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与应用

电子技术与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媛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子
  • 数字电子
  • 嵌入式系统
  • 传感器技术
  • 电力电子
  • 通信原理
  • 微电子学
  • 应用电子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324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2292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共15个教学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介绍了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和性能,二极管的应用,三极管的基本放大电路和应用,场效应管的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信号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D/A和A/D转换电路等。
本书以应用为目的,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本概念的叙述,将课堂讲授内容、讨论思考题、技能训练与课外习题等优化组合,体现“淡化理论、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电气类、机电类、 信息类、计算机应用类、机械类等非电子专业,也可以作为电子技术应用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项目一 二极管 1
【任务1】 了解半导体及其特性 1
1.1.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1
1.1.2 本征半导体 2
1.1.3 杂质半导体 3
1.1.4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4
【任务2】 认识二极管 5
【任务3】 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的测试 6
【任务4】 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试 7
1.4.1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7
1.4.2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型号 9
【任务5】 二极管引脚极性的判别 10
【任务6】 特殊二极管的特性及其用途 10
1.6.1 稳压二极管 11
1.6.2 发光二极管 11
1.6.3 光电二极管和变容二极管 13
小结 14
习题一 14

项目二 二极管的应用 16
【任务1】 整流电路的设计 16
2.1.1 单相整流电路 16
2.1.2 三相整流电路 18
【任务2】 滤波电路的设计 21
2.2.1 电容滤波电路 21
2.2.2 其他滤波电路 23
【任务3】 限幅电路的设计 24
小结 25
习题二 25

项目三 三极管 27
【任务1】 认识三极管 27
【任务2】 三极管各电极电流分配关系和放大作用 29
3.2.1 三极管各电极电流分配关系 29
3.2.2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32
【任务3】 三极管共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测试 33
3.3.1 三极管特性曲线的测试 34
3.3.2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36
【任务4】 三极管管型及引脚极性的判别 38
小结 39
习题三 40

项目四 三极管的应用 41
【任务1】 三极管放大电路与应用 41
4.1.1 基本放大电路概述 41
4.1.2 固定偏置放大电路 45
4.1.3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49
4.1.4 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51
【任务2】 多级放大电路与应用 56
4.2.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56
4.2.2 多级放大电路的指标估算 57
小结 59
习题四 60

项目五 小功率场效应管 62
【任务1】 认识场效应管 62
5.1.1 结型场效应管 63
5.1.2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管) 65
5.1.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67
【任务2】 场效应管引脚判别 67
5.2.1 场效应管的检测 67
5.2.2 场效应管使用注意事项 68
【任务3】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69
5.3.1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直流偏置 69
5.3.2 共源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71
【任务4】 场效应管与三极管的区别 72
小结 72
习题五 73

项目六 负反馈放大器 74
【任务1】 掌握反馈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74
6.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75
6.1.2 反馈类型 76
6.1.3 反馈判断方法及实例 77
【任务2】 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83
【任务3】 负反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88
6.3.1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88
6.3.2 工程应用中引入负反馈的考虑原则及方法 90
小结 91
习题六 92

项目七 集成运算放大器 95
【任务1】 直接耦合放大器与应用 95
7.1.1 直接耦合放大器的两个特殊问题 96
7.1.2 差分放大电路 97
【任务2】 集成运放的种类、选择和使用 99
7.2.1 集成电路简介 99
7.2.2 集成运放的组成及符号 100
7.2.3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101
7.2.4 集成运放的种类、选择和使用 103
【任务3】 集成运放的应用 104
7.3.1 集成运放应用基础 104
7.3.2 基本运算电路 107
7.3.3 电压比较器 115
小结 119
习题七 119

项目八 信号发生器 122
【任务1】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与应用 122
8.1.1 信号发生器概述 122
8.1.2 RC正弦波振荡器 129
【任务2】 LC正弦波振荡器与应用 134
8.2.1 LC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134
8.2.2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器 136
8.2.3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137
8.2.4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138
【任务3】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器与应用 141
8.3.1 石英晶体振荡器 142
8.3.2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器 143
【任务4】 集成函数发生器与应用 144
8.4.1 ICL8038集成电路结构及引脚排列 145
8.4.2 ICL8038集成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电路特点 146
8.4.3 ICL8038集成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的应用 147
小结 148
习题八 149

项目九 功率放大电路 151
【任务1】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151
9.1.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类 151
9.1.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54
【任务2】 集成功率放大器与应用 160
9.2.1 集成功率放大器介绍 161
9.2.2 应用集成功率放大器应注意的问题 163
小结 164
习题九 165

项目十 直流稳压电源与可控整流电路 166
【任务1】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166
【任务2】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与应用 168
【任务3】 串联型稳压电路与应用 170
10.3.1 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路的组成 171
10.3.2 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171
10.3.3 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路输出电压的计算 172
10.3.4 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路的过载保护措施 172
【任务4】 三端稳压器与应用 173
10.4.1 三端集成稳压器 173
10.4.2 开关式稳压电路 174
【任务5】 认识晶闸管 175
【任务6】 可控整流电路与应用 179
10.6.1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179
10.6.2 三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 181
【任务7】 认识单结晶体管及其触发电路 182
小结 186
习题十 186

项目十一 数字电路基础 188
【任务1】 掌握各种逻辑运算 188
11.1.1 逻辑的基本概念 188
11.1.2 三种基本逻辑运算 189
11.1.3 复合逻辑运算 191
11.1.4 集成逻辑门电路 194
【任务2】 逻辑函数几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 199
11.2.1 逻辑代数的定律和运算规则 199
11.2.2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 201
11.2.3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202
小结 206
习题十一 207

项目十二 组合逻辑电路的性能分析与设计 209
【任务1】 用与非门设计一个能实现三人表决结果的逻辑电路 209
12.1.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210
12.1.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210
【任务2】 全加器的电路设计 212
【任务3】 编码器与显示译码器的电路设计 214
12.3.1 编码器与译码器 214
12.3.2 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 223
【任务4】 数字比较器的设计 226
【任务5】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228
小结 231
习题十二 231

项目十三 触发器 233
【任务1】 掌握各触发器的功能特点 233
13.1.1 基本RS触发器 233
13.1.2 触发器的触发方式 236
13.1.3 各种逻辑功能的触发器 239
【任务2】 了解各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241
【任务3】 电子门铃电路的设计 242
13.3.1 555定时器基本结构 243
13.3.2 555定时器的应用 244
小结 248
习题十三 249

项目十四 时序逻辑电路的性能分析与设计 252
【任务1】 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253
14.1.1 分析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步骤 253
14.1.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举例 253
【任务2】 用74LS290实现n位进制计数器 255
14.2.1 同步计数器 256
14.2.2 异步计数器 262
【任务3】 用D触发器实现双向移位寄存器 266
14.3.1 数据寄存器 266
14.3.2 移位寄存器 269
小结 272
习题十四 273

项目十五 数模(D/A)与模数(A/D)转换器 274
【任务1】 掌握D/A转换电路形式与工作原理 274
15.1.1 DAC的基本工作原理 275
15.1.2 DAC的电路形式与工作原理 276
【任务2】 DAC电路的实际应用 277
15.2.1 DAC的主要性能指标 277
15.2.2 DAC电路的应用 279
【任务3】 掌握A/D转换电路形式与工作原理 281
15.3.1 ADC的基本工作原理 281
15.3.2 ADC的主要电路形式 283
【任务4】 ADC电路的实际应用 284
15.4.1 ADC的主要性能指标 284
15.4.2 ADC电路的应用 285
小结 286
习题十五 286

参考文献 288

前言/序言

电子技术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本书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教育性质和任务以及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建设实际而编写。编写时既考虑到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考虑到专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应用,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器件在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本书在编写上,除了保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及设计方法外,减少了理论分析部分,加强了实践应用部分,特别是新知识、新器件的介绍。
 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努力跟踪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方向。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会应用。各章均列举了一些应用实例,以加深学生对各个单元电路功能的理解。
�r在分立元器件的基础上重点讲解集成电路,各章相应介绍常用的最新模拟集成电路和新的常用电子器件,重在培养学生对电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r讲述内容与习题融为一体,每章习题均设计不同的题型,以帮助学生总结内容,拓宽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r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特点,加强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书根据电气类、机电类等非电子专业教学大纲及基本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及高专电子技术教学实践,参考电子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编写而成。
 本书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信号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D/A和A/D转换电路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赵媛编写了项目一、二、三、四、五, 并负责了全书的统稿工作,闵卫锋编写了项目六、七、八、九,郭东平编写了项目十、十一、十二, 王兵利编写了项目十五;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的贾晨霞编写了项目十三、十四。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同事的极大关怀、帮助和鼓励,同时他们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编者见识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
  编  者 
2013年7月

《星海的回响:失落文明的宇宙漫游》 序章:破碎的星图 宇宙,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最深邃的谜团。无数个夜晚,我们仰望星空,试图从中捕捉一丝线索,理解自身在浩瀚星辰中的渺小。然而,我们所知的宇宙,或许只是浩瀚图景中被遗忘的一角。在遥远的过去,一个被称为“埃隆文明”的古老智慧种族,曾经在银河系的角落播撒过文明的种子。他们的科技超乎想象,他们的思想触及宇宙的本质。然而,如同宇宙中许多伟大的文明一样,埃隆文明也遭遇了无法预知的浩劫,他们的踪迹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只留下一些零散的传说和无法解读的遗迹。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宇宙历史或文明兴衰的宏大叙事,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探险,一次对“埃隆文明”失落遗产的追寻。我们并非以考古学家的严谨去还原历史,也不是以科学家的理性去分析数据,而是以一名探索者的好奇心,踏上一段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程。我们将通过解读埃隆文明留下的残缺星图、神秘的能量信号以及散落在宇宙各处的符文,试图拼凑出他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探寻他们消逝的真相,以及他们留给后世的启示。 第一章:破碎的星图与幽灵信号 故事的起点,是一张残缺的星图。它并非由纸张或金属制成,而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能够自主发光的晶体。这张星图并非描绘我们熟悉的星系,而是指向一些我们从未探索过的,位于银河系边缘的未知区域。更令人费解的是,这张星图似乎并非静态的,它会随着星辰的运动而微调,仿佛一张活着的地图。 更令人震撼的是,科学家们意外截获到了一系列微弱但异常规律的宇宙信号。这些信号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的自然天体,其频率和模式复杂到无法用任何已知物理定律解释。初步分析表明,这些信号具有高度的智慧生命特征,并且其源头似乎与那张破碎的星图指向的区域息息相关。这些“幽灵信号”,如同宇宙深处的低语,唤醒了我们对失落文明的无限遐想。 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信号的构成、可能的解码方向,以及它们与星图之间的潜在联系。我们并非试图用现有的科学模型去硬套,而是尝试从更宏观、更哲学的高度去理解这些信号所蕴含的信息。它们是否是埃隆文明留下的求救信号?是他们留下的警示?抑或是他们文明的终章? 第二章:符文的低语与能量的奥秘 在对星图和信号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埃隆文明留下的另一种证据——散落在宇宙各处的神秘符文。这些符文并非雕刻在石头上,而是以一种能量的形态存在,或悬浮在行星轨道上,或隐藏在星云深处。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如流动的光带,有的如旋转的几何体,但都散发着一种古老而强大的气息。 这些符文,我们将其称为“宇宙的语言”。它们似乎承载着埃隆文明的核心思想、科技原理,甚至是他们对宇宙的理解。然而,这些符文的含义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我们尝试了各种解读方法,从数学模型到量子纠缠,从古老神话到哲学思辨,但收效甚微。 本书将聚焦于对这些符文的初步探索,分析它们可能包含的能量特征和信息维度。我们将描述在不同宇宙环境中,这些符文所展现出的奇特现象,例如它们如何影响周围的时空,如何与宇宙能量场产生共鸣。我们相信,解开符文的秘密,将是理解埃隆文明的关键。 第三章:失落的遗迹与时间的涟漪 随着对星图、信号和符文的理解不断加深,我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埃隆文明可能存在的物理遗迹。这些遗迹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金字塔或宫殿,而是更加宏大、更加难以置信的存在。我们推测,埃隆文明的科技可能已经触及了维度旅行、时间扭曲,甚至是对宇宙基本法则的操控。 本书将大胆推测埃隆文明遗迹可能存在于何处,以及它们可能呈现出怎样的形态。例如,我们是否会在黑洞的视界附近发现他们的时间机器?或者在暗物质的海洋中找到他们建造的能量矩阵?我们还将探讨一些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但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是否可能与埃隆文明的遗迹有关,例如某些区域异常稳定的时空,或者异常强烈的能量爆发。 这些遗迹的探索,将是一场跨越已知物理学边界的冒险。我们不是要去寻找实体,而是去感受埃隆文明留下的“时间涟漪”,去捕捉他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即使这些痕迹已经融入宇宙的背景辐射之中。 第四章:文明的边界与未知的彼岸 埃隆文明的消逝,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灭亡。我们猜测,他们可能已经超越了我们所理解的生命形态,或者已经踏入了我们无法触及的维度。他们的文明边界,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物质宇宙。 本书将探讨埃隆文明可能存在的最终去向。他们是否进入了另一个宇宙?是否升华为了某种能量体?或者,他们仅仅是完成了文明的演化,融入了宇宙的更深层次的循环? 我们也将反思,埃隆文明的失落,对我们人类文明意味着什么。他们的故事,是对我们自身的警示,还是对未来的启示?他们的遗留,是否是我们探索宇宙的另一把钥匙? 《星海的回响:失落文明的宇宙漫游》并非一本提供明确答案的书籍。它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读者一同踏入宇宙的未知领域,一同思考文明的意义,一同追寻那些在星海深处若隐若现的回响。这本书将带领我们超越熟悉的科学和想象的边界,去感受宇宙的宏伟与神秘,去探索那些我们从未敢想过的可能性。这是一次关于勇气、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永恒向往的旅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电源技术”部分,是我最常翻阅的章节之一。我一直对各种电源模块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感到好奇,但又苦于找不到深入浅出的解释。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详细介绍了开关电源、线性电源等不同类型电源的设计原理、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功率因数校正”的讲解,用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功率因数低会导致哪些问题,以及如何通过PFC电路来提高电网利用率。这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电源,背后却蕴含着如此多的工程智慧。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电池管理系统、电磁兼容性等与电源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这让我对整个电子系统的供电和保护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在进行电路设计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电源方案,并能更好地评估电源的性能指标。这本书的实用性极高,对于任何从事电子产品开发的人员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最让我惊喜的一本。当初拿到它,纯粹是因为它看起来比较“硬核”,想着或许能帮我巩固一些基础知识,没想到它带来的远不止于此。作者在阐述基本概念时,并没有采用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巧妙地将复杂的原理融入到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中。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信号处理”那一章节,它用非常贴近实际应用的例子,解释了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看似高深的数学工具是如何在音频压缩、图像滤波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我之前一直觉得这些概念遥不可及,读完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它们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作者在解释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技术演进的脉络,这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仿佛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揭开电子世界的神秘面纱。我感觉自己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理解都提升了一个层次,尤其是在电路设计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元器件选型和参数优化,这对于我目前正在进行的个人项目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既能满足专业人士的求知欲,也能让初学者茅塞顿开。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通信原理”方面的知识了解非常有限,总觉得那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在介绍“调制解调技术”时,运用了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将信息比作“信使”,将载波比作“马车”,生动地解释了AM、FM、PSK等不同调制方式的工作原理。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不同类型的信号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传输。而且,书中还探讨了信道干扰和噪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并介绍了纠错编码等技术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因为我之前在进行无线通信实验时,经常遇到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读完这一部分,我才意识到可以通过优化编码方式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对未来的通信技术,比如5G和物联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这让我对接下来的技术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理论,更是在引导读者思考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可能性。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是太友好了,这对于一本技术类的书籍来说,简直是加分项!通常这类书要么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要么是晦涩难懂的图表,但这本书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图文并茂,而且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清晰明了,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我特别赞赏它在讲解“微控制器接口”时,插入的那些详细的硬件连接图和程序流程图,让我这种对硬件不太敏感的人也能轻松理解。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得很细致,从引脚定义到中断处理,都有清晰的解释。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开源项目的参考链接,这让我有机会去实际操作和验证书中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尝试跟着书中的一个简单项目,自己动手组装了一个小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过程虽然有些曲折,但最终成功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十足的老师,它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它让我意识到,学习电子技术并非只能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动手实践,不断尝试。

评分

我必须得承认,这本书的“嵌入式系统”章节,是我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去研读的部分。我一直对如何让硬件“活起来”充满兴趣,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份好奇心。作者从最基础的微控制器架构入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中断、定时器、ADC/DAC等核心外设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实时操作系统”的讲解,它用非常生动的比喻,将RTOS的任务调度、信号量、互斥锁等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我之前尝试过用裸机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但总觉得功能受限,而学习了RTOS之后,我才意识到可以构建出更复杂、更稳定的嵌入式应用。书中还提供了几个完整的实例,从传感器数据采集到电机控制,我都尝试跟着代码一步步实现,虽然遇到了一些调试上的困难,但在书本的指导下,最终都一一解决了。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编写代码,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对嵌入式开发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