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忽然收益与家人团圆 额头有就容易饿已经
评分张秀实
评分本书编列的特点,表现于三方面:
评分活动的书单,心仪好久了,就拿下
评分本书乃采辑各种史料而成,对于原文大都有些删改,在各传文篇末或一段后都注明资料出处,便于复勘原书。至于史料有讹误处,常有校正。例如
评分帮朋友买的帮朋友买的
评分直到哈布斯堡王朝灭亡前,德意志少数民族的一部分不仅在经济和文化领域,而且在政治领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如此,他们越来越陷入孤立的境地。这个以官员、地主和商人为主的阶层形成一块独立的领地,有自己的大学、德语剧院、报纸和学校等,布拉格德语与捷克语文化之间几乎就没有什么共同点。在这个文化大都市里充斥着“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斯拉夫—德意志—犹太文化的气氛”W.M.约斯顿:《奥地利文化史》第275页,维也纳,1992年。,各民族的文化意识也不断地引起激烈的民族冲突,表现了哈布斯堡文化充满矛盾的危机。 语言问题是造成这种文化气氛的原因。大约从十九世纪末起,布拉格的德意志人拒绝学习捷克语,捷克人也对讲德语的人嗤之以鼻;两个民族,两种语言,相互存在,相互排斥,直至敌对。在布拉格,讲德语的人只占很小一部分,德语因此也失去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德意志人和犹太人遭受着与捷克人竞争的折磨。进入二十世纪,德意志人无奈于他们所占比例的锐减,越来越为他们的未来担心,怕他们有一天会被捷克人吃掉。环境的不稳定决定了布拉格德语知识分子必然产生一种生存危机。对社会矛盾具体的经历有力地促使他们或者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或者从理论的角度去阐释。布拉格是卡夫卡的布拉格:陌生、孤独、压抑、痛苦、灾难;布拉格是库宾的小说《那一边》(1907)中扑朔迷离的梦之国;早期的里尔克也真实地描绘了一个“朦胧的、脆弱的、充满斯拉夫感伤和沉闷污浊的温室气息的”布拉格C.马格里斯有关于毕昇卒年及籍贯、赵州桥、水排和风箱、印刷术、黄道婆、壁画、科学思想史、李约瑟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显示了胡道静先生作为一位科技史家的博学广涉的一面。 胡道静(1913~2003),祖籍安徽泾县,生于上海。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青年时攻习国故,著有《校雠学》、《公孙龙子考》。1932年参加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工作,分编新闻、文化、竞技、交通、宗教诸部,并著有《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新闻史上的新时代》等。1956年后著有《梦溪笔谈校证》、《沈括研究论集》、《中国古代的类书》、《农书与农史论集》、《种艺必用校录》等,并主持《中国丛书综录》、《中国科学技术史探索》等书的编辑。此外,还主编《道藏》、《藏外道书》、《道藏精华》、《国学大师论国学》等。生前为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诸校特聘兼职教授,(巴黎)国际科学史研究院(AIHS)通讯院士。 目录 沈括研究 沈括的科学成就的历史环境及其政治倾向 祖国古典科学的重要着作——《梦溪笔谈》 沈括的农学着作《梦溪忘怀录》 沈括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梦溪笔谈》补证(重写稿的一部分) 沈括文物二三事(《梦溪笔谈补证》重写稿的一部分) 《梦溪笔谈》在国外 第二○二七号小行星“沈括” 沈括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