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关系引起了人们不断的思考和争论。本书为我国著名现象学家倪梁康教授对这一关系的解读。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zui重要的两个哲学家。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无论就思想关联来看,还是就私人关系而言,都构成胡塞尔从1916年到弗莱堡直至他1938年在这里去世期间的zui重要思想生命内涵的组成部分。胡塞尔自己曾将他后期在海德格尔那里得到的经历称作“zui沉重的宿命之一”,甚至“zui阴暗的个人经历——zui后的和对我zui沉重的打击”。而2014年出版的海德格尔的题为《思考》的三卷(《黑皮本》1931-1941年)以及2015年出版的题为《说明》的另外两卷笔记(1942-1948年),又为两位哲学家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资料,尤其是为理解海德格尔所说“攻击”胡塞尔的根本动机提供了新的视角。本书为我国著名现象学家倪梁康教授对这一关系史的解读。这一解读,按照倪梁康教授的说法,可以说他以某种方式对此长期萦绕在心头的关系思考的一个总结或清算。
倪梁康,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著作:《自识与反思》,译著《现象学的观念》、《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道德意识现象学》、《人生第yi等事》等。
好书!京东购物物美价廉多快好省
评分胡塞尔本人当然不会赞同这种说法,他对现象学的“看”之明晰性的追求已众所周知。这种倾向往上溯可以追回到苏格拉底的理性论证,笛卡尔的清楚明白的真理,莱布尼茨对充足理由的强调以及康德对理性的批判与知识的启蒙等等,它体现出西方理性传统一脉相承的红线。在胡塞尔的意义上,“明晰”与“深邃”是无缘的。早在1911年的“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之著名论文中,胡塞尔就已指出过“深邃”与“清晰”之间的对立:“深邃是智慧的事情,概念的明晰和清楚是严格理论的事情”;“科学……与深邃无缘”。在1929年阅读《存在与时间》时,胡塞尔更是在批注中批评海德格尔“如此的深邃而不明晰”[1]。他在给普凡德尔的信中也谈到过“海德格尔式的深邃和天才的非科学性”[2]。对于胡塞尔来说,明晰是理性和哲学的特征,深邃则构成其对立面,在科学上是毫无价值的。因而以后的现象学家大都用明晰来标识现象学:“凡现象学的都必定是明晰的”,虽然“并非所有明晰的都是现象学的”。
评分倪老师站出来为胡塞尔打抱不平,揭了不少海德格尔的老底,但本书更多侧重的是一些客观史料,而不是二者的现象学思想本身,对哲学家的人格好奇的可以看看,不推荐。
评分好好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良心之作
评分胡塞尔本人当然不会赞同这种说法,他对现象学的“看”之明晰性的追求已众所周知。这种倾向往上溯可以追回到苏格拉底的理性论证,笛卡尔的清楚明白的真理,莱布尼茨对充足理由的强调以及康德对理性的批判与知识的启蒙等等,它体现出西方理性传统一脉相承的红线。在胡塞尔的意义上,“明晰”与“深邃”是无缘的。早在1911年的“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之著名论文中,胡塞尔就已指出过“深邃”与“清晰”之间的对立:“深邃是智慧的事情,概念的明晰和清楚是严格理论的事情”;“科学……与深邃无缘”。在1929年阅读《存在与时间》时,胡塞尔更是在批注中批评海德格尔“如此的深邃而不明晰”[1]。他在给普凡德尔的信中也谈到过“海德格尔式的深邃和天才的非科学性”[2]。对于胡塞尔来说,明晰是理性和哲学的特征,深邃则构成其对立面,在科学上是毫无价值的。因而以后的现象学家大都用明晰来标识现象学:“凡现象学的都必定是明晰的”,虽然“并非所有明晰的都是现象学的”。
评分During the next seven years, Caldecott produced fourteen more Toy Books, illustrating nursery rhymes and songs with the interpretive skill that makes him such an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British picturebook tradition. He died, comparatively young, in St. Augustine, Florida.,,
评分了解胡塞尔与海德格尔之间关系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