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题跋丛书:越缦堂书目笺证

书目题跋丛书:越缦堂书目笺证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桂丽<笺证>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0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49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7328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书目题跋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其藏书题跋、批校学术价值极高,已有整理本行世并为学人所重。然而反映其其藏书全貌的书目则迄今未有整理本。
  《书目题跋丛书:越缦堂书目笺证》为抄本《越缦堂书目》的首次整理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整理說明
凡例
經部
易類
書類
詩類
禮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小學類
附以下見於《越縵堂讀書簡端記》
附以下見於《日記》

史部
正史類
編年類
别史類
雜史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地理類
目錄類
史評類
附以下見於《越縵堂讀書簡端記》
附以下見於《日記》

子部
儒家類
法家類
醫家類
天文算法類
藝術類
雜家類
雜考類
類書類
小說類
釋類
道家類
附以下見於《日記》

集部
楚辭類
總集類
别集類
附以下見於《越縵堂讀書簡端記》
附以下見於《日記》

叢書
獨撰類
杂纂類
附以下見於《日記》

附錄
越縵堂書目讓渡記
本館史略(第六條)
徵求李慈銘先生遺著啟事
書名索引

前言/序言


书目题跋丛书:越缦堂书目笺证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书目题跋丛书:越缦堂书目笺证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书目题跋丛书:越缦堂书目笺证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书目题跋丛书:越缦堂书目笺证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传记类

评分

  《书目题跋丛书:越缦堂书目笺证》为抄本《越缦堂书目》的首次整理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评分

《书目题跋丛书:越缦堂书目笺证》为抄本《越缦堂书目》的首次整理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正史类、编年类、别史类、杂史类、传记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目录类、史评类、越缦堂书目让渡记等。

评分

清 徐枋 徐枋明遗民,通常不算作清人。 本目录的别集排序次第紊乱,尤以清人集为最。如徐枋,竟置于姚文田、龚自珍之间。大概是底本即如此,应调整符合一般习惯。 清人别集定名,底本和日记多有简省改易,作者名多杂以字号,这些也宜恢复一般通行名称。

评分

编辑推荐

评分

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早年,他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长达十三年,精通22种语言,了解西方文化,但从国外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回国后,曾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术机构。[1]陈寅恪儿时启蒙于家塾,学习四书五经、算学、地理等知识。1900年(光绪26年 陈寅恪 )祖父陈宝箴去世后,陈三立举家迁居江苏金陵,在家中开办思益学堂,教授四书五经、数学、英文、体育、音乐、绘画等课程,先后延聘教师有国学大师王伯沆、柳翼谋、周大烈。陈家两代素来倡议新政,&ldquo;思益学堂&rdquo;领风气之先采用现代化教育,陈三立与教师相约一不打学生、二不背死书,一派新式作风,深得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赞赏。如此家学渊源下,陈寅恪自小除打好深厚的国学底子,眼界并扩及东西洋,留学日本前便&ldquo;从学于友人留日者学日文。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复旦公学。 1910年自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 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度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 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研究院国学门,由胡适建议采用导师制。其&ldquo;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rdquo;。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人为导师,人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ldquo;最为学博识精&rdquo;。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为导师;也很尊重他,谦虚地向人介绍:&ldquo;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rdquo;他们都曾极力向校方举荐他。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ldquo;清华三巨头&rdquo;。 1928年,陈寅恪在上海结婚,时年37岁,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教师,在清华园相识,两人志同道合。 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ldquo;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rdquo;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他当时在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课,同时对佛教典籍和边疆史进行研究、著述。在清华大学开设语文和历史、佛教研究等课程。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证历史;或引诗举史,从《连昌宫词》到《琵琶行》、《长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1930年,清华国学院停办,陈寅恪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 陈寅恪治学主旨&ldquo;在史中求识&rdquo;。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ldquo;历史演进法&rdquo;(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面目的真相。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其成就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 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在《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集刊》、《清华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四、五十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逼平津。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治丧完毕,寅恪随校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旅途生活。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随校到达昆明。 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取道广州湾至桂林,先后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学任教。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ldquo;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rdquo;。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评分

释类

评分

评分

他是有日本特色的导演,独特的风格被称为&ldquo;小津调&rdquo;。1923年,小津安二郎以助理身份进入电影行业,十年后凭借《心血来潮》被《电影旬报》评为年度zui佳电影。此后,《晚春》《麦秋》均被列入日本电影名片200部,《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鱼之味》等名片亦获奖无数,其传世之作《东京物语》更是蜚声国际。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书目题跋丛书:越缦堂书目笺证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