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名書法教育傢田英章先生扛鼎之作。
二、全麵完整、係統規範、例字豐富、技法言之有物,田英章先生將其六十餘載學書經驗融入書中,為書法愛好者學習楷法之必備。
三、隨書附贈光盤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由田英章先生全程視頻演示,帶給書法愛好者更直觀的學習感受及藝術體驗。
田英章先生結閤他數十年的教學與臨池經驗,耗時三年完成瞭本套教材的編寫。本套教材語言精練,考證翔實,講解精到,例字豐富,是一套全麵完整、係統規範、精確生動、實用易學、不可多得的楷書技法專業著作;也是學習楷法,乃至學習其他書學流派必備的教學經典。
本套教材自2009年齣版以來,得到瞭眾多書法愛好者及業內專傢的好評。應廣大書友的要求,我們於2014年請田英章老師根據這套教材錄製瞭教學光盤。
田英章,字存卿,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書法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國學社顧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書法導師,中國楷書網名譽壇主。曆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書》高級書寫員,原國傢人事部書畫人纔資格審定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首任會長,歐陽詢書法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日本國藝書道院教授,日本國際書畫藝術聯盟副理事長。
田英章先生擁有極高的書法造詣,他博學古法,諸體兼修,尤擅楷、行。特彆是他的楷書,法度縝密,傳承有序,已熔煉到精熟至美的高度,被譽為“當代歐楷大師”,獲得瞭國內外業界的廣泛贊譽和高度評價。
田英章的字端莊工整、遒勁秀麗,在深厚的傳統技法基礎上進行延伸,達成並符閤瞭現代人的審美標準,易學易練。他的書法作品曾在1990年獲得世界30多個國傢參加的日本國際印刷體競賽世界金奬,1991年獲得15個國傢參加的國際書法展世界文化藝術金奬。
一 執筆 二 運筆 三 筆法的力度 四 永字八法解析 五 基本筆法的要領與應用 六 筆畫的銜接 七 作品參考
書法之捷徑
書法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她的真正屬性是文化。她既是東方文化的核心,也是西方美學的盲點。書法的民族性,在於她植根於中國幾韆年的文化曆史;她的輝煌和偉大,在於她的獨立與純潔,所以她是不容玷汙、不可侵犯的。也正因此,如果我們隻單純地把她看做一門藝術,而不首先看做一種文化,那無疑就褻瀆瞭她,就會使她淪落為類似於雜耍的一種技能,就會使得很多人“創作”、“錶演”、“戲耍”齣不寫字,或寫字而彆人不認識的所謂的“現代書法”。這樣說並不是我們不尊重書法的藝術價值,隻是我們不願意拋開書法的基本屬性,單純地強調她的藝術技能,我們不願意因為我們的無知而喪失瞭書法的精髓,更不願意將書法送上不歸之路。
當然,在書法的具體問題上,在基本筆法、間架結構、章法布局上,她又有著博大精深、錯綜復雜的底蘊內涵。這種底蘊內涵,錶現在層麵上,自然就是她的藝術性。就她的藝術性而言,有其不同於任何其他藝術的規律和法則,而這種規律和法則,也絕不是哪一個人發明的,不是哪一個朝代確立的,它是隨著人類文明曆史的發展漸漸形成的,是曆代書傢們在長期的實踐中慢慢地發現和總結齣來的。自然,一旦具有規律和法則,便會有屬於她自己的“共性”,而這種“共性”一經確立,便又不是哪一個人可以更改的。任何學習和尊敬她的人,都必須心存敬畏地依照她的共性去進行,任何“更改”和“創造”,都是一種無知和愚昧。
我常對初學書法的朋友們說,“藝術”和“技術”是絕對不同的,技術有偶然性,而藝術不存在偶然性。就拿射擊來說,射擊肯定是一門技術,但是,世界射擊冠軍可以一槍打上十環,而一個不會打槍或剛剛學會打槍的人,說不準也會一槍打上十環;駕車是一門技術,但如果把一個根本不懂駕車的人放在駕駛座上,他搗來搗去說不準就可以把車發動起來而開走。這些情況並非不可能,至少在理論上是可以成立的。
由此說明,在特定的條件下,技術是可以“濛”上的。這就是它的偶然性,隻要各種條件具備,便可以齣現所謂機遇和巧閤。而藝術則不存在巧閤,無論在什麼條件下都不存在“濛”上的可能。我們從未見到一個書法初學者,一不留神,把某個字寫得和王羲之的一樣,因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濛”不上的,也就是不存在任何的機遇和巧閤。所以,書法的藝術是要通過學習纔可以獲得的。
曆史告訴我們,書法是“學”齣來的,是通過學習而獲得的,絕不是“練”齣來的,絕不是不經過學習,閉門造車就可以“練”齣來的。不經過學習,而一味地苦練,雖然可以解決熟練問題,但卻會喪失方嚮和失去標準。沒有瞭方嚮和標準便不知對錯,不知對錯就會誤入歧途,而在歧途上走得愈遠,心底就愈混濁,手上的弊病和謬誤就愈加頑固——那些弊病和謬誤被自己一遍遍的苦練加強並固定下來。這也是許多朋友幾十年酷嗜書法,而終未“修得正果”的最根本原因。
常常和“學”字搗亂的是個“創”字,越是在書法方麵一知半解的人,就越是熱衷於去“創”,並有一大套看似“冠冕堂皇”的“理論”在支持著這個字。這些人以倦怠疲憊的眼神眄視著古人書法,他們琢磨著:古人這些書法,看瞭幾韆年、幾百年,自己怎麼就看不齣到底好在哪裏呢?有什麼可神奇的呢?再說瞭,人類都上月球瞭,書法該變變瞭,改革開放的今天,即使再齣來一個王羲之,又有啥意思呢?於是,“創造”、“革新”、“流行”、“寫齣時代精神”、“書法要走嚮太空”等等,便成瞭最時髦的說法。
使筆者最為費解的是“書法藝術創作”這個詞,我始終把握不好它的準確含義,搞不懂它到底是在說什麼。是指在書法藝術上發明創造齣新的藝術品種嗎?好像不是。是說寫齣來的作品與彆人的不一樣嗎?似乎也不是,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與彆人不一樣,中國13億人口,凡是會寫字的,字體都不可能完全一緻。那麼指的是自己不去臨摹,單憑自己的想法寫齣一幅作品嗎?要寫就寫吧,何來“藝術”創作呢?我實在理解不瞭一些學藝未成、積學不高的人,將自己寫的一幅作品當作“藝術創作”的真正意圖。我們知道,一個愛寫毛筆字的人會經常寫字,如每寫一幅字便說這是“藝術創作”,這不是將書法藝術庸俗化瞭嗎?
其實,就書法的技法而言,創新也好,繼承也罷,各種概念、各種觀點、各種錶現形式和各種手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寫齣來的東西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盡管“好”與“不好”的標準也有仁智之見,但是多數人的取捨、曆史的認可應該是個比較客觀的標準。
為瞭達到讓人說“好”這個標準,我們就必須遵循多數人都承認的那個規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按書法藝術的“共性”去進行學習和書寫。具體到實踐中,就是要在筆法、結構、章法上按照其“共性”的標準、法則、法度進行書寫。在這個基礎上、範圍中,纔允許書寫者因其個人的好惡而有所取捨,有所變化。
因此,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學書體會,在下麵幾個問題上闡明自己的觀點:
1.臨帖是第一要務。如果有人說我們現在的殺人武器不如古代的殺人武器,我們會認為他很無知;但如果有人說我們現在的書法已經超越瞭古人的書法,筆者認為這也是一種無知,因為今人的書法,遠不能和古人相比。鍾、張、羲、獻、歐、顔、柳、趙、蘇、黃、米、蔡,依然是我們今人難以逾越的高峰。臨習古人的碑帖、學習古人的書法是第一要務,在這個問題上幾乎沒有商量的餘地。當然臨帖是艱苦的,但捨此又沒有更好的方法。
但也有一些朋友問我:“你總讓我去臨帖,那什麼時候我纔能齣帖呢?如果臨的時間長瞭,齣不來怎麼辦?”這種幼稚到極點的問題,確實令我哭笑不得,一時都無法迴答。什麼叫“齣不來”呢?首先說你什麼時候纔能進去呢?書聖王羲之學衛夫人、鍾繇和蔡邕,最後王羲之進去瞭嗎?具有“唐楷之冠”、“古今一人”之美譽的歐陽詢宗師王羲之、王獻之,最後歐陽詢進去瞭嗎?人稱“風於百世”、“與山無極”的顔真卿師法褚遂良,最後顔真卿進去瞭嗎?史稱“前後五百年,無齣其右者”的趙孟頫終生死學王羲之,最後趙孟頫進去瞭嗎?當代的書學泰鬥啓功先生一生追逐柳公權和趙孟頫的書風,最後啓功先生進去瞭嗎?若再進一步問,他們這些書法大師們又都“齣來”瞭嗎?若是已經“齣來”瞭,他們為什麼當初還要進去呢?若是還沒有“齣來”,那麼怎麼會有他們自己的流派傳世呢?“齣帖與臨帖”,睏擾瞭一大批初學的朋友,使之尚未“進去”,卻擔心自己“齣不來”。在書法上我不是個喜歡嘲笑彆人的人,但遇到這類的提問,我還是忍俊不禁。
當然還有相當多的人,打著“齣帖”的旗號,招搖過市,絞盡腦汁地琢磨著怎樣去“創新”,挖空心思地去錶現自我,因為這些人根本忍受不瞭臨帖之苦,不願意接受這樣枯燥乏味的束縛,便自鳴“現代”、“創新”,這就是當今書壇的時弊。
另外,我們臨帖要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譜、眼追手摹,方有成效。如果心中渾渾噩噩,不明揮運之理,手下是永遠“練”不齣來。我們不可以過多地相信自己的聰明和纔智,人與人在書法上所錶現的天賦沒有太大的差彆,主要是靠臨帖的功力和持之以恒的勤勉。
2.學習書法要有“明”師的指點。在臨帖的過程中可能依然還有許多睏惑,因此,老師的指點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是在當今現實生活中,我們能不能找到真正“明白”的老師,而不被所謂的“名”而不懂的“老師”帶進溝裏。如果拜錯瞭老師,白白花瞭許多錢財尚且不論,耽誤瞭大好時光,“買”來瞭一身的毛病,將是重大的損失。所以“閉眼投胎,睜眼拜師”,絕不是一句戲語。現實中拜師學藝異常危險,因為自己或傢人對書法不懂,極容易被那些膽大妄為者拉進歧途、引入陷阱而不能自拔。所以,我勸初學書法的朋友們,與其說找不到“明”師,還不如找本字帖自己迴傢練習更為有效,隻要我們忠實於原帖,至少不會偏離太遠。
3.學書不要貪多,不要見異思遷常換書體,不要沒有重點地一遍一遍地“抄”帖,須知“貪多嚼不爛”是書法學習上的一大頑癥,且又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不能將每一個單字研究透徹,便不能使自己的認知上升到一個較高的層麵,也永遠不會使自己的書法審美達到一個應有的高度。心中沒有這個高度,手下也絕對不會“濛”齣這個高度,“心悟手從”便是這個道理。要做到舉一反三、舉一反百;以點帶麵、以少帶多;“步步為營”、“各個擊破”。先將幾個字寫好,使這幾個字率先達到高於其他字的水平,先領略一下這種“高度的風光”,在自己的心中形成一個標準和尺度,然後再由這幾個字擴展開來,逐一攻剋其他。這樣我們就知道瞭寫得較好的字和其他字的差距,當意識到這個差距,自己也就有瞭縮短這個差距的辦法和眼力。
囉嗦至此,會有讀者要問:你不是要講書法的捷徑嗎?說瞭這麼多瞭,怎麼還不說說書法的捷徑到底是什麼呢?
平心而論,筆者學書五十餘載,所受之苦難以計數,我何嘗不想找到一條通往峰巔的捷徑?然而事實無情地證明:學習書法與學習其他任何一門藝術都是一樣的,雖然有歧途、陷阱,但卻沒有捷徑。要想在書法上進步快些,我上麵講的那些可能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當然,還需要您的刻苦和用功,唯此,相信纔會事半功倍,較為快捷地登上書法的高峰。除瞭這些,如您還想再要尋求其他什麼捷徑的話,我隻好坦率地告訴您:不走捷徑就是最好的捷徑!
田英章於北京寓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說,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封麵設計典雅大氣,那種傳統的韻味和現代的質感結閤得恰到好處,讓人愛不釋手,光是放在書架上就是一種享受。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摸起來手感厚實,不像有些教材那樣輕飄飄的,這對於經常需要臨摹和反復翻閱的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印刷的清晰度更是值得稱贊,字體的輪廓銳利分明,即便是非常細微的筆觸變化也能清晰捕捉,這對於初學者去辨識和模仿大師的精妙之處提供瞭極大的便利。而且,裝訂得也非常牢固,不用擔心翻開太多次會散架。整體來看,這本書的物理呈現已經達到瞭收藏級的標準,看得齣是一本用心製作的、值得反復使用的書法教材。這本教材在視覺和觸覺上的良好體驗,無疑為接下來的學習過程奠定瞭非常積極的心理基礎,讓人更有動力去翻開它,投入到書法學習的海洋中去。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價值,在於它為書法學習者構建瞭一個非常紮實且科學的學習框架。它沒有承諾“速成”,而是腳踏實地地引導讀者去建立正確的認知和習慣。在學習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瞭提升,不再是盲目地跟著字帖描紅,而是開始學著用書法的眼光去審視每一個筆畫的來龍去脈。這種引導式的學習方法,培養的不僅僅是一項技能,更是一種審美的能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對於那些真正想在楷書領域深耕、追求技法精純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提供瞭一條清晰、專業且充滿啓發性的道路,是案頭必備的良師益友。
評分從一個實踐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輔助學習工具的配置上做得非常人性化。附帶的光盤資源,極大地彌補瞭靜態圖片在動態演示上的不足。光盤中的演示,清晰地展示瞭運筆過程中手腕、手指的配閤,以及墨色的濃淡變化,這對於掌握那些難以用文字描述的“手感”至關重要。我反復觀看瞭幾次關於“懸針竪”和“蠶頭燕尾”的動態演示,那種毛筆行進的軌跡和壓力變化,僅憑圖譜是難以想象的。這種多媒體的學習方式,極大地豐富瞭學習體驗,確保瞭學習者在理解理論後,能夠迅速地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動手操作,形成有效的反饋閉環,大大提高瞭學習的效率和準確性。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邏輯和內容的組織方式,體現齣一種非常清晰且循序漸進的教學思路。它不像有些教程那樣上來就堆砌大量的理論,而是非常巧妙地將基礎理論與實際的筆法演示結閤起來。從最基本的運筆姿勢到起筆、行筆、收筆的每一個細節,都配有詳盡的圖解和文字說明,每一個步驟都像是手把手在教導一樣,讓人感覺非常踏實。尤其欣賞它對每一個關鍵筆畫的剖析深度,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樣寫”,而是深入探討瞭力度、速度、提按之間的微妙關係,讓學習者不隻是停留在錶麵的模仿,而是開始理解筆法背後的力學原理和審美意趣。這種由淺入深的結構,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讓原本感覺高不可攀的傳統書法技藝變得觸手可及,非常適閤那些希望係統掌握楷書精髓的愛好者。
評分我個人對這種強調“專業教程”屬性的書籍抱有很高的期望,而這本書在內容深度上確實沒有讓我失望。它對於楷書核心精神的闡述,遠超一般入門讀物的水平。它深入挖掘瞭不同書傢在筆法處理上的差異性,不是簡單地照搬一種風格,而是提供瞭一個更為廣闊的視角去理解“如何形成自己的筆法體係”。書中對“中鋒”“側鋒”的運用場景和效果的對比分析極其到位,讀起來讓人茅塞頓開,解決瞭過去在臨摹中常有的睏惑——為什麼我寫齣來的字總覺得“闆”或者“飄”。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深度剖析,使得學習過程不再是枯燥的描摹,而是一場對書法內在規律的探索之旅。對於希望從“會寫”邁嚮“寫好”的人來說,這種深度的講解是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
評分書法愛好者可以買來看,帶光盤的。
評分很好,很喜歡。
評分很喜歡 比新華書店的便宜好幾十塊 新華書店的要77元 今後如有需要的話就先在書店看好 然後再到網上買 我一共買瞭3本(筆法,結構,章法)纔80塊 超值
評分收到,小孩正需要
評分字如其人
評分給力
評分很適閤初學者
評分下單後24小時內收到貨,包裹安全、嚴實,圖書、光盤質量上乘、完好,各個工作環節都銜接無縫、無可挑剔,相信京東會越做越大。
評分非常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