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精心译注足本定本无障碍阅读精美插图古为今用精装珍藏。
★中国历史上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一部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
★了解汉字背后的意义,读懂中国文字的精髓,一字一图,解说生动,通俗易懂,一本读完,即能成为汉字高手。
《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从立项到出版,历时三年,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倾力打造。所收书目是传统国学中很经典的著作,以经典版本为核校底本,进行注释和翻译,认真研究,精雕细琢。
【足本定本精心译注】
本书为精装珍藏版,参照国内的原版古籍书,能做足本的绝不删除,尽量做到全面,准确,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既能阅读又适合收藏的版本。
【精美插图名师描绘】
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明了的阅读,每本书根据内文,绘制了大量精美的插图,使书增色不少。
【无障碍阅读通俗易懂】
原版古籍书生涩难懂,对原文做了准确的翻译,并对每一个难读的字词和难懂的语句做了通俗的译注和点评。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本书的特点是不但对原书做了译注,还以史为鉴,延伸阅读,古今结合,把很多观点引用到现代的生活工作中,让读者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印刷精美高端大气】
本书封面采用进口高端冰白纸,并做了烫金工艺;内文为了让读者阅读更舒服,保护读者视力,采用太阳高端本白胶版纸;内文用环保大豆油墨印刷,无异味,又充满书香。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语文学史上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一部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对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来说,是不必可少的重要资料。作者许慎是东汉时期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性格淳朴诚信,博览群书。从古至今,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们既推崇这部经典,也敬重许慎的为人,均尊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作者简介
许慎(约58一约147),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区)人,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著有《说文解字》和《五经异义》等。因他所著的《说文解字》著称,称《说文》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目录
爱 001
安 002
按 002
B
八 003
拔 004
把 004
白 005
百 005
败 006
拜 006
班 007
般 007
半 008
邦 008
薄 009
包 009
宝 010
保 010
报 011
暴 011
卑 012
北 012
贝 013
备 013
奔 014
本 014
……
精彩书摘
《说文·夊部》:“爱,行皃。从夊声。”
“爱”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很像一个人双手捧着“心”,他的嘴巴张得很大,好像在诉说心中的爱意。小篆更加形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愛”。如今规范化写作“爱”。
“爱”字的繁体形式为“爱”,“心”字仍然保留着,这说明“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厚的感情。这就是“爱”的本义。
现在,“爱”除了指男女情爱以外,还指广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包括亲情、友情等。
《说文·宀部》:“安,静也。从女在宀下。”
“安”是个会意字。从字形上来看,“安”字就是一个女子面向右跪坐在屋子里,表示很安全,不会遇见危险,所以本义就是安定、安全。金文、小篆与甲骨文形体大同。隶变后楷书写作“安”。
“安”的本义是平安、安适。后又可引申指满足于、习惯于,如“安贫乐道”。
“安”做动词用时表示使安定,如“安邦定国”。也可以表示安置,如“安排”、“安营扎寨”等。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宀部。凡从安取义的字皆与安定等义有关。
《说文·手部》:“按,下也。从手,安声。”
“按”字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篆文该字左边为“扌”(手),代表字义;右边为“安”,代表字音。隶变后楷书写作按。
“按”本义是用手向下压或摁。后来引申为控制、抑止,如“按不住心头怒火”。用作介词时,意思是“按照、依照”,如“按图索骥”。
如今可单用,一般不做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手部。
B
《说文·八部》:“八,别也。像分别相背之形。凡八之属皆从八。”
“八”是个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都是表示一个东西被分成两半的样子。隶变后楷书写作“八”。
“八”的本义是分,后借作数词。如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八音”,是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成的乐器。民间常用天干和地支相配合的年、月、日、时推算一个人的命运,俗称“生辰八字”。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八部。凡从八取义的字皆与分开等义有关。
《说文·手部》:“拔,擢也。从手,犮声。”
“拔”是个形声兼会意字。甲骨文的“拔”,字形上方是两只“手”的形状,中间是个“木”字,代表树木,连起来意思是人用双手将树木连根拔起。小篆中的“拔”字,变成了形声字,左边的“手”代表形旁,右边的“犮”代表声旁。隶变后楷书写作“拔”。如今规范化写作“拔”。
“拔”本义为拽,连根拉出。如“拔草”、“拔牙”。现在“拔”字还有选取、提升之义,如“选拔人才”。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手部。凡从拔取义的字皆与拽出等义有关。
……
前言/序言
汉字,是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考古科学发现,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就有可以称为汉字的刻画符号。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汉字在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系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绵不断向前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她具有超越不同语音方言的能量。
汉字是使用人口最多、流传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具有集形象、语音和词意三者于一体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世界现存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使汉字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有56000多个,现代汉语通用字有7000个,常用的汉字有3500个。如果能够知道这些汉字的来源和演变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使用汉字,还可以轻松地了解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怎样才能学习到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历史呢?怎样才能知道常用汉字的本义呢?有一部书是汉字学的最基本的经典,这部书就是东汉有“字圣”之誉的许慎用毕生精力著成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作于汉和帝永元二年(100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话,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并且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汉字学最基本的经典,对我们博古通今、学习和研究汉字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说文解字》中的许多字现在已经不常用了,而且全文是用文言文写成,不方便现代人阅读。有鉴于此,我们选取了近1000个最常用的汉字,在参照《说文解字》的基础上,用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方法科学讲解其源流,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简洁的解析和阐述。同时,在具体介绍每个汉字时都按文字演变列举了该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等写法。由于文字演变中的草书、行书应用不多,在编写中没有列举。
每个汉字都来源于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个汉字也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编写中每个汉字都配有解字作用的精美配图,形象地展示了每个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有助于读者从根本上加强对汉字字形和字义的理解与记忆。
本书力求对每个汉字的介绍都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为读者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地学习和掌握其他更多的汉字提供方法和思路。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所有汉字常用字的起源和演变、本义和引申义,并且对中国文化形成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中国文化。
《汉字之魂:溯源与新生》 一、 汉字,文明的基因密码 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中华文明独特而深刻的基因密码。从甲骨文的刻画,到金文的铸痕,再到篆书的规整,隶书的飘逸,楷书的方正,草书的狂放,每一种字体的演变,都镌刻着时代的烙印,流淌着历史的血脉。它们承载着先民的智慧,记录着王朝的兴衰,传承着哲人的思想,凝聚着无数代人的情感与记忆。 《汉字之魂:溯源与新生》一书,并非仅仅罗列字形的变化,而是深入探究汉字起源的神秘面纱,追溯其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演进历程,揭示汉字如何从简单的图画符号,逐渐演化为结构严谨、表意丰富的表意文字体系。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隧道,亲身感受先民们在刻画、描绘、组合中,如何将天地万物、人事百态凝练于方寸之间,赋予每一个汉字以生命与灵魂。 我们将从最早的刻画符号说起,考证它们的出土遗址,分析它们的文化背景,探讨它们与当时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的紧密联系。例如,我们将深入解读“日”、“月”等象形字的演变,感受古人对自然最直观的认知;分析“休”(人依树下,即休息)、“从”(两人相随,即跟随)等会意字的巧妙构思,体味古人对抽象概念的形象化表达;更将重点阐述形声字在汉字发展壮大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解释其如何通过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组合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汉字的字汇量,使其能够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本书并非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力求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配以精美的图文,将古老汉字的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将通过对典型汉字的溯源,展示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例如,对“山”、“水”、“人”等基本字的解读,将揭示古人对自然与自身的朴素认识;对“礼”、“乐”、“仁”等核心概念的字形演变分析,将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形成与传承。 更进一步,《汉字之魂:溯源与新生》将关注汉字本身蕴含的哲学智慧。每一个汉字,都可能是一个微观的世界,折射出宇宙的规律,人生的哲理。我们将探讨汉字中的阴阳五行观念,以及它们如何在字形结构中得以体现;分析汉字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例如,我们将解读“道”字,探究其在古汉语中的多重含义,以及它如何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石。 二、 跨越时空的智慧传承 汉字的生命力,在于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数千年来,汉字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与创新,但其核心的表意功能始终得以保留,并在不断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汉字之魂:溯源与新生》将着重探讨汉字如何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实现其“溯源”与“新生”的辩证统一。 “溯源”是回溯,是追根溯源。本书将大量引用古籍文献,结合考古发现,对汉字的演变过程进行严谨的考证。我们将深入研究《说文解字》等经典古籍,解析其在汉字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但本书并非对《说文解字》的简单复述或注释,而是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的语言学、考古学、文化学等研究方法,对汉字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解读。我们将探究《说文解字》中的许慎,如何以其毕生的心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汉字研究遗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和解读方法。 “新生”是发展,是适应。汉字并非一成不变的古董,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活态文化。在信息时代,汉字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并在科技的推动下,展现出新的活力。本书将探讨汉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例如,汉字在计算机输入、信息传播、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汉字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依然保持其独特的文化标识性。我们将分析形声字的造字优势,如何使其能够便捷地创造新词,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探讨汉字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品牌形象塑造中的独特作用;更将反思汉字在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将特别关注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汉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载体。我们将通过对汉字的解读,展现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以及其在处理人际关系、理解自然规律、追求人生意义等方面的独特见解。例如,我们将分析汉字中“家”、“国”、“天下”等概念的演变,以及它们所反映的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家国情怀和天下视野。 《汉字之魂:溯源与新生》还将关注汉字的教育与传播问题。在当下,如何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汉字的魅力,传承汉字的优秀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书将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例如,如何通过更有趣、更生动的方式,激发人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如何将汉字的学习与文化传承、人格培养相结合,使汉字教育更具深度和价值。 三、 汉字之美:形、意、韵的和谐统一 汉字之美,在于其形、意、韵的和谐统一。每一个汉字,都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韵味。《汉字之魂:溯源与新生》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汉字之美。 (一)形之美:结构之巧,线条之韵 汉字的结构之美,在于其横平竖直、撇捺舒展的笔画组合,在于其部件之间的疏密得当、呼应有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精美的微型水墨画,其笔画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本书将引导读者欣赏汉字的结构之美,例如,分析“田”字的方正,“木”字的挺拔,“人”字的飘逸,以及“龙”字的蜿蜒。我们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解读汉字的骨骼和血肉,感受其线条的生命力。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汉字的部件,即偏旁部首。这些看似独立的符号,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无穷的意义。我们将探究偏旁部首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它们如何在汉字中扮演着“表意”或“表音”的角色。例如,“口”字旁通常与言语、吞咽等有关;“木”字旁则常与树木、植物有关。这些部件的组合,不仅构成了汉字的结构,更赋予了汉字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二)意之美:表意之妙,文化之蕴 汉字的表意之美,在于其能够用最简洁的符号,传递最丰富的信息。从象形字的具象描摹,到会意字的巧妙联想,再到形声字的精准定位,汉字在“意”的表达上,展现出无穷的智慧。本书将深入解读汉字的构字法,例如,详细分析“日”字如何从圆变成方,又如何加入一点,代表太阳的光芒;探究“马”字如何从奔跑的形状,演变为今日的书写形式;分析“乐”字,如何从乐器演奏的图形,演变为表达快乐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汉字的“意”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汉字,都可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价值观。本书将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意蕴,例如,分析“孝”字,如何通过“老”和“子”的组合,展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探究“信”字,如何从“人言”两个部分的组合,体现诚信的重要性。我们将通过对典型汉字的解读,展现中华民族在人伦道德、社会秩序、宇宙观念等方面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积淀。 (三)韵之美:音韵之和谐,文化之回响 汉字的音韵之美,在于其声调的变化,在于其朗朗上口的读音。虽然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其在汉语中的读音,依然具有独特的音乐美。本书将探讨汉字的声韵特点,以及其在诗词歌赋、戏曲文学中的应用。我们将分析同音字、近音字在汉语中的妙用,以及它们如何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更深层次的“韵”,是指汉字所散发出的文化韵味。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都散发着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例如,“梅”字,不仅代表一种植物,更承载着坚韧不拔、傲雪迎霜的精神;“竹”字,不仅是植物,更象征着正直、虚心、节操。本书将引导读者感受汉字的文化韵味,理解汉字如何成为中华文化最生动的载体,以及它们如何在新时代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汉字之魂:溯源与新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次对汉字灵魂的深度探索。本书旨在让读者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感受汉字的魅力,理解汉字蕴含的智慧,并在传承与创新中,让汉字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