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意在从容过程中。
也许你慢下来的时候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听到别人听不到的。
挤不进的世界暂时别挤,不需要盯着别人的脚步,迷失了自己的节奏。
从现在起,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不再回头关心过去的种种是非。
何必要用一个模子去度量生活的价值。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里,作者田禾通过漫无目的地行走去解读自己。有时,只是停下来闻植物的味道,然后转身走开;有时,随便搭上一列最快开动的火车;有时,又像最真诚的朋友,听自己忏悔傲慢和无知。
卸下向世界对抗的戾气,去拥有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和无需声张的厚实。不做遥不可及的梦,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人际,使得生活少些负担和承诺。
何必要用一个模子去度量生活的价值?
田禾,独立作家,鄂西南土家族,现居杭州。
★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人生也是如此。
——村上春树
★你可曾一个人出去散步过?坐在一棵树下,不带书,没有伴侣,完全自己一个人,然后去观察落叶,听水波轻拍岸边的声音,听渔夫的歌声,观看鸟儿飞翔,以及你自己此起彼落在脑中追逐的思绪。如果你能够独处并且观察这些事,你就会发现惊人的丰富内涵。
——克里希那穆提
序: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Part One不想随便以一种基调定格人生
哪个才是本来的自己
每走一步路都受时间所控
火车、人以及开往远方的路途
离开旧有群体,我们独自流浪
行走及其所遇到的,略显苍凉
他们习惯爱上戴着光环的人
用一种隐秘而自我的方式洗心
苦旅之中,观者与被观之物皆有灵性
种一片没有烦恼的人生花园
去仰光,奔向更开阔的人生
Part Two像呼吸一样,顺从自己的节奏
趁我还不够老
就着微弱的光去尝试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舞步
有时,我喜欢前方充满未知
那些遥远的故事,总是讲不完
在最得意时摔倒,对太阳失望
那颗要出行的种子再次发芽
日落之后,我的天空染上色彩
年轻的人们都向往远方
暗藏在心底很深的秘密
唯一的限制,只是你的想象力
在路上时,他们是另一张面孔
没有余力之时,专注一个方向
身处黑暗中,也熟悉阳光
能让自己平息的,永远是觉醒
Part Three 大多数人走在易放弃的路上
怀着一颗质朴纯真之心
我们都难得逃开世俗欲念
山和人都有巅峰与低谷
音乐是力量,茶是禅
大多数人走在易放弃的路上
植物知道岁月的答案
哪个才是本来的自己
不想沦为芸芸众生的人只需做一件事,便是对自己不再懒散;他应听从他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
——尼采
生命总是被束缚着。
我们每个人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出行,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单独存在,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成。可能它让你在心里做了很久的挣扎、筹备、抉择,以及内心故事或情绪经验的累积,导致的出逃之念达到冲动极限时,又契合了个人时间、物质上的充裕等等条件才能达成。
所谓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是一段很长很长的心理蜕变之史。
我不是一个特别会表达的人,或者说是不太习惯用语言去诉说自己。当我身处繁华都市钢筋混凝土丛林之中,在各种陌生人群和机动车之间穿梭时,身体里无时无刻不在诞生出无法预知的出逃闪念。那是对现有生活状态和身心的极度厌倦。
谁不想丰满地活着?
人需要提醒自己跳出固有姿态。巴乔曾是一名站在世界足球之巅的球员,当他从绿茵场上走下来时,并没有依赖名声,而是悄悄远离世界足坛,一反常态地在他的家乡安静地过着隐居生活,跳出人们对他的固有印象。
他说,那才是他本来的自己。
哪个才是本来的自己?
脑海中闪现着自己过去人生中,曾经决绝地跳出固态的瞬间。
十五岁时,有了第一次离家出走。那年我上初二,长得瘦小而黝黑。暑假我常常独自坐在山头,埋头不语,看着清江河里的船只。内心里幻想着那些船能带自己去远方。每天重复,再一头扎进农田里,汗流浃背,别人都夸我是村里最勤奋的孩子。
缘于贫困和封闭,每天被父母呵斥着到山上去做农活。伴随着身体上的劳累和心理上的绝望,有一天终于忍受不了了,决定离开。于是靠双脚坚毅地从偏远闭塞、没有公路的小村庄走到清江边,然后沿河坐船,花了三天时间才跑到从未去过的小县城。以为那里是真正的彼岸。
那是十五年的空白成长里我第一次看到很多的汽车、楼房,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人群,也似乎是第一次坐船。在街道上,我忍受着一个孩子真正的慌张、饥饿以及新鲜好奇。
然而,身无分文且又年少无知的我在县城汽车站茫然无措,最后只能选择退缩返回。途中路过一家新华书店,衣衫褴褛的我跑进去瞎逛,发现有两本书自己想要,又没有钱买,于是将它们挟在衣服里试图偷走,不料出门时被店员识破。
我瞬间吓得呆若木鸡、满脸苍白,然后在店员的大声责骂中仓皇逃跑,结果被马路上一辆三轮车撞倒在地,差点儿没命。
这给我的人生上了很重要的一课,以致于长时间思索着贫穷、不劳而获和代价。
后来,我扒上一辆巴士坐到了清江码头,对一位船长撒谎说钱包被偷了,欺骗着他的善良,请求他解救我。我也的确无路可走,只能撒谎。好心的船长将我收留。晚上他出去打牌,让我独自在他房间睡觉,我看到抽屉里有很多钱。某一瞬间,贫穷的心里又涌起过诱惑,但最终控制住了自己,没有打破那个善举。
这个细节我印象深刻,也庆幸那颗罪恶的种子终究没有发芽。
次日他安排我免费坐船回家。多年以后,每当我路过那个码头,总会想起曾帮助过我的好心船长,以及那个年少出逃而又未遂的故事。也许,那颗永远渴望远方的心正是从那里有了第一次起航。
十五岁出逃没能成功,但人很难脱离欲念而存在。从少年时起,我就注定是一个无法安于现状的人。每时都在为奔赴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而准备着,每时都有一颗渴望远方的闪念之心。
十六岁时,我终于光明正大而彻底地离开了家。
那天,天不亮我就出发,背着一个破背包,怀揣着父母四处奔走借来的学费和村里所有人满满的期望,去了一个对他们来说很遥远的小城市继续求学。母亲送我走了很远很远的泥巴山路。分别时,她笨拙而又有序地从穿在最里层的衣服口袋里,扯出一叠经过层层包裹的私房钱强塞在我手里。一直到车启动,她都没有说话,只是流着热泪沿公路一直追赶着大巴车跑了很久很久……我看着她那时还算年轻的身影从车后窗慢慢变小。然后我又坚定地转过头,随着大巴车一起走出了大山。
从此,我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无法预知的变化。
一直到现在,这个画面还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每当我脆弱无助或遇到挫折时,总拿它来激励自己内心的那个勇者。而当年那个年轻的母亲,早已年过六旬。她常常默默地张望着村口。
我们的每一次逃离、每一次颠覆,是源于想让自己过得更好,这是每个人甚至每种动物都具有的天性。的确,我们应该更多地遵从本来的自己。
现实中,我显得较为内向、被动和自卑。但在特定的群体或时刻,又常常表现出超过常人的狂热主动和自信奔放。这是我身体里的两面性——漂于现实之外的自然随性和躲藏在现实阴暗处的自知之明,两者之间的碰撞。常常不知道哪个是胜利者。
“我们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在国企里的两年工作经历,囚禁着我的思维和求新意识,让我变得钝锈而无求。在体制这个舞台上,我的缺点显露无遗,始终不能变成一个圆滑而世俗的人。
当我每天封闭在枯燥而充满心机斗争的办公室里烧心,躲避在一台电脑后面观瞻着这个世界并膨胀自己的物质欲望时,那些惰性、安逸、平凡、静止、热闹又周而复始的生活,让我失去了感知世界的力量。所谓的“身未动,心已远”只不过是一堆赘肉增长过后的自我安慰和懦弱渴望。
可,这是本来的自己吗?
印度心灵大师克里希那穆提说过类似的言论:“如果我们满足于赚钱养家糊口,那么我们就看不到生命本身。我们的生命伟大而神秘,内部运行得像一个庞大的国家,它的深度和广度令人惊诧。”
所以,我必须对自己的生活做一次彻底的颠覆,诞生出离之心,以触醒我找到继续前进下去的动力。于是,睁开崭新的眼睛,抛弃掉旧有的自己,搁浅工作,开始了一场没有线路和目的的行走。
那是对内心从未厌倦的追逐。
朝西,是每一个众生心灵向往和追随的境地,我也不例外。在那里,将出离人类的生、老、病、死、爱离别等痛苦,进入一个不生不灭的无量极乐世界。哪怕是地理意识上的向西,也是我不曾熄灭的念想。
……
序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我们一直在走路。但是我们走路往往更像是跑步。当我们那样急匆匆地行走时,我们就是在把焦虑和痛苦印在大地上。我们必须这样走——只把和平与宁静印在大地上。倘若我们渴望和平与宁静,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应该选择后一种方式行走。”——释一行
在岁月跋涉中,每个阳光面孔背后都藏有一颗沧桑的心。我们总是容易将身外的世界与内在声音分开,以致于随波逐流地盲目奔跑着、贪求着。
这个季节,整个山上的树木和我的心一样,正层层醒来。街上偶尔还能见到鲜花。但在过往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却感受不到这一切。心被虚妄之物所迷住。
我曾有过癫狂的青春和狂热的人生,也曾和大多数人一样,把物质、金钱、虚荣、名利变成一种自我满足的迷幻药,并孤注一掷地希望着。盲目追求和期盼了很久,幻想的那份光芒和粮食依然没有出现。转眼间,十年疯狂的青春岁月呼啸而过,我已不再年少,却依旧迷茫,虚无飘渺着,心无定所。世俗社会里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污染着内心。看着逐渐老去的面孔和梦想,面对亲人们的压力和催促,那个曾有着汹涌激情的年轻人正逐步妥协进现实生活,并对世界逐渐变得冷感起来。
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还要这样盲目地追逐多久?也许,的确到了让自己慢下来走路,过减法人生,回归简朴生活的时候了。绝境的尽头,不是死亡就是彻底地觉醒。
因此,我决定改变,从微小的自我开始,寻找一条静心之路。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无数扇门,我试图超越此岸,抵达另一扇大门,不让自己再被莫名的负担所绑架着,毕竟我们只有一个人生。随之,心向自然。晃荡、旅行、骑车、徒步、修行、喝茶、独处、晒太阳,自觉地从各种生活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回归到大自然中去流浪。
这本书的最初产生就源自于这些自然中的流浪时光,掺杂着一份平静的自我反省,以及对俗世中自己的行为审视。音乐人许巍说:“最好的艺术就是能让人增长福德和智慧,而不是带来负面的东西。”这是他从一个愤怒摇滚青年回归到低调吟唱后的醒悟。此话一瞬间勾起了我心里的某种化学反应,因为这正是我该书与以往所有创作最大的区别。我们终究要从那个奔跑着的癫狂状态里回归——不再渴求生活上的轰轰烈烈,不再探求外在世界里的新鲜好奇,不再抱负着成就大事业的野心,也不再固执地与世界纷争。
只把和平与宁静印在大地上,只躲进自己筑起的那个安静栖息地和生活里的平常,只想就这样慢热地活着。遵从心底的声音,享有独属于自己的节奏和不轻易心动的傲性。但对某些特定的事物,又有着固执而忠诚的热爱。
慢热,并不意味着懒散拖延,也不意味着消极傲慢。它只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行为理念,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之道,更是一门不急不躁的入世智慧。它是一种状态,延伸到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处小细节:工作、爱、走路、微笑、呼吸、欲望等。它让我们总要投入比常人更多的时间才能将心底那股暖流打开。
的确,我们应该睁开崭新的眼睛。
其实,我的写作方式也很慢热,常常要三四年才能磨出一本书。每一个字符都是基于生活的沉淀、时间的渗透、内在思想上的蜕变产物。那些源自于成长的回忆、经验阅历、知识的累积和穿梭在自然山水之中、洗心哲思而成的文字集结过程,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觉醒之旅,一次彻底的揭露自疗。同时诞生着严重的内在失去,从而让我再次变得精神饥渴。
总之,这本兼具内省与静心的随笔作品,更像一场身体力行的心灵思考。它们如同我的名字“田禾”一样,本身就附带着一种生命气息、田园宁静和自然向往。我依然在生活中和大地上晃悠着。跳出时间和纯物质追求之外,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沉的洗礼。我习惯了追求效率,追求速度,总觉得慢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失败。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舒缓的节奏,一点点地瓦解了我固有的观念。它让我看到了,那些看似缓慢的生活,其实蕴藏着更深刻的力量。书中描绘的那些人物,他们的人生或许没有耀眼的光芒,但他们却有着一颗坚韧不拔的心。他们可能只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默默耕耘,但他们的付出,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去回味自己的人生,去思考那些被我匆匆略过的细节。我发现,原来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扰的“慢”,其实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有时间去思考,去感受,去成长。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华丽,不张扬,却充满了力量。它就像一股清泉,缓缓地流淌过我的心田,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我感谢作者,用这样一种细腻而深沉的笔触,让我重新认识了“慢”的价值,让我学会了在喧嚣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不是那种醍醐灌顶的顿悟,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一种对过往认知的颠覆。我一直以为,生活就该是充满挑战,充满奋斗,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平静,甚至有些“不动声色”的方式,展现了另一种可能性。它让我开始反思,那些我们所追求的“快”,是否真的带来了快乐?那些“成功”,是否真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书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人物,他们的人生轨迹,却比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更能触动我。他们或许在某个角落默默耕耘,或许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默默承受,但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成长,却蕴含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我看到了那些在看似沉寂中积蓄力量的生命,它们就像种子,需要在黑暗中默默发芽,然后才能冲破束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而是让你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它就像一位智者,静静地坐在你身边,用一种不带评判的口吻,与你分享他对生命的理解。我常常在阅读时,感到一种莫名的感动,那种感动并非来自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来自那些细微之处,那些被深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你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而在于你如何去经历,如何去感受,如何去爱。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在一场绵长而温柔的雨中漫步,每一滴雨丝都带着淡淡的忧愁,却又滋养着我内心的某一处柔软。书里描绘的那些生活碎片,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矛盾,更多的是细水长流的日常,是那些不经意间触碰到的、关于“慢”的哲学。我总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太快了,快到我们甚至来不及感受自己的心跳,来不及分辨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它让我们放慢脚步,去倾听内心深处那些微弱的呼唤,去品味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书中人物的悲喜,不是爆发式的,而是像潮水般一点点漫上来,又悄无声息地退去,留下淡淡的痕迹。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思考自己生活的轨迹,是否也像书中描绘的那样,带着一丝不紧不慢的节奏,在喧嚣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方宁静。这本书不是要教你如何成功,如何飞黄腾达,它只是在告诉你,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不那么急切,可以更贴近自己的心。那种“慢热”并非迟钝,而是一种沉淀,一种对生命的深度体验。它像一杯陈年的酒,需要时间去酝酿,去释放它醇厚的香气。我感谢作者,用这样一种细腻的笔触,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关于“慢”的共鸣,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节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不像那些畅销书那样,能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某种“成功秘诀”,它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反思,去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我曾经过于追求那些外在的评价,而忽略了内心的声音。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的迷茫和不安,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希望。书中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或许并不惊心动魄,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他们懂得在逆境中寻找出路,懂得在平凡中发现美好,更懂得如何与自己的内心和谐相处。我看到了那些在“慢热”中积蓄力量的生命,它们不像烟花般绚烂,却像岩石般坚韧。我感谢作者,用这样一种真诚而朴实的笔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活着的可能性。它让我明白,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生命的深度,或许更加珍贵。这本书不会给你太多的答案,但它会给你足够多的思考空间,让你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我喜欢这种不给结论的阅读体验,它让我觉得,我才是这本书的主人,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
评分第一次拿起这本书,就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就这样慢热地活着”。这个名字仿佛带着一种宿命感,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宣言。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我常常在书中找到与我相似的经历,那些不为人知的心事,那些难以启齿的迷茫,都被作者用文字一一呈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我并不孤单,原来在人生的旅途中,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带着一丝犹豫,带着一点忐忑,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属于自己的道路。它没有提供任何“捷径”或者“秘诀”,它只是平静地讲述着那些生命中真实的片段。那些片段,或许普通,或许微不足道,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力量。我看到了那些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的人,看到了那些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人,也看到了那些在平凡中发现美好的人。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它不会给你虚假的承诺,也不会给你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只是用最真诚的语言,与你分享它的故事。我感谢作者,用这样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治愈了我内心的焦虑,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它让我明白,所谓的“慢热”,并非是一种落后,而是一种积淀,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评分看了这本书之后感慨良多感觉人生路上好漫长啊尤其是这段时间自己遇到的困难也许就不算什么了应该多出去走走
评分还好 推荐大家看看
评分包装不错,书还没看呢
评分正版,收藏已久,活动很合适当即囤下,信赖京东。
评分宝贝收到了,很喜欢,买家很有信用!
评分给快递哥五颗星。
评分不错啊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爱看书是个好习惯
评分还行,凑合吧,纸质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