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探索心理學研究的曆史(第6版)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探索心理學研究的曆史(第6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羅傑·霍剋 著,白學軍 等 譯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研究方法
  • 實驗心理學
  • 曆史
  • 經典研究
  • 認知心理學
  • 行為心理學
  • 發展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 科學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56888
版次:6
商品編碼:1157255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8
字數:34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生動描繪心理學大師們的絕妙思路和天纔想法;
  首版於1992年,20年來暢銷不衰的心理學入門經典;
  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林崇德教授特彆推薦;
  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
  第6版進行瞭許多重要和實質性的修訂,新增兩項重要研究。

內容簡介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的獨到之處在於填補瞭心理學書籍和心理學研究之間的溝壑,從曆史的角度展示瞭心理學史上有名的40項研究,並介紹瞭這些研究的後續進展和相關研究。
  自1992年初版以來,本書一直是備受推崇的暢銷書,長期位居美國心理學類TOP100之列。作者羅傑·霍剋不僅是一位心理學傢,而且也是位優秀的教育傢和作傢,他用自己簡練的思維和生動的語言,將“枯燥的”心理學經典研究變成瞭一個又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閱讀此書,會讓你感到心理學將不再“枯燥”,不再“遠離實際”,也不再“高不可攀”。同時,閱讀這些經典研究,還會讓你摺服於心理學大師們的絕妙思路和天纔的想法。
  第6版進行瞭許多重要和實質性的修訂,新增瞭兩項關於人們如何知覺世界的重要研究:羅伯特·範茨關於嬰兒注視偏好的研究,以及菲利普·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此外,更新瞭每篇研究報告中的“近期應用”,反映瞭進入21世紀以來這40項研究被大量引用的情況,由此你將體會到這些研究在心理學發展中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者簡介

  羅傑·霍剋(Roger R. Hock),博士是美國門多西諾學院(Mendocino College)的心理學教授,在心理學方麵有多年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他發現大多數心理學教科書因篇幅有限,無法詳細介紹作為學科基礎的研究過程,於是籌備本書以填補教科書與科學研究之間的溝壑。1992年齣版本書的第1版之後,好評如潮且備受關注。霍剋站在學科發展的高度,縱觀心理學研究的發展曆程,精心篩選齣對心理學發展影響很大、文獻引用較多且至今仍受關注的40項研究,範圍涵蓋廣泛,介紹全麵詳實。

  白學軍,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現任天津師範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院長、天津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心理學科評審組成員、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心理學組評審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及天津市心理學會會長。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韆萬人纔工程”國傢人選。
  近年來,獲得多項國傢、市級的教學類和科研類奬項,編著並發錶多篇著作和國內外論文,目前正主持若乾項重大科研項目。

精彩書評

  ★霍剋的這部著作的確令人贊嘆!它不僅選擇瞭閤適的研究,還為學生提供瞭一份有用的教學工具……霍剋的書融閤瞭讀者的興趣,同時文筆也很優美簡潔……這本書揭示瞭心理學研究背後的真實故事,對每一個經典研究娓娓道來,內容全麵,有趣易讀。既適閤心理學的入門學習者,也適用於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
  ——米斯迪·希爾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本書的主要優勢在於,羅傑·霍剋以一種獨到清晰的文風,總結瞭心理學史上重要的一些研究。
  ——琳達·皮爾斯 曼多納大學心理學教授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是研究人的心理規律的知識體係的科學,有其發生發展的曆史,有著其曆史上值得總結、學習和發揚的一係列研究。我翻閱這本書,被其內容所吸引,書中介紹的研究都是在心理學史上非常有名的原創性研究。
  本書既是一部高水平的學術著作,又是一部通俗的心理學讀本,具有科普性。因為全書內容生動、形式活潑,可讀性強,所以本書不僅適閤心理學界的同事欣賞,也值得廣大心理學愛好者瀏覽。
  ——林崇德 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生物學與人類行為

01 一個腦還是兩個腦?

02 豐富的經曆=更大的大腦?

03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嗎?

04 小心視崖!

第二章 知覺與意識

05 注視偏好

06 睡眠,毫無疑問會做夢……

07 夢,並不浪漫……

08 行動,如同被催眠瞭一般

第三章 學習和條件反射

09 不隻限於分泌唾液的狗

10 情緒化的小阿爾伯特

11 敲敲木頭

12 觀察到攻擊行為……做齣攻擊行為

第四章 智力、認知和記憶

13 所想即所得

14 你在哪方麵更聰明

15 心中的地圖

16 感謝記憶!

第五章 人的發展

17 愛的發現

18 眼不見,不一定心不煩

19 你的品德如何

20 讓你愉快的控製力

第六章 情緒和動機

21 性動機

22 我能讀懂你的臉!

23 生活、變化和應激

24 認知失調

第七章 人 格

25 你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嗎

26 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

27 和心髒賽跑

28 個人與集體

第八章 精神病理學

29 這兒,誰是瘋子

30 你再次獲得防禦!

31 習得性抑鬱

32 擁擠導緻行為失常

第九章 心理治療

33 為自己挑選心理治療師

34 緩解你的恐懼心理

35 投射齣真正的你

36 編個故事吧!

第十章 社會心理學

37 斯坦福監獄實驗

38 從眾的力量

39 你會伸齣援手嗎?

40 無條件服從?

主題索引


精彩書摘

  37 斯坦福監獄實驗
  你曾經被監禁過嗎?先假設你與我的迴答都是“沒有”。那你認識在監獄裏待過的人嗎?可能吧。無論如何,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監獄生活所帶來的心理影響知之甚少。你可能讀過一些關於監獄的文章、故事或者小說,而且幾乎可以肯定你曾經在電影或電視中看到過描述監獄生活的場景。基於這些瞭解,大多數人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監獄不是我們願意去的地方!我們知道坐牢是一種可怕的經曆,犯人會産生一些激烈反應,甚至做齣病態的行為。而且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還認為,監獄工作人員,例如看守和獄警,可能擁有一些獨特的人格特徵。但是,行為科學傢怎樣纔能係統地研究監獄經曆對監獄工作人員和犯人所産生的心理和情緒影響呢?
  現實生活情境非常復雜。對研究監獄生活的心理學研究者而言,他們尤其麵臨一個艱難挑戰,因為他們隻能使用相關研究。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觀察監獄生活、訪談犯人和看守、在犯人被釋放後收集他們的信息,然後試圖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形成假設。但我們不能使用科學方法來控製監獄生活,因而對所觀察到的行為的真正原因無法得到清晰、有效的結論。是監獄改變瞭人們,還是監獄中的人原本就與常人“不一樣”?解決這一睏境的方法就是創建一個模擬的“科研監獄”,然後把人們分為“囚犯”和“看守”置於其中。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如果現在來做一項這樣的研究可能會很睏難,但是在30 年前,著名心理學傢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及其同事剋雷格·哈尼(Craig Haney)、柯蒂斯· 班剋斯(Curtis Banks)、戴夫·傑夫(Dave Jeffe)在斯坦福大學進行瞭這樣的研究(在本節開頭列齣的兩篇文章就是關於他們研究的最早論述)。他們想創建一個模擬監獄,然後將一些大學生隨機分配為“看守”和“囚犯”。他們的“監獄”建在斯坦福大學校園內心理係大樓的地下室(有關細節稍後會詳述)。
  理論假設
  津巴多想要驗證的觀點是:相對於一個人的內在性情和天性,周圍的環境、事件發生的情境會更強有力地影響他的行為。津巴多主張,盡管我們擁有某些特定的遺傳或內在行為傾嚮,但是強大的環境會戰勝這些內在傾嚮,並導緻我們做齣一些反常的行為。津巴多及其同事想要看看,如果把正常人置於一個對個人施加強大影響的情境中(即監獄裏)會發生什麼。除瞭環境對我們的行為具有強大影響這一最初的信念以外,研究者們並沒有提齣其他特定的假設。為瞭檢驗情境的力量,他們將所有被試隨機指派為“看守”或者“囚犯”。他們相信隨機指派會導緻兩種角色在模擬監獄環境中的反應顯著不同,例如交往行為、情感和病理情緒錶現、對自我的態度,以及其他一些應對和適應這一新異情境的指標(Haney,Banks,& Zimbardo,1973)。
  方 法
  情境設置
  津巴多的目標是創設一個盡可能類似於監獄的情境。他請來一位曾坐過17 年牢的前罪犯作為顧問。盡管在這項研究中監獄並不是真實的,而且被試都知道這一點,但是津巴多希望確保這個過程模擬瞭真實的監獄體驗。在津巴多的指導下,工作人員將斯坦福大學心理學係大樓地下室的一些房間和走廊改造為一所“監獄”。由於該研究計劃持續兩周,所以需要精心建造這所監獄。走廊的兩頭都被拓寬瞭,實驗室被改成瞭牢房。為瞭增強真實感,每個牢房門都改裝成瞭竪欄式結構,並配有單獨的牢房號碼(見圖37-1)。沿著牢房的封閉走廊是“監獄院子”,作為囚犯的被試可以走齣牢房到那裏吃飯和活動。走廊的盡頭是一間小黑屋,用來單獨囚禁那些惹是生非、反抗或不尊重看守或者其他一些不閤作的囚犯。浴室也位於同一走廊,但是守衛會把囚犯的眼睛濛上把他們帶過去,所以囚犯們並不知道他們的方位(Zimbardo,2007b)。“監獄”裏安裝瞭一個隱藏的攝像機和內部通話係統,這樣實驗人員就可以持續監督看守和囚犯的行為。
  被 試
  如果你之前不熟悉這個研究,那麼你接下來讀到的內容可能會讓你覺得很驚訝甚至很震驚。當你閱讀的時候,試著把自己置於被試的位置來思考。首先,研究者在斯坦福大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縣)附近的當地報紙上刊登廣告,以每天15 美元(大約相對於現在的75 美元)的報酬招募誌願者參與有關監獄生活的實驗研究。為瞭保證被試的知情同意,研究者會告訴他們該研究的基本性質,並告知研究中可能會有一些侵犯其個人隱私和公民權利的情況,他們獲得的食物可能僅僅隻夠滿足其基本營養需要。所有的被試都同意瞭以上各項條款。
  研究者進行瞭大量的測試以排除被試中有心理問題和犯罪前科的人,最終從將近100 名報名者中選取瞭24 名大學生。之後,通過投擲硬幣的方式隨機將這些人分成瞭兩組:“看守”和“囚犯”。記住,津巴多的研究目標是將決定行為的內在人格因素和外部情境影響分離開來。所以,有必要確保這兩組被試在開始的時候盡可能同質(Zimbardo, 2005)。然後,所有的被試都先迴傢,不再接受任何指導語、訓練,不用為接下來的研究做任何準備。
  研究程序
  本研究的目的是觀察、記錄和分析囚犯和看守的行為。正如之前提到的,津巴多及其同事試圖發現,這些年輕人所處的環境和在環境中扮演的角色,足以顛覆他們每個人的人格特徵和行為傾嚮。“囚犯” 在初步篩選之後的某個星期天早上,被分派到囚犯組的被試在自己傢中遭到帕洛阿爾托警察局一名(真正的)警官的突然拜訪。所有被試都以“搶劫罪”被逮捕,接受搜查、戴上手銬,被響著警笛、閃著警燈的警車迅速帶走。所有囚犯都被立案、采集指紋,然後被濛著眼睛帶到單人牢房。之後,告知他們將要轉移到“斯坦福縣監獄”(即心理係大樓地下室的那個模擬監獄)。
  當這些囚犯到達監獄後,那些被分派充當看守的被試對他們進行瞭搜身(見圖37-2),脫光他們的衣服並用氣霧噴霧器進行除虱。守衛們給每個“囚犯”發放以下物品:一件類似於罩衫的囚服,囚服上有一個四位數字的編碼(這些編碼將成為囚犯們在整個研究期間的代號);橡膠拖鞋;需要一直套在頭發上的尼龍襪(用來模擬大多數監獄中給囚犯剃光頭的樣子);纏在腳踝上的加鎖鐵鏈(鐵鏈並沒有真的鎖在什麼東西上,隻是為瞭提醒囚犯的身份)。津巴多指齣,盡管這些程序與現實中真實的監禁過程有所不同,但是這些程序背後的意思是模擬羞辱、鎮壓,以及在真實監獄中囚犯的體驗。每三個囚犯分在一個小囚室中,每人有一張簡易床和一個薄床墊、一條毯子。三張簡易床填滿瞭整個空間,囚室裏再沒有額外的空間瞭。
  “看守” 與囚犯不同,看守們不需要一直待在監獄裏(畢竟他們沒有被監禁),他們分為三個人一組,每組值8個小時班,不值班的時候他們仍然過自己的生活。他們領到瞭統一的看守製服、警棍(但不容許他們擊打犯人)、反光墨鏡(讓他們看起來更有威懾力,而且可以遮掩外貌)。津巴多解釋說,關於反光墨鏡的想法來自保羅?紐曼在1967年主演的一部電影《鐵窗喋血》(Zimbardo,2007)。這些看守沒有受過任何專門的角色扮演訓練,隻是告知他們的責任是讓囚犯們守規矩,以維持監獄的秩序。
  ……

前言/序言

  《改變心理學的40 項研究》一書的第6 版正式齣版,距第1 版齣版已18 年。第6 版中的大部分研究源於第1 版。這說明那些標誌性研究仍然對當今心理學的思想與研究具有深遠影響。在過去的18 年裏,這些原創性研究以及隨後增加的研究,使我們有機會得以窺見科學心理學的誕生與發展,也讓我們認識到人類本質的復雜性。
  在心理學各分支領域中,眾多人類行為的研究具有舉足輕重、意義深遠的影響。這些研究結果改變瞭我們對人類行為的認識,並為此後不計其數的實驗設計和研究程序打下瞭基礎。雖然有些重要研究的結果被後來的研究所證僞或質疑,但它們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的影響和作用絲毫未被削弱。它們依舊為新的著述所引用,並成為學術探討的話題,它們依舊是教材編寫的基本內容,並在心理學傢的心目中占有獨特的地位。
  本書的構思源於我在心理學教學方麵多年的經驗。心理學教科書多以科學研究為基本內容,這些研究在相對短暫的心理學史上,對心理科學的發展起瞭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教科書對於原創性的研究卻很少給予應有的關注。在這些書中,人們通常概括地介紹研究過程和結果,這就大大弱化瞭生命的奇妙性與科學發現的興奮性。有時,對這些研究成果的介紹方式也會使讀者誤解科學研究的真正影響和意義。這決不是批評教科書的作者們,因為教科書的篇幅有限,他們不得不對諸多研究的內容和細節進行艱難的取捨。然而,齣現這種情況是令人遺憾的,因為心理學的全部基礎是科學研究,在一個多世紀裏,有許多構思獨特、設計精巧的研究,不斷地拓展和完善著我們對人類行為的認識與理解,達到瞭今天如此深入的程度。
  本書試圖填補心理學教科書與心理學研究之間的鴻溝。它也是對心理學史上重大事件的一次迴顧。我希望自己的介紹能夠使這40 項研究得以真實地再現,讓讀者親身感受它們。本書謹獻給所有希望深入瞭解心理學真正之根的人們。
  研究的選擇
  本書涵蓋的這些研究,是根據心理學教科書、心理學雜誌和心理學分支學科許多權威專傢的建議,精心挑選齣來的。雖然對應選多少研究事先並無計劃,但是,從曆史和本書篇幅兩方麵來考慮,選擇40 項研究似乎恰到好處。書中所挑選的這些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也許是最著名、最重要或是最有影響的。我用“也許”這個詞,是因為本書的許多讀者可能會對其中的一些選擇持不同意見。毫無疑問,要列齣讓所有人都滿意的一個40 項研究的目錄是不可能的。然而,本書所包含的這些研究一直被頻繁地引用,它們發錶以後,引發瞭激烈的爭論,引齣瞭很多的相關研究,開創瞭心理學探索的新領域,極大地改變瞭我們對人類行為的認識。這些研究是按其所屬的心理學分支組織起來的,主要包括:生物學與人類行為,知覺和意識,學習,智力、認知和記憶,人類的發展,情緒和動機,人格,精神病理學,心理治療學以及社會心理學。
  本書的體例
  本書不可能將每一原創研究的所有內容都包括在內。相應地,為瞭便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每一項研究,本書采用瞭統一的基本格式,每項研究都包含以下內容:
  1. 可找到含原始研究齣處的確切、實用的參考文獻。
  2. 該研究背景的簡要介紹及開展此項研究的原因。
  3. 該研究依據的理論命題或假設。
  4. 對實驗設計和方法的詳細介紹:包括閤適的研究場所、被試是誰以及如何招募、儀器和材料的使用、進行研究的實際步驟。
  5. 用清晰、易理解、非技術性、非統計學的通俗語言總結研究結果。
  6. 根據研究者在原文中對結果的討論來解釋該項研究發現的意義。
  7. 該研究在心理學領域內的重要性。
  8. 簡要討論後續研究中的一些支持或反對的結果,以及本領域其他研究對該研究提齣的批評與質疑。
  9. 介紹近期某些文章中應用和引用此研究的例子,以說明該研究的持續影響力。
  10. 與本研究有關的進一步研究及最新研究的最新參考資料。
  通常,要想理解科學傢所用的語言並不容易(甚至對其他科學傢而言也是如此!)。本書的主要目標是使這些研究變得更有意思,從而更容易被廣大讀者接受,並使他們能夠體驗到這些引人注目的重要發現中那些令人激動的美妙之處。我盡可能地對這些研究進行瞭適當的簡化論述,使之易讀易懂,同時又注意保持原有研究的精華,以使讀者明瞭該研究所帶來的重要影響。
  第6版中的新內容
  《改變心理學的40 項研究》第6 版提供瞭許多重要的和實質性的變化,新增瞭兩項關於人們如何知覺世界的重要研究。第一項研究是20 世紀60 年代羅伯特? 範茨用天纔的方法,讓人們瞭解非常小的嬰兒如何“認識”世界的革命性發現(從1961 年起)。第二項研究是菲利浦? 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從20 世紀70 年代早期開始),主要探討瞭在某種情境下,權威和控製力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此外,更新瞭每篇研究報告中的“近期應用”部分,反映瞭進入21 世紀以來這40 項研究被大量引用的情況。每年,此書中的40 項研究被引用超過1000 次!書中選取其中一些研究進行瞭簡要介紹,以使讀者能夠去親身體驗這40 項研究對心理學的持續影響。在每一章結束時,新的研究將連同其他相關的資料一起列齣。讀完之後,讀者將體會到這些研究對心理學發展所作的巨大貢獻。
  從第5 版齣版後的三年以來,我繼續與許多心理學分支學科的專傢進行交談,共同探討瞭新一版中可能齣現的變化,從中獲得瞭許多有益的意見和建議。這些研究同行時常會提到兩項頗具影響力的研究,我也曾一度考慮過它們,所以在這一版中把它們加瞭進來。兩項新增加的研究以其獨特的視角,拓寬瞭我們對人類本性中非常基礎的兩個方麵的認識,增加瞭我們對人類體驗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理解。
  新增加的研究之一為人們提供瞭一個瞭解嬰兒知覺和思維能力的新窗口。當然,幾十年前,行為科學傢已讓我們瞭解到,嬰兒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其生活環境的變化和快速發展有關。但是,嬰兒知道些什麼?他們是如何思維的?他們知覺和加工環境中事件的技能如何?由於嬰兒不能用語言說齣他們大腦中所發生的事情,因此要對上述問題作齣迴答非常具有挑戰性。相應地,研究者必須通過觀察其行為來推斷嬰兒如何感知和思考。實際上,瑞士著名心理學傢讓· 皮亞傑也是通過這種方式,提齣瞭關於前言語階段嬰兒早期認知發展的理論(見本書第五部分)。20 世紀60 年代早期,羅伯特· 範茨發明瞭一種可讓我們瞭解嬰兒知覺的新方法:觀察嬰兒所看的事物。因為即使非常小的嬰兒,也會錶現齣對某一種物體的注視偏好。通過測量嬰兒的注視偏好行為,研究者能夠研究嬰兒在不同背景下的認識和知覺。這一方法不斷得到改進(也是由範茨發起的),在50 年後的今天,它依然是那些想瞭解嬰兒思維、知覺和認識過程的心理學傢廣泛使用的方法。
  在第6 版中新增加的第二個研究是心理學史上最為著名的研究之一。許多學者提齣,這項研究從本書第1 版時就理應成為其支柱性研究。它就是菲利浦? 津巴多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現在將此項研究收錄正逢其時。在過去幾年裏,由於新聞頻頻爆料發生在伊位剋監獄裏的獄警虐囚醜聞,以及美國打著“反恐戰爭”名義的各種戰俘政策,從而使人們對此研究産生瞭新的興趣。在基礎心理學理論中,有兩種因素決定我們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我們內在的稟賦因素(即我們是誰)和外在的情境影響我們如何行動。在津巴多的模擬監獄研究中,他打算考察普通人處於擁有很大權力的情境(比如監獄)中,其行為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所有40 項研究,無論其發錶的早晚,都有一個共性的問題,即我們在接下來要討論的研究倫理問題。科學心理學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石是,心理學傢在以人或動物為被試開展研究時必須遵守嚴格的職業道德規範。下麵讓我們簡要總結一下社會科學傢開展研究工作時遵循的倫理原則。
  以人或動物為研究對象的倫理問題
  沒有研究對象,就沒有科學研究。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與能量,植物學的研究對象是植物,化學的研究對象是原子和分子,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則是人。有時,某些類型的研究不宜采用人類被試,於是就用動物來替代。然而,以動物為對象的研究,其目的也是為瞭更好地瞭解人類,而不僅是動物本身。在接下來的文章中,讀者將讀到一些以人和動物為對象的研究。有些可能會引發人們對研究中倫理問題的思索。
  當所介紹的研究中存在讓人痛苦或者緊張的研究程序時,我們會提請大傢注意研究中的倫理問題。但由於倫理問題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因此在討論具體的研究之前,我在這裏簡要談一下當代心理學傢遵循的倫理準則。
  以人為被試的研究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製定瞭嚴格、明確的準則,指導以人作為被試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下麵是這些準則的部分內容:
  “心理學傢必須為被試的利益著想,謹防對他們造成傷害。在職業活動中,心理學傢要盡力保護研究對象的利益和權利…… 當職責或關注的問題之間發生衝突時,心理學傢力爭以高度負責的方式解決衝突,努力避免傷害或者使傷害降低到最小…… 心理學傢必須堅持行為的職業準則,明確他們的專業角色和義務,為他們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並緻力於妥善處置可能導緻侵犯或傷害的利益衝突…… 心理學傢必須尊重全人類的尊嚴和利益,尊重個體的隱私權和自主權。(摘自心理學傢的倫理準則和行為法規,2003 ;見ww.apa.org/ethics/)。
  根據這些準則,現今,研究者進行大量的以人為被試的研究時,必須遵守以下幾條原則:
  1.知情同意 研究者必須事先告知被試實驗的目的和程序,以便讓被試能夠作齣是否參加實驗的決定。如果某人同意參加實驗,這就稱為知情同意。讀者在本書中可能會看到,有時實驗目的不能事先告訴被試,否則將會使被試的行為發生變化並汙染實驗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者就要隱瞞實驗目的。即使如此,研究者仍應盡量給被試足夠的信息,做到“知情同意”。並且,實驗所隱瞞的部分必須閤理地建立在潛在研究結果的重要性的基礎之上,在實驗結束時還需告訴被試。在涉及兒童或未成年人的研究中,需要傢長或監護人同意並且適用相同的道德準則。
  2.隨時退齣實驗的自由 在以人為被試的研究中,被試應該知道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他們隨時有退齣實驗的自由。這似乎是一條不必要的規則,因為很顯然,被試感到實驗程序讓他們十分不適時,就能簡單地選擇退齣。然而,事情並不總是如此簡單。例如,在大學裏,許多心理學實驗的被試是那些為得到學分而參與實驗的學生。他們會認為,中途退齣實驗會影響他們得到學分,因此他們並不自由。付費實驗時,如果研究者讓被試覺得隻有做完實驗纔能獲得報酬,這種不道德的誘導會使被試失去退齣實驗的自由。為瞭避免上述問題的齣現,隻要在實驗正式開始前被試露麵瞭,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學分或報酬。
  3.保密 除非得到瞭被試同意,否則所有的實驗數據都應保密。雖然這並不意味著結果不能公布或發錶,公開的前提條件是,必須隱匿任何與個人身份有關的數據信息。通常,研究者甚至根本不采集有關被試身份的信息,而采用將所有被試的數據閤並、計算其群體平均分數的做法。
  4.事後解釋並保護被試不受到傷害 在實驗過程中,實驗人員有義務保護被試免遭實驗程序帶來的身心傷害。絕大多數心理學研究(包括所用方法)在進行時或完成後對被試沒有任何傷害。然而,即使看起來無害的實驗程序有時也可能使被試産生沮喪、尷尬、憂慮等負麵影響。應對這種情況的保護性措施是事後解釋。在被試完成一個實驗後,特彆是那些含有某種形式的欺騙的實驗,被試應被告知真相。在此過程中,實驗人員應該給他們說明實驗的真實目的和意圖,而且被試有權對有關問題進行詢問。如果實驗有可能對被試造成一定的影響,那麼研究者應該將自己的聯係方式留給被試,必要時作進一步討論。
  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可能會發現,有些研究似乎違反瞭倫理準則。需要指齣的是,這些研究都是在製定正式的心理研究倫理準則之前完成的,現在已經無法重現這樣的研究瞭。但是,倫理準則的缺乏並不能成為早期研究者違背倫理的理由。對他們的判斷應該由我們每個人自己來完成,同時,我們還應像眾多心理學傢所做的那樣,從過去的失誤中吸取教訓。
  以動物為被試的研究
  在科學界內外討論得最熱烈的話題之一就是動物研究中的倫理問題。隨著動物保護組織不斷增多,他們的聲勢也不斷壯大。今天,有關動物被試的爭論比有關人類被試的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動物不像人類那樣能夠獲得知情同意和自由退齣實驗等準則的保護。另外,一些激進的動物保護主義者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動物也能感知疼痛。根據這一觀點,動物和人類具有同樣的價值,人類對動物的使用,無論采用何種形式,均是不道德的,其中包括吃雞、穿皮革、飼養寵物等(按照動物保護主義的觀點,寵物是奴隸的一種形式)。
  爭論雙方中的一方認為,用動物作研究是不人道、不道德的,是應該禁止的。然而,幾乎所有的科學傢和大多數美國人認為,在科學研究中有限製地、人道地使用動物是必需的和有益的。許多挽救生命的藥物和醫療技術都是以動物為被試發展起來的。在心理學研究中,常用動物來研究抑鬱、大腦的發育、過度擁擠和學習過程等問題。其主要原因在於,在人身上做類似的研究明顯是不道德的。例如,你想知道玩具與活動的豐富與否對嬰兒大腦發育和智力的影響,便把嬰兒安排在這兩種條件下實驗,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行的。然而,大多數人則會同意用老鼠來進行研究,這樣做既能獲得對人類而言非常重要的研究發現,同時又避免瞭道德問題(見本書中Rosenzweig & Bennett的研究)。
  美國心理學會除製訂瞭以人為被試的研究所應遵循的原則外,還製訂瞭嚴格的規則來規範以動物為被試的研究。這些規則包括讓研究者為動物提供適當的居住空間、閤理的喂養、清潔的環境和醫療保健,還禁止對動物施加任何不必要的傷害。美國心理學會的《動物護理和使用的道德行為準則》(2004)的部分內容如下:
  在實驗期間應給予動物人道主義關懷和健康的生存條件…… 鼓勵心理學傢為實驗動物創造豐富的環境,應該掌握如何保證實驗動物健康以及如何營造豐富生活環境的最新文獻資料…… 當行為程序可以選擇時,應該使用對動物造成最小傷害的方式。當使用厭惡性條件時,心理學傢應該調整刺激的參數,使其既符閤研究的目的,又把對動物的傷害降低到最小。鼓勵心理學傢在閤適的時間親自嘗試引起痛苦的實驗刺激。
  本書中有幾項以動物為被試的研究。除必須考慮這些研究的倫理問題外,動物研究的結果也很難直接推論到人類。在涉及以動物為被試的各研究章節中我將討論這些問題。無論是心理學研究者,還是學習心理學的學生,每個人對動物研究都應有自己的觀點,並在具體研究中決定是否適閤使用動物作被試。如果你認為在某種情況下用動物做實驗是可接受的,那麼對於本書中以動物為被試的研究,你有必要對這些研究結果作評判,看它的價值是否足以支持它所用的方法。
  最後需要關注與動物研究有關的一些工作進展,即,公眾所關心的虐待動物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馬薩諸塞州的劍橋城是擁有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國際研究中心之一,那裏的健康與醫療部設立瞭一個叫做動物實驗委員會專員職位。這是美國第一個該類型的管理職位。劍橋城內有44 傢研究機構,飼養著約200,000 隻動物。該專員負責監管研究過程的每一環節對動物是否人道,包括從動物的生活方麵到研究計劃中動物的使用方法。如果在某實驗室中發現有違反劍橋城法律的行為(即對待動物不人道),該專員有權對該實驗室處以每天300 美元的罰款。截至撰寫本書之時,隻有一傢單位因違犯規定而被罰款,因其故意無視有關對待動物的法律而被處以40,000 美元的款(共計有133 天違法)(動物實驗委員會專員Julie Medley 博士,e-mail,2007 年4 月5 日)。在所有其他情況下,在發現違反規定的行為時,實驗室均自願快速地做齣修改調整。
  讀者將要在本書中讀到的這些研究,從不同方麵為全人類做齣瞭不同程度的貢獻。心理學研究的曆史雖然相對比較短暫,但是它卻充滿瞭豐富多彩、激動人心的關於人類本性的發現。



用戶評價

評分

物流很快,包裝很好,價格實惠

評分

送貨很快,質量也不錯

評分

評價大於二十元的商品,就有機會獲得十個京豆 ,京豆乾嘛用?

評分

很好看的一本書,適閤初學者閱讀,能夠逐漸的認識自我

評分

正品書籍,不錯

評分

書很好的,很值得買,考研族,作為補充書看的,很好

評分

幫老媽買的,還行。

評分

送貨快,早上定的,現在收到,京東好

評分

沒有想象中的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