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淮河流域范围的变化主要在其北部和东部,北部的变迁取决于黄淮之间的关系,东部的变迁取决于苏北海岸线的进退伸缩,而归根结蒂则主要还在于黄河的变迁。黄河素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据统计,在1949年前的3000余年里,下游决口泛滥约1500余次,较大改道26次)。黄河变迁对淮河流域北部范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济水的变化上。济水为黄河南岸最大的分流,号为古四渎之一,其自今荥阳分河水东流,经今定陶附近,穿古巨野泽,于今山东垦利县南人海。迨及隋唐北宋,济水逐渐湮废,1855年黄河北徙后,一部分河道实际上走的是济水下游古道。大体上说,济水尚未湮废前,古巨野泽以上的一段济水即可视为淮河流域北界的西段,即大致相当于沿今荥阳市北、原阳县南、封丘县南、兰考县北、曹县西北至定陶县、巨野县一线。
评分《汉唐时期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选取了湖沼、河流、灾害、农业和军事五个要素展开研究,其中前三个属于历史自然地理的内容,后两个属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湖沼的研究主要是以《水经注》为中心,并旁搜他籍,将汉唐时期见诸文献记载的各类湖沼如数辑出,并讨论其地理分布特征、自身特点及价值所在。河流的研究亦以《水经注》为中心,对淮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逐一进行考索,初步探明了其源头、流经所在、流向、流程、尾闾等基本情况。研究湖沼与河流,主要是试图复原这一时期淮河流域自然地理面貌的总体情况。自然灾害的研究是在全面搜集灾害史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的总体特征及各别灾害的时空分布情况。本书由张文华著。
评分★ .’
评分.*★ *.* ★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赞一个。
评分作者欲以《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为题,综合自然、人文诸要素’全面探讨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淮河流域地理环境的演变,本书的研究仅是这个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黄淮关系及淮河流域自身演变的特征,可分别以1128年和1855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时段。从总体上看,前一时段(即1128年前)黄河夺淮短暂,影响有限,淮河流域基本上处于独立状态’探索这个时期淮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及其演变,一则可为同另外两个阶段的比较研究提供前提,二则能够揭示出淮河流域地理环境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黄河夺淮)情况下的演变模式。
评分.*★ *.* ★
评分《汉唐时期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选取了湖沼、河流、灾害、农业和军事五个要素展开研究,其中前三个属于历史自然地理的内容,后两个属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湖沼的研究主要是以《水经注》为中心,并旁搜他籍,将汉唐时期见诸文献记载的各类湖沼如数辑出,并讨论其地理分布特征、自身特点及价值所在。河流的研究亦以《水经注》为中心,对淮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逐一进行考索,初步探明了其源头、流经所在、流向、流程、尾闾等基本情况。研究湖沼与河流,主要是试图复原这一时期淮河流域自然地理面貌的总体情况。自然灾害的研究是在全面搜集灾害史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的总体特征及各别灾害的时空分布情况。本书由张文华著。
评分《汉唐时期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选取了湖沼、河流、灾害、农业和军事五个要素展开研究,其中前三个属于历史自然地理的内容,后两个属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湖沼的研究主要是以《水经注》为中心,并旁搜他籍,将汉唐时期见诸文献记载的各类湖沼如数辑出,并讨论其地理分布特征、自身特点及价值所在。河流的研究亦以《水经注》为中心,对淮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逐一进行考索,初步探明了其源头、流经所在、流向、流程、尾闾等基本情况。研究湖沼与河流,主要是试图复原这一时期淮河流域自然地理面貌的总体情况。自然灾害的研究是在全面搜集灾害史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的总体特征及各别灾害的时空分布情况。本书由张文华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