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力作,中文版首度正版引进,根据作者全新修订的完整版翻译。
当今世界文坛绝不可忽视的作家,入围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决选名单。曾获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
当代罕见的纪实文学经典,人类史上超恐怖的科技悲剧,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经历过这种事,我们如何相爱?
台版译名《车诺比的悲鸣》
海报: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为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代表作。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是世界一流作家,本书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作品。
1986年4月26日,史上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车诺比。这是史上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S.A.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曾做过记者。她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2013年,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纪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纽约时报》
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
──《伦敦时报》
从受访者的独白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这样一种历史:无论离这些事件有多远,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肤之痛。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切尔诺贝利是欧洲的一场海啸,这场海啸不仅是由我们人类所造成的,而且永无止境。如果你对未来抱有好奇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中的切尔诺贝利是个充满极端与未知的地方,一个现代科技发展造就的戏剧世界。
——《每日电讯报》
口语叙述的历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充斥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浓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灭的X 光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出版人周刊》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这本杰出著作,忠实地记录着她那些白俄罗斯同胞的生命与死亡。本书终于将在美国上架……这是无与伦比的见证。
──《国家》杂志
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书目杂志》
历史背景001
序幕
孤单的人声006
第一部/死亡之地
我们为什么记得026
和活人、死人聊些什么029
一生写在门上的人036
回来的人039
辐射长什么样054
没有歌词的歌058
三段关于家园的独白059
祈祷时才真切展现自己的灵魂069
士兵合唱曲072
第二部/活人的土地
古老的预言092
月光下的风景096
耶稣死亡时牙痛的人098
关于一颗子弹的三段独白104
生活中为何不能没有契诃夫和托尔斯泰112
战争电影117
大叫126
新国度127
书写切尔诺贝利136
谎言和真相143
人民的声音154
第三部/出人意料的哀伤
我们不知道的事:死亡能有多美168
铲子和原子172
测量180
可怕的事总是悄悄发生183
答案191
回忆194
对物理学的热爱197
昂贵的萨拉米香肠203
自由与梦想平凡地死去206
死亡的阴影213
畸形的婴儿219
政策222
苏联政府护卫者的独白228
指示230
人竟然可以拥有无尽的权力来支配他人234
我们为什么爱切尔诺贝利242
儿童的声音247
孤寂的声音253
后记269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也许两者是一样的,我该讲哪一种?
我们才刚结婚,连到商店买东西都还会牵手。我告诉他:“我爱你。”但当时我不知道自己有多爱他,我不知道……我们住在消防局的二楼宿舍,和三对年轻夫妇共享一间厨房,红色的消防车就停在一楼。那是他的工作,我向来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他人在哪里,他好不好。
那天晚上我听到声响,探头望向窗外。他看到我就说:“把窗户关上,回去睡觉。反应炉失火了,我马上回来。”
我没有亲眼看到爆炸,只看到火焰。所有东西都在发亮。火光冲天,烟雾弥漫,热气逼人。他一直没回来。
屋顶的沥青燃烧,产生烟雾。他后来说,感觉很像走在焦油上。他们奋力灭火,用脚踢燃烧的石墨……他们没有穿帆布制服,只穿着衬衫出勤,没人告诉他们,他们只知道要去灭火。
四点钟了。五点。六点。我们本来六点要去他爸妈家种马铃薯,普利彼特离他爸妈住的史毕怀塞大约四十公里。他很喜欢播种、犁地。他妈妈常说,他们多不希望他搬到城里。他们甚至帮他盖了一栋房子。他入伍时被编入莫斯科消防队,退伍后就一心想当消防员!(沉默)
有时我仿佛听到他的声音在我耳边回响,即使相片对我的影响力都比不上那个声音。但他从来没有呼唤我……连在梦里都没有,都是我呼唤他。
到了七点,有人告诉我他被送到医院了。我连忙赶去,但警察已经包围了医院,除了救护车,任何人都进不去。
警察喊:“救护车有辐射,离远一点!”
不只我在那里,所有当晚丈夫去过反应炉的女人都来了。
我四处寻找在那所医院当医生的朋友,一看到她走下救护车,我就抓住她的白袍说:“把我弄进去!”
“我不能。他的状况很不好,他们都是。”
我抓着她不放:“我只想见他一面!”
“好吧,”她说,“跟我来,只能待十五到二十分钟。”
我看到了他,全身肿胀,几乎看不到眼睛。
“他需要喝牛奶,很多牛奶,”我的朋友说,“每个人至少要喝三升……”
“可是他不喜欢牛奶……”
“他现在会喝的。”
那所医院的很多医生和护士,特别是勤务工,后来都生病死了,但是当时我们不知道危险。
上午十点,摄影师许谢诺克过世了。他是第一个。我们听说还有一个人被留在碎片里─瓦列里·格旦霍克,他们一直无法接近他,只好把他埋在混凝土里。我们不知道他们只是第一批死去的人。
我问他:“瓦西里,我该怎么办?”
“出去!快走!你怀了我们的孩子。”
可是我怎么能离开他?他说:“快走!离开这里!你要保护宝宝。”
“我先帮你买牛奶,再决定怎么做。”
这时我的朋友唐雅·克比诺克和她爸爸跑了进来,她的丈夫也在同一间病房。我们跳上她爸爸的车,开到大约三公里外的镇上,买了六瓶三升的牛奶给大家喝。但是他们喝了之后就开始呕吐,频频失去知觉。医生只好帮他们打点滴。医生说他们是瓦斯中毒,没人提到和辐射有关的事。
没多久,整座城市就被军车淹没,所有道路封闭,电车火车停驶,军人用白色粉末清洗街道。我很担心第二天怎么出城买新鲜牛奶。没人提到辐射的事,只有军人戴着口罩。城里人依旧到店里买面包,提着袋口敞开的面包在街上走,还有人吃放在盘子上的纸杯蛋糕。
那天晚上我进不了医院,到处都是人。我站在他的窗下,他走到窗前高声对我说话。我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人群中,有人听说他们马上会被带到莫斯科。所有妻子都聚集起来,决定跟他们一起去:“我们要和丈夫一起行动!你们没有权力阻止我们!”
我们拳打脚踢,士兵─士兵已经出现了─把我们推开。后来一个医生出来宣布:“没错,他们要搭机去莫斯科,所以你们得帮他们拿衣服,他们穿去救火的衣服都烧坏了。”公交车停驶,我们只好跑着去。我们跑过大半个城市,但是等我们拿着他们的行李回来,飞机已经起飞了。他们只想把我们骗走,不让我们在那里哭闹。
街道的一边停满了几百辆准备疏散居民的巴士,另一边是从各地开来的好几百辆消防车。整条街都覆盖着白色的泡沫。我们踏着泡沫走,边哭边骂。收音机里说,整座城市可能在三到五天内进行疏散,要大家携带保暖衣物,因为我们会在森林里搭帐篷。大家都好开心─露营!我们要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庆祝五一劳动节!很多人准备了烤肉器材,带着吉他和收音机。只有那些丈夫去过反应炉的女人在哭。
我不记得我是怎么到我爸妈家的,只知道自己一醒来就看到了妈妈。我说:“妈妈,瓦西里在莫斯科,搭专机去的。”
我们整理菜园(一星期后,那座村子也疏散了)。谁知道?当时有谁知道?那天晚上我开始呕吐,我怀了六个月身孕,很不舒服。那晚我梦见他在梦里叫我:“露德米拉!小露!”但是他去世后就没有到我梦中呼唤我了,一次也没有(开始哭)。
我早上起床后决定,我得一个人去莫斯科。妈妈哭着问:“你这个样子要去哪里?”我只好带父亲一起去,他去银行里提出所有存款。
我完全不记得到莫斯科的过程。抵达莫斯科后,我们问看到的第一个警察:“切尔诺贝利消防员被安置在哪里?”
他马上就说:“休金斯格站的六号医院。”
我们有点惊讶,之前大家都吓唬我们,说那是最高机密。
那是专门治疗辐射的医院,要有通行证才进得去。我给门口的女人一些钱,她说:“进去吧。”接着又求了另一个人,最后才坐在放射科主任安格林娜·瓦西里耶芙娜·古斯科瓦的办公室。不过当时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只知道我必须见她。她劈头盖脸就问:“你有没有小孩?”
我该怎么回答?我知道我绝不能说出我怀孕了,否则他们不会让我见他!还好我很瘦,看不出有身孕。
“有。”我说。
“几个?”
我心想,我要告诉她两个,如果只说一个,她不会让我进去。
“一男一女。”
“所以你不必再生了。好吧,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完全受损,头骨也完全受损。”
我心想,喔,所以他可能有点烦躁。
“还有,如果你哭,我就马上把你赶出去。不能抱他或亲他,甚至不能靠近他,你有半个小时。”
但我知道我不会走,除非我和他一起离开,我对自己发誓!我走进去,看到他们坐在床上玩牌、嬉笑。
“瓦西里!”他们叫。
他转过身看了我一眼,说:“好啦,没戏唱了!连在这里她都找得到我!”
他穿四十八号的睡衣,看起来很滑稽,他应该穿五十二号。袖子太短,裤子太短,不过他的脸不肿了。他们都在打点滴。
我问:“你想跑去哪里?”
他要抱我。
医生阻止他。“坐下,坐下,”她说,“这里不能拥抱。”
我们后来把这些当成笑话来说。其他房间的人也来了,所有从普利彼特搭专机到莫斯科的二十八个人都聚集过来。“现在怎么样了?”“城里情况如何?”我说他们开始疏散所有居民,整座城市会在三到五天内清空。大家都没说话,这些人里有两个女的,其中一个哭了起来,发生意外时她在电厂值班。
“天啊!我的孩子在那里,他们不知道怎么样了?”
……
白俄罗斯没有核电厂。苏联境内最接近白俄罗斯的核电厂,北边是伊格那林斯克核电厂,东边是斯摩棱斯克核电厂,南边是切尔诺贝利核电厂,都使用苏联设计的旧式石墨水冷型反应器。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凌晨一点二十三分五十八秒,一连串爆炸震碎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存放燃料棒的四号反应炉,切尔诺贝利核灾成为二十世纪最严重的科技浩劫。
对于一千万人口的小国白俄罗斯来说,那是国家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军队摧毁了白俄罗斯境内六百一十九座村庄,切尔诺贝利灾变则让该国失去四百八十五座村庄和居住地,其中的七十座永远埋在了地下。战争时,每四个白俄罗斯人中有一个人死亡;今天,每五个白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住在受辐射污染的地区,总数为二百一十万人,其中七十万是儿童。辐射是白俄罗斯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受害最深的戈梅利和莫基列夫地区,死亡率比出生率高了百分之二十。
这起灾变一共释放了五千万居里的放射核素到大气中,其中百分之七十降落在白俄罗斯,该国有百分之二十三的领土遭到铯-137污染,辐射量超过每平方公里一居里。乌克兰则有百分之四点八的领土受污染,俄罗斯是百分之零点五。一千八百多万公顷耕地的辐射量超过每平方公里一居里,总共有两千四百公顷的土地无法耕作。白俄罗斯森林遍布,但是百分之二十六的林地以及普里皮亚季河、第聂伯河和索日河周围很大一部分湿地都遭受辐射污染,永久存在的低剂量辐射导致罹患癌症、智力不足、神经系统疾病和遗传突变的人口逐年增加。
─白俄罗斯百科全书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九日,波兰、德国、奥地利和罗马尼亚都检测到高剂量辐射。四月三十日,瑞士和意大利北部,五月一日、二日,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和希腊北部,五月三日,以色列、科威特和土耳其,也陆续检测到辐射。辐射粒子飘散到全球:五月二日,日本,五月五日,印度,五月五日、六日,美国和加拿大,都陆续检测到辐射。不到一个星期,切尔诺贝利就成为全世界的问题。
─《切尔诺贝利灾变的影响》,明斯克,
萨哈罗夫国际辐射生态学学院
目前用石棺封住的四号反应炉炉心,仍有大约二十吨核燃料,没有人知道里面的情况究竟如何。
石棺制作精良且构造独特,圣彼得堡的工程设计师也许该感到自豪。但是石棺并非在反应炉现场由人力所建,板块是借助机器人和直升机搭建的,因此一开始就有裂缝。根据数据显示,现在总共有超过两百平方米的漏洞和裂痕,放射性粒子持续外泄……
石棺会不会崩塌?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至今我们仍无法进入石棺或接缝处检视。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如果石棺崩塌,后果会比一九八六年严重。
─星火杂志第十七号,一九九六年四月
当我在书架上瞥见《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时,我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那是一种直击心灵的共鸣,仿佛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某些被隐藏的情感。在生活的洪流中,我们常常面临着选择,而死亡与爱情,无疑是生命中最极端的两个词汇。它们代表着结束与开始,代表着失去与获得,代表着痛苦与喜悦。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却又紧密相连的概念融合在一起的?这本书是否是在描绘一段在生死离别中诞生的爱情,抑或是关于在爱情的失去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我联想到那些发生在极端环境下的故事,在那里,生命的脆弱与爱情的坚韧常常被放大到极致。这让我开始想象,这本书中可能蕴含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情节,又会有怎样触动灵魂的人物。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找到对这些生命终极问题的解答,或者,至少找到一种理解和面对它们的方式。这种由书名引发的强烈好奇心,让我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并期待着它带来的惊喜。
评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这个名字,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它没有直接点明故事的类型,却用一种极为诗意和象征性的方式,唤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不可避免的宿命;而爱情,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是希望的象征。将两者并列,又加上“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暗示着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感状态。或许,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但这段爱情的发生与发展,却与死亡的阴影紧密相连。亦或许,书中描绘了作者在面对亲人、朋友的死亡时,对爱情、对生命的全新理解。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引导读者进入书本世界的邀请函。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其内容的标题,而是需要读者主动去探索,去解读,去体会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深意。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既悲伤又充满希望的世界,在那里,我能看到生命中最深刻的体验,并从中获得力量。
评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多么迷人又引人深思的书名!它让我立刻联想到许多深刻的文学作品,那些探讨生命、爱与失去的作品,总是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将生命中最沉重与最轻盈的两个主题并置,又用一种犹豫、困惑的语态“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强烈地暗示着书中所讲述的故事,一定触及了某种极端的、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情感体验。是关于一场轰轰烈烈却最终走向死亡的爱情?还是在面对生离死别时,对爱情的重新认识与感悟?我甚至开始脑补,这本书中可能描绘了在极端困境下,人类情感的爆发与挣扎,也可能是一段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爱恋。这不仅仅是关于故事本身,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情感的深渊,让我体会到爱与死亡的复杂交织,并最终在字里行间找到一种超越语言的慰藉与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引人遐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勾勒出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内心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模糊的界限背后,作者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又想传达出怎样的思考?是生离死别的锥心之痛,还是刻骨铭心的浪漫传奇?或者,两者皆有,交织成一段复杂而动人的叙事。我很好奇,在那些无法言说的时刻,是什么样的情感占据了主导?是理性与感性的拉扯,是现实与理想的碰撞,还是生命中最本能的两种情感——对生存的渴望和对联结的追寻?这本书或许不是一本轻松的书,它可能承载着沉重的过往,触及着人性的脆弱,但正是这种真实,才最能打动人心。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流露,理解那些难以启齿的过往,并从中获得某种启发,或许是关于如何面对失去,如何珍惜当下,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声音。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引子,一个邀请,邀请读者一同潜入作者的内心深处,去探索那些关于生命中最深刻的议题。
评分在浏览书籍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这个书名,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个名字仿佛是一种低语,一种对内心深处最隐秘情感的探索。死亡,是生命旅程的终点,是所有生命共同的归宿;而爱情,则是生命中最璀璨的光芒,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当这两者被放置在一起,并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来连接,这无疑指向了一种深刻的、甚至可能是痛苦的体验。我无法想象,在怎样的情境下,一个人会同时思考死亡与爱情,并且感到无言以对。这本书是否在讲述一个关于失去的悲伤故事,而在这悲伤的背后,却闪烁着爱情的光辉?或者,是在描绘一段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挣扎的感情?我猜测,这本书并非仅仅关于一个故事,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是对人类情感复杂性的深刻剖析。它可能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也可能蕴含着直击灵魂的洞察。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聆听作者无声的叙述,去感受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
评分看书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强心 强志。还可以提高眼界。学会换位思考 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件事
评分比较喜欢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笔风,读了他好几本了
评分很喜欢她的书,关于那场灾难,去了乌克兰发现这些故事还在延续,切尔诺贝利的新居民,那些厌世的吸毒年轻人,貌似是这些故事的续集,希望有一天作者能出一本关于这场事故后续的书
评分不得给五星好评。下次需要的时候我还会再来的,
评分看书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强心 强志。还可以提高眼界。学会换位思考 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件事
评分我在kindle上看了一部分,这是一个时代的断章,我们似曾相识,也不完全一样。若干平凡人的生活,共同谱写出一个大时代,那些无可奈何,被时代裹挟的身不由己
评分包装印刷都不错,物流速度,服务态度也很好。
评分质量非常好,与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618上京东买书真是实惠,物流快不说价格也非常便宜,很好的购物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