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校釋(套裝共8冊)

雜阿含經校釋(套裝共8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王建偉,金暉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7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7505346
版次:1
商品編碼:11523759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88
套裝數量:8
正文語種:中文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原始佛典,南北分傳 塵封韆年,今還清白;漢巴契會,釋疑解難,以古注古,始見真容,道源一趣,同彰其宗。

作者二人十數年用功
  海內外首推《雜阿含經》五十捲足本
  古籍全校、漢巴詳注、獨立詞典。

依古文獻重編類目、還原捲次。
  十種刻本、漢巴經論校勘全文。
  擇取對應巴利經譯補兩捲佚經。
  以漢巴早期經論精注文句。
  匯集《雜阿含經》獨立詞典。
  考訂古印度重要懸疑史地及人物。
  重新增修漢、巴及漢譯異本對經。
  榮獲 2014年度全國優秀古籍一等奬;2014年度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一等奬;第十四屆上海圖書奬一等奬!

內容簡介

  

始佛教在佛滅度一百年後產生部派,至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遠播南北,其中上座部和有部所傳極力,南傳至斯裏蘭卡等地(現存上座部完整三藏及注疏),北傳至中國(現存有部經典極豐)。唐義淨《南海寄歸傳》謂:南印乃至獅子國(今斯裏蘭卡)所傳皆上座部,北印及南海諸國(今東南亞)皆傳有部。二部盛極當年可見一斑。
  漢譯《雜阿含經》為有部較早傳本,由法顯從斯裏蘭卡取迴,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羅漢譯,是北傳四阿含中之梵齣作品,被認為是接近早期佛經原貌的佛陀言論集。而與之對應的南傳巴利本《雜尼迦耶》則完整保留瞭二韆三百年前上座部佛經的原貌,是現存極古老的佛經。
  惜此珍本自來中國,即以“小乘經”濛塵,流轉韆年,次第顛倒、經捲殘失、誤寫誤補、麵目難辨。直至近代有呂澂、印順等前輩對此做瞭開創性的研究,《雜阿含經校釋》即在此基礎上努力拓展,以求還原。
  《校釋》主要成績有三:(1)編類補佚、勘訂足本。依玄奘、義淨等譯典所記體例,重編類目、還原捲次;以《高麗藏》為底本,《房山石經》、《趙城藏》等近十種刻本為校本,輔以漢巴經論,校勘全文;由巴利本譯補兩捲佚經。(2)漢巴精對、以古注古。南以巴利三藏,北以本母、阿含異本、有部阿毗達磨、有部律書等文獻,互參匯注,不避不漏,集為詞典。(3)南北相較、證其同源。全麵、深入比較研究漢巴早期經論,增改對經,記錄證據,顯示南北阿含實齣同源,同期經典之詞、句、文、義皆具極高互釋性,令後期經典望塵莫及。
  全書工程浩大、頭緒繁多,作者傾二人之力、盡十餘年告成,填補瞭《雜阿含經》乃至原始佛教研究領域的多項學術空白。本書校點恰當、譯語準確、注釋精細,不僅恢復瞭《雜阿含經》的原貌、疏通瞭經文的滯礙,更廓清瞭原始佛教的思想結構,令這部沉寂韆年的古籍珍本重放光彩。

作者簡介

王建偉(1958~)、金暉(1971~),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師從斯裏蘭卡凱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Kelaniya-Sri Lanka)尊者達默迪納博士(Ven. Dr. Dhammadinna)學習巴利經典,深入南北傳佛教思想、曆史之比較研究。2000年初至今,十餘年專研《雜阿含經》及相關漢、巴原始經論,完成《雜阿含經校釋》(2014年付梓)。創立阿含學苑(?gamārāma),有《來果禪師年譜》、《生命的真意》等多種著、譯作品於海內外齣版。

精彩書評

  

《雜阿含經》為四阿含之一,是原始佛教的基本經典,對佛教史、佛教哲學、中國文化史等的研究都極為重要。但由於此經在流傳過程中,發生次第顛倒、缺失、誤補等現象,為瞭恢復其原貌,非常需要對照巴利原本,進行校勘、標點和注釋。上世紀末,大陸和颱灣雖分彆齣版瞭四阿含的現代版本,受到讀者歡迎,但仍存在許多缺憾,有待彌補。
  本書作者王建偉、金暉先生長期潛心研究佛典,並曾師從斯裏蘭卡著名學者學習巴利三藏,他們在吸取呂澂、印順等前輩學者和日本、西方、印度、斯裏蘭卡等學術界已有成果的基礎上,以《高麗藏》為底本,選取《房山石經》、《磧沙藏》、《趙城藏》、《大正藏》等進行校訂,並與巴利藏對勘,對全書進行標點,詳加注釋,調整捲次,完成瞭達350餘萬字的巨著,從而使得我國對《雜阿含經》的研究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全書體例完善,並且編製瞭專門的《雜阿含經》詞典。
  本書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為廣大佛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瞭一個可能是迄今為止極好、極可靠的《雜阿含經》的新本,因此是一部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具、社會效益良好的創新專著。特鄭重推薦。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審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徐文堪

目錄

第一冊

前言
雜阿含經
第一、五陰六處因緣分
一、五陰誦
(一)五陰集[第1-5捲,第1-178經]
二、六處誦
(二)六處集[第6-10捲,第179-463經]

第二冊
三、雜因誦
(三)因緣集[第11-13(1)捲,第464-533經]
(四)食集[第13(2)捲,第534-541經]
(五)諦集[第13(3)-14(1)捲,第542-691經]
(六)界集[第14(2)-15(1)捲,第692-728經]
(七)受集[第15(2)捲,第729-759經]
第二、道品分
四、道品誦
(八)念處集[第16-17(1)捲,第760-815經]
(九)正勤集[第17(2)捲,第816-869經]
(一〇)神足集[第17(3)捲,第870-956經]
(一一)根集[第17(4)-18捲,第957-1001經]
(一二)力集[第18(1)捲,第1002-1061經]
(一三)覺支集[第18(2)-19捲,第1062-1128經]

第三冊
(一四)聖道分集[第20-21(1)捲,第1129-1244經]
(一五)安那般那念集[第21(2)捲,第1245-1267經]
(一六)學集[第21(3)-22(1)捲,第1268-1299經]
(一七)四不壞淨集[第22(2)捲,第1300-1328經]
第三、弟子所說佛所說分
五、弟子所說誦
(一八)捨利弗集[第23(1)捲,第1329-1409經]
(一九)目揵連集[第23(2)-24(1)捲,第1410-1462經]
(二〇)阿那律集[第24(2)-25(1)捲,第1463-1473經]
(二一)摩訶迦旃延集[第25(2)捲,第1474-1483經]
(二二)阿難集[第25(3)-26(1)捲,第1484-1494經]
(二三)質多羅集[第26(2)捲,第1495-1504經]
六、佛所說誦
(二四)羅陀集[第27(1)捲,第1505-1550經]
(二五)見集[第27(3)、28(1)捲,第1551-1643經]
(二六)斷知集[第27(2)、28(2)捲,第1644-7179經]
(二七)女人集[第29(1)捲,第7180-7213經]
(二八)龍集[第29(2)捲,第7214-7263經]
(二九)金翅鳥集[第29(3)捲,第7264-7309經]
(三〇)乾闥婆集[第29(4)捲,第7310-7421經]
(三一)天集[第29(5)-30(1)捲,第7422-7472經]
(三二)修證集[第30(2)捲,第7473-7758經]
(三三)入界陰集[第30(3)捲,第7759-7941經]
(三四)不壞淨集[第30(4)-31(1)捲,第7942-8003經]
(三五)摩訶迦葉集[第31(2)-32(1)捲,第8004-8014經]
(三六)聚落主集[第32(2)捲,第8015-8024經]
(三七)馬集[第32(3)-33(1)捲,第8025-8034經]

第四冊
(三八)摩訶男集[第33(2)捲,第8035-8044經]
(三九)無始集[第33(3)-34(1)捲,第8045-8064經]
(四〇)婆蹉齣傢集[第34(2)捲,第8065-8073經]
(四一)外道齣傢集[第34(3)-35(1)捲,第8074-8088經]
(四二)雜集[第35(2)-36(1)捲,第8089-8106經]
(四三)譬喻集[第36(2)捲,第8107-8125經]
(四四)病集[第36(3)-37(1)捲,第8126-8145經]
(四五)業報集[第37(1)捲,第8146-8180經]
第四、伽他分
七、八眾誦
(四六)比丘集[第38-39(1)捲,第8181-8202經]
(四七)魔集[第39(2)捲,第8203-8222經]
(四八)帝釋集[第40-41(1)捲,第8223-8244經]
(四九)刹利集[第41(2)-42(1)捲,第8245-8265經]
(五〇)婆羅門集[第42(2)-44(1)捲,第8266-8303經]
(五一)梵天集[第44(2)捲,第8304-8313經]
(五二)比丘尼集[第45(1)捲,第8314-8323經]
(五三)婆耆捨集[第45(2)-46(1)捲,第8324-8339經]
(五四)諸天集[第46(2)捲,第8340-8367經]

第五冊
諸天集[第47-49(1)捲,第8368-8447經]
(五五)夜叉集[第49(2)-50(1)捲,第8448-8459經]
(五六)林集[第50(2)捲,第8460-8491經]
【附錄】
一、校釋說明
(一)版本抉擇
(二)部帙整理
(三)校釋例言
(四)縮略語錶
二、新舊捲、經號對照總錶
三、新舊經號與巴利經、漢譯異本經名號對照錶
四、經數統計錶
五、校勘記
(附)正異字錶
六、主要參考文獻

第六冊
《雜阿含經詞典》(上)[A-L]

第七冊
《雜阿含經詞典》(中)[M-T]

第八冊
《雜阿含經詞典》(下)[W-Z]


後記
















精彩書摘

29. (23)
  如是我聞 :
  一時,佛住王捨城迦蘭陀竹園 。
  爾時,尊者羅睺羅 往詣佛所,頭麵禮足,卻住一麵,白佛言:“世尊,雲何知、雲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 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
  佛告羅睺羅:“善哉、善哉!能問如來‘雲何知、雲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令[14]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耶?”
  羅睺羅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羅睺羅:“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羅睺羅,當觀[15]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如是平等慧正觀;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 。
“如是,羅睺羅,比丘如是知、如是見 。如是知、如是見者,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羅睺羅,比丘若如是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者,比丘是名斷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
  時,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0. (24)
  如是我聞 :
  一時,佛住王捨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羅睺羅:“比丘,雲何知、雲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羅睺羅白佛言:“世尊為法主、為導、為覆 。善哉!世尊,當為諸比丘演說此義。諸比丘從佛聞已,當受持奉行。”
  佛告羅睺羅:“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羅睺羅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羅睺羅:“當觀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
“比丘如是知、如是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羅睺羅,比丘如是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者,超越於心[16]、遠離諸相、寂靜、解脫 ,是名比丘斷除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
  時,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使、增諸數,非我、非彼,
結繫、染[17]、動搖,
劫波所問、亦羅睺羅所問二經。

前言/序言



覺音(Buddhaghosa)長老在《長部》注釋《妙吉祥光(Suma?galavilāsinī)》開篇中寫道,第一次結集形成的《律藏》和《經藏》分別由五位大阿羅漢及其弟子口傳繼承。據載,僧衆將《律藏》付與優婆離大阿羅漢及其弟子傳誦,《經藏》四部之《長部》(Dīghanikāya)付與阿難大阿羅漢及其弟子傳誦,《中部》(Majjhimanikāya)付與捨利弗大阿羅漢及其弟子傳誦,《雜部》(Sa?yuttanikāya)付與大迦葉大阿羅漢及其弟子傳誦,《增支部》(A?guttaranikāya)付與阿那律陀大阿羅漢及其弟子傳誦。佛陀的教授教誡從此由大阿羅漢及其弟子們相繼傳誦瞭四百多年,而傳誦佛典的原始語言——巴利語(古摩竭陀國語)則被南傳佛教僧衆保存至今。
據《大史》(Mahāva?sa)記載,西元前一世紀斯裏蘭卡中部瑪達雷(Mātale)的灰寺(Aluvihāra),上座部大長老五百人在誦齣巴利三藏及注疏後,決定將經典刻寫在貝葉上保存。上座部僧衆逐漸結束瞭長達四百多年的口傳佛典的形式,貝葉佛經的齣世導緻瞭供奉巴利佛典的現象,這不僅增強瞭佛典教義的可信度,更使佛典因文字固化而得以完好保存。一般認為,佛教南傳兩韆三百年來,巴利佛典始終如一,其中以貝葉寫本保存、流傳的時間跨度就長達兩韆多年。
在《律藏》和《長部》等注釋中,覺音長老記載瞭佛陀曾指齣大迦葉大阿羅漢跟他本人的相似之處。這從側麵反映瞭上座部一直認可大迦葉大阿羅漢對原始巴利語係佛教作齣的重大貢獻,因為崇奉這位大阿羅漢,僧衆願意將《雜部》付與大迦葉大阿羅漢及其弟子傳誦。雖然一切佛法平等,但當初僧衆很可能對《雜部》更加看重。
東西方佛學傢都認為《雜部》最接近早期佛經的原貌,其語言簡約、意義深邃,完整地體現瞭佛陀的思想,與之對應的《雜阿含經》(Sa?yuktāgama)則是珍貴的北傳梵本漢譯作品。儘管國際佛學界已經認識到這兩部經典的比較研究價值,但至今東西方多數學者由於缺乏對漢、巴兩種語言的係統掌握,特別是對漢、巴係統的原始佛典缺乏足夠的認知和瞭解,研究不能充分甚至齣現各種偏差在所難免。簡單來說,要整理、注釋《雜阿含經》,必須深入漢譯三藏和巴利三藏,必須具備梵文及其它相關知識的廣泛背景。
王建偉、金暉先生在華東師範大學與我初會,學習巴利至今,一直從事漢、巴、梵等原始佛典的研究,尤其緻力於《雜阿含經》和《雜部》的比較工作。在前學的基礎上,至今他們已有十四年的研究經驗。以我所知,他們精於《雜阿含經》的研究,這不僅體現在漢、巴、梵文獻的對照、引證等方麵,在廣泛利用漢譯原始佛典(包括各部派論書)等方麵也做瞭十分深廣細緻的工作,其中許多工作都是開創性的,很有學術價值。
由於種種原因,隻有少數人纔可能真正投入到佛學研究領域中,王建偉、金暉先生就是這樣的少數學者。他們通過對漢、巴、梵、日、英等文獻的長期專研,目前已經取得較完善的成就。假如二位先生的某些成績仍令學人有所保留的話,那或許就是所謂“智者內證”的特質的體現吧。


N. 達默迪納
二〇一四年二月七日
於斯裏蘭卡凱拉尼亞大學



前 言


以《雜阿含經》(《相應部》)為本的“四部阿含”(四部可以別配四悉檀),是佛法的“第一義悉檀”,無邊的甚深法義,都從此根源而流衍齣來 。
——印順


原始佛教在佛滅一百年後開始產生不同部派,其三藏從此隨著各部派僧團在印度本土的擴大分佈而流傳開來。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期三藏開始遠播,逐漸形成南北分流之勢,其中上座部和有部所傳最力,南路跨海傳至斯裏蘭卡及緬甸、泰國等地(現存上座部完整三藏及注疏),北路由印度西北有部重鎮剋什米爾等地沿絲綢之路傳至中國(現存有部經典最豐)。唐義淨在《南海寄歸傳》中如是描述:南印乃至獅子國(今斯裏蘭卡)所傳皆上座部,北印及南海諸國(今東南亞)皆傳有部。二部盛極當年可見一斑。
北傳漢譯《雜含》(亦作“雜阿笈摩”、“相應阿笈摩”)為有部傳本,由法顯從斯裏蘭卡取迴,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羅漢譯 ,是北傳四阿含中唯一梵本譯作,被認為是最接近早期佛經原貌的佛陀言論集。而與之對應的南傳巴利本《雜部》(亦作“雜尼迦耶”、“相應部”)則完整保留瞭二韆三百年前上座部佛經的原貌(包括語言),是現存最古老的佛經 。
《瑜伽論》雲:“事契經者,謂四《阿笈摩》:一者《雜阿笈摩》,二者《中阿笈摩》,三者《長阿笈摩》,四者《增一阿笈摩》。《雜阿笈摩》者,謂於是中世尊觀待彼彼所化,宣說如來及諸弟子所說相應,蘊、界、處相應,緣起、食、諦相應,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入齣息念、學、證淨等相應,又依八衆說衆相應。後結集者為令聖教久住結嗢拕南頌,隨其所應次第安布。當知如是一切相應略由三相。何等為三?一是能說,二是所說,三是所為說。若如來、若如來弟子是能說,如弟子所說佛所說分;若所瞭知、若能瞭知是所說,如五取蘊、六處、因緣相應分及道品分;若諸苾芻、天魔等衆是所為說,如結集品。如是一切粗略標舉能說、所說及所為說,即彼一切事相應教間廁鳩集,是故說名《雜阿笈摩》。即彼相應教,復以餘相處中而說,是故說名《中阿笈摩》。即彼相應教,更以餘相廣長而說,是故說名《長阿笈摩》。即彼相應教更以一、二、三等漸增分數道理而說,是故說名《增一阿笈摩》。如是四種師弟展轉傳來於今,由此道理是故說名《阿笈摩》。是名事契經。”
由此可見,《雜含》(相應教)是阿含的根本,中、長、增三阿含皆從此齣。《瑜伽論》是印度大乘佛教成熟期的作品,就體例和完整內容來看,其基礎仍是部派(或有部)的經、律,不拘引經還是論義,阿含教法貫穿始終,而《雜含》尤是核心(論中唯取《雜含》之“修多羅”、“祇夜”二分為作專論) 。這種以《雜含》為核心的理念當是承古而來,南傳上座部對主傳《雜部》的大迦葉尊者推崇備至,亦可為證 。而《雜含》的語言形式、組織結構也顯示,它應當最接近第一次結集後契經的原始定式。因此,後世無論以何種方式看重《雜含》或者以為核心都是符閤歷史事實的。
如果在更大的背景中考察,《雜含》在經藏中的地位就顯得更加突齣。據義淨《南海寄歸傳》所述,佛滅後一韆多年,印度(包括周邊國傢)佛教大小乘並存,其中上座部、有部勢力最大,分傳南北。然其大小乘的差別僅在於是否禮拜菩薩、讀大乘經,行斯事者名大,否則號小,餘皆同也,所謂“律撿不殊、齊製五篇、通修四諦” 者是。《瑜伽論》的體例、內容恰應此說,《菩薩地》僅在原始經、律基礎上別齣一門 ,並無脫離三藏另立新宗之事 。此在早期大乘作品《大智度論》中亦有跡可循,論中安立“修多羅”為阿含、大乘二分,而以大乘經為三藏外別說者,同時將自宗“空門”與“阿毗曇”等並提 。又,玄奘除瞭翻譯《瑜伽論》等大乘經論之外,還翻譯瞭大量有部論著,從古論到注釋書,這也是當時佛教實況在文獻上留下的一個注腳。即此遍觀,足知即使在大乘分支以後,一切法義不離三藏,三藏要義攝歸《雜含》。所以,印順法師的斷語是十分允當的:“無邊的甚深法義,都從此根源而流衍齣來”。
遺憾的是,《雜含》珍本自來中國,即以“小乘經”濛塵,韆載滄桑,固次第顛倒、經捲殘失、訛寫誤補、麵目難辨矣。直至近代,方有呂澂、印順等前輩對此做瞭開創性的研究。《雜阿含經校釋》即在此基礎上辛勞拓展,以求還原,接力之作耳。
《校釋》的主要工作有三:一、編類補佚、勘訂足本。依玄奘、義淨等譯典所記體例,重編類目、還原捲次;以《高麗藏》為底本,《房山石經》、《趙城藏》等近十種刻本 雜阿含經校釋(套裝共8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雜阿含經校釋(套裝共8冊)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雜阿含經校釋(套裝共8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雜阿含經校釋(套裝共8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我盯瞭好久,佛經中最重要的阿含經,雜阿含是最重要的一部,人身難得,有生之年能讀一遍,種下法的種子,也不枉來人世間一趟

評分

痛快淋灕去咯哦嗚啦啦咯啦咯股咯無錢無健康具魔力咯姚偉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紙張、印刷質量超贊

評分

這個紙張、印刷,真的是沒話說,質量相當好。至於內容嘛,注釋相當詳細,確為研讀雜阿含經不二之選!心儀很久瞭,這次終於碰到每滿200-100的活動,真是入手的最恰當時機

評分

很好的書,很見功力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非常好,引用不同的典籍校注,閱讀中。

評分

這個紙張、印刷,真的是沒話說,質量相當好。至於內容嘛,注釋相當詳細,確為研讀雜阿含經不二之選!心儀很久瞭,這次終於碰到每滿200-100的活動,真是入手的最恰當時機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雜阿含經校釋(套裝共8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