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13年全國象棋團體賽對局評注》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對局評注,精選對局60局,按比賽輪次排序,每局都詳加點評;第二部分為對局選錄,精選121局對局記錄,未做評注。
作者簡介
曹羲奕,1951年生於新疆,祖籍四川,在職研究生學曆。曾在西藏阿裏工作八年。1974年入黨,1985年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秘書處副處長。1993年1月走上廳局崗位,先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體改委、發改委任職,2011年退休。2007年至今擔任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象棋協會主席。曾獲中國象棋協會50周年貢獻奬、中國象棋協會2013年度先進個人。組織和主持2013年“新疆棋協杯”全國象棋錦標賽(團體)、2014年西北五省區第一屆象棋聯賽及自治區的一係列象棋大賽。齣版《還耕雜詠》、《劍亮天山》、《練兵南國放飛希望一一紀實攝影集》等作品。
聶春,1961年3月生,遼寜丹東人,在職研究生學曆。2000年7月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2年9月至今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分管競技體育、體育彩票等工作。
趙慶閣,遼寜瀋陽市人,從小習弈,頗有下棋的天分,在當地名手的指導下,經過數年的磨練,逐漸在瀋陽棋壇嶄露頭角。15歲在瀋陽參加市賽時,打敗瞭一些好手,獲得好評。1978年和1984年作為遼寜隊主力,為該隊兩次奪得全國象棋團體冠軍立下汗馬功勞。在20世紀80年代代錶中國隊參加亞洲象棋團體賽榮獲冠軍。1974年獲第十屆全國象棋賽第三名,之後又多次獲得全國大賽、杯賽的優異成績。對上馬局、半途列炮很有研究,並用此布陣戰勝過不少名將。近年仍參加一些比賽,氣勢不減當年。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對局 評注
第1局 內濛古伊泰蔚強 勝 廈門曾國榮
第2局 廈門林文漢 負 內濛古伊泰鄭一泓
第3局 浙江波爾軸承黃竹風 勝 新疆體彩王磊
第4局 火車頭金鬆 勝 新疆兵團吳逢山
第5局 新疆兵團楊浩 負 火車頭尚威
第6局 河南文科姚洪新 負 江西紫氣東來劉光輝
第7局 寜夏任占國 負 河南文科李林
第8局 新疆體彩王磊 負 新疆兵團吳逢山
第9局 浙江波爾軸承趙鑫鑫 勝 中國大學生體協薑毅之
第10局 浙江波爾軸承程吉俊 勝 中國大學生體協李旭界
第11局 江西紫氣東來應躍林 負 內濛古伊泰潘振波
第12局 內濛古伊泰蔚強 勝 江西紫氣東來劉光輝
第13局 中國棋院杭州分院趙劍 勝 中國象棋大師網馮世傲
第14局 內濛古伊泰鄭一泓 負 浙江波爾軸承趙鑫鑫
第15局 浙江波爾軸承黃竹風 勝 內濛古伊泰李鴻嘉
第16局 山西趙順心 負 上海浦東花木廣洋鬍迪
第17局 河南文科李林 勝 中國棋院杭州分院謝丹楓
第18局 中國象棋大師網趙殿宇 負 火車頭尚威
第19局 新疆體彩張欣 勝 寜夏任占國
第20局 浙江波爾軸承趙鑫鑫 勝 山東中國重汽趙勇霖
第21局 寜夏任占國 負 中國澳門象棋總會曹岩磊
第22局 甘肅梁軍 負 火車頭金鬆
第23局 內濛古伊泰鄭一泓 勝 河南文科李林
第24局 中國棋院杭州分院趙劍 勝 新疆兵團蔣小虎
第25局 山西趙利琴 負 浙江波爾軸承趙鑫鑫
第26局 內濛古伊泰李鴻嘉 勝 中國大學生體協王昊
第27局 中國大學生體協李旭異 負 內濛古伊泰潘振波
第28局 中國棋院杭州分院趙劍 勝 天津市濱海新區恒嘉陳鑫
第29局 中國象棋大師網趙殿宇 勝 甘肅李傢華
第30局 浙江波爾軸承趙鑫鑫 勝 火車頭尚威
第31局 浙江波爾軸承程吉俊 勝 火車頭宋國強
第32局 天津市濱海新區恒嘉商思源 勝 中國象棋大師網趙殿宇
第33局 山西趙利琴 勝 中國棋院杭州分院謝丹楓
第34局 山西趙順心 勝 中國棋院杭州分院趙劍
第35局 浙江波爾軸承趙鑫鑫 勝 上海浦東花木廣洋鬍俊偉
第36局 上海浦東花木廣洋王國敏 負 浙江波爾軸承黃竹風
第37局 山東中國重汽賈若愚 勝 河南文科王興業
第38局 中國棋院杭州分院謝丹楓 負 江西紫氣東來何武強
第39局 山西周軍 勝 中國大學生體協王昊
第40局 浙江波爾軸承一隊金海英 勝 廣東碧桂園一隊陳麗淳
第41局 浙江波爾軸承二隊吳可欣 勝 河北棋院劉鈺
第42局 新疆體彩熊曉慧 勝 北京威凱建設常婉華
第43局 浙江波爾軸承二隊王鏗 負 北京威凱建設唐丹
第44局 廣東碧桂園一隊陳麗淳 勝 河北棋院張婷婷
第45局 新疆體彩楊樺 負 浙江波爾軸承一隊金海英
第46局 河北金環鋼構尤穎欽 負 江蘇棋院陳蘇怡
第47局 北京威凱建設唐丹 負 廣東碧桂園二隊時鳳蘭
第48局 浙江波爾軸承一隊金海英 勝 上海金外灘象棋鄭軼瑩
第49局 浙江波爾軸承一隊金海英 勝 黑龍江劉麗梅
第50局 江蘇棋院陳蘇怡 負 上海金外灘象棋鄭軼瑩
第51局 廣東碧桂園一隊陳麗淳 負 河北金環鋼構尤穎欽
第52局 上海金外灘象棋鄭軼瑩 負 廣東碧桂園一隊陳麗淳
第53局 河北棋院張婷婷 負 北京威凱建設唐丹
第54局 火車頭剛鞦英 勝 浙江波爾軸承二隊王鏗
第55局 廣東碧桂園一隊陳麗淳 勝 江蘇棋院陳蘇怡
第56局 江蘇棋院董毓男 負 廣東碧桂園一隊陳幸琳
第57局 北京威凱建設唐丹 勝 浙江波爾軸承一隊金海英
……
第二部分 對局選錄
前言/序言
2013年全國象棋團體賽,是中國象棋界年度盛事,匯聚瞭當時最頂尖的棋手和最強的隊伍,在激烈的角逐中,他們不僅展現瞭高超的棋藝,更書寫瞭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戰史。這場比賽,是無數棋迷關注的焦點,更是對中國象棋發展現狀的一次集中檢閱。 棋壇風雲:強隊林立,群雄逐鹿 2013年的全國象棋團體賽,依然是幾支傳統強隊唱主角的格局。北京隊、廣東隊、上海隊、江蘇隊等,憑藉著深厚的底蘊、優秀的棋手儲備和科學的訓練體係,在賽場上形成瞭穩固的統治力。 北京隊,作為老牌勁旅,一直以來都保持著極高的競技水平。那一年,他們陣中擁有多位經驗豐富、功力深厚的國手,他們沉穩的棋風、精湛的計算和善於把握局勢的能力,是他們在團體賽中屢創佳績的重要保障。他們的棋局往往是藝術與力量的結閤,每一次落子都帶著對勝利的渴望和對對手的尊重。 廣東隊,近年來崛起勢頭迅猛,已經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隊伍中年輕一代棋手的湧現,為這支老牌強隊注入瞭新的活力。這些年輕棋手敢打敢拼,棋風奔放,常常能在關鍵時刻打齣令人意想不到的妙招,給對手帶來巨大的麻煩。廣東隊的風格,則更偏嚮於進攻犀利,善於抓住對手的破綻,發起淩厲的攻勢。 上海隊,同樣是國內象棋界的老牌勁旅。他們的棋手以細膩的棋風、嚴密的防守和齣色的殘局功力著稱。上海隊的棋手,尤其擅長在復雜的局麵中保持冷靜,通過精準的計算和耐心的布局,一點點蠶食對手的優勢,最終鎖定勝局。他們的棋局,常常充滿瞭智慧的博弈,每一次防守都如銅牆鐵壁,每一次進攻都如滴水穿石。 江蘇隊,近年來在全國比賽中錶現齣色,也逐漸躋身強隊行列。他們隊伍中棋手風格各異,既有穩健型的選手,也有喜歡搏殺的棋手,這種多樣的風格使得他們在麵對不同對手時,能夠采取靈活多變的戰術。江蘇隊的棋局,常常展現齣團隊協作的精神,隊員之間相互配閤,為整體勝利貢獻力量。 除瞭這幾支傳統強隊,賽場上也湧現齣瞭不少有實力的隊伍,他們渴望挑戰現有格局,為爭奪榮譽而全力以赴。每一場比賽,都充滿瞭未知數,不到最後一刻,誰也無法斷言最終的勝負。 棋局精粹:智慧的碰撞,戰術的博弈 全國象棋團體賽的魅力,不僅在於隊伍之間的競爭,更在於每一盤棋局中蘊含的豐富內容。棋手們在棋盤上展開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攻防,更是智慧的碰撞、心理的較量和戰術的博弈。 在2013年的比賽中,我們看到瞭無數精彩的對局。有些棋局,開局階段就進入瞭復雜的變例,棋手們需要憑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敏銳的判斷力,在瞬息萬變的局麵中找到最佳路徑。雙方你來我往,每一次試探,每一次反擊,都充滿瞭策略性。 有些棋局,則是在中局階段異常膠著,雙方你爭我奪,都不肯輕易放棄。棋手們需要通過精妙的算路,計算齣數十步甚至上百步的棋路,來尋找突破口。此時,對棋手的體力和專注力都是極大的考驗。一方稍有疏忽,就可能被對手抓住機會,從而陷入被動。 還有些棋局,則在殘局階段進入白熱化。當雙方子力減少,局勢看似簡單,實則暗藏殺機。殘局是檢驗棋手基本功和細膩手法的最佳時機,一個微小的失誤,都可能導緻滿盤皆輸。在2013年的團體賽中,我們看到不少棋手在殘局階段展現齣瞭驚人的韌性和精準度,他們能夠抓住對手的細微破綻,通過一係列精妙的招法,將勝利的天平扳嚮自己。 比賽中,棋手們的心理素質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麵對壓力,有人能越戰越勇,有人則可能齣現失誤。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如何應對對手的心理戰,都是比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一場精彩的棋局,不僅僅是棋子的移動,更是人性的展現。 賽事影響:傳承與發展,引領象棋潮流 2013年全國象棋團體賽,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傢級賽事,對中國象棋的普及和發展起到瞭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先,它為廣大棋迷提供瞭一個近距離欣賞高水平象棋比賽的平颱。通過觀摩比賽,棋迷們不僅能學習到棋手的戰術思路和精妙招法,更能感受到象棋這項古老智慧運動的獨特魅力。比賽的轉播和報道,也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愛上象棋。 其次,比賽也為年輕棋手的成長提供瞭寶貴的鍛煉機會。那些年輕選手在與老牌國手的較量中,能夠學到寶貴的經驗,提升自己的技戰術水平。比賽中湧現齣的新星,也為中國象棋界注入瞭新的血液,預示著中國象棋更加光明的未來。 再者,全國象棋團體賽的舉辦,也促進瞭各地象棋協會的交流與閤作。各隊之間的競爭與學習,有助於推動全國象棋水平的整體提升。同時,比賽的組織和運作,也為象棋賽事的專業化、規範化發展提供瞭經驗。 2013年全國象棋團體賽,是象棋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它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中國象棋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生動體現。那些在棋盤上書寫的傳奇,那些在汗水與智慧中鑄就的輝煌,將永遠銘刻在中國象棋的史冊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棋手,為中國象棋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這場比賽,是無數棋迷心中永恒的經典,是對象棋運動最完美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