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之旅”系列图书是引进百年老店的品牌产品,是法国伽利玛出版社经营近30年,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文化普及类读物。伽利玛出版社有着百年历史,它的6位作者获诺贝尔文学奖,普鲁斯特的名作《追忆似水年华》就出自伽利玛。
★“发现之旅”系列图书是伽利玛出版社的明星产品。很早于1986年开始出版,近30年间品种数已超过600种,版权售至多个国家,被翻译成25种文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500万册。
★这套书内容涉及考古、历史、文化与生活、艺术、科学与自然科学史、文学等几大领域,由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作者,采用图说的形式,梳理文化发现之路。在选题特色方面,系列图书知识严谨、结构科学,体系性、思想性强;图说和启发引导式的讲述方式,又使图书具有较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套系统性、专业性与通俗性兼备的优质文化普及读物。
《—贝多芬 完成生命的意志》是法国伽利玛出版的畅销世界的文化类丛书“发现之旅”中的一本,介绍了世界近代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经历及其音乐成就。他,成为音乐家以后,耳朵却聋了:他,音乐史上富悲剧色彩的灵魂。命运之神对他是如此严酷,但贝多芬跨越残疾,走过历史的狂风暴雨、维也纳人文世界的骚动,以伟岸的英雄意志、强烈而博大的感情、创新的音乐语言,终成为浪漫主义音乐之父。
菲利普·奥特西耶,音乐评论家,先后在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多所音乐学院和大学任教。从事音乐评论和音乐史的写作。曾为法国电台的音乐及文化专栏节目,英国广播公司及瑞士、德国的电台节目,撰写广播稿。
周克希,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精于法国文学翻译,其译笔准确传神,清新雅致,举重若轻,为读者、评论家所推崇。代表性译作有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三剑客》以及普鲁斯特系列长篇小说《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部、第二部等。
★在完全失聪的这段时期,贝多芬所创作的《A大调交响曲》和《F大调交响曲》,以及其他作品,都有一种不凡的从容安详。就这一点而言,世上迄今还从未产生过可与它们媲美的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听众体验到的,是一种超脱于一切罪孽之上的情绪;随后,他骤然又意识到自己业已离开天堂,重又回到表象的世界。因而,我们从这些作品感受到的,正是在深刻的神启下的忏悔和赎罪。
——德国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乐大师理查·瓦格纳
★在贝多芬的作品中,表面上的粗涩,包含着一种深刻的和谐,演奏他的作品,就应当懂得如何表达这种和谐,但当然要以不减损力量为前提。力量,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是一位的要素。
——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
★在这瞬间里,既有复音多声所造成的张力,又有煦风般的和谐;同时,一种意欲挣脱此冲突瞬间的努力,使得乐音顿时凝冻,仿佛拈花向逝去的过往致意。这种突然的停顿,是贝多芬晚期作品的鲜明标志,表示情感的爆发瞬间。当此瞬间一旦被抛出,便立即归于沉寂,归于虚空。
——著名学者,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提奥多·阿多诺
18世纪时,波恩(Bonn)人口已逾1万。
这座优雅的德国小城,
设计蓝图出自居维利埃和诺伊曼(BalthazarNeumann)两位巨匠之手。
整座城市的风貌充满了法兰西式情调,
随处可见绿草如茵的花园。
波恩宁静而安详地矗立在莱茵河畔,
孕育着一代乐圣贝多芬:
波恩建筑的古典风致,铭刻在他的心间;
小城和谐有序的旋律,回荡在他的脑际。
读到书中关于贝多芬早年经历的描述,真的让人心生怜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音乐家的地位远不如现在受人尊敬,更何况他还要承受家庭的重担和早早显现的疾病。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绘他艰辛的成长历程,那些不为人知的童年阴影,以及他对音乐近乎狂热的追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贫困和病痛的双重折磨下,贝多芬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更加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书中对他早期作品的分析,也让我茅塞顿开,原来那些充满朝气和生命力的旋律,竟然是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下孕育而生的。作者并没有回避他性格中一些不那么完美的地方,比如他的孤僻、他的固执,但正是这些“缺点”,构成了他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他的音乐会如此具有感染力,因为它饱含着人性的真实,饱含着挣扎与呐喊,也饱含着最终的升华。这种对人物多维度、不加修饰的刻画,让我觉得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才,而是一个鲜活、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只不过他比常人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和更执着的追求。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发现之旅—贝多芬:完成生命的意志》带给我的,远不止是对一位音乐家生平的了解。它更像是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辨。作者在叙述贝多芬的故事时,巧妙地融入了许多关于人性、关于艺术、关于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思考。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意志”的贯穿性论述,它不仅仅是贝多芬个人奋斗的写照,更是对所有在生活中面对挑战、追求梦想的人们的鼓舞。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完成”这个词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生命的结束,更是一种精神的圆满,一种将生命中的一切遗憾、所有痛苦,都转化为智慧和力量的升华。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仿佛与贝多芬这位灵魂伴侣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我被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染,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这本书绝对是一次值得反复品读的心灵之旅,它会让你重新认识贝多芬,更重要的是,让你重新认识你自己。
评分本书在后期作品的探讨上,展现了一种更为深邃和内省的视角。作者详细分析了贝多芬晚期作品的复杂性,那些与早期作品截然不同的旋律走向和结构安排,不再是外放式的激情,而是转向了对内心世界的极致探索。我被书中对《第九交响曲》的解读所深深打动,尤其是“欢乐颂”部分,那种跨越国界、超越苦难的普世情怀,在作者的笔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将他对生命最美好的祝福,对人类最真挚的期盼,倾注在了这最后的杰作之中。书中还提到了贝多芬晚年的孤独与痛苦,但即便如此,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从未停止。作者用一种非常温柔而又充满敬意的笔调,描绘了这位音乐巨匠如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能够迸发出如此惊人的创造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命的“完成”并不仅仅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更可能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一种将所有经历、所有感悟,都融汇成永恒艺术的境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气息,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那张贝多芬经典的画像,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时空,直达人心。我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序言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直接切入贝多芬的生平,而是从音乐的起源,从人类对美的最原始的追求讲起,将音乐上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聆听”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声音的感知,更是一种灵魂的对话,一种与世界、与自我的深刻连接。作者用非常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音乐的魔力,它如何能够触及我们最深处的情感,如何能够抚慰伤痛,又如何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最澎湃的激情。这种宏大的开篇,让我对即将展开的“发现之旅”充满了期待,我仿佛已经准备好,要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索那位伟大音乐家内心世界的广袤与深邃,去理解他如何在高压与绝望中,依然能创作出那震撼人心的旋律,去感受他生命中那股不屈不挠的意志是如何转化为不朽的艺术。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贝多芬的书,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艺术、关于人类精神力量的深度探寻。
评分当读到贝多芬的中期作品,尤其是那些被誉为“英雄时代”的创作时,我几乎被书中描绘的宏大场面所震撼。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我带回到了那个充满变革与冲突的时代,仿佛亲耳听见《第三交响曲》的激昂旋律,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反抗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书中对《第五交响曲》的解读,更是让我耳目一新,那“命运敲门”的四个音符,不再是简单的乐句,而是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意义,它象征着人类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强大力量和不屈意志。作者不仅仅是分析乐曲的结构和和声,更是深入挖掘了每一部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及它们如何与时代背景、贝多芬个人经历相互呼应。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意志”这个概念的阐释,它贯穿了贝多芬的整个创作生涯,是他战胜耳聋、战胜孤独、战胜一切阻碍的内在驱动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伟大的艺术,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生活,源于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以及那份坚不可摧的内心力量。
评分嗯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
评分还可以
评分给孩子买的,相信京东
评分嗯
评分翻阅古典大师的作品,从海顿、莫扎特到库劳、克列门蒂等,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是开门见山,直叙其意,引子部分往往省略不计。只有贝多芬,他赋予引子以新的意义,就像音乐会序曲或歌剧序曲一样,引子往往作为前言或相对独立部分对所述音乐内容作简略概括,并暗示、启发、过渡、说明等。如《热情》第三乐章1-19小节的引子,《悲怆》第一乐章1-10小节的引子,F大调奏鸣曲第24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1-4小节的引子等。
评分还可以吧!
评分不错,版本好,京东神速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