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久画石

刘子久画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子久 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05576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8796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刘子久画石》形成了严谨精妙,空灵洒脱,淡雅明快的绘画风格,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

作者简介

刘子久(1891—1975)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名光城,号饮湖,天津市人。早年参加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受业于金北楼,专攻山水画和花鸟画,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刘子久先生曾深入学习研究过清代“四王”的山水画技法,对唐宋以来的传统绘画进行过广泛的临摹和研究。他的画风严谨,稳重刚健,应属“北宗”一路,又能以“南宗”笔墨移入,熔为一炉,刚柔相济。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太湖石
第一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
第三种类型

第二部分 山石
1.麓石
2.峦头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书还不错8开的书折了放进16开的盒子,工作人员没脑子吗,

评分

相忘,自是一种境界。元代吴太素《松斋梅谱》云:『凡欲作梅,清心静虑,涤思颐神,如身处幽僻自对山林,默想梅花形状。』『临毫对幅,一时下手则任心处用矣,且梅花之状不可在规矩之内,必当出乎写生之外,其能存心于朱墨之前,自然超越不俗也。

评分

唐太宗愛其書,遂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臣子臨摹其法書,製作恍如真跡的複製本(即摹本),以示對王書的傾倒。他還親自執筆“晉書—王羲之傳”, 以“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 “心追手摹,此人而已”等句激賞之,甚至臨死前命太子將行書名品“蘭亭敘”陪葬。遺憾的是,由於紛亂的王朝更迭與戰禍,王羲之的法書已消失殆盡。如今真跡無存,僅存唐代臨本與搨摹本以及宋米芾等人的臨本。這些臨摹本展現了各自的審美意識,與對王羲之法書的理解,也有極深的意趣。

评分

天津当年的老画家中刘奎龄和刘子久并称为“天津二刘”,刘奎龄的工笔花鸟走兽称誉当年画坛,而刘子久的北宗山水则开创了当年天津国画山水的新时代,称雄于天下。刘子久的国画作品六法兼备,注重写生;章法谨严,笔墨苍劲;赋色沉静,借古开今。传统功力极为深厚,又具浓郁的生活气息。其用笔雄强稳重,源出郭熙、李唐、马远、夏皀、戴进诸家。所画山石林木茂盛苍古,盖得力于盛懋、王叔明、王石谷等人。在墨法上,刘子久兼用积墨、破墨、泼墨,浓淡干湿相得益彰,融南北二宗于一炉。其花卉画面貌不一,有的属于重彩勾染一派,有的属于水墨淡彩,有的全以水墨写出,既有古人传统,又有个人风貌。就其总体绘画风格而言,侧重于布局谨严、用笔苍劲的“北宗”一路。其在建国初期的山水画与花卉画,破除了传统技法不能反映现实生活的陈规陋习的传统观念,一改变昔日片面崇尚古人的观念,大胆探索山水画的创新问题,借古开今。

评分

石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在地球上及别的星球上几乎无所不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珍贵而又最廉价的物品。古人云:“水无石不澈,山无石不雄,城无石不古,殿无石不华,园无石不秀,庙无石不灵,斋无石不雅,人无石不安。”“花如解矣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自古以来,石头就被作为文化载体,赋予其灵性与人格象征化。而历代花鸟画家们总是喜欢用看似简单的笔墨手法,描绘各色各样的石头,以抒发心中的情感。

评分

  三、中国花鸟画中的物,如竹、梅、兰、石等往往是某种“意”的载体。文人画家画石头与花鸟的结合,是为了表达意的需要,而不太考虑自然的状况。石头多与梅、兰、竹、菊“四君子”组合是用其隐喻、象征的手法来进行创作。清代郑板桥喜欢用兰、竹与石构成画面,石头用笔中锋,少许皴擦,形态多奇、瘦、傲,其一是为与竹、兰高古之气和谐,二是对自己清高人品的写照,并配诗,以挺而坚的石头写照自己的身心。近现代的花鸟画家更注重石头在画面中的表现,齐白石先生的石头既有古典笔墨意趣又具现代审美的韵味意识,如《中流砥柱》中以高耸的石头表达生命的旺盛,而潘天寿先生的石头,多以沉静稳健的形式出现,用笔中锋,以力透纸背的线条勾勒,辅以浓淡墨块,圆点排列,形式感强,石头在其中体现出静穆、崇高、博大之美。又为作品的章法起到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评分

  明清以后的花鸟画创作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更加强调绘画笔墨的娱乐性、随意性。石头在花鸟画中的表现更加超然奇特,笔法变化,造型也千姿百态,如徐渭作品中的石头,多以淋漓的水墨来表达,形态千疮百孔,造型奇特,是“纯精神”的再现,令人望而生叹。作者借此来表达对人生的感叹与不屈的性格的写照。清代八大山人作品中的石头多以动荡的墨块,虚实、浓淡交错,用笔轻松、飘逸,不同凡响,他的《松石图》、《猫石图》、《怪石双禽》等作品,都是以怪石统帅整个画面,此时花鸟成了石头的补缀。由此,石头从作品表现的次要位置上升到主要位置,具有了独立审美特性的主体。

评分

相忘,自是一种境界。元代吴太素《松斋梅谱》云:『凡欲作梅,清心静虑,涤思颐神,如身处幽僻自对山林,默想梅花形状。』『临毫对幅,一时下手则任心处用矣,且梅花之状不可在规矩之内,必当出乎写生之外,其能存心于朱墨之前,自然超越不俗也。

评分

相忘,自是一种境界。元代吴太素《松斋梅谱》云:『凡欲作梅,清心静虑,涤思颐神,如身处幽僻自对山林,默想梅花形状。』『临毫对幅,一时下手则任心处用矣,且梅花之状不可在规矩之内,必当出乎写生之外,其能存心于朱墨之前,自然超越不俗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