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给我们开的通史资料课,长达一年有余,每周两次,每次四个小时,上了两个学期,还没讲到王船山,所以第三个学期又继续讲,上得大家往往头晕脑胀,而朱先生兴致勃勃,欲罢不能。这门课不是本科的中国哲学史课,而是专门给研究生上的中国哲学史通史资料课,本来的设计是主要读资料,但讲着讲着,就不讲资料了,讲成朱先生的中国哲学史通史。这个课讲得比本科的中国哲学史课要深得多细得多。朱先生的这个课对我们非常重要,不仅在一个较高层次上把整个中国哲学史深入地重新走了一遍,而且把其中理论问题和学术争论都全面揭示出来了。同时,这对我们也是一次以“北大学派”(这是后来朱先生多次跟我谈的问题)治学方法的重要洗礼,朱先生这一次中国哲学史通史讲课,其体系之深入与广博,我相信是前无古人,而后来者也不会再有的,因为现在的研究生没有中国哲学史通史课,而本科的通史教学都走向简短,以各门断代专题课作为补充。我在研究生时代写的郭象、张载的论文,都与朱先生的这门课对我的启发有关。
评分他们是我的支点,虽然他们和我生活在不同的时期,他们为生活奔波的时候我还未曾睁眼打量这个世界;而当我正值青春的时候,他们却已经随着年华的河流飘远。
评分《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远去的先生》是《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书系的第一册,精选1998年至2010年间于“学林漫话”栏目刊登的学人追思文章41篇,追思41位学林大师。
评分1912年陆费逵在《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一文中写道:“教育宗旨,以养成‘人’为第一义。而人之能为人否,实以能否自立为断。所谓自立者无他,有生活之智识,谋生之技能,而能自食其力,不仰给予人是也。欲达此目的,非采实利主义为方针不可。”
评分……
评分很好的文章集,可见大师风范。
评分《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远去的先生》将确立“学林漫话”书系的风格及出版体例。 《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远去的先生》是一部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史研究领域的特殊传记。曾在文史领域中历经辉煌的开拓者、登峰者已经远去,如今他们的学生、亲友、承衣钵者,通过对他们生平故事的追述,书写出这一代大师的风采;每篇传记所配的背景资料、相关材料,则通过对他们治学成果的梳理,勾勒出中国现当代学术史的脉络。
评分《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远去的先生》将确立“学林漫话”书系的风格及出版体例。 《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远去的先生》是一部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史研究领域的特殊传记。曾在文史领域中历经辉煌的开拓者、登峰者已经远去,如今他们的学生、亲友、承衣钵者,通过对他们生平故事的追述,书写出这一代大师的风采;每篇传记所配的背景资料、相关材料,则通过对他们治学成果的梳理,勾勒出中国现当代学术史的脉络。
评分《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远去的先生》是《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书系的第一册,精选1998年至2010年间于“学林漫话”栏目刊登的学人追思文章41篇,追思41位学林大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