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爸爸的爱:一路上,我有陪你》中的蔡杰是蔡家的独生爱子,一出生,家人即对他寄予厚望,可没想到,蔡杰两岁半时被确诊为自闭症。蔡杰爸并没有认输,他辞去工作,专心当个全职父亲。完全没有医学背景的他,自行搜集无数有关自闭症的专业资料,一一细读,并将这些知识用在实际的教育上。
《爸爸的爱:一路上,我有陪你》是蔡杰爸为他的自闭症爱子写了九年的深情记录,内容可谓是喜忧交集,极具亲情,感人至深。这不仅是一个自闭症孩子与父亲共同成长的故事,更是一本为人父母者都应该阅读的亲子教育书。
作者简介
蔡昭伟(蔡杰爸),因患有重度自闭症的儿子受困于严重的情绪障碍,引起家人间的对立和纷争,家庭濒临破碎。历经挣扎后,蔡杰爸决定辞去工作,一肩扛起教育责任,专心致力研究自闭症,并且将个人的心路历程通过博客与社会大众分享。短短三年,其博客便陆续荣获“教育博客大赛家长组佳作”“含湾博客大赛亲子教育第一名”“全球华文博客大赛亲子家庭首奖”三项大奖。
此外,蔡杰爸还受邀录制由台湾金钟奖导演沈可尚、卢元奇历时两年执导的自闭症公益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受到了两岸三地对这位父亲教育方法的肯定,引起了更多人对自闭症群体的关注和关爱。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孩子,我该如何面对你
1. 从天才到自闭儿
2. 天使脸庞,魔鬼情绪
3.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你更重要?
蔡杰爸的一封信(1)
第二章 孩子,让我读懂你的心
1. 让我与你灵犀相通
2. 你的委屈,爸爸懂
3. 他没有中邪,他只是超级单纯
4. 我们的“一千零一夜”
5. 饶了孩子,也饶了自己
6. 生命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题
7. 不再轻易离开你
8. 数出孩子的成功经历
蔡杰爸的一封信(2)
第三章 孩子,我们一起向前行
1. 你眼中有我
2. 遇水则哭的男孩
3. 学着放手
4. 彩绘幸福
5.“驯兽师”老爸与爱子的秘密基地
6. 一千个小时的耐心
7. 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做到了
8. 掌声响起来
蔡杰爸的一封信(3)
第四章 孩子,谢谢你
1.“结”与“解”
2. 喜欢上慢的感觉
3. 用爱超越罪与罚
4. 何必学会地球人的伎俩?
5. 坦然的勇气
6. 老爷爷做事总是对的
7. 老板娘的信163后记
当你真心渴望一件事
苦难就像是化了妆的祝福
精彩书摘
掌声响起来未来的人生舞台上或许仍是荆棘密布,但请你记住这种感觉,只要努力不放弃,你一定能穿越所有障碍,等到掌声响起的那一刻。蔡杰现在九岁,他的独轮车技术已经练到炉火纯青,可以在半个人高但宽度不到20厘米的矮墙上,神色自若地移动。
这看起来已经不只是个运动而已了,简直像是一种特技。第一次看蔡杰表演这项空中独轮绝技的人,没有不惊叹的。
不过,墙上一分钟,墙下可是三年功。
随着蔡杰骑独轮车技巧的不断精进,我开始尝试让孩子跳脱平地的空间,选择难度高的“三度空间”做练习——也就是要挑高。
或许有家长会质疑:你干嘛训练孩子学这么危险的特技啊?
其实,我从来就不曾为了家长的虚荣或是其他不重要的理由而让孩子学才艺,我之所以让蔡杰练习这项特技,是因为如果运动的难度不够高、太过安全的话,是很难强迫孩子全神贯注的。
我们先从高度还不算太高的公园花圃矮垣开始。每天,我都牵着他在这道矮垣上来回慢慢骑,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到底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学会,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要牵着他练,直到会为止,至于要多久,从来不是重点。
这个陪练者的工作,可以说是相当枯燥。就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牵着骑独轮车的孩子在矮垣上骑行。但这个角色非常重要,未来随着练习的高度增加,如果我稍不留神,孩子就会从墙上摔下来,后果跟在平地上摔倒的皮肉伤可不一样,很可能会伤筋动骨的。
正因为有危险性,才能强迫提升他眼睛聚焦的能力,也希望他学会之后可以增加自信心,毕竟,这可是一个需要胆识的运动呀!
这项实验的成果超乎我的预期,它简直让蔡杰脱胎换骨。
以前,蔡杰讲话总是轻若蚊鸣、欲言又止,做事情也总是畏畏缩缩,什么都怕,什么都不敢尝试。但自从他学会在花圃矮垣上骑独轮车以后,他身上似乎有某一个开关被打开了,就像武侠小说形容的——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终于开窍了!他讲话的音量开始变得比较大声,做事情的态度也变得比较积极,比较像个男孩子,开始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
“艺高人胆大”这句话形容他还真是贴切,独轮车技术把蔡杰的勇气和自信都激发出来了,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练习依旧持续着。等他在花圃矮垣上骑独轮车的技术纯熟精湛以后,我便让他去挑战更高的墙,我相信,不同高度会带来不同的视野。
孩子深爱这项充满刺激的挑战,他只要一骑上独轮车,那种充满专注力的神情及兴奋感就好像关羽遇上了赤兔马,如此契合无间。
每次看他骑独轮车时脸上自信爽朗的笑容,我心里也有种安慰、骄傲的感觉:好小子,真有你的!
独轮车运动也为蔡杰带来了一个空前的荣耀时刻。
每天放学后,就是我们父子的独轮车时间。有一次,我和孩子在学校里的篮球场练习,班主任老师无意间经过,发现我们在练习,这是老师第一次看蔡杰骑独轮车,她很惊奇:“嗨,
蔡杰,你会骑独轮车喔?好棒喔!”
一个月后的某一天,这位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她问我:“学期末最后一天,我们班上要举办同乐会和才艺表演,每个小朋友都要准备一项才艺表演,可以自由发挥,到时你可以让蔡杰来表演独轮车吗?”
当然好!我马上欣然答应了。
学期末最后一天,我到教室参观。每个小朋友轮流表演自己的才艺,有魔术、弹钢琴、吹笛子、跳舞……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充满自信地展现拿手绝活。
我一边欣赏小朋友表演一边心疼地想:孩子的团体中,通常只有那些聪明优秀或是一些喜欢出风头的小朋友才有较多的机会获得掌声,进而产生更多自信心,这种荣誉感会成为他们未来学习成长之路的重要根基。但自闭儿受限于先天的个性,在团体生活中永远是没有存在感的人,他们大概很难尝到荣耀的滋味吧?
在我思潮起伏的同时,终于轮到蔡杰了。
由于蔡杰的表演需要较大的场地,所以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当作压轴,看完其他同学表演后,老师将全班同学集合统一带到操场,整队准备看蔡杰表演。
那个时间,操场上也有其他班级在上课,听说有一个孩子要表演独轮车后也纷纷聚拢过来,“观众”的阵容一口气从一个班扩张成三个班90个人。
我的心,屏息以待。
我请小朋友帮忙把当作障碍物的垫片按适当间距排成一个圆形,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的最佳男主角带着他心爱的“坐骑”登场了!
蔡杰一骑上独轮车,马上引起现场一阵骚动,“好厉害喔!”
一开始,他并没有出现任何表情,只是专注地看着眼前的路障,听我的指令,绕完了一圈,又反方向绕了一圈。我接着说:“S型。”他也漂亮地绕了一个S型的路线。
小孩子的反应是最天真、最直接的,他每做一个动作,大家就是一阵惊叹。在表演过程之中,我听到有班上同学跟别班的小朋友大声炫耀:“蔡杰是我们班的噢!”
我的心情一阵激荡,我的孩子,被他的同学引以为荣!
但我强作镇定,让蔡杰进行最后一个表演“定轮”——以半圈前进、半圈后退的方式,维持自己在原地保持平衡身姿的技法。
我就像过去无数次练习时,在旁边按照他的动作帮他报数:“1、2、3、4、5……”有些小朋友们听到我数数,也自动跟着我的节奏,跟着我一起帮蔡杰大声报数:“11、12、13……”
渐渐地,加入报数的小朋友越来越多,现场就像是沸腾了
一样,欢声雷动,大家一起合力大声数着:“21、22、23……”
原本面无表情的蔡杰听到同学们为他呐喊助威,脸上浮现出一丝腼腆的微笑,随着呼声越高亢,他的笑容也越来越深、越来越灿烂……
我激动不已。
自闭儿并不是对同辈的接纳或被肯定的荣耀全无感觉,只是过去他从来没有机会去体会。先天的限制让他在团体中只能扮演着弱势、被照顾者的角色,但在那一刻,他脸上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自信笑容,他知道这些加油声是大家为他数的。
作为他的陪伴者,我知道孩子艰辛、寂寞的成长过程。在学习独轮车的过程中,蔡杰摔倒、受伤的次数不计其数,但就算摔得伤痕累累,我们也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默默努力着。
障碍非但没有把我们击倒,相反的,它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茁壮!
随着蔡杰定轮次数的推进,同学们的报数声浪愈来愈大,加油声、鼓掌声也愈来愈急促:“85、86、87……”表演进入高潮,越接近尾声,孩子们就越兴奋,大家都坐不住了,纷纷站了起来:“97、98、99……”
“100!”数到100时,小朋友们全都跳了起来,疯狂欢呼:“耶——”
这一刻,我的视线开始模糊,声音也不听使唤地哽咽起来。
啊,我亲爱的孩子,相信你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一刻,这热血、荣耀的一刻!
你听到了吧?那些热情的欢呼是专属于你的,你是全班的英雄。
爸爸知道你很难用言语表达此刻内心的感觉,但我了解你,如果你说得出来,我想你会说:“我喜欢这种被肯定的感觉!”
在你未来的人生舞台上,或许仍是荆棘密布,但请你记住这种感觉,只要努力、不放弃,你一定能穿越所有障碍,等到掌声响起的那一刻。
……
《爸爸的爱:一路上,有我陪你》 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关于亲情、关于传承的温暖故事。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童话,也不是一本说教式的育儿手册,而是将最朴实的情感,用最真挚的笔触,描绘出一段父子/父女(根据实际情况替换)之间,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深情陪伴。 书名中的“爸爸的爱”,并非仅指代父亲的慷慨赠予或严厉管教,而是深入挖掘了父爱中那些细腻、隐忍、却又无比强大的力量。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是孩子在懵懂年少时,或许未能完全体会的深沉关怀。这种爱,如同空气,无处不在,却常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 而“一路上,有我陪你”,则点明了本书的核心情感线索——陪伴。这份陪伴,并非单向的付出,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一种共同成长的旅程。它记录了孩子从蹒跚学步到羽翼渐丰,父亲始终坚实的臂膀和温暖的目光。在这段旅程中,父亲不仅是孩子的引路人,更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忠实的见证者和支持者。 本书试图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日常瞬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展现父爱的多重面向。 父亲的形象: 书中的父亲,或许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他有自己的烦恼,有自己的不易,但他却是孩子心中最可靠的港湾。他可能是一位辛勤的劳动者,用汗水为家庭撑起一片天;他也可能是一位沉默的智者,用眼神传递鼓励和信任;甚至他可能是一位偶尔犯错的普通人,但他的坦诚和对孩子的爱,却足以弥补一切。 书中会细致刻画父亲的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比如,在孩子第一次骑自行车摔倒时,父亲眼中闪过的担忧,随即便被鼓励的笑容所取代;又比如,在孩子因学业或人际关系而烦恼时,父亲虽然不懂得太多大道理,但他会默默地递上一杯水,静静地坐在孩子身边,用沉默的力量给予安慰。 父亲的爱,体现在他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即使孩子的话语幼稚而琐碎;体现在他会在孩子取得小小的成就时,由衷地赞扬,并分享那份喜悦;体现在他会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但又不会包办一切,而是教会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爱,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细水长流的关怀。它可能藏在一顿丰盛的晚餐里,藏在睡前的一个晚安吻里,藏在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里,更藏在父亲默默付出的点点滴滴中。 孩子的成长: 本书将跟随孩子的视角,展现一个孩子如何从对父亲的依赖,到逐渐理解和欣赏父亲的爱。 童年时期,孩子对父亲的爱可能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是父亲强大的保护伞。他们享受父亲的玩耍,依恋父亲的怀抱,却可能尚未真正理解父亲的辛苦和付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开始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无所不能”的守护者,逐渐转变为一个“亦师亦友”的引导者。父亲会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并在错误中学习。他会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 书中会描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学业的压力,友谊的考验,青春期的迷茫,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在这些时刻,父亲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他不是那个总能给出完美答案的人,但他永远是那个愿意陪伴孩子一起寻找答案的人。 有时,孩子可能会因为父亲的某些行为或观念而产生误解,甚至叛逆。本书会细腻地展现这些情感的碰撞,以及父子/父女之间如何通过沟通和理解,化解隔阂,增进感情。这种成长,是双向的,是互相学习,互相塑造的过程。 “一路上,有我陪你”的深层含义: “一路上,有我陪你”不仅仅是字面上的陪伴,它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精神的传承: 父亲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哲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言传身教,一点一滴地传递给孩子。这种传承,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融入日常的点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品格和行为。 情感的支持: 在孩子感到孤独、迷茫、或遭受挫折时,父亲的陪伴是一种强大的情感支撑。知道有一个人永远站在自己身后,给予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是孩子勇敢前行的最大动力。 共同的回忆: 父亲与孩子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将成为珍贵的回忆。这些回忆,无论是快乐的还是略带伤感的,都构成了他们之间独一无二的情感纽带。书中会着重描写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例如,一次共同旅行中的意外发现,一次深夜里无声的交流,一次为了梦想而共同努力的经历。 生命的延续: 父亲的爱,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它不仅仅是对当下孩子生活的关怀,更是对孩子未来人生的期许和祝福。当孩子长大成人,独立面对生活时,父亲的爱将化为他们内心深处的力量,指引他们前行。 本书的风格与亮点: 本书将采用温暖而朴实的叙事风格,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感染力。避免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而是力求以最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 细腻的情感描绘: 深入挖掘父子/父女之间细腻的情感,展现那些难以言说的默契和深情。 真实的生活场景: 选取贴近生活的场景,让读者产生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父亲。 引人深思的哲理: 在平凡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导读者思考亲情、成长、以及生命的意义。 充满希望的结尾: 故事的结尾,不会仅仅是故事的结束,而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一种对父爱的永恒赞颂。 《爸爸的爱:一路上,有我陪你》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书。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忽略了身边最温暖的陪伴;它也激励我们,去珍惜和表达那份深沉而伟大的父爱。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爸爸的爱,将永远是我们人生旅途中,最坚实的依靠,最温暖的光芒。而当孩子长大,他们也会带着这份爱,去温暖更多的人,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一种生命的延续,一种永不褪色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