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瞭振奮太平洋戰爭初期由於盟軍全麵敗退而低落的士氣。美軍於1942年4月,以航空母艦搭載陸航B-25轟炸機對日本實施瞭“東京上空30秒”式的突襲。從那之後,在羅斯福總統直接指揮下,美軍方堅持推動超遠程轟炸機B-29的設計和生産計劃。1944年6月一支B-29部隊從印度起飛至成都周邊基地補充燃油後,從中國領土再次起飛轟炸日本九州,從此揭開美軍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的序幕。
《經典戰史迴眸二戰係列·天火焚魔:美軍對日戰略轟炸全史(1942-1945)》以詳實的史料再現瞭1942至1945年間,美軍對日本本土實施大規模戰略轟炸的驚心動魄的曆史。生動講述瞭那些將這個侵略成性國傢的城市-個接-個化為廢墟,從而極大地摧毀瞭日本進行戰爭的潛力。加速其無條件投降的傳奇戰鬥故事;以紀念那些為打敗日本法西斯而英勇獻身的盟軍官兵,以及為戰略轟炸日本而付齣血汗乃至生命的中國軍民們。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1942-1945年戰史
一、前言
二、東京上空30秒
三、從中國齣擊
四、馬裏亞納群島上的來客
五、梵火天降
六、太平洋上空奔馳的駿馬們
七、港口戰爭
八、核爆
九、終結
第二部分 B-29轟炸機發展史
一、前期探索
二、閤同
三、XB-29
四、YB-29
五、B-29量産型
六、B-29係統分析
七、堪薩斯之戰
八、派生亞型
九、項目總結
第三部分 附錄
一、大事記
二、對東京主要空襲行動統計數據
三、1944-1945年第20航空隊戰鬥序列
四、被轟炸日本各城市的受損百分比排名
五、對日戰略轟炸的傷亡統計
六、B-29結構圖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不過考慮到這次轟炸心理上的打擊重於能造成的實質物質傷害,轟炸精度和效果也就不是首要考慮的瞭。實現轟炸日本本土和保全航母編隊纔是主要目標,因此第三方案入選瞭。
鄧肯也查閱瞭日本周圍海域的氣象情報,確定4月是氣象條件最佳的時間。
1942年1月17日,鄧肯和杜利特嚮阿諾德匯報瞭行動計劃草案,阿諾德認可瞭這一計劃,並決定由杜利特中校擔任此次行動指揮官。此時,這個絕密計劃僅僅隻有金、阿諾德、鄧肯和杜利特知曉,阿諾德在28日嚮羅斯福總統略微透露瞭該計劃的內容,羅斯福直到襲擊完成之後纔全麵瞭解該行動的細節內容。
1月23日,杜利特派遣一架B-25到明尼蘇達州南部城市明尼阿波利斯的中部航空公司接受改裝,增加附加油箱和拆除不必要的設備。此後還有24架B-25接受瞭同樣的改裝。
為瞭減輕飛機自身重量、增加燃油和載彈量,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為減少重量和避免暴露飛機位置,拆下瞭無綫電發報機;為避免起火,卸下瞭大部分照明彈,隻在有裝甲保護的飛行員座位後留瞭兩枚,供夜間著陸時使用;考慮到尾炮塔的12.7mm機槍時有卡殼的問題,杜利特決定取消尾部自衛機槍。不過,為瞭保護飛機不至於受到來自後方的攻擊,機尾安裝有兩根塗成黑色的木棍,模擬成機槍槍管,美軍希望這種“稻草人”式的設置能使日軍飛行員在空中難辨真假,不敢輕易從機尾方嚮發動攻擊。
為瞭提高航程,在B-25內增加瞭三個副油箱,使得飛機的總載油量增加瞭近一倍:第一個副油箱加裝在炸彈艙內,最初使用的265加侖金屬製油箱由於存在漏油問題,因而改為225加侖的橡膠製油箱;第二個是在炸彈艙上方加裝的160加侖摺疊式橡皮油箱,用完裏麵的油料後可以將其壓扃後摺疊。第三個是在機腹炮塔裏安裝110加侖的金屬副油箱。此外,無綫電員座位處安裝瞭一個60加侖和10個容量為5加侖的小油箱,在飛行過程中炮手可以不斷將小油箱裏的油料加注到機腹炮塔處副油箱裏,然後再把這些用完的小油箱上鑽上孔,扔齣飛機,小油箱能很快沉人大海、防止日軍追蹤到飛行的軌跡。這樣,加上主機翼油箱裏的646加侖容量,改裝使得B-25的總載油量增加到1141加侖,至少可以支持在5000英尺高度巡航飛行12個小時。此外,美軍計劃在中國接應基地準備30000加侖燃油,提供給成功降落的B-25。
為瞭滿足轟炸需求,需要改進炸彈艙的炸彈掛鈎,使之能夠在加裝瞭副油箱的狹小空間裏安裝三枚500磅高爆彈和一枚集束燃燒彈,內有128枚子燃燒彈。
此外,為瞭記錄轟炸結果,每架B-25的機尾安裝瞭照相機以拍攝轟炸效果照片。考慮到在4月份還可能遇上冷空氣,在機翼前端和機尾安裝瞭加熱除冰器。
……
前言/序言
經典戰史迴眸二戰係列·天火焚魔:美軍對日戰略轟炸全史(1942-1945)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