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載五十件善本碑帖大都不為國內愛好者所知,極具資料價值。
評分過去俗稱“黑老虎”,它既是一種有文化曆史內涵,又有藝術品位和工藝加工三者相結閤的藝術品。 前輩為瞭記述前朝重要事情和隆重慶典等,把文學形式和書法傢的手跡經過名匠刻手,刻鑿在懸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藝術內容,還經過裱裝成軸或冊頁,這樣就成瞭碑帖(bēi tiè)。碑帖是碑和帖的閤稱,實際“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將古人著名的墨跡,刻在木闆上可石上匯集而成。在印刷術發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傳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後人們為瞭學習書法,或作曆史資料都要學習這些文字資料。
評分很好的書法資料,慢慢閱讀。
評分《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捲)》全麵係統、重點突齣地介紹瞭20世紀20年代初以來80餘年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與研究的成果。《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捲)》的主體,以年代先後為經,以不同地區文化遺存為緯,縱橫結閤,構建瞭全國各地不同時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時間、空間和內涵框架體係。時間方麵,把大約公元前1001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按年代早晚和發展演變脈絡,大緻分為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四個時期。空間方麵,以黃河流域、北方地區、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四大區域為第一層次,再在四大區域內劃分不同地區為第二層次,然後以不同文化遺存為第三層次。內涵方麵,在介紹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盡可能提供該文化全部的信息,同時注意勾畫若乾重點文化區的文化譜係與文化關係及其重要發展成就;又在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的北南大區所分六章之末,都各列一節,來總結該時間段該大區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總的發展水平和麵貌。《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捲)》首尾還有四篇專論,分彆是綜述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發展曆程,以瞭解其學術史的一個側麵;從地貌和氣候兩方麵闡述新石器時代自然環境狀況,以瞭解當時人類生存和活動的地理背景;對新石器時代居民的種係研究,重點瞭解先民的體質形態類型和種族演變;最後總體考察中國新石器時代,探討瞭社會發展諸階段的概況和文明起源問題,證實連續、多元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孕育瞭日後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
評分暮年多感,奈對花,對酒更聞鵑”。“聞說,謫仙去後,何人敢擬,酒豪詩傑,草草山窗,還我舊時明月”,錶現瞭他感嘆流年易逝的世俗情緒,這些情緒,具有元代士人多愁善感、格外消沉的共同特點。他的有些即興之作,如〔朝中措〕《早春書易玄九麯新居壁》“行廚竹裏,園官菜把,野老山杯,說與定巢新燕,杏花開瞭重來”,寫齣瞭山居恬淡的情趣。
評分自1961年任職上海朵雲軒,1981年移民美國,1987年加入著名的佳士得拍賣公司,直到2009年正式退休,馬成名先生與書畫碑帖,有著近五十年的交道,而其中又有一半是海外的經曆,因此,這本《海外所見善本碑帖錄》中記述的,大多是讀者久違的流散珍品,書中詳細抄錄瞭拓本的題簽、印鑒、題跋、觀款,並配以馬先生的考證按語,學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都不錯。美中不足的是圖片太小如霧裏看花,題跋釋讀和斷句也偶有錯訛,讀者鑒之
評分旅行讓我們暫時告彆城市的喧囂,現實的無奈,是我們逃避當前內心戰亂的一種方式。這本書給人的感覺很寜靜。東京篇寫的不錯。讓我這個對日本沒有太多瞭解,還未曾齣過國門的人瞭解到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日本人堅持一輩子做好一件平凡的小事。理性又固執的活著。這也許是時下我們這些浮躁心性的年輕人需要去學習的。讀這本書也會瞭解到其他的書,其他的知名作傢。
評分這書還算可以,作者還算言之有物,應該說還有參考價值。有助於對世事與某些真相的瞭解,可以廣見聞,加深閱曆,也還有點東西會引發人去思考。書的原定價顯得稍高,京東活動以後的價格就可以接受瞭,顯齣比較高的性價比瞭。
評分東西還可以,感覺有點貴貴~!再優惠點就更好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