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老上海浦塘涇浜》將之定位為從與“水”相關地名切入,揭示水鄉上海特有曆史文化風情的掌故類圖書,並以旁徵博引,史料豐富,敘事每能貫通古今為特點,對擴大上海史愛好者閱知範圍是有益的。全書從東南三泖吳淞江、“滬”是什麼、蘇州河的故事、蘇州河上的閘和閘橋、上海河流名稱的特點、上海地名中的“圩”、黃浦江入海口為啥叫吳淞口、黃浦江的渡口和地名、“外灘”名稱的故事等方麵,講述瞭老上海江南水鄉的掌故風物。
內容簡介
《老上海浦塘涇浜》從東南三泖吳淞江、“滬”是什麼、蘇州河的故事、蘇州河上的閘和閘橋、上海河流名稱的特點、上海地名中的“圩”、黃浦江人海口為啥叫吳淞口、黃浦江的渡口和地名、“外灘”名稱的故事等方麵,揭示瞭水鄉上海特有曆史文化風情。
作者簡介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齣生於上海。長期任職於上海市曆史博物館,從事上海曆史、中華文化史、風俗史研究。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專傢委員會委員、上海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地名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道教協會常務理事等,並擔任SMG紀實頻道嘉賓主持。主編《上海文化源流辭典》、《上海掌故辭典》等。
目錄
前言
東南三泖水源流長
吳淞江蘇州河的故事
“滬”是什麼
發現“滬瀆壘”
上海不是漁村——是酒鄉
蘇州河上的閘和閘橋
上海何處“叉袋角”
潭子灣是一個很古老的地名
上海河流名稱的特點
上海地名中的“圩”
黃浦江入海口為啥叫吳淞口
陸深與浦東陸傢嘴
東、西蘆浦與馬路
黃浦江的渡口和地名
“外灘”名稱的故事
周傢嘴與復興島
尋找烏泥涇
菹藻浜與彭越浦
昔日上海縣城裏的河浜
法華浜、法華鎮與法華鎮路
消失的“淡井廟”
肇嘉浜與浜上的橋
泥城浜和泥城橋
上海何處洋涇浜
太平橋與打鐵浜
浦東的“團”和“竈”
虹口港並非曆史上的上海浦
虹口港與虹口地名的延伸
九段沙還是九團沙
浦東的其昌棧
“南洋公學”說“南洋”
精彩書摘
《老上海浦塘涇浜》:
蘇州河上的閘和閘橋 曆史上的吳淞江是太湖流域最大的河流,它橫貫今上海市區,把上海分為浜南和浜北,吳淞江很寬,建橋的費用很大,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吳淞江隻是縣城北郊的河流,要過江的人數並不多,依靠分散在沿江的渡船足以解決,所以,吳淞江上建橋是很晚以後的事瞭。
原來的吳淞江是直通大海的,在明永樂的“江浦閤流”治水工程中,吳淞江變成瞭黃浦的支流,吳淞江水並入黃浦後注入長江口,受潮汐的影響,吳淞江的下遊潮漲潮落的現象依然十分明顯,古人注意到,當平潮時,吳淞江水流放慢,江水中夾帶的泥沙容易沉澱下來,而漲潮時,江水還會將泥沙倒衝入上遊,使吳淞江淤結的速度加快,於是就想齣瞭一個防止泥沙沉澱的辦法,就是在吳淞江下遊近黃浦的地方建閘,當漲潮時關閉閘北,可以阻擋潮水,而落潮時開啓閘門,可以利用水的力量將泥沙衝齣閘門外。不過,舊誌中並沒有記錄建閘的年代和過程,倒是《同治上海縣誌·捲十·私祀》在記“通濟龍王廟”時提到瞭這個閘,原文曰: 通濟龍王廟,今稱大王廟,在吳鬆老閘口(至元《嘉禾誌》雲:“在府東北滬瀆”)。相傳錢氏有國已廟食此土(王彝有《神弦》麯)。宋景祐五年,葉清臣浚盤龍匯,禱神有應,重新之,刻祭文於石。明隆慶間,海忠介瑞築閘時重建,奉金龍四大王。
在元至元年間(1264—1294年)設鬆江府以前,上海縣尚未設立,上海之地屬華亭縣,縣治即今鬆江,而華亭縣又屬嘉禾郡,郡治即今嘉興市,所以《嘉禾誌》中有今上海地區的一些記錄。據傳,早在錢鑼建立吳越國時,在滬瀆已經有瞭“滬瀆龍王廟”,宋朝葉清臣浚吳淞江時,還專門作《祭滬瀆龍王文》,並將祭文刻在石碑上。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時任應天巡撫的海瑞流浚吳淞江,此時的吳淞江下遊就是今天的蘇州河、海瑞就在今蘇州河上建閘,還專門重建瞭一座“通濟龍王廟”,不過,廟裏供的不是原來的“龍王”,而是“金龍四大王”,也許,這位“金龍四大王”的神號中也有一個“龍”,也許,關於這位“金龍四大王”的傳說與明朝的開國皇帝硃元璋有關,本文在下麵還會交代清楚。
古代流傳下來的祭神文很多,但其中涉及上海的祭神文很少,瞭解一下古代祭神文的體例格式今後一定受用,《雲間誌》、《同治上海縣誌》均收錄瞭葉清臣《祭滬瀆龍王文》全文,抄錄如下: 維景祜五年,歲次戊寅十一月癸巳朔五日,兩浙諸州水陸計度轉運副使、兼提點市舶司、本路勸農使及勾管茶鹽礬稅、朝散大夫、太常承直史館、騎都尉、賜紫金魚袋葉清臣,謹遣供奉官商量灣巡檢劉迪,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於滬瀆大王之神:清臣叨被朝恩,齣持使斧,觀采風俗,詢究利病。上分天子之寄,下救斯民之瘼。職思其守,靡敢怠遑。眷惟全吳,舊多積水,加以夏鞦霖潦,田疇汙沒,浩浩罔濟,人無聊生。聞諸鄉老之言,患在盤龍之匯。但陵榖遷變,枉直倍差,水道迴遏,潮波壅滯。自乾興以來,屢經疏決,未得其要,不免為珍。蘇、秀之人皆雲:神故有廟在江溪,錢氏有土,祀典惟夤。霜星貿移,棟宇崩壞,官失檢校,民無尊奉。自時厥後,歲亦多水。且謂神不血食,降災下民。清臣躬行按視,徇人所欲,乘乎農隙,釃此江流。神果有靈,主斯蓄泄,敢告無風雪,無瘥癘,舉雷而土漬,決渠而水降,改昔沮澤,化為壤田。即當嚴督郡縣,修復祠貌,春鞦緻饗,蕷藻如故。若疲吾役夫,不能弭患,則我躬不閱,遑恤於神。惟神聰明,昭鑒無忽。尚饗!祭文中提到的“商量灣”就是今天的“江灣”,它原是位於滬瀆的一個河灣。
至於“金龍四大王”是哪一路神仙,說法頗多,比較一緻的說法,他是謝太後的族兄謝緒,是南宋會稽(今紹興市)人。謝緒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並長期隱居在錢塘金龍山,人稱“金龍四大王”。南宋末年,謝緒齣山抗金,南宋亡後,他也投水自盡效忠,臨死前作《囚詩》一首,雲: 立誌平生尚未酬,莫言心事付東流。
淪胥天下憑誰救,一死韆年恨不休。
……
前言/序言
地名即地理實體名稱,根據其屬性,又可以分作許多大類,如自然地理實體地名、政區地名、居民地地名、交通地名等。地名通常由專名和通名兩個方麵組成,專名指某個特定的地名,而通名錶示這個地名的屬性,如長江、黃河、“長”和“黃”屬於專名,“江”和“河”就是通名。在城市道路中,如上海的南京路,“南京”是專名,“路”就是通名。地名是伴隨人類的誕生而齣現、形成的,一般講,哪個區域人類活動越頻繁,居住人口越密集,這個區域的地名也越多,越密集,地名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認識、瞭解、研究地名文化産生的原因,地名中蘊藏的故事,地名的沿革、變化,這既是研究文化學,也是研究一門更專門的學問。因此,許多著名的高校往往設立瞭各種與地名相關的專業培養專門的人纔。
上海地區屬於江南水鄉,吳淞江橫貫上海市區,把市區分為浜南與浜北,黃浦江縱貫上海市,又把上海劃分為浦西和浦東;當然,曆史上的上海河流縱橫,湖泊密布,有名稱的河流很多,沒有名稱,或叫不齣名稱的small creek更多。上海河流地名很多,也由專名和通名組成。曆史上的上海,用於河流通名的詞很多,即使到瞭今天,當作河流通名的詞還有如:江、浦、塘、浜、涇、洪、漤、港等,如你認真分析,一定能注意到,這些不同的稱謂錶明各種不同河流的屬性,以及河與河之間的關係,裏麵隱藏著許多的文化和story。如曆史上上海地區唯一能稱之“江”的河流就是吳淞江,上海古籍中凡獨稱“江”的河,那一定就是吳淞江;上海及蘇南地區稱“浦”的河流則特多,最著名者就是黃浦(江),而這些“浦”在曆史上一定是吳淞江的大支流,吳淞江從太湖發源,東流直下,瀉入大海,是西、東流嚮的,“浦”是“江”的支流,那它當然大多是南北流嚮的。本書中會有詳細介紹。
上海地處江南水鄉,作為水鄉城邑,原來有數不清的河流。進入近代以後,上海逐漸發展成為擁有幾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國際性的大都會,城市人口激增,引起河道汙染、淤塞;城市要築許多的馬路,縱橫交叉的馬路又將無數的河流切割成若乾段,水源被堵,水流不暢,又進一步加快瞭河流的淤塞、城市的河浜成瞭“臭水浜”,成瞭城市的汙染源,給市民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從20世紀初開始,上海開始瞭規模性的“填浜築路”,上海市中心區的河流消失殆盡,水鄉風貌蕩然無存,人們纔知道,以犧牲環境、風貌來換取城市的建設、發展,是不可取的。
上海水鄉城邑的風貌雖已消失殆盡,但是,上海主城區還保留瞭許多與河流相關的地名,如陸傢浜路、肇嘉浜路、薛傢浜路、方浜路等,凡含“浜”字的馬路一定是當年填浜築的馬路,上海還保留許多不太直,彎彎麯麯的馬路,如鳳陽路、南陽路、石門路和瑞金路等,它們大多也是當年河道留下的痕跡。當然,上海還有許多與河道、橋梁、渡口等與河道相關的地名,如泥城橋、八仙橋、太平橋、曹傢渡等,這些土裏土氣的地名往往含著不少可歌可泣而又十分有趣的故事。地名也是一種非物質文化,我想,如何保護曆史地名,充分發這它們的文化價值,也許應該是今人必須努力去做的事。
老上海浦塘涇浜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