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的全球史:近3000所欧美高校采用,读者逾100万
◆21世纪的新经典:当代全球史领军者杰里·本特利执笔,全球史数十年发展集大成之作
◆真正的全球视野:立足文明间的交流网络,全面颠覆陈旧史观
◆沟通历史与现实:体例新颖,最大限度激发读者思考
在数十年的发展后,有赖于《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动,“全球通史”不仅突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世界史框架,甚而也超过了跨国贸易、商业网络、比较政治等“跨国境”的初步研究,终于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关联”与“互动”的强调。
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所追求的,不仅是描述“全球史”的面貌,更进而努力追问“全球史”何以呈现今天的面貌。他们以“传承”与“交流”两大主题,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历史确定了焦点。既关注各文明社会特有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与文明成就,更倾注心力于它们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以及由此萌芽和蔓延的色彩斑斓的文明网络,以系统、清晰、生动而具可读性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社会的鸟瞰式全景。
杰里·本特利 (Jerry Bentley,1949—2012),生前为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世界史》杂志主编,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治史范围广阔,对近代早期欧洲文化史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在世界历史的研究与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赫伯特·齐格勒(Herbert Ziegler),美国夏威夷大学副教授,兼任《世界史》杂志编辑,专长20世纪欧洲的社会史与政治史。
作为一个对哲学和宗教史有浓厚兴趣的人,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如何处理不同信仰体系的传播与冲突。世界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各种世界观相互竞争和融合的历史。例如,佛教东传对东亚社会结构和艺术风格的重塑,伊斯兰教的兴起如何快速地连接了地中海、中东和中亚的商业网络,以及现代科学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过程。这些精神层面的“交流”往往比物质层面的交换更具持久的影响力。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作者如何解释这些高度抽象的思想是如何被不同文化背景的普通民众所接受和内化的?是自上而下的灌输,还是自下而上的适应和民间化?阅读这套书,对我而言,不只是学习历史事件,更是要理解人类精神世界的演变轨迹,希望这套书能提供足够的深度,让我能看到思想河流在不同河床上激起的独特浪花。
评分我过去读过几本类似主题的通史,坦白说,很多读到中世纪后半段就开始力不从心,信息量爆炸导致叙事质量下降。这套书篇幅大,分成三册,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更好地分配不同历史时期的权重。我希望它在处理近现代早期,即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全球化”初期时,能够给予足够细致的分析。这不仅仅是欧洲的崛起,更是非欧洲地区如何被卷入一个全新的互动网络,他们的抵抗、适应和转型过程是理解当代不平等根源的关键。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殖民体系下被边缘化的声音,我希望作者能够努力挖掘出那些“失语者”的历史贡献和生存智慧。如果能提供更细致的图表和地图辅助理解复杂的贸易网络和移民迁徙路径,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宏大的概念需要具体的证据来支撑,才能真正打动人。
评分我最近在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方面的影响往往被传统史学放在次要地位。我特别想看看这套书里对环境因素如何塑造特定文明形态的论述有多深入。比如,特定地理环境下的资源稀缺如何驱动了早期的扩张和技术革新?又比如,大规模的瘟疫传播,作为一种“生物交流”的形式,对不同政治结构和文化认同产生了怎样的颠覆性影响?如果它能把地理学、生物学和人类社会变迁有效地整合起来,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历史”了,更是一部跨学科的“人类生存学”。我对它的“传承”部分也抱有很大期望,它如何追踪一种思想、一种技术(比如冶金术或书写系统)是如何在不同文明间被吸收、改造并最终发展出新的面貌的?这种清晰的谱系追踪,对于理解历史的累积性至关重要。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宏大叙事型的历史著作总抱有一种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态。期待的是能一窥全貌,宏观把握人类文明的脉络;害怕的是,篇幅过大容易陷入枯燥的年代堆砌,或者过于强调某个单一角度而忽略了多元性。不过,这套书的装帧和出版社的信誉让我稍微放宽了心。我更关注的是它在处理“交流”这个议题上的新颖视角。传统的史学往往是“西方中心”或者“东方经验”的二元对立,我希望这套书能够真正做到“全球史”的视角,平等地看待每一个文化圈的贡献和影响,比如南美洲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与旧大陆文明的互动,虽然地理上存在阻隔,但精神上的影响和技术上的借鉴又是如何发生的?这种跨越海洋的隐形连接,往往是历史中最精彩的部分。阅读体验上,我希望它的文字能保持一定的文学性和可读性,而不是堆砌晦涩的学术术语,毕竟,历史是讲故事的艺术。
评分收到这套书真是太惊喜了,封面设计就很有历史的厚重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大功夫的精品。我最近一直想系统性地了解一下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那种从远古走来,跨越洲际、不同种族之间的碰撞与融合的过程,这本书的标题“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正戳中我的兴趣点。我尤其期待它如何处理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互动,比如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思想、技术和信仰的交汇点。这套书的篇幅看起来很可观,相信内容会非常详尽,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科普读物,而是能提供深度分析和扎实史料的学术入门佳作。光是翻看目录,那些按时间线和地域划分的章节,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完整、无缝衔接的历史图景的努力。我打算慢慢品读,争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构建起一个更清晰、更具全球视野的历史框架,这对理解我们今天的世界格局一定大有裨益。
评分1.京东物流还是很快,书本运送过程中也没有损坏,这也是一直都在京东买书的原因,其他地方信不过;
评分好书,写了一段确切有记录的文明史,猜测的较少,就是没有当代的描述,历史越近越难写嘛。
评分内容还没看,看外观总体不错,希望有价值
评分很喜欢在东东上网购 真的不错的 比其他网店实在 服务好 好喜欢 还会介绍朋友来
评分《新全球史》吸引人的地方是本特利和齐格勒深入浅出的文笔。全书视野广阔,论述内容纷繁,但叙述清晰简明,在完整呈现复杂的历史背景的同时,并没有给读者造成阅读的负累。两大主题是它的亮点,尤其是“交流”这一观念颇具特色,读者在每一章里都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
评分还没拆封,但是据说内容简单易懂~
评分狗吃屎这种今天让我们厌恶的行为在原始社会,对保持我们祖先居住环境的清洁起了很大作用;
评分引用作者致读者的一段话: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好,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答案的历史。新世界需要新史学。本书从史前时期一直追述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书中有很多作者通过读历史得出对今天的一些启示,令人深思。
评分非常不错 书很好 邮递也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