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15》收录了《三征麓川——明帝国英宗朝的西南攻略》《从约柜到哭墙——圣殿时代的“圣城”耶路撒冷史》《苏丹之刃——奥斯曼帝国新军简史》和《太阳神的崛起——古希腊罗德岛攻防战》等文章。内容均由相关领域军事、文史爱好者撰写,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具有通俗性、可读性等特点。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战争、中外历史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
历史不是演义,需要在精细考据中大胆求证,才能帮助读者树立一个崭新的历史观,启迪心智,培养阅读的快感。《战争事典》就是这样的好书!
——赵国星,笔名二手翻译小熊猫,新时代出版社编辑,《巨人的碰撞》译者之一
对于战争,人们往往倾向于讨论它的胜负,而不去探究其余。指文烽火编委会的《战争事典》却带着读者透过纸背,探寻战争历史的真实内在。
——张子平,笔名清海,日本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16—17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者
《战争事典》汇聚古今,融萃中外,指文图书集战事战史于一处,实为战争历史之精品!
——秋李子,言情小说作家,著有《灶下婢》、《世家妇》、《恶女传说》等小说
《战争事典》,既写战争之事,又不离史实之根。客观精到的战争局势分析,更是指文烽火编委会创作精神的精妙所在。
——穆好古,近代史研究者、民国史作者,《辛亥以来蓉属袍哥》、《天府百战》作者
《战争事典》对历史战争的重新挖掘很新颖,让我对观察历史的视角有了新的突破,我相信指文的读者们也会从中受益很多的。
——李楠,历史社科作家,著有《第三帝国》、《鸦片战争》等作品
前言
三征麓川——明帝国英宗朝的西南攻略
从约柜到哭墙——圣殿时代的“圣城”耶路撒冷史
苏丹之刃——奥斯曼帝国新军简史
太阳神的崛起——古希腊罗德岛攻防战
居鲁士大帝(公元前599年—前529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国际性的帝王,西方历史中第一个以“大帝”(英文后缀The Great)的名称称呼。他所创建的波斯帝国疆域辽阔,从爱琴海到印度河,从尼罗河到高加索,是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国家。在铭文中,他骄傲地说:“我,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的王。”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成为波斯人的首领,统一了波斯的10个部落,成为米底帝国的一大诸侯。公元前553年,居鲁士起义反抗米底帝国。征服米底的战争持续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鲁士终于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国。居鲁士属于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创立的帝国也被称为阿契美尼德王朝。实际上,米底人和波斯人在血缘和语言上都密切相通。由于居鲁士保留了米底人的大多数法律和许多行政管理方法,因此,居鲁士灭亡米底的胜利与其说是要征服外国,倒不如说是改朝换代。
波斯的西方强邻吕底亚看到居鲁士日益强大,想趁波斯立国未稳,出兵将它灭掉。国王克洛伊索斯于公元前547年出兵攻打波斯。出乎克洛伊索斯的意料,居鲁士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军队进攻波斯,竟然主动出击,攻入吕底亚本土。仓促应战的吕底亚人与波斯人决战于首都萨迪斯(今土耳其西部)郊外的辛布拉平原。吕底亚人想依靠长矛骑兵取得优势,但居鲁士却想出了妙计。他将随军运载粮食和行李的骆驼集合起来,配备骑手,走在军队的最前面,步兵和骑兵紧随其后。吕底亚的马队遇到骆驼,立刻转身逃窜。据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解释,马害怕骆驼,在看到骆驼或闻到骆驼气味时就受不了。吕底亚人毕竟是西亚最勇武好战的民族,他们跳下马来和波斯军队肉搏。最终,吕底亚人溃败,逃回萨迪斯城。围攻两周之后,波斯军队攀爬绝壁,攻入萨迪斯,吕底亚王国灭亡。
吕底亚灭亡后,当时的西亚三大强国只剩下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王国。但居鲁士并不急于进攻巴比伦王国,而是用了6年多的时间征服东伊朗和中亚地区。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借巴比伦内部不稳之机出兵。巴比伦城(今伊拉克境内)以异常坚固而闻名,但因为内部的分歧,巴比伦城的大门为居鲁士打开,他进入巴比伦的道路上铺满了象征和平的绿枝。至此,居鲁士成了西亚地区的唯一霸主,其帝国甚至向东一直延伸到印度河畔和中亚的查克隆提(今日色尔河)河畔。
与他之前的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的尼甲布尼撒相比,居鲁士的政策非常宽容。他在被征服地区实行宽松的自治政策,除了承认波斯帝国的最高统治特权之外,各地旧有的法律和统治机器都被保留了下来,米底、吕底亚、巴比伦的贵族仍然保有原来的特权。在宗教方面,他每到一地就到当地的神庙拜祭,安抚祭祀贵族,保护他们的特权。他最广为传颂的事迹是允许被新巴比伦王国强行迁徙至巴比伦境内的犹太人返回家园,并支持他们重建被毁的耶路撒冷犹太教神庙,因此被《圣经》称为“上帝的工具”。居鲁士以强大武力为后盾的地方宽容政策,成为波斯帝国立国的指导思想,被他的后继者们贯彻下去,使这个看来松散不牢固的军事行政联合体居然延续了两百多年。
波斯的威胁总是来自东西两边,但它没有能力在两线同时作战。在灭掉西线两大强国后,居鲁士才得以抽出精力对付来自东北方的游牧人。公元前530年,他出兵征讨里海东岸广阔草原上的马萨格泰人。
居鲁士扎下营盘,只留部分军队守卫,自己带领大部队悄然后退。马萨格泰女王的儿子率部劫营,杀死留守的波斯军人后,在原地饮宴。居鲁士回兵歼灭敌军,俘虏了王子,王子羞愤自杀。女王派使者告诉居鲁士:“我凭着马萨格泰人的主人太阳发誓,不管你多么嗜血如命,我也会叫你把血喝饱的。”
双方的大战是居鲁士一生经历过的最残酷的战斗。双方弓箭手射完所有的箭后,两军展开肉搏厮杀,最终的胜利属于马萨格泰人,波斯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居鲁士阵亡。马萨格泰女王找到居鲁士的尸体,割下他的头颅,放进盛满血的革囊。她以此实现了自己的誓言——让居鲁士“饱饮鲜血”。
后来,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继承了王位,他打败了该部落,运回了其父的尸首。居鲁士的遗体归葬故都帕萨尔加迪(位于今伊朗法尔斯省)。他赢得了永久的尊敬。200年后,灭亡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从希腊东征到此,不仅没有毁坏他的陵墓,相反还下令加以修葺。居鲁士陵2500年来屹立不倒,在陵墓旁的一根柱子上,一段铭文至今仍清晰可见:“我是居鲁士王,阿契美尼德宗室。”居鲁士大帝(公元前599年—前529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国际性的帝王,西方历史中第一个以“大帝”(英文后缀The Great)的名称称呼。他所创建的波斯帝国疆域辽阔,从爱琴海到印度河,从尼罗河到高加索,是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国家。在铭文中,他骄傲地说:“我,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的王。”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成为波斯人的首领,统一了波斯的10个部落,成为米底帝国的一大诸侯。公元前553年,居鲁士起义反抗米底帝国。征服米底的战争持续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鲁士终于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国。居鲁士属于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创立的帝国也被称为阿契美尼德王朝。实际上,米底人和波斯人在血缘和语言上都密切相通。由于居鲁士保留了米底人的大多数法律和许多行政管理方法,因此,居鲁士灭亡米底的胜利与其说是要征服外国,倒不如说是改朝换代。
波斯的西方强邻吕底亚看到居鲁士日益强大,想趁波斯立国未稳,出兵将它灭掉。国王克洛伊索斯于公元前547年出兵攻打波斯。出乎克洛伊索斯的意料,居鲁士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军队进攻波斯,竟然主动出击,攻入吕底亚本土。仓促应战的吕底亚人与波斯人决战于首都萨迪斯(今土耳其西部)郊外的辛布拉平原。吕底亚人想依靠长矛骑兵取得优势,但居鲁士却想出了妙计。他将随军运载粮食和行李的骆驼集合起来,配备骑手,走在军队的最前面,步兵和骑兵紧随其后。吕底亚的马队遇到骆驼,立刻转身逃窜。据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解释,马害怕骆驼,在看到骆驼或闻到骆驼气味时就受不了。吕底亚人毕竟是西亚最勇武好战的民族,他们跳下马来和波斯军队肉搏。最终,吕底亚人溃败,逃回萨迪斯城。围攻两周之后,波斯军队攀爬绝壁,攻入萨迪斯,吕底亚王国灭亡。
吕底亚灭亡后,当时的西亚三大强国只剩下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王国。但居鲁士并不急于进攻巴比伦王国,而是用了6年多的时间征服东伊朗和中亚地区。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借巴比伦内部不稳之机出兵。巴比伦城(今伊拉克境内)以异常坚固而闻名,但因为内部的分歧,巴比伦城的大门为居鲁士打开,他进入巴比伦的道路上铺满了象征和平的绿枝。至此,居鲁士成了西亚地区的唯一霸主,其帝国甚至向东一直延伸到印度河畔和中亚的查克隆提(今日色尔河)河畔。
与他之前的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的尼甲布尼撒相比,居鲁士的政策非常宽容。他在被征服地区实行宽松的自治政策,除了承认波斯帝国的最高统治特权之外,各地旧有的法律和统治机器都被保留了下来,米底、吕底亚、巴比伦的贵族仍然保有原来的特权。在宗教方面,他每到一地就到当地的神庙拜祭,安抚祭祀贵族,保护他们的特权。他最广为传颂的事迹是允许被新巴比伦王国强行迁徙至巴比伦境内的犹太人返回家园,并支持他们重建被毁的耶路撒冷犹太教神庙,因此被《圣经》称为“上帝的工具”。居鲁士以强大武力为后盾的地方宽容政策,成为波斯帝国立国的指导思想,被他的后继者们贯彻下去,使这个看来松散不牢固的军事行政联合体居然延续了两百多年。
波斯的威胁总是来自东西两边,但它没有能力在两线同时作战。在灭掉西线两大强国后,居鲁士才得以抽出精力对付来自东北方的游牧人。公元前530年,他出兵征讨里海东岸广阔草原上的马萨格泰人。
居鲁士扎下营盘,只留部分军队守卫,自己带领大部队悄然后退。马萨格泰女王的儿子率部劫营,杀死留守的波斯军人后,在原地饮宴。居鲁士回兵歼灭敌军,俘虏了王子,王子羞愤自杀。女王派使者告诉居鲁士:“我凭着马萨格泰人的主人太阳发誓,不管你多么嗜血如命,我也会叫你把血喝饱的。”
双方的大战是居鲁士一生经历过的最残酷的战斗。双方弓箭手射完所有的箭后,两军展开肉搏厮杀,最终的胜利属于马萨格泰人,波斯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居鲁士阵亡。马萨格泰女王找到居鲁士的尸体,割下他的头颅,放进盛满血的革囊。她以此实现了自己的誓言——让居鲁士“饱饮鲜血”。
后来,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继承了王位,他打败了该部落,运回了其父的尸首。居鲁士的遗体归葬故都帕萨尔加迪(位于今伊朗法尔斯省)。他赢得了永久的尊敬。200年后,灭亡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从希腊东征到此,不仅没有毁坏他的陵墓,相反还下令加以修葺。居鲁士陵2500年来屹立不倒,在陵墓旁的一根柱子上,一段铭文至今仍清晰可见:“我是居鲁士王,阿契美尼德宗室。”
……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人间五十年,与天地相比 不过渺小一物 看世事,梦幻似水 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 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 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 放眼天下,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平敦盛是平氏的旁支,官至从四位下春宫大夫,平清盛弟修理大夫经盛之子,和清盛去世后的平氏领袖宗盛是堂兄弟。传说他容貌娇艳,多才多艺,尤其深通音乐,擅吹横笛。若能长在朝中,也许风雅一时无二,京城百姓也要为之倾心吧。但可惜源氏杀来,平氏西退。行军之中,烟尘扑面,发髻难梳;对阵之间,鼙鼓雷响,雅乐无用。到了元历二年(1185)二月,爆发了著名的一之谷合战,年仅十六岁的敦盛参加了这场战役,并且就此首身分离。
评分 评分《DK小学生百科全书人类进化》追溯到八百万年前人类zui早的灵长目近亲,以大量资料和精美图片阐述了人类从树栖动物到现代人类的进化历史,包括以化石和考古追寻人类起源、灵长目到人类的进化历程、人科演化分类、人类的迁徙、从狩猎文明到农耕到工业文明的发展五个部分。
评分《晋书·陈寿传》关于陈寿索米的这条史料,只有少数几位史学家如北周的柳虬、唐朝的刘知几等相信,而多数的史学家则认为这条史料不合事实,是假的。清朝的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指出:“丁仪、丁廙,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党于陈思王,冀摇冢嗣,启衅骨肉,事既不成,刑戮随之,斯实魏朝罪人,不得立传明矣。《晋书》谓索米不得不为立传,此最无识之言。”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也指出:《晋书》谓“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被髡,故寿为《亮传》,谓将略非所长。此真无识之论也。亮之不可及处,原不必以用兵见长。观寿校订《诸葛集》,表言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
评分 评分孙膑的奇谋决断,桂陵马陵之战!!!
评分——刚寒锋,《较量》杂志总编,《号角》杂志联合创始人
评分指文出品,必属精品。一本好的军事历史书!
评分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这本书的品相还是很好的,绝对的是全品书。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要说到品相好,还得说说它的正文啊!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好的,现在品相已经评论完了,至此品相这一个环节还是可以打个很高的分呢。 说完了品相,接下来我们该评论些什么内容呢?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包装?还是书的运输?还是书的价格呢? 我觉得还是先从书的内容说起吧!基于以上几点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