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它让我反思了很多我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作者的观点或许并不总是与主流一致,但他却能用非常令人信服的论证,让我愿意去接受他的思考。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深度,也极具启发性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着实引人遐思,让人忍不住去探究其背后的故事。我刚拿到这本书时,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扉页,那些跳跃在纸上的文字,仿佛带着一种魔力,瞬间将我拉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开篇便勾勒出一个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寥寥数笔,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环境的氛围也烘托得恰到好处。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刻画,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是一段沉默,都仿佛蕴含着深意,引人去细细品味。故事的发展也充满了张力,随着情节的推进,我常常会因为角色的遭遇而心绪起伏,时而为他们的困境感到担忧,时而又为他们的选择而赞叹。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很独特,并非直白的陈述,而是巧妙地通过人物的对话、内心的独白以及事件的碎片化呈现,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如同侦探一般,一点点拼凑出真相的全貌。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非常过瘾。而且,书中的一些情节,虽然看似平常,却在读完之后,会让人回味无穷,仿佛在平静的水面下,涌动着暗流。我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故事,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探索,让我对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无奈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其独特的气质所吸引。它不像那些铺陈直叙、节奏明快的小说,反而更像是一首意境悠远的诗,或者是一幅意蕴深长的画。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在这些细节中注入深刻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的那些留白,那些没有说透的地方,反而激起了我更强的想象空间,让我去填补那些空白,去感受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故事的结构也非常有意思,它不像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像一张网,将各种线索、人物关系交织在一起。读起来需要一些耐心,但一旦你沉浸其中,就会发现其中隐藏的精妙之处。作者的语言风格也是我非常欣赏的,它既有文学的美感,又不失生活的质感,读起来非常舒服,但又常常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弦。这本书的主题,我认为是关于认知的局限性,以及我们如何去突破这种局限。它不是那种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在我看来,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才能领略其中深意的佳作。
评分坦白说,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毕竟书名听起来有些“鸡汤”的味道。然而,事实证明,我的第一印象是错误的。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用一种近乎散文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他的文字简洁而有力,却又蕴含着强大的情感力量。我常常会被书中某一句看似平淡的话所打动,因为我能感受到作者背后付出的心血和情感。书中人物的塑造也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他们不是完美的,甚至有些缺点,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们显得如此真实,如此 relatable。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或者我身边的朋友。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未知,每一个转折都让我感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更是在探讨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面对困境的智慧。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我们去思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释然,也多了一份勇气。
评分我必须承认,当我看到“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个书名时,我首先联想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也许是我们曾经遇到的,或者是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明明事实摆在眼前,却故意视而不见的人。这本书的出现,正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走入了一个迷宫,每一个章节,每一次转折,都让我更加好奇,更加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局。作者的叙事逻辑清晰而富有层次,他并没有急于将所有信息抛出,而是循序渐进,通过一个个看似独立的片段,构建出一个完整而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物塑造的细腻之处。笔下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动机,他们的挣扎,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即使是那些我一开始可能并不太理解的角色,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也渐渐能够理解他们的处境,甚至产生一丝同情。这本书所探讨的主题,我认为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它不仅仅是关于个人的选择,也折射出社会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的用意,思考书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真的符合逻辑。这种带有批判性思维的阅读,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评分早就听说这本书,名字取得成功!内容丰富多彩!
评分质量不错,实惠方便快捷,值得购买
评分跟题目一样好的书,值得品读
评分值得收藏 ,都是经典
评分我说京东咱能不能批量评价,我这一起买了好几百本书每一本都要单独评价,手都要断了。。
评分该书的切入点新颖,对我的研究十分有帮助!
评分书的纸张质量挺好的,送货速度也很快,被标题吸引住了,等看完之后再评价其他
评分非常满意,完美的一次购物体验!
评分书很好,非常满意,物流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