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写本说文解字辑存》编者另仿莫氏《笺异》之例,为三种口部残叶笺异。《唐写本说文解字辑存》还收有编者撰写的导读文章,详述唐写本《说文解字》残卷的背景流传、学术价值、与李阳冰刊本的关系、真伪问题的讨论,并附相关论的篇目。《唐写本说文解字辑存》收录存世《说文解字》唐写本残卷的全部图版,包括木部残卷与口部残叶。另收莫友芝撰《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同治三年独山莫氏刊本)的全部图版,并附新式标点本。
评分好书值得拥有
评分二、根據周祖謨研究,《說文》本無反切,《說文》的反切均為後人附益,互有異同。唐代《說文》傳本之注音固非一類,木部殘卷的反切與李陽冰刊定本的反切同為一類。這正好從另一方面論證了木部殘卷是根據李陽冰刊定本抄寫的。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好,服务好,值得依赖
评分利用《说文》考释甲骨文金文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比较法”,即通过已识字和未识字的字形对比来考释古文字。宋人释读金文就是从“比较法”开始的。“因为周代的铜器文字和小篆相近,所以宋人所释的文字,普通一些的,大致不差,这种最简易的对照,就是古文字学的起点。一直到现在,我们遇见一个新发现的古文字,第一步就得查《说文》,差不多是一定的手续。”(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165至166页,齐鲁书社1981年版)
评分大家之作,经典,买得很值
评分快递很快送达。书尚未阅读,作为工具书备用,闲时翻翻,可也。
评分“汉文字的一切规律,全部表现在小篆形体之中,这是自绘画文字进而为甲文金文以后的最后阶段,它总结了汉字发展的全部趋向,全部规律,也体现了汉字结构的全部精神。”(姜亮夫《古文字学》59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了《说文》,后人才得以认识秦汉的小篆,并进而辨认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的古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