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 1000个汉字的故事(新版)

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 1000个汉字的故事(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东汉] 许慎 著,《图解经典》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汉字
  • 字源
  • 文化
  • 历史
  • 教育
  • 语言
  • 图解
  • 书法
  • 国学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318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2988
品牌:ZITO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解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轻松识字的工具书
   《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新版)》从《说文解字》中选择1000个常用汉字,一字一图,一眼就能看懂汉字的本来意义;在旁注明其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字体,揭示汉字的演变过程;精辟图说,展示汉字在现代社会的使用状况。
   ★ 人人动能看懂
   《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新版)》化简为繁,为每个汉字配上精美插图,解说生动,简单明白。不管是刚识字的学生,还是文化素养较高的学者,都能用来作为日常读书参考。
   ★ 趣味性强,随翻随读
   《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新版)》图文相谐、互为补充,揭示汉字不曾为人所知的新鲜的一面。每个汉字独立成段,随时可读,随时可放下。

内容简介

《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以《说文解字》为依托,精选了1000个现代生活中较常用到的汉字,并配有精美插画、200字左右的精短解说,以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演变,希望以此来揭示汉字诞生、演化的过程,并展示该字在现代社会的使用状况。总之,本书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文字精粹,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汉字爱好者、创意工作者的工具书使用。

作者简介

★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师从经学大师贾逵,历时21年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著成《说文解字》,归纳出汉字的540个部首,成为中国首部字典。

《图解经典》编辑部,为我公司的重点编辑团队,以经验丰富的编辑联合三十多位专家和学者,对人文社科领域的经典著作进行全新图画式的解读。十年来陆续推出的系列图书涵盖文化、哲学、艺术、宗教各个领域,包括《图解黄帝内经》《图解山海经》《图解周易大全》《图解茶经》《图解红楼梦》《图解心理学》《图解国富论》等百余种,得到了读者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A
爱 10
安 10
按 11
澳 11

B
八 12
拔 12
把 13
白 13
百 14
柏 14
摆 15
败 15
拜 16
班 16
般 17
半 17
邦 18
包 18
雹 19
宝 19
保 20
报 20
抱 21
豹 21
暴 22
卑 22
北 23
贝 23
狈 24
备 24
奔 25
本 25
笨 26
逼 26
匕 27
比 27
鄙 28
必 28
毕 29
闭 29
辟 30
避 30
彪 31
表 31
宾 32
冰 32
兵 33
并 33
病 34
播 34
脖 35
驳 35
搏 36
卜 36
捕 37
不 37
步 38

C
才 38
财 39
采 39
菜 40
参 40
残 41
蚕 41
仓 42
曹 42
草 43
册 43
插 44
茶 44
拆 45
掺 45
孱 46
蝉 46
长 47
厂 47
抄 48
巢 48
朝 49
吵 49
炒 50
车 50
彻 51
尘 51
臣 52
辰 52
称 53
成 53
承 54
城 54
乘 55
齿 55
赤 56
虫 56
宠 57
丑 57
臭 58
出 58
初 59
处 59
触 60
川 60
传 61
床 61
创 62
吹 62
垂 63
春 63
此 64
匆 64
葱 65
从 65
猝 66
寸 66

D
逮 67
带 67
丹 68
打 68
大 69
歹 69
单 70
担 70
旦 71
弹 71
刀 72
导 72
岛 73
到 73
盗 74
道 74
稻 75
德 75
得 76
登 76
弟 77
帝 77
典 78
电 78
奠 79
蝶 79
丁 80
冬 80
冻 81
斗 81
鼎 82
定 82
东 83
豆 83
读 84
肚 84
队 85
对 85
兑 86
盾 86
多 87
夺 87
朵 88

E
儿 88
而 89
尔 89
耳 90

F
发 90
伐 91
法 91
番 92
凡 92
反 93
饭 93
范 94
方 94
房 95
非 95
肥 96
分 96
氛 97
焚 97
粪 98
丰 98
封 99
蜂 99
逢 100
凤 100
奉 101
缶 101
夫 102
弗 102
伏 103
孚 103
扶 104
服 104
福 105
抚 105
斧 106
父 106
付 107
妇 107
阜 108
复 108

G
改 109
干 109
甘 110
赶 110
港 111
羔 111
高 112
膏 112
告 113
戈 113
歌 114
革 114
各 115
根 115
更 116
工 116
弓 117
公 117
攻 118
宫 118
共 119
沟 119
苟 120
古 120
谷 121
骨 121
鼓 122
瓜 122
剐 123
寡 123
关 124
观 124
官 125
光 125
广 126
逛 126
龟 127
鬼 127
贵 128
郭 128
国 129
果 129
过 130

......

Z

灾 463

宰 464

载 464

再 465

在 465

臧 466

葬 466

早 467

枣 467

澡 468

造 468

噪 469

则 469

责 470

贼 470

曾 471

乍 471

宅 472

占 472

斩 473

章 473

账 474

召 474

兆 475

折 475

哲 476

者 476

贞 477

珍 477

真 478

振 478

震 479

争 479

正 480

之 480

支 481

织 481

执 482

直 482

止 483

至 483

志 484

智 484

置 485

中 485

忠 486

钟 486

众 487

重 487

州 488

舟 488

周 489

粥 489

帚 490

宙 490

昼 491

朱 491

竹 492

逐 492

主 493

助 493

贮 494

祝 494

铸 495

抓 495

爪 496

转 496

妆 497

壮 497

隹 498

追 498

卓 499

浊 499

兹 500

姿 500

资 501

滋 501

子 502

仔 502

字 503

自 503

宗 504

踪 504

走 505

足 505

卒 506

族 506

组 507

祖 507

罪 508

尊 508

左 509

坐 509


前言/序言

汉字若只如初见
——汉字的发展与汉字背后的故事

傍晚,西方天空云霞灿烂,暮色中江面一片火红。一个神情肃穆的大汉低着头正在沉思。近看,他面目神异,双眸都有两个瞳孔,张合之间,神光湛然。他低着头,右手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来画去,忽然一阵狂喜,写下了一个字——这时,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雷电闪耀,金色大雨滂沱而下,落地后细看却是金黄的粟米。远方响起幽咽的鬼哭:“他写出来了!他写出来了!”一条金色巨龙自云层中游弋而下,金鳞闪闪绕着这个男人转了一圈,悄然远去,据说是隐入深渊中去了。男人自己也难掩喜色:“看来这次是真的成功了。”
自然,这是编者臆想中的一幕。传说中,这个男人是仓颉,他正为发明了文字而欣喜,天地神鬼也全都为此事而起了震动,可见文字的诞生是何等重要。事实上,历史上并没有这么一个确定的时刻,文字一下子被完美地创造出来,相反,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的过程。
一开始,人类先是进化出了语言,在语言相当丰富的基础上,需要记录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后来,人类采用堆放石块的方式来记事,称之为“堆石记事”。这样记事还是很不精准,紧接着“结绳记事”出现了。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来记事,根据绳结的大小、先后顺序来判断事情的大小和发生顺序。到了公元前一万年左右,“符号文字”被发明出来。最初只有“○”、“△”、“米”三个符号,后来出现了数十种不同的符号,这是我国远古时代最初的文字。
符号文字大约在历史上延续了五千年之久,因为随意性太强,近乎密码,所以很难流传。于是,图画文字出现了。所谓图画文字也就是画个山来代表“山”字,画个弯月来代表“月”字,这样识别度很高,也有利于传播。图画文字大多转化为后来的象形文字。真正的文字自此出现。自此之后,中国人的历史开始被记录下来,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纪元正式开始。
文字出现后并非是固定不变的,相反,其载体和字体随着时代发展一直在不断演变。古人认为把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相关的问题刻在龟板或兽骨上,然后再用火来烘烤,根据被烤出的裂缝的形状和走向就可以占卜吉凶,这就是甲骨文。迄今为止,中国已经被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个,而被解读出来的有一千多个。
进入西周,青铜器开始大量出现,文字开始更多地被铸刻在青铜钟鼎或石鼓上,这种文字称为“大篆”,或钟鼎文、石鼓文。在甲骨文和金文时期,很多字的写法还没有完全固定,同一个字的左右结构可以互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政权。因为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各地文字不统一的局面还在持续。秦始皇发布的诏书抵达桂林一带后,已经没有人认识了。这时,统一文字必须进入议事日程了。于是,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和赵高等人一起,以小篆为标准,统一了文字。同时,最早的隶书“秦隶”也已出现,它比小篆书写起来更为简便,成为汉字从古体向今体转变的里程碑。到了这个时候,每个字的书写方式基本上已经确定,也就是说,“羊”字只能写成“羊”,而不能写成另外的字了。此后,随着社会发展,又出现了诸多字体,直至现在的简体汉字。
在漫长的文字转化过程中,大部分的字已经丧失了画面性。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指导,我们即使认识了这个字,会写这个字,却很难知道它的原始意义。谁能想到,“虹”的原意是一条横贯天空的双头蛇,“身”的原意是腹中有孕的女子呢?当我们拂去古老汉字身上厚重的历史尘埃,用一颗重新认识世界、发现美的心来审读,才会发现,原来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或充满想象,或血腥残忍,或温馨有趣的专属故事。这些每天被我们使用,好像已经丧失了新鲜感的文字,其实有着我们从未发现的新鲜一面。重新发现这些字,更多的时候是发现古人的生活,他们的悲喜歌哭,他们的生死离合,他们的爱恨喜恶,透过汉字,一丝一缕与现在的我们产生连接,让人觉得,时间并未逝去,一切曾存在的,依然存在。


《字里乾坤:中国古文字的视觉密码与文化溯源》 探寻千年前的智慧,解码隐藏在方寸之间的东方神韵。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遗忘了汉字最初的模样,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千年回响?《字里乾坤:中国古文字的视觉密码与文化溯源》并非一本简单的字帖或词典,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探险,一次深入中国文明肌理的深度挖掘。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视觉故事,带您重返那些文字诞生的原初时刻,感受先民们如何用最朴素的图画,描绘出对世界最深刻的理解。 一、 回归象形本源:从图画到符号的演变之旅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图画。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读者回到那个万物皆可为画,画即是语的时代。《字里乾坤》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大量早期汉字的象形特质。例如,“山”字,便是对连绵山峦的直接描摹;“水”字,则生动地展现了河流蜿蜒流淌的形态;“木”字,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树干与枝叶的轮廓。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这些象形字,而是通过对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献的细致解读,揭示了这些图形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简化、抽象,最终演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汉字形态的。我们将看到,每一个笔画的起伏,每一次结构的调整,都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沉淀与文化选择的结果。例如,我们熟悉的“月”字,从一弯新月到满月,再到半月,其演变过程背后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节律的敏锐观察。 更进一步,《字里乾坤》将重点关注那些从具象走向抽象,却依然保留着深层文化基因的汉字。比如,“日”字的演变,从圆形的太阳图像,到内部一点,再到如今的方块,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技术进步和书写习惯的变迁。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图例和细致的分析,让读者亲眼见证文字的“生命史”,理解汉字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的独特魅力。 二、 意象的再造:从物质到精神的哲学洞察 当汉字脱离了纯粹的象形,开始承载更复杂的意义时,它们的演变便进入了意象重塑的阶段。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汉字如何从对物体的描摹,上升到对概念、情感乃至哲理的表达。 例如,“仁”字,由“人”和“二”组成,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扶持,这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德”字,左边的“彳”代表行走,右边的“直”代表正直,组合起来便是正直地行走,引申为道德、品行。这类会意字,展现了古人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非凡智慧。 《字里乾坤》将以大量的案例,展示汉字如何通过偏旁部部的组合、声旁的提示、乃至字形结构的精巧安排,来传递丰富的语义。我们将看到,一些看似简单的汉字,其内部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比如,“道”字,上下结构的组合,暗示着“首”在“止”的上方,意指事物的开端、根本,以及事物的发展方向。 本书还会探讨一些象形字在演变过程中,如何被赋予新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龙”字,最初可能描摹的是蛇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承载着权力、吉祥、神秘等丰富内涵。这些文化层面的解读,将带领读者超越文字本身,进入更广阔的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海洋。 三、 汉字与生活:古人的世界观与社会图景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字里乾坤》的第三部分,将通过对大量汉字的溯源和解读,来重建古人的生活图景,还原他们的世界观。 我们将在本书中看到,许多汉字直接反映了古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例如,“舟”字,便是对古代船只的形象描摹;“田”字,勾勒出古代耕地的样子;“井”字,则清晰地展现了古代水井的结构。这些字,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是历史的活化石,让我们得以窥见先民们如何劳作,如何生存。 此外,汉字也承载着古人的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例如,“家”字,左边的“宀”代表屋顶,右边的“豕”代表猪,早期“家”字的出现,暗示着猪是古代家庭的重要财产,甚至与家的概念紧密相连。我们将通过对这些字的解读,理解古代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对“家”的理解。 本书还会探讨一些与祭祀、礼仪、战争、天文历法相关的汉字,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的社会活动,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对宇宙的探索。通过对这些字的解析,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四、 汉字之美:艺术性与审美价值的再发现 《字里乾坤》不仅是一本关于文字意义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文字之美的书。本书的第四部分,将带领读者领略汉字独特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我们将探讨不同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如何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美学特征。本书将通过精选的古代书法作品拓片,展示汉字在不同时代的艺术表现力,让读者欣赏到方块字中蕴含的线条之美、结构之美、韵律之美。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汉字在器物、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的应用,以及它们所体现出的东方审美情趣。例如,青铜器上的铭文,玉器上的雕刻,木雕上的图案,都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些艺术化的呈现,读者将更深刻地体会到汉字不仅仅是沟通工具,更是中华民族独特艺术精神的载体。 结语:让古老的智慧,照亮我们的当下 《字里乾坤:中国古文字的视觉密码与文化溯源》是一场关于汉字、关于中国文化的深度对话。它不是一本冰冷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充满温度、富有故事的文化读物。通过对汉字源流的追溯,对意象内涵的挖掘,对生活图景的还原,以及对艺术之美的展现,本书旨在帮助读者重新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背后蕴含的东方智慧和文化基因。 在这本书中,您将不再仅仅看到一个个独立的汉字,而是看到它们背后鲜活的生命,看到它们如何从先民的指尖流淌出来,如何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如何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又如何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翻开《字里乾坤》,开启您的汉字探索之旅,让古老而迷人的汉字,重新点亮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用户评价

评分

《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新版)这本书,以其独树一帜的图解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识汉字的窗户。我一直对汉字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那些传统的文字学著作太过专业,不易亲近。而这套书却用一种非常人性化、艺术化的方式,将1000个汉字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书中每一页的插图都充满了匠心,它们不仅仅是辅助理解,更是构成了整个阅读体验的重要部分。通过这些精美的图画,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汉字的演变轨迹,理解它们从最初的象形符号到今天复杂结构的转化过程。而且,书中的故事讲述非常精彩,它将历史、文化、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汉字都拥有了鲜活的生命。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常用字的解读,它们往往能颠覆我之前对这个字的认知,让我发现字词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激发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评分

我不得不说,《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新版)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文字书籍的印象。以往我看过的关于汉字的书籍,大多是冷冰冰的字帖或者晦涩难懂的学术论著,而这套书却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活泼、有趣的方式,把1000个汉字的故事讲得生动无比。它的图画非常有特色,不仅仅是示意图,更像是充满了生命力的绘画,将字形演变的轨迹、字义的内涵,通过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展现出来。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愉悦的探索。我发现很多字,在今天看来理所当然,但追溯其源头,却能发现古人造字时的匠心独运和生活智慧。例如,“山”字,简单的几笔勾勒,却仿佛看到了巍峨的山峦;“水”字,流动的线条,便是江河湖海的缩影。书中的解释也很到位,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过于深奥,恰到好处地引导读者去理解每个字的核心意义和文化内涵。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汉字的微型百科全书,让我一边阅读,一边惊叹于汉字的魅力,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根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偶然发现了《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新版),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是巨大的。它以一种非常独特且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将1000个常用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娓娓道来。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理解汉字的关键。这些插图巧妙地将字形与所指事物、所代表概念联系起来,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具象可感。我尤其欣赏书中的叙事方式,它不像传统的字典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每一个汉字都变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让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汉字的奥秘。比如,当我看到“看”字,书中解释它是由“手”和“目”组成的,象征着用手遮挡阳光,以便看得更清楚,这个场景顿时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字的本意。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让我对汉字产生了由衷的喜爱和敬畏。

评分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汉字就像一个个孤立的符号,直到我翻开了《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新版》。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对汉字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神奇的指南,带领我进入了汉字的世界,揭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画说”的方式,用生动形象的插图来解释汉字的演变过程,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一个字是如何从象形、指事,一步步演变成今天的模样。而且,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字形,而是深入挖掘每个字背后的文化意涵和生活故事。我发现很多我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竟然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信息。比如,“家”字,它最早的字形描绘的是一个有屋顶和火的房子,象征着温暖和庇护,这让我对“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平实易懂,非常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汉字认知的大门!一直以来,我对汉字总停留在“认识”、“会写”的层面,但《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新版)却让我看到了汉字背后那些鲜活、有趣、充满智慧的故事。书中的插画风格非常吸引人,不是那种死板的图片,而是充满灵动感,把每个汉字的演变过程、造字本意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最喜欢的是它将复杂的文字学知识用如此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对古代文字学一窍不通的普通读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比如,“休”字,我之前只知道是休息的意思,看了书才知道它是由“人”和“木”组成的,古人坐在树下休息,多么形象!还有“明”字,日和月组成,光明磊落,多么直观的表达。这本书不只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像是在讲述一场穿越时空的汉字寻根之旅,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故事性的讲解,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场景,一种古人的智慧。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汉字感兴趣,或者想让孩子从小爱上汉字的朋友们,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宝藏。

评分

语文老师推荐的,说是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文字的历史

评分

他把手插进大米里,抓了一把出来,迎着阳光细看着。

评分

汉 语:我来打酱油。  英 语:it's none of my business .i come to buy some sauce. 德 语:ich bezogen, was ich kam zu einer soja-so?e. 法 语:je lis ce qui, j'en suis arriv une sauce de soja.  荷 兰 语:ik gerelateerd wat, kwam ik tot een sojasaus.  俄 语:я,касающихся того, что я пришел к соевым соусом.  西班牙语:relacionados con lo que yo, me vino a un salsa de soja.  意大利语:i relativi cosa, sono venuto a una salsa di soia. 日 本 语:私関连したどのような、私がして醤油. 希 腊 语:i σχετικ? ? τι ? ρθα σε μια σ? λτσα σ? για?.

评分

——世纪心理沙龙 迟毓凯

评分

给我的感觉,这书纸的质量不是太满意,不光滑,有点糙。如果是为了环保节约用纸倒还可以原谅,就担心是盗版和有错别字,我先看,之后有或没有问题我再追评。

评分

寻找方块字的根,孩子自己查,自己体会。

评分

为了得金豆才发表的评论,家里的书都是在京东买的,质量非常好,送货也很快,以后还会继续来京东购物的。

评分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师从经学大师贾逵,历时21年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著成《说文解字》,归纳出汉字的540个部首,成为中国首部字典。

评分

卖米的似乎嫌太低,想讨价还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