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三世说所要面临的挑战包括:其一,三世说原先所面对的解释范畴是中国和四夷的格局,然而,民族国家体系使我们认识到世界不再是“中心一边缘”结构,而是万国竞逐的态势。当中国成为万国之一的时候,中国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二,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中,中华是文明的代名词,然而,当中国面对社会发展程度更高的西方国家的时候,文明和野蛮的参照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三,当中国被认定为较西方“野蛮”,却较非洲或其他地区“文明”的时候,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其四,在三世说的框架中,如何处理改良与革命、立宪与共和,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其五,如何在这样的大思路下理解中国和满洲的关系。这些问题,构成了康有为这个时期经学观的核心关怀。
评分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人们常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都不是。有学历不代表有文化。文化可以表述为:1、广泛的知识面;2、根植于内心的修养。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评分理论编辑
评分拿来做参考书的,纸质不错,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书是好书,书是好书。
评分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 汉默里Hammerly(1982)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评分甘阳主编的一套丛书,开阔一下眼线
评分康有为的经学立场同样复杂。如果说他在1890年代刊行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主要是发挥公羊学的“托古改制”思想,那么1898年之后的流亡时期,则成就了他经学思想的另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著作包括《中庸注》、《孟子微》、《礼运注》、《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1901年),《论语注》(1902年),《大同书》(1902年前后),这些著作的重点在于阐发孔子的三世之义。甚或可以说,当康有为因为流亡而了解到世界各国的真实情形之后,作为他改革的理论基础的三世说,需要解释的就不仅仅是中国由据乱向升平迈进的问题,而是要解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世界各国所处的“世”。
评分《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