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的經學立場同樣復雜。如果說他在1890年代刊行的《新學僞經考》和《孔子改製考》主要是發揮公羊學的“托古改製”思想,那麼1898年之後的流亡時期,則成就瞭他經學思想的另一個高峰。這個時期的著作包括《中庸注》、《孟子微》、《禮運注》、《春鞦筆削大義微言考》(1901年),《論語注》(1902年),《大同書》(1902年前後),這些著作的重點在於闡發孔子的三世之義。甚或可以說,當康有為因為流亡而瞭解到世界各國的真實情形之後,作為他改革的理論基礎的三世說,需要解釋的就不僅僅是中國由據亂嚮升平邁進的問題,而是要解釋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世界各國所處的“世”。
評分公羊三世說所要麵臨的挑戰包括:其一,三世說原先所麵對的解釋範疇是中國和四夷的格局,然而,民族國傢體係使我們認識到世界不再是“中心一邊緣”結構,而是萬國競逐的態勢。當中國成為萬國之一的時候,中國的地位發生瞭根本性的變化;其二,在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格局中,中華是文明的代名詞,然而,當中國麵對社會發展程度更高的西方國傢的時候,文明和野蠻的參照係統發生瞭根本性的變化;其三,當中國被認定為較西方“野蠻”,卻較非洲或其他地區“文明”的時候,中國應采取什麼樣的發展策略;其四,在三世說的框架中,如何處理改良與革命、立憲與共和,以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其五,如何在這樣的大思路下理解中國和滿洲的關係。這些問題,構成瞭康有為這個時期經學觀的核心關懷。
評分廣義的文化,著眼於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彆,著眼於人類卓立於自然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其涵蓋麵非常廣泛,所以又被稱為大文化。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和觀點也在發生著根本改變。對文化的界定也越來越趨於開放性和閤理性。
評分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製度和組織機構。
評分清代的經學著作還有不少有重要參考價值,這有待於今後條件許可時,按新的學科分類,選擇整理齣版。
評分從哲學角度解釋文化,認為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的錶現形式。由於哲學的時代和地域性從而決定瞭文化的不同風格。一般來說,哲學思想的變革引起社會製度的變化,與之伴隨的有對舊文化的鎮壓和新文化的興起。
評分好東西,非常好,非常有價值
評分很好,不錯。有保證。
評分《文化中國與世界新論·保教立國:康有為的現代方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