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裝設計師手冊(軟裝設計師手冊+軟裝設計禮儀)(套裝共2冊)》鑒於目前市麵上沒有一本專門提供給室內設計師的軟裝設計專業書籍,本書從建築的曆史講起,理論與實際經驗並具,首先瞭解與室內裝修息息相關的建築曆史,接著由軟裝領域的環節切入,利用案例來講解如何利用軟裝進行搭配。圖文並茂,實用性強。禮儀:隨著國內軟裝市場的成熟,設計會愈來愈趨嚮個性化、人性化,這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們更需要從文化的視角來展現個性,凸顯品位和格調。
《軟裝設計師手冊(軟裝設計師手冊+軟裝設計禮儀)(套裝共2冊)》就是從提升設計師底蘊的角度齣發,脫離一般理論圖書的傳統編寫方式,從文化的角度分彆對中式、美式、英式、法式、意式、西班牙等各國設計進行詳細分析,並通過案例展示如何進行軟裝搭配,搭配要注意的禮儀是什麼,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簡名敏,1982年畢業於日本池華坊中央花藝學院,1988年取得美國芝加哥花藝學院設計師教授學位,1994年取得法國CIFAF藝術花藝學院碩士學位,1998年開始從事軟裝設計工作,是花藝顧問專傢和專業的室內軟裝設計師。2010年齣版的《軟裝設計師手冊》一書在市場上引起強烈反響。
手冊:裝飾曆史
建築的曆史(Architecture History)
室內設計的曆史(Interior Design History)
軟裝的曆史(Soft Furnishing Design History)
軟裝元素
(一) 功能性軟裝元素(Functional Soft Furnishing Element)
1.傢具(Furniture)
2.布藝(Fabrics)
3.燈具(Lamp)
4.餐具(Tableware)
5.鏡子(Mirror)
(二)修飾性軟裝元素 (Decorative Soft Furnishing Element)
1.裝飾畫(Decorative Painting)
2.工藝品(Artware)
3.裝飾花藝(Flower Decoration)
4.節日花藝(Festival Floral Decoration)
軟裝設計
空間的功能性及裝飾環境(Functionality and Ambience of Space)
1.空間的功能性(Functionality)
2.空間的裝飾環境(Ambience)
(二)軟裝風格(Soft Furnishing Style)
1.中式風格
2.地中海風格
3.東南亞風格
4.歐式風格
5.日式風格
6.田園風格
7.新古典風格
8.摩登風格
9.現代簡約
10.綜閤篇。禮儀:第一章 概述篇
(一)軟裝設計的市場現狀
(二)軟裝設計存在的誤區
(三)文化在軟裝設計中的重要性
(四)軟裝設計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第二章 進階篇
(一)中式設計
1.飲茶文化
2.瓷器文化
3.絲綢文化
(二)新古典設計
1.酒具文化
2.提籃文化
3.服飾文化
(三)西班牙設計
1.鬥牛文化
2.皇室奢華文化
(四)法式設計
1.香檳文化
2.花藝文化
3.香水文化
4.精緻文化
(五)美式設計
1.美國花園文化
2.美國舒適生活文化
3.美國儲藏間文化
(六)比利時設計
1.鑽石文化
2.巧剋力文化
(七)意大利設計
1.宗教文化
2.時尚文化
3. 傢具文化
4.美食文化
(八)英式設計
1.英國紳士文化
2.英式下午茶文化
第三章 實戰交流篇
(一)客戶需求分析
(二)設計靈感來源
(三)實際操作手法及流程
(四)竣工
第四章 附錄
1.世界餐桌文化
2.軟裝配色
3.颱灣現代室內設計
4.世界軟裝流行趨勢錶
5.壁爐的風格錶
6.世界窗簾流行年代錶
7.裝飾花藝流行年代錶
8.世界傢具年代錶
這本《軟裝設計師手冊》的套裝,光是名字聽起來就透著一股實戰派的氣息,我剛翻開第一冊時,首先被它詳盡的材料學部分吸引住瞭。我之前一直覺得軟裝無非就是挑挑布藝、選選傢具,但這書裏對不同材質的特性、保養方法、以及在不同空間運用時的考量,簡直寫到瞭骨子裏。比如,它對不同密度海綿在沙發坐墊中的應用差異做瞭詳細的對比分析,甚至連不同産地實木的收縮係數都有提及,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長期對客戶負責的設計師來說,簡直是寶典級彆的存在。我記得有一次為一個高端客戶做樣闆間,客戶對環保標準要求極高,光是地毯的絨頭密度和背膠成分就反復推敲瞭好幾周。如果當時手裏有這本書,可以直接拿齣數據和規範來支撐我的選擇,而不是像我當時那樣,花瞭好大力氣去查閱各種行業標準報告,纔能最終說服客戶。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深度,遠超市麵上那些隻停留在“美學搭配”層麵的書籍,它更像是一本工程技術手冊和美學指南的完美結閤體。那些關於色彩理論的應用分析,也並非空泛的理論,而是結閤瞭光照、空間尺度來具體講解,非常實在,我感覺我的專業壁壘一下子被加固瞭不少。
評分我個人對第二冊《軟裝設計禮儀》的部分格外有感觸,因為在我入行的前幾年,吃瞭不少“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虧。這本書裏關於如何與甲方、施工方、供應商進行有效溝通的章節,簡直是血淚經驗的總結。特彆是關於項目前期需求訪談的技巧,書中細緻地剖析瞭如何通過提問的順序和措辭,來挖掘齣客戶潛意識裏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他們錶麵上說齣來的那些模糊概念。比如,書中提到當客戶說“我想要溫馨一點”時,設計師應該追問的具體方嚮,這比我以前簡單地用暖色調去搪塞要高級太多瞭。更讓我受益匪淺的是關於項目變更和閤同履約過程中的溝通規範。在一次項目中,因為供應商延遲供貨,導緻我不得不緊急聯係客戶進行解釋和方案調整,當時我的措辭顯得有些慌亂和推卸責任,最終客戶雖然接受瞭調整,但對我的專業度産生瞭疑慮。如果早點讀到這本書中關於“危機公關式溝通”的模闆,我肯定能處理得更加得體和從容,維護住自己的專業形象。這部分內容,對於提升設計師的情商和職業素養,價值無法估量。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例設計也著實下瞭番功夫,它並不是那種塞滿瞭文字的枯燥手冊。在講解復雜的設計流程和規範時,大量采用瞭流程圖和對比錶格,極大地提高瞭閱讀效率。比如說,在介紹不同風格(比如新古典和極簡主義)的元素拆解時,它不是用大段文字描述,而是直接用並列的圖示來展示兩者在吊頂、踢腳綫、燈具選擇上的核心差異點,一看便知,效率極高。我喜歡它那種“直擊靶心”的錶達方式。我記得有一次給一個年輕的助理設計師做培訓,他對於如何快速區分和定位設計風格感到迷茫,我直接拿這本書裏關於“風格DNA提煉”的那幾頁給他看,他立刻明白瞭風格的核心構成要素是什麼,而不是被各種華麗的圖片帶著跑偏。這種清晰的邏輯梳理,對於需要快速建立知識體係的新手尤其友好,同時對於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校準和迴顧工具。它沒有故作高深,一切都是為瞭讓知識能夠被快速吸收和應用,這點做得非常到位。
評分套裝中的兩冊書形成瞭完美的互補關係,這是我非常欣賞的一點。很多市麵上的軟裝書籍要麼隻講“怎麼做”(技術操作),要麼隻講“怎麼說”(溝通技巧),難以找到一本能將“硬技能”和“軟實力”完美融閤的。在翻閱完第一個手冊中關於預算控製和材料損耗計算的章節後,你會立刻轉到第二冊的“項目報價與閤同談判”部分,你會發現,知識點是串聯起來的。你隻有掌握瞭精準的材料信息和預估損耗,纔能在談判桌上提齣一個既有競爭力又保證利潤的報價。這本書成功地將軟裝設計從一個單純的“美化空間”的工種,提升到瞭一個集技術、商務、心理學於一體的綜閤性職業領域。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如何應對客戶提齣“非理性砍價”的案例分析,它提供的應對策略非常實用,不是簡單地強硬拒絕,而是通過重申設計價值和材料成本的透明化來引導客戶理解。這種係統性的教學思路,讓讀者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職業操作閉環。
評分從我個人的使用體驗來看,這套書的厚度雖然不薄,但內容組織得非常精煉,沒有太多水分,更像是工具書而不是閑書。我經常需要帶著我的設計方案去工地和客戶那裏,這本書的尺寸和重量都適中,方便攜帶。我習慣在現場遇到一些突發狀況時,能快速查閱到相關的規範或應對措施。比如上次因為現場吊頂高度不足,需要緊急調整燈具的安裝方式,我記得書裏有一頁專門講瞭不同嵌入式燈具的最小安裝深度要求,我立刻就找到瞭替代方案,避免瞭返工的麻煩。它不僅僅是案頭參考,更像是一個可以隨時攜帶的“現場顧問”。最讓我感到貼心的是,它似乎考慮到不同地域和不同類型項目的差異性,在一些關鍵節點的處理上,提供瞭多重選擇的可能性,而不是生搬硬套一個標準答案。這體現瞭作者對軟裝設計行業復雜性和靈活性的深刻理解,它教會你的是思考框架,而不是僵硬的模闆,非常值得反復研讀和使用。
評分感覺一般吧,沒有想象中的好
評分買吧,必備
評分嗯,還不錯,初學者,我覺得設計禮儀對我來說更好
評分還行,快遞和包裝都不錯。
評分很好的工具書。
評分還沒看,裝修囤貨中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
評分。。。。。。。。。
評分收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