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齣土文物,尤其是簡牘一類的文物,其特點在於:
評分齣土文獻本身存在這麼多的問題,是否它們就不重要瞭。恰恰相反,這些地下齣土的材料太重要瞭。因為我們雖然有二十五史,有這麼多的傳世文獻,但是直接看到古代墨跡的機會太少瞭,資料也太少瞭。盡管考古發現一個接一個,走馬樓吳簡齣土後,到現在已全部清理完畢,總數超過13萬枚,有字簡也有近10萬枚,超過以往發現的總和。再加上最近湖南裏耶齣土的秦代竹簡,大概總數超過20萬枚;帛書大約有15萬字。盡管如此,考古發現的幾率還是非常小的。在湖北荊州地區,秦漢墓葬集中的地方,考古人員統計過,齣土竹簡的墓葬約占已清理發掘墓葬的幾百分之一。
評分承擔項目
評分研究人員
評分第三,文本本身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定本或善本,加之上述的原因,簡牘殘斷缺損,散亂失序(有的本身就是垃圾),文字漫漶,文本的完整性更加受到影響。一般以為,齣土文獻未經傳刻,錯誤少,所以對用齣土文獻來訂正、校勘傳世文獻的作用說得多。其實,許多古籍流傳到今天,經過後人研究、傳刻,魯魚亥豕故所難免,但在文字使用上還是規範和完善瞭。齣土文獻沒有經過這些,雖然免去傳刻的訛誤,但本身的問題也未得到糾正。在整理馬王堆漢墓帛書的時候,文本反映齣的錯誤之多,讓人不能理解。後來知道這些東西多是請人抄寫的,而且抄寫者的文化水平並不高。如張傢山漢墓竹簡,很多地方都有抄寫者的姓名(寫在簡的末端),而且不是一個人抄寫的,所以書寫的風格差彆很大。漏抄的、錯抄的,比比皆是(顯然未經過審校。按照我們現在齣書的標準,肯定是不閤格的)。所以就這個意義上來講,齣土文獻不一定都優於今本。
評分中心還辦有《齣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通訊》,以介紹中心最新動嚮和研究成果為主,計劃每年年底齣版一期,已齣版三期。
評分承擔項目
評分可以看齣,不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概念,都不是一個嚴格的分類學上的概念。
評分中心現有工作人員11名,其中專職研究人員10名,兼職教授2名,辦公室管理人員1名,博士後3名,訪問學者3名。專職研究人員中,教授5名,副教授1名,講師4名。9名研究人員具有博士學位,年齡層次從30年代到80年代。博士後中1人已齣站。3名訪問學者均已結束訪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