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策纵作品集:弃园诗话

周策纵作品集:弃园诗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策纵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文学
  • 古典诗词
  • 弃园诗话
  • 周策纵
  • 文化
  • 艺术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集
  • 散文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696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203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周策纵作品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字数:2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推荐一:《诗经·关雎》中“君子”是否“求”得淑女?
  是哪次征伐导致屈原《哀郢》中人民“离散相失”?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应如何断句?
  几种时态造就了周邦彦《兰陵王》词中的惆怅无尽之感?
  推荐二:由诗窥史,借史读诗,感诗者之情,会词人之意

内容简介

  《周策纵作品集:弃园诗话》选取了周策纵教授论诗评词方面的经典文章,包括《试考苏轼<念奴娇>赤壁词格律与原文》《周邦彦<兰陵王>词考释》《<哀郢>译记》《关于定形新诗体的提议》《论<诗话>》《诗词的“当下”美》《从<哀郢>论屈原的放逐》《论胡适的诗》等文章。
  诗词不仅是作者抒发内心情感的表现形式,也是后世了解作者生平、生活时代与个人境遇的途径。周策纵教授运用分析时态、考证诗词的写作时间与地点,并结合相关史书中记载的方法,对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提出了新见解。

作者简介

  周策纵,湖南省祁阳县人,是名满中外的汉学大师。周教授1942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大学,1948年赴美留学,获密歇根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其后任教威斯康星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及历史系,被授予“终身教授”荣誉称号。其代表作《五四运动史》(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于196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影响甚广。周教授于学无所不窥,甲骨、金文、经学、红学、历史、诗歌、小说、翻译等皆有所涉猎;为文熔铸古今,汇通中外。既为当今士林仰望,亦足为后世所宗。

目录

一 《诗经·关雎》为不断追求的诗新解
问答
二 苏轼《念奴娇》赤壁词格律与原文试考
三 诗歌·党争与歌妓:周邦彦《兰陵王》词考释
(一)“沉郁顿挫”与叙述者
(二)词中时态的分析
(三)此词作成的时地
(四)政治逆转下的太学和献赋的困境
(五)太学地区与歌妓关系
(六)离京南下和《兰陵王》的“累积意境”
四 一察自好:清代诗学测征
五 从《哀郢》论屈原的放逐
六 屈原《哀郢》新译
七 《哀郢》译记
八 定形新诗体的提议
九 论《诗话》
十 再论李商隐《无题》诗答徐复观先生
十一 关于屈原与杜甫
十二 论词体的通名与个性
十三 诗词的“当下”美
(一)导言:抒情体系与“当下”之定义
(二)前人以“自然”境界评陶、谢诗
(三)“自然”与“直寻”:短促时间因素
(四)“自然”与自我意识,变动与时空敏感
(五)诗:志之所趋——抒情诗的“我”与“现在”
(六)自我之省略
(七)时态的混淆与“当下”美
十四 新诗多元一元论
十五 论胡适的诗
十六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Chinese Word Shih(Poetry )
The Earliest Occurrences of the Word in the Classics
Previous Interpretations and Definitions
Identification of 寺(邿、诗)in the Oracle Inscriptions
The Origin of the Word诗and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Editor’s Preface for the Second Edition
Preface of the First Edition
出版后记
The Origin of the Word诗and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Editor’s Preface for the Second Edition
Preface of the First Edition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一 《诗经·关雎》为不断追求的诗新解
  我今天讲的是我一直想发表而未发表的文章的内容。之所以选择到港大中文系来讲,是因为这里有好几位专门研究古文字、《诗经》和古代经典的先生,便于切磋。
  《关雎》是《诗经》开卷第一首,地位很重要,古今研究者极多,但一般都受《毛传》的影响,认为这是写结婚的诗,是帝王和后妃恋爱结婚的诗。顾颉刚先生他们的《古史辨》所疑甚多,但没有怀疑到这首诗是否真正写结婚。只有胡适先生在当年一篇讲演中提到不是结婚的诗(由刘大杰记录),但没有举出理由。一般认为诗中君子和淑女已结了婚,主要根据是最后几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他们认为“钟鼓”是婚礼上用的乐器,但实际并非如此。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已指出,房中乐绝不会用钟鼓。郑玄早已说过“琴瑟在堂,钟鼓在庭”,琴瑟和钟鼓分别用在大厅和庭院中演奏,绝不会在洞房中使用。婚礼中是否用音乐似乎也是个问题。所以我很怀疑《关雎》是一首讲结婚的诗。
  再从这诗分段的情形看,也使我们发现好些问题。《毛传》分为三章,分别各为四、八、八句:
  (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标点据陈子展:《诗经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5页)
  东汉郑玄(127—200)改为五章,每章四句:
  (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三)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四)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五)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郑玄之所以重新分章,可能是觉得《毛传》的分章不够合理,因为那分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虽然各为八句,句数相等,但这两章的句式和内容都不对称,所以索性分作五章,每章四句。算是比较合理。
  不过我还有些疑问:这诗三次用了“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之”的排比句式,为什么中间却插入一段“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呢?拿郑玄的分章一看,第二章和第三章似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第二章的末句“寤寐求之”和第三章的首句相连贯,有“顶真”(或“顶针”)的关系,即都用“求之”衔接。这样看来,若把郑玄的二、三两章合并就比较合理。可是这样一来,用“参差荇菜”起头的排比句式就成了八、四、四的句式了,也不见得很合理。
  我遍查《诗经》的通例,凡有排比句的诗,其排比句(或称“重章”)的句数、字数,有时连句式都相同,几乎没有例外。《国风》160首中,142首有排比句,只有18首没有。《小雅》74首,51首有排比句,只有23首没有。《国风》和《小雅》共计234首诗,其中193首有排比句,没有排比句的只有41首。凡是有排比句式的诗,其排比部分,句数、字数和句式都必定相同。绝对没有像《关雎》诗的排比句中突然加上“求之不得,……”的语句,而使排比句式的句数、字数不同的例子。例如《周南》第二首《葛覃》首章“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与次章“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排比式,而首章与次章都是六句,句数、句式与字数都相同。又如第三首《卷耳》,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排比句式,所以句数、字数和句式也完全一样,是对称均衡的。第四首《樛木》,全篇三章都排比,所以三章的结构都相同。第五首《螽斯》,第六首《桃夭》,第七首《兔罝》,第八首《芣莒》,也是如此。第九首《汉广》共三章,二、三章结构相同,第一章末四句和二、三章末四句文字全同,所以一、二、三章都是八句,句数、字数各章都相等。第十首《汝坟》共三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第一、二章是排比式,都非常整齐。第十一首《麟之趾》共三章,都是排比式,各章句数、字数、句式全同。《周南》除《关雎》外都十分整齐,无一例外。《召南》也是一样,凡是排比句的章节,句数、字数和句式都相同。
  再拿第三十九首《邶风》的《泉水》来看,全诗共四章。首章无排比,类似《关雎》;二、三章“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和“出宿于干,饮饯于言”有些排比,虽然两章字数不等,但都是六句。第四章也没排比。每章都各六句。再看第四十首《北门》,共三章,每章七句。首章无排比,近似《关雎》。二、三章有排比,句式全同。各章末三句都是“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可见十分整齐匀称。再看一百二十六首《秦风》的《车邻》,共三章。首章无排比,四句,每句四字,正如《关雎》;二、三章是排比式,各六句,句式、字数全同……
  总之,《国风》《小雅》,甚至全部《诗经》,凡有排比或重章的地方,句数都相同,结构也是均匀对称的,完全没有例外。因此我觉得《关雎》原文也应该这样,凡是由“参差荇菜,……”领头的一段都是八句,才符合《诗经》的通例。我的拟测如下:
  关雎周南第一毛诗国风
  (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友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四)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乐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里我应该说明一下,我拟测的三、四两章里,都用了“顶真”的句子,如“友之不得”和“乐之不得”。这当然一方面已有“求之不得”的前例,其实《诗经》在别的地方也有用过“顶真”句子的例子,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

前言/序言

  

寂静的庭院,无声的低语:关于《弃园诗话》 在那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总有那么一些声音,穿透岁月的尘埃,悄然叩响心扉。《弃园诗话》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像那些宏大叙事般引人注目,也不似通俗小说那般情节跌宕,它更像一位隐居的智者,在荒芜的庭院中,于寥寥数语间,道尽了人生的况味,岁月的痕迹。 提及“弃园”,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处被遗弃的园林,杂草丛生,断壁残垣,曾经的繁华早已凋零,只剩下几株孤零零的老树,在风中摇曳。然而,正是这般寂寥,才更显出一种别样的生命力,一种不屈于世俗的坚韧。而“诗话”,顾名思义,便是关于诗歌的谈论,但在这里,它并非是枯燥的理论阐述,也非是对古籍的考证,它更是一种对诗歌的体悟,一种心灵的共鸣。 《弃园诗话》并非一本包罗万象的诗歌研究专著,它更像是一位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对诗歌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世界的观察,以一种近乎随笔的方式,娓娓道来。它没有刻意去描绘壮丽的山河,也没有疾声呼号着改革的口号,它所关注的,是那些被大多数人忽视的细微之处,是那些藏匿在寻常日子里的诗意。 阅读《弃园诗话》,如同漫步于一条曲径通幽的小巷,每一步都可能邂逅意想不到的风景。作者的文字,如同老友的低语,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华丽辞藻,却有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他谈论诗歌,常常是从一个极其微小的切入点开始。或许是檐下一滴滴落的雨水,或许是窗前一朵悄然绽放的小花,亦或是夜半无声的虫鸣。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景象,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别样的生命。他并非在描绘景物本身,而是在借景抒情,借物言志。 他会从一首古诗中,挖掘出诗人当时的心境,那种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清醒与超然的智慧。他会从一句寻常的俗语中,提炼出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那种朴素的智慧,比任何宏大的理论都更具穿透力。他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慧眼”,能够看到事物表象之下隐藏的灵魂,能够听到万物无声的低语。 “弃园”的意象,贯穿了整部作品。它并非仅仅指代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心境,一种选择。在喧嚣浮躁的尘世中,选择“弃园”,便是选择一种内敛,一种沉潜,一种与自我对话的空间。作者并非要我们逃避现实,而是倡导一种“在场”的智慧,一种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他或许曾在繁华的市集感受过人声鼎沸,但他的心,早已在那个“弃园”之中,寻得了属于自己的清净之地。 《弃园诗话》对于诗歌的解读,也并非拘泥于形式或格律。它更看重诗歌的情感价值,它所传递的精神内核。作者在解读一首诗时,常常会将自己置身于诗人的情境之中,去体会那种喜怒哀乐,去感受那种悲欢离合。他不会去分析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语法结构,而是去感受诗歌流淌出的那种生命的气息,那种情感的温度。他认为,真正的诗歌,是能够触及人内心最柔软之处的,是能够引发共鸣,启迪思考的。 他也会借古人的诗句,来阐述当下的生活哲学。比如,当他在谈论人生的无常时,或许会引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当他在感叹世态炎凉时,或许会提及“人心易变,世事难料”。但他并非只是简单的引用,他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阐释这些古老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现实意义。他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时代在变迁,但人性的根本,人生的困境,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而诗歌,正是连接古今,沟通心灵的桥梁。 《弃园诗话》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散淡”。作者的文字,没有强烈的目的性,没有刻意的煽情,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他仿佛是一个坐在自家院子里,对着来往的行人,不卑不亢,娓娓而谈的长者。他的讲述,没有激昂的陈词,没有炫技的篇章,而是如同溪水般潺潺流淌,润物无声。这种“散淡”的风格,反而更能让人沉浸其中,慢慢地去品味其中的意蕴。 他谈论一些社会现象,也并非是直接的批判或抨击。他会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然后将他的思考融入到诗歌的解读中。他可能不会直接说“如今的社会如何如何”,但他会在分析某位诗人对世事的感慨时,巧妙地映射出现状,让读者自行体会。这种含蓄的力量,有时比直白的指责更具冲击力。 《弃园诗话》中,也常常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他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也能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他或许会描绘一轮升起的月亮,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懂得天文学,而是为了感叹月光的清辉如何抚慰心灵,如何引发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的共鸣。他会在描写一棵古树时,不仅仅是描写它的形状,更会去体会它经历风霜雨雪,默默生长的坚韧与沧桑。 他对于“弃园”的理解,也并非是完全的否定,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接纳。也许,“弃园”最初是因为某种不得已,某种失落,但经过岁月的洗礼,它反而成为了一个能够沉淀思绪,回归本真之地。那些曾经被抛弃的,在“弃园”之中,却获得了新的生命。正如那些被遗忘的诗篇,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出光彩。 整部作品,没有明确的章节划分,也没有严谨的逻辑顺序,更像是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记录着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诗歌、对生活、对人生的零散思考。然而,正是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它像是作者内心深处的一张地图,记录着他灵魂的轨迹。 阅读《弃园诗话》,需要的不是某种预设的知识,而是敞开心扉,去感受。感受那些文字中流淌出的真诚,感受那些话语中蕴含的智慧,感受那些意象中传递的诗意。它不会给你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它会引导你走向思考,引导你发现属于自己的答案。 它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无需舟车劳顿,只需静坐案前,便可与作者一同漫步于那个“弃园”,聆听那些无声的低语,感受那些寂静的芬芳。它或许无法让你成为诗歌鉴赏大师,但它一定能够让你以一种更温柔、更深刻的方式,去理解诗歌,去热爱生活。 《弃园诗话》,如同一个被珍藏的秘密,只为那些有心人而存在。它不张扬,不喧哗,却有着一种能够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它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更是一份礼物,一份来自一位智者,一位诗人的,关于生命,关于灵魂的,最真诚的赠予。 在这座“弃园”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久违的宁静,也能找回那份被遗忘的诗意。作者用他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即使身处荒芜,亦能开出繁花;即使岁月流逝,亦有真情长存。这,或许就是《弃园诗话》最动人的地方。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阅读的体验中,这本书无疑是最让我感到“充实”的一本。它不只是提供了一个故事,更像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滤镜。作者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捕捉能力,简直是鬼斧神工。比如他描写一次寻常的聚会,或是一段不经意的对话,都能从中挖掘出人性的幽微和时代的侧影。这种对日常的“诗意化”处理,既保留了现实的质感,又提升了审美的层次。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甚至拿出笔来,记录下某些被触动的句子,以便日后细细揣摩。这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感觉自己仿佛真的走进了那个时空,与书中的世界一同呼吸,一同感受岁月的流逝。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辨识度,有一种老派的优雅和坚韧,但又绝不故步自封,其中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思辨,使得整体上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对当下读者的吸引力。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的读者,这本书的标点使用、分段安排,乃至字体的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匠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稳定而迷人的阅读场域。它让我联想到许多以前读过的经典,但这本书显然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天地,它不模仿任何人,只忠实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和对世界独特的观察角度。强烈推荐给那些厌倦了浮躁文学、渴望深度交流的同好们。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实在是太绝了,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令人叹为观止,那些描绘景物的句子,如同细腻的工笔画,让人身临其境。我尤其喜欢他笔下那些充满哲思的段落,看似闲笔,实则蕴含着对世事的深刻洞察。读完之后,心中会留下一种悠长而宁静的回味,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别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质感,让人对阅读这件事本身都充满了敬意。我很少能遇到这样能让我沉下心来,一行一行细细品味的佳作。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体验,而是需要你投入时间、用心去体会的宝藏。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才是好书的魅力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书页散发着一种久违的、踏实的阅读快感。它没有追逐时下流行的题材或叙事技巧,而是非常专注于打磨自身的文学本体。我欣赏这种对“美”的执着追求。在阅读过程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每一个用词、每一个句子结构上的精心推敲。它的节奏是舒缓而坚定的,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旅人,不急不躁地带领读者穿越风景。对于那些追求纯粹文学享受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厚礼。它证明了,真正的力量往往蕴含在看似平静无波的文字深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发现那份波澜壮阔。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文学作品抱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担心会过于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的叙事是如此流畅自然,即便其中夹杂着一些古典的韵味,也丝毫没有阻碍我对故事的理解。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总能在关键时刻抓住读者的心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时的那种细腻和克制,不煽情,但力量十足。读到某些转折处,我甚至会忍不住停下来,默默思索人物的抉择,体会那种时代背景下个体的挣扎与坚守。这本书就像一壶陈年的老茶,初品微涩,回味无穷,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了解更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评分

弃园诗话,不错的一套书

评分

东西很好,值得阅读和购买。

评分

弃园诗话,不错的一套书

评分

周先生文思深密,博学多才,由这些诗词评论文章可见一斑。

评分

周先生文思深密,博学多才,由这些诗词评论文章可见一斑。

评分

红学大师周策纵先生的书,一套五册,终于集齐了!

评分

一直比较喜欢周策纵的作品,本书选取了周策纵教授论诗评词方面的经典文章,感觉的确不一样。

评分

弃园诗话,不错的一套书

评分

后浪出品的周策纵先生作品集,非常好,要是精装就更赞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