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久彌新,傳之久遠,易中天備極推崇。
被《中華讀書報》譽為瞭20世紀的一波“文史熱潮”。
快速掌握國學常識的讀本,切閤今人實際的傳統文化百科全書。第一篇 國學概論
何謂國學 / 002
中國學術之分期 / 003
先秦諸子之淵源一
——古代之宗教哲學 / 004
先秦諸子之淵源二
——王官之學 / 008
先秦諸子之學 / 012
秦漢時代學術之新趨勢 / 019
魏晉玄學 / 025
佛學 / 027
宋明理學 / 034
清代考據學 / 041
中國近代之思想傢 / 046
第二篇 經子解題
自序 / 050
論讀經之法 / 051
一、詩 / 060
二、書 / 066
三、附論《逸周書》 / 073
四、儀禮 禮記 大戴禮記 周禮 / 078
五、易 / 091
六、春鞦 / 096
七、論語 孟子 孝經 爾雅 / 102
論讀子之法 / 105
一、老子 / 118
二、莊子 / 121
三、列子 / 126
四、荀子 / 128
五、晏子春鞦 / 134
六、墨子 / 135
七、公孫龍子 / 140
八、管子 / 142
九、韓非子 / 148
十、商君書 / 152
十一、尹文子 / 155
十二、慎子 / 156
十三、鄧析子 / 157
十四、呂氏春鞦 / 158
十五、屍子 / 168
十六、鶡冠子 / 169
十七、淮南子 / 172
第三篇 理學綱要
序 / 178
緒論 / 180
理學之源 / 182
理學源流派彆 / 198
濂溪之學 / 206
康節之學 / 215
橫渠之學 / 226
明道伊川之學 / 235
晦庵之學 / 247
象山之學 / 263
浙學 / 272
宋儒術數之學 / 283
陽明之學 / 291
王門諸子 / 304
有明諸儒 / 317
總論 / 323
第四篇 中國文化史
研究曆史之目的 / 340
何謂文化 / 341
中國文化之起源 / 343
曆史年代 / 346
三皇五帝事跡 / 348
古代之社會組織 / 353
社會階級 / 357
古代之生業 / 363
古代之道路 / 370
古代之用人 / 373
先秦諸子學術 / 375
秦、漢時之新局勢 / 377
此時之政情 / 379
漢代學術 / 383
漢代兵製變遷 / 384
漢代刑法變遷 / 385
此時代重要之現象 / 387
第五篇 曆史研究法
為什麼要研究曆史 / 394
曆史的曆史 / 398
史學進化的幾個階段 / 404
舊時曆史的弊病何在 / 409
現代史學傢的宗旨 / 414
作史的方法 / 419
研究曆史的方法 / 425
第六篇 史學與史籍
史學定義 / 434
史籍溯源 / 436
史學緣起 / 439
史部大略(上) / 443
史部大略(下) / 447
史傢宗旨今昔異同 / 450
史材 / 456
論搜輯 / 459
論考證 / 461
論論史事之法 / 465
史學演進趨勢 / 469
第七篇 中國史籍讀法
弁 言 / 474
史學之用安在 / 475
中國有史學嗎? / 477
再為中國史學訴冤 / 481
史權為統治階級所篡 / 484
讀舊史宜注意之點 / 492
讀舊史入手的方法 / 506
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 513
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帶著一種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的。畢竟“迄今最全麵完整”這個定位,未免有些誇大其詞的嫌疑,但翻開之後,我纔發現自己低估瞭編纂者的用心程度。它並非僅僅是對傳統典籍的簡單羅列或摘抄,而是真正做到瞭融會貫通和係統梳理。例如,在探討中國古代的宇宙觀和哲學思辨時,作者巧妙地將《周易》的象數與道傢的自然無為思想進行瞭對比分析,清晰地勾勒齣不同學派在根本認識論上的異同,這種交叉印證的方法,極大地提升瞭知識的立體感。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對於一些容易引起爭議的流派或人物,采取瞭一種相對中立和客觀的敘述態度,避免瞭簡單地進行褒貶,這對於構建一個全麵、平衡的國學認知框架至關重要。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張巨大的知識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細節都填充得密不透風,而是把主要的脈絡和節點標注得清清楚楚,讓讀者在探尋深層知識時,始終能保持對整體結構的宏觀把握,避免瞭陷入“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窘境。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就讓人覺得這是一本可以沉下心來細細品讀的著作。我尤其欣賞封麵那種古典而不失現代感的排版,沒有過度花哨的裝飾,卻能讓人一眼看齣它內容的深邃和廣博。內頁的字體選擇也十分考究,排版疏密有緻,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當然,作為一本工具書性質的“大全”,內容的組織結構纔是重中之重。我發現它在章節劃分上非常清晰,從儒釋道的思想源流,到詩詞歌賦的審美鑒賞,再到古代禮儀製度的變遷,幾乎是按照一個完整的時間綫和知識體係來鋪陳的。初學者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切入點,不必擔心被龐雜的信息淹沒。例如,在介紹先秦諸子百傢時,它沒有陷入佶屈聱牙的原文引用,而是用現代人易於理解的語言進行瞭精要的闡述,這對於初次接觸國學的朋友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友好和引導。那種循序漸進的引導,讓人感覺不像是在啃“硬骨頭”,而更像是在與一位博學多纔的長者進行一場愉快的對話。
評分我個人特彆贊賞這本書在細節處理上的“匠人精神”。一本汗牛充棟的著作,最怕的就是疏漏和矛盾。但在這本《大全》中,我發現對於一些曆史時間點或人名、著作的引用,都做瞭細緻的考證和標注,體現瞭編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比如,在梳理曆代著名文學傢的生平事跡時,對於那些史料記載存在衝突的關鍵事件,作者沒有簡單地選擇其中一說,而是會並列展示不同的觀點,並簡要說明考證的依據,這在無形中就給讀者上瞭一堂生動的文獻學入門課。這種“不把讀者當傻瓜”的尊重感,讓閱讀體驗得到瞭質的飛躍。此外,書中穿插的許多精美的插圖和錶格,如曆代朝代更迭錶、主要哲學流派關係圖等,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而是起到關鍵的梳理和輔助理解作用。它們就像是閱讀過程中的一個個“路標”,幫助讀者快速定位和鞏固剛剛學到的知識點,使得信息的吸收效率大大提高。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獲,在於它成功地構建瞭一種宏觀的曆史視野,讓人能夠跳脫齣現代視角,去理解古人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處理問題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例如,當我讀到關於古代官員選拔製度和士人精神的部分時,我開始反思,在那個講究“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時代,知識分子肩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如何孕育而生的。這種反思並非生硬的說教,而是通過對曆史脈絡的清晰梳理自然而然産生的代入感。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把那些看似遙遠的古代文化精髓,以一種極其現代的、係統化的方式重新包裝和呈現齣來,讓我們意識到,國學並非是束之高閣的古董,而是可以指導我們當下生活和決策的活水源頭。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知識基礎,讓我們可以自信地去探討更深層次的文化議題,不再停留在皮毛的瞭解上,真正做到瞭“入門”之後,還能持續“深造”。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在我閱讀過的同類書籍中,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它成功地在保持學術的嚴謹性與閱讀的流暢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許多國學普及讀物常常要麼過於學院派,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和典故,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要麼為瞭追求通俗,犧牲瞭內容的準確性和深度,讀完後感覺像聽瞭一場精彩的脫口秀,卻什麼也沒真正記住。但這本《大全》似乎避免瞭這兩個極端。它在解釋復雜的概念時,會適當地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比喻或者當代案例進行類比,使得抽象的古代智慧變得觸手可及。舉個例子,在闡述古代的“中庸之道”時,它沒有空泛地談論“不偏不倚”,而是結閤現實生活中的決策睏境,形象地描繪瞭如何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運用這種智慧來達成長遠的穩定與和諧。這種既有“文采”又有“實學”的敘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那些原本對國學抱有敬畏之心的人,能夠更自信、更深入地探索其中的奧秘。
評分《國學知識大全》是呂思勉先生為指導青年學子閱讀國學的開示門徑之作,寫就於先生的學術盛年期
評分買瞭一批書,留著慢慢看,質量不錯。
評分很不錯的書,優惠期間買的,實惠!
評分國學書籍一定要好好看好好學,對自己成長有益。
評分呂思勉文集,成套書籍,降價瞭豈能錯過?
評分看瞭名字就買瞭,書很好!
評分大部頭,有時間再看
評分這本書不太喜歡,什麼都有
評分挺好的一本工具書,很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