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与犹太教和基督教又同是一神教。然而伊斯兰教又有自身明显的特点。例如,它作为较为彻底的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多神信仰,在其寺院中从不置坛设像。《伊斯兰教文化150问》在确定论题方面,尽量考虑到伊斯兰教的特点,有所侧重地介绍伊斯兰教文化方面的知识。本书包括的内容,除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礼仪、节日、经训外,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伊斯兰教传统的宗教学科和世俗的自然学科;同时,还涉及伊斯兰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绘画、经济、建筑、书法等方面的知识。本书涉及一些民族(如突厥、蒙古等)对伊斯兰教发展的影响,以及伊斯兰对这些民族自身发展及其语言文字(如乌尔都语、波斯语等)的影响;还涉及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诺斯替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和学说(如新柏拉图学派的“流溢说”)的相互影响。由于伊斯兰教是一个入世的宗教,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当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在伊斯兰世界和地区,伊斯兰教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是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些学者甚至把伊斯兰教称之为“革命的伊斯兰教”、“政治的伊斯兰教”,也有些学者把这些地区的一些活动称之为“政治的伊斯兰化”、“伊斯兰的政治化”,等等。为了使读者对伊斯兰教有列深层次的了解,本书还就伊斯兰教与当前国际政治生活有关的问题以及伊斯兰都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做扼要地介绍。在地区性伊斯兰教方面,本书偏重于南亚和中亚地区;更多地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则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伊斯兰教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分斯兰教的特点和品格。
前言
1.什么是伊斯兰教?
2.伊斯兰教的先知为什么不是神?
3.伊斯兰教为什么严禁崇拜偶像?
4.伊斯兰教有多少天使?
5.什么是“清真言”?
6.为什么“克尔白”是穆斯林祈褥的正向?
7.伊斯兰教的信仰是什么?
8.伊斯兰教有哪些基本功课?
9.天课和施舍有什么区别?
10.伊斯兰教在饮食上有什么禁令?
11.伊斯兰教讲的“天园”是怎么回事?
12.伊斯兰教讲的“火狱”是什么样的?
13.伊斯兰教的丧葬仪式有何特点?
14.伊斯兰教的“净礼”和“割礼”指的是什么?
15.伊斯兰教有哪些重大节日?其风俗习惯如何?
16.伊斯兰教与新月有什么关系?
17.伊斯兰教历是怎样计算的?
18.《古兰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19.中国流传的《古兰经》抄本、刻体始于何时?有哪些汉译本?
20.《古兰经》已被译成多少种文字?
21.伊斯兰教传播的地区是怎样伊斯兰化的?
22.何谓哈里发制度?
23.伊斯兰文化是怎样形成和繁荣起来的?
24.什么叫经注学?
25.什么叫诵经学?
26.什么是“圣训”和圣训学?
27.何谓“六大圣训集”和“四圣书”?
28.教义学与认主学是一回事吗?
29.何谓伊斯兰教法,为何称神圣律法?
30.伊斯兰教法规定了哪些不容宽恕的大罪?
31.什么是逊尼派的四大教法学派?各有什么特点?
32.伊斯兰教法的四大渊源是什么?
33.沙斐仪对伊斯兰教法学有何贡献?
34.逊尼派与十叶派在专利法上有何区别?
35.何谓“论制之门关闭说”,它在伊斯兰教史上有何影响?
36.伊斯兰专利法与世俗性律法有何区别?
37.现代伊斯兰教法学理论有何特点?
.....
说实话,我对中东历史的了解一直停留在非常碎片化的层面,多半是基于新闻报道或者一些零散的纪录片。拿到这本关于伊斯兰文化的书后,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个扎实的、结构化的知识框架。这本书的章节划分明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没有急于抛出那些常常引发争议的当代议题,而是选择从最基础的“五功”和信仰核心教义讲起。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能够先建立起对信仰本体的认知,而不是被表象的习俗所迷惑。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使用过多的拉丁文或阿拉伯文术语来炫耀学识,即便是第一次接触到“圣训”或“教法”这样的概念,作者也能立刻用现代化的、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进行解释,这一点非常难得。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关于斋月意义的论述,它将单纯的“禁食”提升到了精神自律和社群互助的层面,让我对这个实践有了更深层次的共鸣。这种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科普读物的关键标准,而这本书显然达到了这个标准。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强调。伊斯兰教的影响力远超沙特阿拉伯或北非,它在南亚、东南亚乃至欧洲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是理解全球化早期形态的绝佳案例。我注意到书中在介绍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时,措辞非常谨慎和细致,明显区分了波斯风格、奥斯曼风格和莫卧儿风格在细微之处的差异。这表明作者并非采用一种“一刀切”的视角来描绘整个伊斯兰世界,而是努力捕捉到其内部的丰富肌理。这种对地域差异的关注,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立体和饱满。对于我这种对建筑美学有一定偏好的读者来说,书中对清真寺拱顶和细密画风格演变的对比分析,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的文字预演。如果后续章节能够配上更多高质量的插图来佐证这些风格的变迁,那这本书的价值无疑会再度提升。目前来看,其文本结构已经为深入探讨这些文化分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配色,初拿到手时就给人一种庄重感。我尤其欣赏扉页上的那段引言,它巧妙地将伊斯兰文化的深邃底蕴与当代读者的求知欲联系起来,让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当然,内容本身才是核心,尽管我尚未深入研读完每一章,但从前几页对伊斯兰教起源和早期历史的概述来看,作者在梳理复杂时间线和人名地名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条理性和准确性。他似乎深谙如何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分解成一个个易于消化的小块,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这种清晰的脉络感,对于一个初次系统接触伊斯兰文明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我感觉到,作者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更是在引导我们去理解一个跨越千年、影响深远的文明是如何在不同地域生根发芽并发展壮大的。期待后续章节能继续保持这种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叙述风格,尤其对建筑艺术和哲学思想的部分抱有极高期待。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开局铺垫得非常到位,成功地勾起了我对伊斯兰文化世界的好奇心。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文明,就必须去了解它的“世俗”面,即它在历史长河中与政治、科学、艺术是如何交织互动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将伊斯兰历史描绘成一个封闭的、只关注宗教仪式的世界。相反,它花了相当的篇幅去探讨巴格达黄金时代的学术成就,以及伊斯兰学者在代数、医学和光学领域所做出的奠基性贡献。这些内容不仅知识量大,而且叙述角度非常新颖,它巧妙地将这些科学发现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解释了为何在特定历史时期,伊斯兰世界成为了知识的灯塔。对我而言,这完全颠覆了以往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理性精神的文明侧影。阅读这些关于“智慧宫”和“图书馆”的描述时,我甚至能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敬畏之情,这远比单纯罗列科学家的名字要有感染力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是让人愿意经常拿在手边的重要因素。纸张的质感厚实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低于阅读那些使用劣质纸张的书籍。更让我惊喜的是,每当引入一个新的重要概念或术语时,它都会在旁注或脚注中给出清晰的解释,甚至会附带一个简短的历史背景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举个例子,当讨论到伊斯兰教法学派的产生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堆砌复杂的法律术语,而是通过一个假设性的日常问题,来阐述不同法学派别的解决思路差异,这种情景化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法理变得鲜活起来。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撰者对普通读者的体贴和尊重。总的来说,这本书在保持内容深度和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优秀的阅读体验设计,这在同类书籍中是相当罕见的优点。
评分书看起来不错,刚开始读。
评分伊斯兰教文化150问 伊斯兰教文化150问
评分太簡略
评分不错,还没开始看呢,速度很快噢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书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好
评分不错 好好好好好
评分非常值得购买地一本书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