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撰写时,日本学界还没有深入研究的有些思想史领域,在这三十多年间,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展开,比如,对先秦时代这数十年中国大量出土的简牍的思想史研究;对汉魏六朝时代的宗教的研究;对宋明理学,特别是一批年轻的学者对北宋时期“道学”的研究,对朱熹学派的形成的研究,对朱子学和明代王阳明学的关系,对阳明学展开的研究;乃至对清代考据学,近代中国思想的演变的研究等等,都已经涌现出了不少新的成果。这些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都和这本书的主题一一中国的自然观和人的观念有关。而在上述那些领域中活跃的学者,也多少和这本书的作者们有着一定的关联:或是他们的师友,或是他们的弟子,有的甚至就是这些作者本人。因而,不仅这本书的内容,对我们还有参考的意义,而且如果以此书为基点,在上述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展开下去,我们对整个日本学术界的中国思想、哲学和宗教史的研究状况,就可以有更进一步深入的认识。我想,这也是本书再版的意义所在。
评分《气的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研究的基础工程,是日本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集体研究的产物。数十位的学者,为此投入了自己的心血。关于该书的写作目的,研究过程,以及笔者翻译的起因和经过等,在书的“原序”“跋”和笔者的“中译本序”中都已经说明。在此我想补充的是,三十多年间,这部书的主要编者山井涌、福永光司等已经去世了。笔者当时和他们联系的信函依然在案前,和他们会见时的音容笑貌依然浮现在脑海,令人不胜伤感。
评分不错,还可以,还是有点东西的,是吧,我觉得还是有点帮助的,多看点总是好的,是不是
评分就研究的方法论而言,这部著作,有着明显的阐述学和“范畴”研究的色彩。也就是通过对一个点的阐述,来展现整个思想乃至文化历史的画面。这在三四十年前,无疑有其先进性,不少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学者,都受到过启发。因而在这三四十年间,国内外的研究者,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为数不少。当然,这样的研究方法并非是唯一的。
评分本书沟通了哲学和中国古代文化各个领域的联系。如果说,概念和范畴是现实和历史关系的同象,那么,此书则从“气”概念这一点出发,再现了具体的历史场景,阐发了凝聚在抽象概念中现实的内涵。因此,这部著名决不是枯燥的、单一色调的;而是丰富的、色彩斑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它不仅是哲学的考究之作,而且是一部文化史的论著。
评分先买回来屯着
评分不错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的
评分快递服务很好,书也很好
评分在文史哲领域的不少论著中,可看到引用本书的痕迹,有的赞同,有的参考,自然也有商榷和批判。这种情况,在说明本书具有学术生命力的同时,也显现了中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新气象。越来越多的学人,都逐渐地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属于中国,也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世界各种文明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哪怕是在最传统或经典的领域,要从事研究,也必须吸收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创新和发展。这也反映出新一代的学者,在随着这数十年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出了妄自菲薄、否定一切的焦躁感,开始,或者说已经有了比较开阔的学术视野,逐渐以冷静的学术心态来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平等地来审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这是一种成熟和自信的表现,当然令笔者感到欣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