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系列丛书是战争、历史类综合读物,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主编。《战争事典008》通过剖析亚历山大大帝、崇祯十七年元旦纪事、南北朝盱眙攻防战、后唐灭后梁之战等,使历史爱好者、军迷更好地了解真实的历史,从而了解历史的脉络。
指文烽火编委会,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
★战争是很好的营销课,兵法和营销有共通,读战争,悟营销,向大家诚意推荐:《战争事典》。
——王宇,豆丁网营销副总裁
★祝贺《战争事典》成功上市!期望这本军事文化文集能*领我们全面领略波澜壮阔的古战争历史画卷!
——刚寒锋,《较量》杂志总编,《号角》杂志联合创始人
前言
巨蟹座的逆袭——亚历山大大帝
大象与古代战争
甲申遗恨——崇祯十七年元旦纪事
挑战宿命——后唐灭后梁之战复盘
胡马败古城——南北朝宋魏盱眙攻防战记
沉寂——殷民东渡记
《战争事典008》:
除此之外,由检还向内廷膳食费用下手,认为修省须有实政。
在上一年里,由检大幅度地削减了宫内的膳食开支。各宫后妃及太监、宫女各削减40%和30%,而他自己,则将每日36两的膳食费用直接减去一半。(《春明梦余录》卷27)由检和周皇后还每月持斋十日,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完全吃素,不食荤腥。长此以往,搞得宫里面所有人,都开始忧心起皇上的身体。翊坤宫袁贵妃的近侍刘某,暗地里将蔬菜放到褪了毛的生鹅腹中烹煮,待到水沸后取出,用酒洗净,另用麻油加工,以此改变素菜的口味,增加些营养。(《崇祯宫词》,此公似为宫中著名御厨,还“善治扁食,进御者,必其首造也”。)
在我们千年沿袭的传统史观中,出于道德角度的解释,往往习惯于简单地把国帑亏空归咎于皇帝的贪婪。诚然,皇帝的贪婪无度和肆意攫取是造成亏空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这只是加重了财政危机而已,并不是造成财政危机的全部原因。就明朝而言,这只是财政管理紊乱的表象之一,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在由检这个个案中,由检本人的勤俭节约,几乎无可指摘。但不管他怎样的“无珠玉玩弄之娱,无声色歌舞之奉,无台池鸟兽之乐”(《绥寇纪略》),即使他不吃不喝、不穿不用,把全部的内帑都输送到户部的太仓库中去,也不足以解决巨大的军事开支。事实上,靠皇帝本人的那点儿勤俭节约,绝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帝国的全面财政危机。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统治集团,几乎都只重视道德教化,而不重视技术手段。他们习惯用道德评价代替技术层面的操作,这种惯性思维的泛滥,阻碍了解决现实棘手问题各种手段的探讨与尝试。但由检似乎曾想从技术层面上做一些尝试,来解决自他登基伊始便困扰着他的帝国财政危机。他也许意识到,造成本朝财政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的原因是,除了皇帝本人外,没有其他中枢机构或重要官员负责本朝的财政业务。
虽然明朝在皇帝之下,还设置有内阁大学士与户部尚书,但他们在财政事务上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明朝的户部,绝非今日我们现代观念中的“国家财政部”。事实上,明朝户部,既不是明朝财政政策的决策部门,也不是执行部门,仅仅只是一个会计出纳部门。这个部门所能掌握的资金本来就有限,因为其他的五个部门,也都有自己独立的财政收支来源,和对相关资金自主处置的权力,这是户部无法干涉的,故而它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尽管随着明朝后期军事开支的增大,户部的地位逐渐提高,但它仍不是以一个全面主管本朝财政收支、财税政策、各项资本金的宏观调控部门出现的,而只是作为主要的财政协调部门。虽然户部尚书作为重要阁臣有时也参与决策,但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对国家财政全面控制管理的法定权力。
在没有得到皇帝本人认可的情况下,不但户部尚书不能做任何事情,内阁大学士也是如此。虽然明朝的各级官员,包括所有臣民都可以对各项国家政务建言献策。不管这些是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也不管财政是否是他们的专长。他们或许有各种各样的动机,但千篇一律所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使用道德的概念而不是使用经济规律来解析财政问题。这丝毫无助于明朝财政管理状况的些许改善。“龙王多了不下雨”,多头管理未必就是最有效的管理。事实证明,多头管理往往并不能使管理职能得到强化,反而有可能在相互依赖、相互推诿中弱化。
……
公元前356年,距离中国几千公里外的欧洲正饱受超级大国波斯的摧残。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亚洲就是波斯,波斯就是亚洲。7月,马其顿王国的王后产下亚历山大。来自巴比伦的祭司们一边打自己的耳光,一边在街上狂奔呼喊:“神庙焚毁之日诞生的男孩,以后将要灭亡亚洲。”其实,这个男孩的成就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测——他不仅征服了波斯帝国,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帝国,甚至几乎横穿印度。欲知亚历山大的戎马一生,请看《巨蟹座的逆袭——亚历山大大帝》。
说起大象,与现代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但在古代大象与人类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冷兵器当道的古代战争中。既能冲锋陷阵,又能运输物资的大象,在战争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呢?《大象与古代战争》不容错过。
公元1644年,正值大明、大清和大顺三朝交替。李自成入主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清军入关,明朝彻底灭亡。但在这一年的第一天,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怎么度过的呢?请观党人碑大作《甲申遗恨——崇祯十七年元旦纪事》。
五代乱世,李存勖带领沙陀军,在逆境中打破持续四十年的战争僵局,一举取得干净利落的完胜。至此中国逐渐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约两百年的藩镇割据局面,重新回归大一统的历史常态。李少林老师的《挑战宿命——后唐灭后梁之战复盘》重现了这一段传奇历史,不可不读。
公元450年,刘宋王朝的“伐国”导致北魏大规模南下报复。由拓跋焘亲率的主力深入刘宋腹地,兵锋直指淮河上的重要军事据点——盱眙。欲知盱眙命运如何,请看爱澜作品《胡马败古城——南北朝宋魏盱眙攻防战记》。
公元前1045年,武王伐纣,纣王于鹿台自焚。与此同时,攸侯喜统帅的十万大军主力,林方、人方、虎方等十五万人及涕竹舟、涕竹笋等,却突然全部失踪。之后,中美洲突然兴起一支具有浓郁殷商文明特质的奥尔梅克文明。那二十五万殷商军民哪里去了呢?赤军的小说《沉寂——殷民东渡记》不妨一读。
我必须承认,《战争事典008》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到惊喜。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相对浅显的战争普及读物,但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对于战争的分析,已经触及到了非常核心的层面。它不仅仅是描述某场具体的战役,更深入地探讨了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和走向。作者在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战争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战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开始思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中吸取教训。书中对战争理论的探讨也相当精彩,虽然我不是军事专业人士,但作者的讲解清晰易懂,并且能够将其与实际战役相结合,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深入思考的书籍,它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人类历史的理解更加全面。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战争策略的博弈充满兴趣,而《战争事典008》恰恰满足了我这个愿望,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尤其喜欢它对战争细节的描绘,那些战术上的精妙布局,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指挥官们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出的艰难抉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似乎对每一次战役的背景、动机、过程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不仅是简单的事件罗列,更像是将读者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战火纷飞的残酷与壮烈。书中的插图和地图更是点睛之笔,它们清晰地展示了战场的地理环境和兵力部署,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战役的走向。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反而用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呈现了战争对个体生命和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创伤。这种对战争多维度的呈现,让我不仅看到了策略的较量,也看到了人性的挣扎与光辉。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沉浸式的历史体验,让我对战争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战争事典008》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容易落入俗套。但是,当我翻开它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独特的视角,它不仅仅关注宏观的战争进程,更深入到每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去描绘战争对个体命运的影响。通过那些生动的个体故事,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它如何撕裂家庭,如何摧毁梦想,如何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他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将那些战场上的恐惧、绝望、勇气和牺牲,一点一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心潮澎湃,甚至会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担忧。它让我意识到,战争并非仅仅是数据和战略的游戏,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承载着鲜活的生命。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人性的方式,让我们反思战争的意义和代价,这在我读过的同类书籍中是非常难得的。
评分我向来对军事题材的图书情有独钟,而《战争事典008》无疑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作品。它不仅仅是关于战争,更是关于战略、关于人性、关于文明。作者对于战争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胜负,而是深入到其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每一次战役的分析都详尽而富有洞察力,他能够将复杂的战术运用和政治博弈清晰地展现出来,并且巧妙地将其与历史人物的决策相结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决策的艰难与战争的残酷。书中对于战争的长期影响和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塑造,也有着深刻的探讨,这一点尤为让我觉得难能可贵。它让我认识到,战争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这本书的叙事风格也极具特色,时而激昂,时而沉静,但始终保持着一种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对战争感兴趣的读者,它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收获。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激情与智慧的书!《战争事典008》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语言,将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历史事件,演绎得如同跌宕起伏的史诗。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对战役细节的精彩描绘,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仿佛让我身临其境,与书中人物一起经历了无数生死瞬间。而且,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历史的记录,它还蕴含着作者对战争哲学的深刻思考。他对于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的分析,往往能够触及到最本质的问题,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本质和人性的深层反思。书中穿插的许多小故事和轶事,也为整本书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让我在紧张的阅读之余,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相当精美,图片清晰,文字流畅,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令人振奋的思想旅程,它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看到了人类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
评分从开始到未来——因弗戈登兵变前后的“胡德”号
评分自古以拥长安、洛阳为正统。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评分618购入的 活动很给力 希望双十一更给力
评分@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各个不平等条约,渐渐攫取了整个长江江段的航行权和沿线通商特权,悬挂着各国旗帜的炮舰在长江上横行霸道。这其中就有美国长江巡逻队。 自灾难性的哈丁会战以来,基督徒军队di一次与萨拉丁在旷野对垒。那么,身为英国国王的“狮心王”理查是如何远赴千里与宿命般的对手萨拉丁一决雌雄的呢?两雄相争,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评分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努力付出,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评分指文出品,必属精品。一本好的军事历史书!
评分追战争事典到现在,新书更新很快。还有满减活动,很合算。京东的品质和物流一直非常棒,会一直支持
评分西美昂一世,这个将保加利亚第帝国推向峰的男人,曾四次围攻君士坦丁堡,强迫拜占庭帝国向其纳贡;并数次扑灭塞尔维亚@,一度将其变为帝国的一个省!让我们回顾西美昂大帝的一生,见证他如何缔造传奇!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的湘军劳苦功高,而其学生李鸿章组建的淮军亦不遑多让。看李鸿章怎样指挥淮军援助上海,激战忠王李秀成!
评分海上马车夫与西欧海盗的较量——第一次英荷之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