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
该自选集精心选择了姜鲁鸣教授近年来在国防大学战略班、国防研究班、指挥员班等班次以及国家部委、有关总部与军区所讲授选题重大、反响良好的15篇讲稿,包括《统筹安全与发展全局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积极推进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军民融合促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思考》等内容,每篇都紧扣时代主题与部队热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姜鲁鸣,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央直接联系掌握的高级专家,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军装备价格咨询专家,全军预算审核专家,全军常备外宣专家,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全军武器装备周期寿命学会副主任,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军队院校育才金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国防大学刘伯承杰出教授奖。出版个人专著4部,两人合著6部,主编及三人以上合著30余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军事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多项研究报告获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的重要批示。2009年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2011年为中央军委季度军事学习授课。目录 统筹安全与发展全局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
近日,《国防大学名师论坛丛书》之《徐焰讲稿自选集》出版发行。该自选集汇集了徐焰教授精选的代表性讲稿38篇,分为“缅怀历史,贵在反思”“澄清真相,批驳谬说”“抗美援朝战争的疑问辨析”“回顾雪域高原的斗争”“放眼海洋,关注南海”“再谈中苏军事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的亮点”7个部分。作者以军事史学家的视角,对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以及当代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独特的辨析,为人们学习历史、认清历史、反思历史、解读历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徐焰教授的讲课不仅深受国防大学将校学员的热烈欢迎,而且其演讲和报告,也深得学界、军界和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和追捧。
作者简介徐焰, 专业技术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少将。连续三次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荣获“全军优秀教师”称号。“全军杰出科技人才奖”“全军育才奖金奖”获得者。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先后兼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等十几所著名高校兼职教授。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防卫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和讲学。出版《中国抗日战争史录》《金门之战》《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80个共产党员的故事》《第次较量》《解放军为什么能赢》等著作数十部,获全军科研成果一等奖、国防大学科研成果刘伯承奖、中国图书奖和解放军图书奖等多个奖项。一些作品被翻译成英、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撰写几十部电视片脚本。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邀佳宾。
目录 缅怀历史贵在反思
作者简介
目录 未来十年中美关系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孟祥青,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杰出中青年专家”、“学科学术带头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现主要从事国家安全战略教学与研究。曾被评为国防大学“特优教员”,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获得者。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军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2013年入选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专家师资库。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观察员。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及多所高校及党校兼职教授。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曾在北京军区38集团军任战士、副指导员。近年来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或文章100多篇。获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10多项。
目录 关于把握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两个问题
总而言之,这套《国防大学名师论坛丛书》的整体价值,我认为在于其内容的权威性、前沿性和系统性。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个集中国防领域顶尖智慧的平台。通过阅读金一南、孟祥青、王宝付、张彬等教授的讲稿和选集,我不仅能够了解到中国军事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更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国防建设的战略方向、军事思想的演进脉络以及中国在复杂国际安全环境下的战略定位。 每一位学者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擅长的领域,但他们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和发展中国的国防理念。这种汇聚了多位名师智慧的丛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立体、多维度的观察中国国防的窗口。它能够帮助我理解从宏观的国家安全战略到微观的作战理论,从历史的维度到未来的展望,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框架。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国防建设、军事发展以及国家安全战略的读者而言,这套丛书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藏,能够极大地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对国家发展和安全问题的理解深度。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发展,离不开对其顶尖军事院校学术成果的学习。这套《国防大学名师论坛丛书》正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得以近距离接触中国国防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孟祥青教授的讲稿自选集,我对他关于信息时代战争形态演变、军事技术创新对战略格局影响的分析印象深刻。 孟教授的讲稿,我期待能在其中看到他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刻预判,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空间等新兴技术如何重塑传统的作战模式,以及中国军队如何在这一变革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他的研究视角往往非常宏观,能够将技术发展与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并着眼于国家整体的军事能力建设。我相信,通过阅读他的讲稿,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时代军事竞争的本质,以及中国军队在构建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军事力量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这种前瞻性的研究,对于理解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和升级,以及个人如何在新时代军事变革中找到自身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评分对于王宝付选集,我更加关注其在军事战略和作战理论方面的具体论述。王教授在军事领域的研究,我一直认为其严谨而扎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他选集中的内容,我非常期待能深入了解他对中国军事战略思想的解读,特别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战略。此外,我也对他在联合作战、战役指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充满兴趣。现代战争越来越强调体系对抗和跨军种协同,王教授的分析无疑能够为我们揭示联合作战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和面临的挑战。我相信,他的论述会提供一个关于如何提升我军整体作战效能的深刻视角,并且这种视角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更会涉及到实际的运用和发展。对于我这样渴望理解现代军事作战原理的读者来说,王教授的选集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能够帮助我构建更完整的军事知识体系。
评分张彬选集,我更加倾向于从中探寻其对中国国防政策和国际安全关系的研究。张教授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我一直认为他在分析地缘政治、大国关系以及中国在国际安全体系中角色的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我非常期待在他的选集中,能够找到对当前复杂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入剖析,特别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如何在该区域构建稳定与和平。他的论述,我预感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在处理地区冲突、维护国家利益时所采取的策略和考量。这种宏观层面的分析,对于理解国家外交政策的军事支撑,以及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所扮演的角色,都至关重要。我相信,通过阅读张教授的选集,我能够对中国的外交安全政策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评分这套《国防大学名师论坛丛书》的出现,无疑为军事理论研究和爱好者提供了一扇宝贵的窗口。我一直对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建设有着浓厚的兴趣,偶然间看到了这套丛书的介绍,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从书名来看,丛书汇聚了国防大学的几位重量级学者,如金一南、孟祥青、王宝付、张彬等,他们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金一南教授的讲稿自选集,我一直对他在军事史和国家安全战略方面的独到见解深感钦佩。他的论述往往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揭示现代战争和国家发展脉络中的深层逻辑。我特别期待他能在书中梳理和分析新时期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安全形势,以及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国家安全体系。从过往的公开讲座和著作来看,金教授的语言风格犀利而深刻,善于用生动的历史案例和鲜活的现实数据来支撑他的观点,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引人入胜。我相信,在这本讲稿自选集中,我能获得更多关于国家战略决策、大国博弈以及中国如何在全球变局中找准自身定位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关系日趋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背景下,深入理解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和应对之道,对于任何一个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人来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套书的引进,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思考的绝佳平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