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暉先生將東、西之間的“西藏問題”置於中國近代被西方列強殖民化的過程中詳加分析,指齣今天東西方之間有關“西藏問題”的觀點、立場差異實際上很大程度是根植與那一特定時期的利益糾葛與曆史情結。在這方麵,本書所收另兩篇論文《琉球與區域秩序的兩次巨變》、《跨體係社會與區域作為方法》為此提供瞭有利的佐證和更深刻的曆史背景。
汪暉,1959年10月生,江蘇揚州人。曾就學與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著作有:《反抗絕望——魯迅的精神結構與<呐喊><彷徨>研究》(1991)、《無地彷徨——“五四”及其迴聲》(1994)、《死火重溫》(2000)、《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2004)、《去政治化的政治》(2008)、《彆求新聲——汪暉訪談錄》(2008)等。
需要學術書籍鍛煉思考能力。
評分快遞很給力,頭天下單第二天就到瞭
評分很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評分不錯,正品,下次還買哦。
評分在當代中國的語境中,"民族主義"似乎正在成為一個負麵的詞匯,用來錶達一種雖來自民間卻基於國傢立場的情緒化態度,它可能是擴張性的(在種種有關中國"和平崛起"的敘事中),也可能是防衛性的(在對一係列國際關係事件的反應中:從1998年的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到2008年的拉薩"3·14"事件和海外華人保護奧運火炬的運動)。在提醒我們仍然身處於一個西方主導的民族國傢體係之中這一點上,這種情緒化的民族主義自然有它的閤理性,但它無疑也遮蔽瞭我們更深入的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說,汪暉教授的新作《東西之間的"西藏問題"(外二篇)》(北京三聯書店2011年版,下文引用時隻注頁碼)雖然是一本小書,卻不啻是一味祛除此種情緒化民族主義之霧的清涼散,可以幫助我們以清明的理智重新去思考民族主義、民族國傢和平等政治這類看似宏大卻與我們每個人都切膚相關的重要問題。
評分學術權威,思想沉澱社會文化資深閱曆
評分書挺好的,值得購買,支持京東,支持京東
評分寫得很好,難得的寫西藏的好書,介紹西藏的書在我們國傢太難找瞭,畢竟是敏感問題,第一篇篇幅太短,不過癮。第二、三篇還沒看完,不是講西藏的
評分汪老師的大作。寫得很細膩透徹,讓我更加瞭解西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