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三元总录
:43.00元
作者:柳洪泉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39016
页码:33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卷一 柳氏家藏宅元
何为宅元
宅元论
宅地形势
地形之式(宅茔一理)
相宅杀口诀攒十字
郭璞相宅口诀
柳洪泉相宅口诀
柳洪泉相宅口诀其二
又口诀
相宅口诀
大游年起手
九星论
八卦歌
巧番八卦
玄空装卦诀
九星歌
命元建宅(迁移亦用)
五虎元遁
子起时法
命前五辰口诀
附:命前五神定向口诀
行年建宅(男寅顺行中,逆行迁移用)
游年变宅
起九宫八卦所生
修盖神杀
劫灾岁三杀
千斤杀
大偷修日
门光星
安门咒
安厨灶方
安锅口诀
安锅吉凶日
谢土日
穿井利方
上官不祥日
天迁图
上梁筛子方位
殃狼神咒
竖造宅舍
人宅归火
开渠穿井
袭爵上任
卷二 柳氏家藏婚元
何为婚元
合婚
吕才合婚图表
男妨妻多厄、望门鳏月
女妨夫多厄、望门寡月
纸簸箕月
白衣杀
男命金星
女岁星月
死墓妨克
论天乙贵人
十干禄财月
十二支命财月
孤辰寡宿月
男女破败凶月
男女孤虚月
胎胞相冲月
配男女生克
内三堂
外三堂
附:嫁娶忌例
附:玉历碎金赋
附:六符图
嫁娶婚卦五例
选择嫁娶婚书式
行嫁利月
附:起例
翁姑禁婚
男禁婚命星
女禁婚岁
上头避忌
下轿方向
安床方向
附:安床碎金赋
五鬼方位
红沙日
红嘴朱雀日
日游鹤神
七杀星
结婚嫁娶
男冠女笄
养子纳婿
纳婿嫁娶白虎周堂式
白虎方
十二黄黑道日时
喜神方
喜神喜不喜
增福神方
财神方
枯焦日
母仓日
瘟神日
太岁出游日
天文日月
定太阳出落法
太阴出时
定寅时
参辰寅时
占雷鸣
二十八宿定阴阳
四季断雨
占立春吉凶
……
卷三 柳氏家藏茔元
附录一 三元地理秘诀
附录二 仙命分金真诀
《三元总录》系明朝万历年间柳洪泉先生所著,内容包含了中国人特有的人生三部曲——生而有住,住而能婚,死而有葬。全书分为宅元、婚元、茔元三部分。宅元主要讲阳宅格局的吉凶宜忌,婚元主要讲男女婚配格局的吉凶宜忌,茔元主要讲阴宅格局的吉凶宜忌。
《三元总录》内容博大,上取古天文中的黄道赤道、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十二分野、北斗七星、五星六曜,中取古历法中的十二层次、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年月日时,下取古地理中的九州十二国、五岳四读、高山平洋、风神雨师、东南西北,另外又取人世间君臣将相、五六戚、父子兄弟、官禄财富、生肖属相等,几乎无所不包,真可谓把天、地、人及世界万物熔入一炉,是一部综合性强、实用性强、影响巨大的择吉、风水、命理典籍,在中国古代,此书被列为读书人家的床头书。
嫁娶之法说君知,先将女命定利期。次用男命配选日,女命为主要吉利。
月利期兮帝后备,不将季分三合妙。五合六合七合宜,细查年月与日时。
周堂值夫并值妇,此日切莫会佳期。横天朱雀四离绝,受死往亡归忌避。
月厌无翁日可用,厌对无姑反利期。自缢无绞全然吉,人隔无弓正合宜。
二至二分四立忌,反目全无休迟疑。正四废日真灭没,亥不行嫁箭刃悲。
伏断空亡妙玉皇,二德开花合宜。朱雀坤宫天德解,白虎行嫁麟符移。
真夫星兮并天嗣,日辰切莫冲干支。男阳气兮女阴胎,若是冲支定殃儿。
嫁年若犯厄与产,本命罗纹贵无忌。绝房杀月真缺子,食神有气反多儿。
出门入门时要吉,进房大忌埋儿时。河上翁杀忌会全,若是两字不怕伊。
流霞无刃本不忌,红艳推来是论时。夫星天嗣死墓绝,三字无全用为奇。
父灭子胎虎吞胎,三奇二德太阳宜。冲胎胎元日非正,选择课中勿忌伊。
冲母腹日切须忌,天狗麟阳莫持疑。三杀非真贵人解,夫星透显会咸池。
驿马有栏堪取用,孤寡无全用为奇。杀翁天德能解化,月德不怕杀姑期。
杀夫杀妇用何救,天帝天后勿为迟。有^会得三奇贵,破夫杀妇俱无忌。
嫁年天狗与白虎,忌占一五七宫支。天盘麒麟看月将,贵人登天吉时移。
若得太阳同临照,多生贵子产贤儿。女命带禄喜司支,夫荣子贵庆齐眉。
红鸾天喜音克制,破碎刑命禄贵医。天狗首尾神忌坐,太白凶方莫向之。
二德三奇与贵人,诸杀逢之能解移。神杀纷纭避难尽,善在制化是真机。 ……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这本书的头几章彻底消化,坦白说,初读的时候确实有些吃力,它对术语的解释非常精炼,没有过多冗余的白话翻译,更像是面向有一定基础的求知者的。不过,一旦跨过了最初的门槛,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凝练有力,常常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复杂概念的核心要义,这迫使读者必须全神贯注地去思考和内化。这本书的行文结构有一种古典的韵律感,读起来仿佛在品味一壶陈年的老茶,需要耐心去品味其中层次丰富的滋味。它没有迎合大众阅读习惯的趋势去刻意简化,而是坚守了知识的本来面貌,这种“硬核”的态度,恰恰是我最推崇的。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的案头之宝。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审美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实在令人赞叹。墨色的浓淡控制得极好,即便是最细微的笔画和符号,也都清晰锐利,没有丝毫的模糊或洇墨现象。对于涉及大量图文对照的章节,这种高标准的印刷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它保证了读者在对照图谱和文字解释时,不会因为视觉误差而产生误判。而且,整本书的装订非常牢固,我知道自己会经常翻阅它,无论是平摊在桌上还是携带外出,它都能经受住考验。这种对物理载体的精益求精,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价值的充分尊重,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愿意珍藏并经常取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感,初上手就给人一种厚重而典雅的感觉,完全符合我心中传统古籍该有的样子。内页的排版也相当讲究,字体选择传统而不失清晰度,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历史文献引用上的严谨态度,能感受到作者在考据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像是一部精心编纂的学术著作,很多地方的注释和旁白都提供了非常深入的背景信息,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爱好者也能领略到这门学问背后的文化深度。虽然内容本身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博,但编排逻辑清晰,使得原本晦涩的理论体系变得容易消化和理解。这套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所营造出的那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与古人的智慧进行直接的对话。这种对细节的打磨和对传统的尊重,是现代许多出版物所欠缺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体系的完整性和跨学科的融合能力。我以前接触的许多相关书籍,要么过于偏重理论推演,要么偏向于实践操作的应用,少有能将两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这里的论述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推导,更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印证和应用的。特别是关于某些经典布局的描述部分,作者引入了许多地理学和环境学的视角,让原本神秘化的内容变得更加科学和有迹可循。这种多维度的解析,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传统智慧的认知边界。它成功地将看似孤立的知识模块编织成一张密实的网,读完之后,感觉对整体的认知框架有了质的提升,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上,有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匠心。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最复杂、最考验心性的概念,而是先从基础的哲学思想和核心原则入手,为读者打下一个坚实的地基。每一次深入探讨,都会清晰地指出其理论来源和前辈大师的观点,这种“承前启后”的处理方式,让读者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也能建立起对学科历史的敬畏感。我感觉作者的用意不仅仅是传授术法,更在于培养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它教会我如何去提问,如何去验证,而不是盲目地接受。这种引导性的教学风格,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每解决一个知识点,都伴随着成就感的提升,让人对后续的学习充满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