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康有为的“保教立国”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书中对康有为思想的梳理,不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深入挖掘其核心逻辑,阐释了他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如何试图以“教”为基石,来构建一个能够抵御西方列强侵蚀的强大中国。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教”字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儒家思想的传承,更是一种凝聚国民精神、塑造国家认同的文化力量。在那个西学东渐,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的时刻,康有为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力图在保存民族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嫁接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军事理念。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虽然在当时饱受争议,甚至被后人诟病为保守,但细细想来,其背后的文化自信和对民族根基的深刻体认,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书中对于康有为如何将儒家伦理道德转化为现代国家治理的资源,以及他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些论述不仅让我看到了康有为思想的宏大之处,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和可能性。在当下,我们常常面临文化迷失和价值真空的困境,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可能忽略却至关重要的东西。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对“文化自觉”和“国家认同”有了全新认识的书。作者通过深入剖析康有为的“保教立国”思想,揭示了在中国近代史上,文化如何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康有为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意识形态冲击时,并没有选择全盘西化,而是力图在保存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寻求国家的现代化。他将“教”视为凝聚国民、塑造国家认同的根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政治、教育、法律等改革方略。我从中看到了康有为在那个时代,试图为中国寻找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的艰难与智慧。书中对“世界新论”的解读,让我理解了康有为如何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审视中国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为“保教立国”而提出的具体策略。这些策略,即使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背后的逻辑和对民族文化的珍视,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今天,当我们在谈论文化自信、民族复兴时,回望康有为“保教立国”的探索,能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在梳理一位历史人物的思想,更是在探讨一种深植于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化模式的可能性。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窥见了康有为“保教立国”思想中那份深沉而炙热的民族情怀,以及他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创新。作者在书中细致地描绘了康有为如何看待“教”在国家存亡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他如何试图将儒家思想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成为凝聚民族力量、抵御外来侵略的精神支柱。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康有为对教育改革的论述,他提出的建立现代学校体系,培养具有国家意识和科学素养的新型人才的设想,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并非仅仅是对西方教育模式的照搬,而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为了“立国”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革新。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也触及了康有为思想中的一些局限性和争议,这使得对康有为的评价更加立体和客观。作者并非一味地赞美,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康有为的选择是怎样的艰难,他的思想是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的。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回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感受着康有为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士大夫情怀,以及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和不懈探索。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对康有为个人思想的理解,更在于它如何将一个时代巨擘的思想,置于全球变局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作者并没有将康有为简单地塑造成一个孤军奋战的改革家,而是把他置于晚清中国与西方世界激烈碰撞的场域中,生动展现了他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为“保教立国”寻找出路的。书中对“世界新论”的阐述,让我看到了康有为对世界大势的敏锐洞察,他对列强崛起的分析,对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焦虑,都跃然纸上。他并非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借鉴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但其根本目的始终是“保教立国”,即以中华文化为根基,抵御外侮,实现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这种“根植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的思路,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追求全球化浪潮的同时,我们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在学习借鉴他国长处的同时,如何不迷失自我?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民族文化与国家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作者对康有为在政治、教育、法律等方面的具体方略的解读,都紧紧围绕着“保教立国”的核心,展现了其思想的系统性和前瞻性,让我对那个变革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读完《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我被康有为那份“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炽热情怀所深深打动。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精微的史料分析,展现了康有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保教立国”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纲领。他深知,没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便如空中楼阁。书中对“教”的阐释,并非仅仅局限于宗教,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贯穿于社会生活、政治运作、教育体系中的精神力量,是构建国家认同、凝聚民族向心力的核心要素。康有为试图在保留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理念,为中国寻找一条“保教”与“立国”相结合的道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康有为政治方略的细致解读,从他提出的君主立宪、教育改革,到他对于中国在全球舞台上角色的思考,都紧紧围绕着“保教立国”这一核心。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既有坚守又有创新的思想家形象。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与国家发展并非对立,而是在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评分书很好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文化本不属人类所独有,我们更应该以更开放和更宽容的态度解读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所谓具有人文意味的现象,是与生俱来的。许多生命的言语或行为都有着先天的文化属性,我们也许以示高贵而只愿意称它为本能。”——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评分看书的封面就知,这本书应该很不错
评分少看电视多看书总是没错的
评分书很好
评分《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
评分《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分为两册。自汉至清,经学在各门学术中占有统治的地位。经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清代则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评分经常在京东上买书,不错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